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谈新作《匿名》:精神上消耗极大,有着巨大野心

作者:徐萧   2015年12月28日 07:02  澎湃新闻    3435    收藏


王安忆。 高剑平 澎湃资料


从《长恨歌》到《天香》,王安忆对日常生活的琐碎、缝隙和褶皱呈现得妥帖而细腻,让人在那些习以为常中重新发现奇迹和感动。但在她的新长篇《匿名》中,她做了一次“冒险”。


《匿名》于今年年中在《收获》第5期连载,即将于2016年1月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这部王安忆耗时两年零五个月的小说里,王安忆通过绑架、失忆等比较常见的手法,让主人公从现代文明的秩序中脱离出来,进入到一个相对蛮荒和原始的环境中去,并在一步步剥离和剔除身份上的附着物之后,把他放到养老院这个相对次级文明中去,重新进入人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重新地进化一次”。而且,自始至终读者也不会知道主要角色的姓名,他们有的只是外号或诨号。


尽管自称“严格写实主义者”的王安忆费劲心力使情节合理化,但显然这一次,《匿名》整体呈现的是一个与现实和日常保持了相当距离的故事,带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形而上。她暂时或部分放弃了熟悉和舒服的写作方式,所以“写得很挣扎,精神上消耗极大”,是“写得最用力的一次”,也因此多少对这种“冒险”多少有些忐忑。


带着这种忐忑,12月26日下午,王安忆接受了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的采访,在近3个小时里,她坦率而真诚地讲述有关这部小说创作内外的各种思考。“这本小说是很需要诠释的,需要我自己站出来说话的,但也觉得挺蠢的。”她觉得,当一个作家需要自己为作品做解读时,本身就是对文本的不自信。但反过来看,也可以看出王安忆对这部小说的期许,按她说的,“是一次巨大的野心”。



挣扎:要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又要合理


试图与现实拉开距离,这种写作其实王安忆不是第一次尝试,比如在长篇《纪实与虚构》和中篇《伤心太平洋》、《乌托邦诗篇》中,王安忆也有过类似的努力。但这些作品,在表层的抽象下,是结实的材料。


然而在《匿名》中,合理的表象下,却包含了极大的空隙,承载了王安忆以作家的身份进行的思辨。


“这次,我就想写一个和我们日常生活不一样的,写个形而上的故事。”但对“写实”的执着,对“合理”性的迷恋,让王安忆在这次的写作过程中充满了挣扎。


“消磨的功夫很大。不像写《天香》,里外都是一个现实的日常状态,对我来说是很顺的。而《匿名》我又要拉开,又要合理,所以这里挺挣扎的。”


担心:上部写得缓慢,怕读者失去耐心


《匿名》的框架非常简洁,单纯分为上下两部,没有章节名。上部中,王安忆考虑了种种方式,将主人公从城市文明中拔出来,最后还是选定了绑架。


“我想过用别的办法让他离开原有的生活,但对比下来,还是绑架好点。而且是绑架错了人,所以才找不到回路,可以销声匿迹。”但王安忆仍然不是很满意,感觉这个过程距离主人公到达她所期望的环境有些延宕,不够有效率。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王安忆看来,是因为她是一个严格的写实主义者,必须要使种种情节的设计符合逻辑,具有严丝合缝的合理性。这给她带来了很多必须要处理的枝蔓,比如主人公失踪后上海家人的寻找,比如在一个山野的环境中如何生存下来。


“我是比较笨的,不是特别聪明的写作者,聪明人可能会用一个很关键的情节就把所有问题一步就处理掉。可我还是需要一步步来处理,所以上半部更像是在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到下半部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我写得就更自由了。”所以在《收获》连载时,王安忆对读者在看过上半部后,就放弃了承担她主要写作意图的下半部,多少是有些担心的,“所以无论读完后觉得好与坏,如果有人能够把它读完,我就很满足了。”


尽管按王安忆的说法,上半部的功能主要是解决问题,但其实在缓慢和延宕中,小说却“意外地”生发出了很多迷人的细节。当澎湃新闻记者挑出主人公在绑架途中下车小便时发现星空,并由此产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有的沉思时,以及不止一次对于“名与实”问题的探讨,王安忆感到很高兴。正是这些细微的铺陈,使得宏达的命题得以娓娓展开。


兴奋:那些看似“残缺”的人更符合我的美学


在主人公切断与文明社会的联系后,王安忆先是让他在一个野境中慢慢失去记忆,擦除掉“文明的痕迹和禁忌”,然后又进入到一个相对低层的文明里——养老院里,再重新接触人间的生活。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认为,这是一个重启的过程,重新进化了一次。在养老院——实际上在此前也是,那些与主人公发生新联系的人物多少都有些身体上的“缺失”,或者是处于现代社会的边缘人。


“(主人公)他一旦失忆,就会立刻被我们的社会分配到边缘地带中去了。所以自然而然和他为伍的人,就可能也是这些人。”但更主要的是,在王安忆看来,这些所谓的“哑子”、“白化病”,不过是一个主流社会对他们的命名,实际上以盘山公路为界限,划开的另一世界里,他们就是以这种姿态存在,“你很难说他们是残障。写到这些人的时候我还是比较兴奋的,因为他们很具体,更符合我的美学。”


但正是这些具体的人,他们都没有父母给起的名字。没有名字,就没有身份,一旦进入到外部的世界、主流社会,就会失去合法性。“其实,在我们现在的这个文明里面,有很多匿名的东西,因为叫不出名字,所以我们就当它是不存在的。”王安忆试图通过对这些匿名者的描绘,呈现一个丰富的、混杂的,甚至是生机勃勃的一个世界。


野心:我很想写的是一种文明的再生


《匿名》在《收获》连载时,评论家就感受到了王安忆这次的变化之大。除了风格和写作方式上,对于作品想要言说的思辨性问题,是在阅读时无法忽略的。但是对于这些问题具体应该如何表述和阐发,显然留有巨大的空间。


如果把其理解为所谓的“对社会和现实的批判”,显然并不是王安忆期待的理解。


“太复杂了。如果从形而上来讲,我很想写一种文明的再生,文明的循环和周期状态。如果是具体来说,那些奇奇怪怪的人物对我来说有一种存在的美学。”作者本人当然对于作品有其清晰的把握,但付诸语言,总是有些困难的,王安忆也是。


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是一个写作者在达到一定程度后的自觉和焦虑。毫无疑问的是,王安忆显然希望《匿名》可能承载得更丰饶更厚实。她说,这次我的这个小说,确实是一个野心。


所以在写完《匿名》之后的大半年以来,王安忆再没有写过小说,她觉得再进行小说创作,“稍微有一点点挑剔。像以前一样,完全写一种日常状态,不能再满足自己了”。


责任编辑:Tia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