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行走的范围越来越小

作者: 2016年03月15日08:44 浏览:3542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刚进城的那些年,母亲每天要到
离家七八里远的西沙建筑工地打工
收工后把捡到的废品送往六七里远的
城南废品收购站,再到五六里远的东沙林场
捡上一些柴禾回家,这么远的路程
母亲不用歇上一歇。这些路程
全靠身高仅有一米五的母亲用一双腿
走出去,走回来。这功夫全是
母亲在乡下种田时练出来的

后来,母亲做不动工地的活时
她把行走的范围往小缩了一些
缩小到街巷里做环卫工人
缩小到城里的录像厅打扫卫生
当母亲连这些活也做不动的时候
就走进一些卧床不起的病瘫老人家
为他们及家人洗衣、做饭……
直到七十岁,母亲才彻底收了心

收了心的母亲其实也没在家里闲着
她走街串巷捡拾塑料瓶之类的东西
拿回家积攒起来,等到装满了一个袋子
去附近的废品收购站,换取她每天的食用
现在,母亲的活动范围又缩小了一些
她每天的活动范围是,从家里
到离小区不远的一个老年人活动场所
早一次,晚一次,除此便哪里也不去

再过两年,母亲可能连这些场所也去不了
甚至更长一些时间,母亲只能蜷缩在
老家那座荒山上埋着父亲的那个小小墓坑

                                                       2016.2




推荐语:


         平心而论,这首诗并不完美,语言过于松散了,虽然是风格意义上的散,但也确乎失之于散。但读完之后细细回味,却又有一份难得的感动——有比那些语言华美笔法精细的“好诗”更让人感动的东西。一个生命的劳作劳苦与衰败死亡,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被他刻意啰嗦而又残忍地简化为一个“简单的减法”。而就在这个减法中,生命的价值与悲剧内涵被彰显出来。
        而且,这是关于母亲的叙事。悲伤与悲悯的意绪中,这繁琐质朴的叙述获得了成立的理由。
(特邀点评人:张清华)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