“一句诗的音量,有时大得过整个世界的喧嚣”

作者:王维砚   2015年05月25日 11:35  中工网--《工人日报》    642    收藏

  如今,睡前听诗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习惯。大量以“诗歌”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用诗、画、文、乐结合的方式为听众读诗,填充着都市人的碎片时间和情感空洞。

“一句诗的音量,有时大得过整个世界的喧嚣”

 


  有人说,诗歌就是诗人站在这个世界上,寻找另一个世界。于是“梨花体”、“乌青体”、“羊羔体”、“忠秧体”……以及“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余秀华让我们在这个众生喧哗的时代,见识了诗人另类的内心独白。


  不论是看客心理驱使还是舆论喧嚣使然,总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驻足围观诗歌。


  诗歌也被配乐演唱。独立音乐人程璧的唱诗专辑《诗遇上歌》热卖,销量仅次于李宇春、张靓颖的作品。羊年春晚,《当你老了》、《从前慢》两首诗因为被谱曲演唱而广为人知,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爱尔兰诗人叶芝和我国诗人木心。


  如今,睡前听诗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习惯。大量以“诗歌”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用诗、画、文、乐结合的方式为听众读诗,填充着都市人的碎片时间和情感空洞。


  诗歌,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公共空间和公众视线,它与普通人之间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



  放低姿态,向大众敞开了门

  “从一幅画到一首诗,再从一首诗走向一部戏,这中间要经过几重转换?……谈论诗歌,在当代到底意味着什么?诗歌似乎不再是必需品,而成为某种虚幻和无力的象征。然而在我看来,诗歌之于当下,反而是一种胜过很多‘实在’的有力抵抗,它照亮着一个出口:我们仍有不同的选择。”诗歌话剧《随黄公望游富春山居》的导演陈思安在导演手记里这样写道。《随黄公望游富春山居》根据诗人翟永明的同名长诗改编,在2014年北京青年戏剧节上演后备受关注。


  近年来,诗歌开始与戏剧、舞蹈、音乐等艺术领域跨界融合,借助剧场、广场等空间,诗歌有了更为多元的形式与受众见面,或者说,诗歌开始放低姿态,向大众敞开了一道门。


  事实上,诗歌的起源正是古代人类在劳动过程中自然吟唱出的歌谣,后来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诗,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十五国风”便出自各地歌谣。


  “普通人也可以找到接近诗歌的方式。”《星星诗刊》的责任编辑李斌告诉记者,一些诗歌,特别是情感类的诗歌,在与普通读者沟通的过程中并不存在障碍。跳出诗歌谈诗歌,李斌觉得诗歌就像是一尊佛,你读或者不读,诗歌就在那里,能不能参透可能需要悟性,但是接近它就是一种“佛缘”。日渐丰富的媒介手段无疑为普通人接近诗歌提供了一种可能。


  “诗人总是试图用自己的诗歌打断他的时代,结果是——他被时代打断了”,一位诗人尝试在自己的诗作中阐释什么是诗歌。不过对于更多普通受众而言,他们并不会追究严格意义上的诗歌概念。前不久一封富有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曾被网友称为“精简短诗”。“一段歌词是诗,三行情书是诗,一句广告语也可能成为诗。”诗歌爱好者高阳这样对记者描述她眼中的诗歌。



数字时代,诗歌与新媒体的一场邂逅

  “在古代/我只能这样/给你写信/并不知道/我们下一次/会在哪里见面……在古代/我们并不这样/我们只是并肩策马/走过十里地/当耳环叮当作响/你微微一笑/低头间/我们又走了几十里地”,清扬、婉转的古筝伴奏下,诗人翟永明用低沉的声音淡淡地吟诵着自己的诗歌作品——《在古代》。


  配乐动听的朗读,设计精美的页面,意境相符的插图,专业详尽的注解,“为你读诗”、“我们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以“读诗”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为订阅者提供了立体而直观的诗歌体验,这便是数字时代,诗歌与新媒体的一场邂逅。


  每晚读一首诗的推介模式也让睡前听诗成为很多人的“新习惯”,许多诗歌平台的订阅量达到几万甚至超过几十万。“从诗的选取、推荐语的撰写、版面的制作,微信大标题、关键词、页面底端引导转发的一句话,以及声优与诗的匹配度,一切细致环节都很有讲究。很像传统媒体的制作方式,有专业的分工。”“读首诗再睡”的主编流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读诗,是通过富有音乐性的立体语言塑造审美形象;而听诗,则是同声相应、再现图像地介入美、体悟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田园认为,借由新媒体平台,读诗将不确定的形象和无声无息的文字转换为有声有情的听觉艺术,而听诗则利用耳朵的知解力在这种不确定的审美过程中品味情感,感受自由。“好的诗歌,需要被听见。听诗让受众由‘注视者’变为‘注释者’,将‘诗人的诗’变成‘我们的诗’。”她说。



  喧嚣过后寻找宁静

  鼓楼在前,红墙黄瓦;钟楼在后,灰墙绿瓦。晚上十点,钟鼓楼在温柔的夜色里矗立成剪影,喧嚣的鼓楼大街变得很安静;距离这里十分钟车程的后海,著名的酒吧一条街已经躁动起来,这座城市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而张宇萌总是在这个时候打开微信公众号,开始听诗。


  “为什么要听诗?”记者问。


  “诗歌能让我暂时忘却眼前世界的喧嚣,安安静静地做自己。”他回答


  “……我想问他们是否记得——在旋转门面对面那一刹/或者在人群中喃喃道出的‘对不起’/或是在电话的另一端道出的‘打错了’/……”这是张宇萌最喜欢的一首诗,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一见钟情》。在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张宇萌入职快一年了,在这座热气腾腾的城市里与生活短兵相接,他喜欢北京带给自己的未知与可能,但是也常常叹息于理想和现实间的落差,“这座城市像一个放大镜,把你的欢喜和悲伤都成倍的放大”,他说,夜深人静的时候听诗能填补自己内心的恐惧与慌乱。


  在北京工作了三年的郝静也喜欢听诗,她和一个陌生人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两个人平时很少交流,即使说话也只是在微信上。她说结束了和这座城市的蜜月期后,孤独是她最大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是需要诗歌的,它给我们的心灵以滋养”,郝静觉得,诗歌的陪伴让她有力量和勇气面对生活的挑战。


  “一句诗的音量,有时可以大得过整个世界的喧嚣。”她说。

责任编辑:Tia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