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点灯

作者: 2016年01月06日07:13 浏览:3147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世上有多少黑暗

我就要点多少灯

 

高原有多少寺院

我就要磕多少头

 

人呀

总要学会

向高原跪下

总要学会

把油水浸泡过的心

拿出来

点灯



推荐语:


诗歌创作的“设定法则”往往有一种让诗人也好、读者也罢被“逼上梁山”的感觉。设定法则对写作者而言,考量着你的理念“悬空”(设定)之势是否只是一次理念高蹈,而不是一次精神与经验的外化;对读者而言,设定法则的理念“悬空”(设定)是否只是一次理念噱头,而不是一次触手可得的精神牵引。为此,以这样的双向标准来衡量李成恩的《黑暗点灯》,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这个诗歌文本为我们提供的有效佐证。先看头两节:从黑暗到点灯,从高原到寺院,从寺院到磕头,这一系列的视线与空间的位移都是一种设定,而且是渐进式的设定,其中黑暗到点灯这是设定的总题,从高原到寺院,再从寺院到磕头这是设定的分题,而设定的渐进性为诗人下一节的经历与经验、历练与感悟埋下不至于高蹈与悬空的伏笔。果不其然,“人呀/总要学会/向高原跪下”,第三节的起句,既是按照设定的理念之意走的,更是顺着诗人实地、在场的实际与心迹而前行的,当诗人最终亮出“总要学会/把油水浸泡过的心/拿出来/点灯”这盏灯之时,所有的悬空、噱头、高蹈的设定理念都一一着地,读者仿佛在接受一次精神与经验“外化”(心灯)的洗礼!


(特邀点评人:卢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