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传统文化 守护民间文艺之根

作者:徐健 许莹    2016年06月17日 09:57  文艺报    588    收藏

  在当下的文艺生态中,民间文艺以其鲜活多样的呈现形态,扎根乡土民间,守护精神家园,承载着百姓世世代代传续下来的民间信仰、民风民俗和难以割舍的乡愁情结,不仅成为中华文化的亮丽瑰宝和鲜明标志,也为我国现代文化建构提供了重要给养。在社会现代化转型中,民间文艺虽然面临着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广大民间文艺家们以礼敬中华文化传统、关切民族文化命运、续存文化薪火为己任,通过田野调研、抢救保护、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增进了全社会对民间文艺抢救、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广泛共识。面向未来的民间文艺,如何在与时代发展的适应中,进一步激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守护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使命?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围绕上述问题,民间文艺家、学者给出了他们的思考。


  民间文艺凝聚着中华民族深沉博大的创造力


  谈及民间文艺在当代文艺生态中的作用,新当选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认为,民间文艺是有形的,它在乡土,在民间,在老百姓的生活里;也是无形的,它在民心、在民情、在民智,是民间文化之魂,是我们的中华文化立场,连结着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凝聚着中华民族深沉博大的创造力。民间文艺应该进入生活当中,因为它的本源就是生活的艺术。民间文艺家刘锡诚认为,民间文艺主要是广大社会底层民众所创作、传承和享用的文艺。民间文艺中浸润着、灌注着劳动者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审美观,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我们今天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包括民间文艺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生生不息、凝聚不散和不断前进的最重要的根脉。中华传统文化又是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前进中创造、吸收、扬弃、积累起来的。


  刘锡诚表示,从文艺生态的建构上讲,文学包括口传的和书写的两种不同承载方式,即民间口头文学和作家书写文学。这是两个互相关联和互相影响的文学门类。不承认文学生态构成中包括民间口头文学或忽视民间口头文学,不符合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对于目前出现的忽视民间文学的现象,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表示,民间文学中虽然有很多伦理的教化成分,但其中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对儿童情智的养成具有特殊的作用,特别是一些经典性的民间口头文学,它们提供的故事素材、情感认知、文化内涵,可以影响儿童未来的一生。


  保护民间文艺的丰富性,守护好文化乡愁


  民间文艺根在乡土,但在新一轮的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广大农村中世世代代传承的民间文艺、乡土文化,却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许多地方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衰微、甚至灭绝的危局。在刘锡诚看来,乡村城镇化使相当数量的农民失去或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放弃了与农田耕作相适应的农耕生产方式和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代之而起的是商品经济与工业化、人口迁移与人口聚集、城市社区取代传统乡村等等,这无可避免地改变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包括民间文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存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而民间文学听众的减少和民间文学讲述环境的缩小与丧失,严重地制约着民间文学的传统传承方式,给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对此,潘鲁生表示,民间文化的保护与现代化进程之间正形成一种对比、反差,现代化会影响民间文化的生态系统,暴露出民间文艺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民间文艺自身的转换、传承、转化、发展,把保护民间文艺样式、形态与修复民间文艺生态结合起来,修复民间文艺的社会聚落载体,保护民间文艺的丰富性,在自觉自信的基础上,守护好文化乡愁。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认为,近些年,政府加大了对民间文艺的投入,但相对来讲,和中国民间文艺的蕴藏量相比,投入远远不够,特别是对一些濒危遗产的保护,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把民间文艺作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苑利认为,民间文艺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其最大的价值就是历史认识价值,越原汁原味越好,这样才能保证它的真实性。在民间文艺的传承保护中,应该警惕真民俗变成了伪民俗、真遗产变成了伪遗产的倾向。


  民间文艺的保护传承永远在进行时


  民间文艺是流动不居的,是一条滔滔巨流,而不是僵死的。对于民间文艺领域里的创新,刘锡诚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现在有一种倾向,把从西方贩来的一些文艺形式和思维观念,譬如街舞,加到我们的民间文艺中去。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认识的表现。”刘锡诚认为,漫长而稳定的耕稼时代,养育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东方文明,决定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与西方人不同。作为耕稼时代主要标志之一的聚落(村落)生存方式,是以聚族而居、“差序格局”为其特点的“乡土社会”。作为农耕文明的精神产物的民间文艺和乡土文化,就是在聚落(村落)这一环境中产生并发育起来的。如果我们的城镇化是以牺牲和舍弃以人伦道德为核心乡土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为代价,那么,这样的现代化将成为只有物质的极大丰富而可能丧失了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灵魂的现代化。萧放认为,民间文艺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它是传统的载体。把根养活好,需要很多条件,其中,让传统文化“活化”、变成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过程,一定要跟百姓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成为他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这就需要从基层做起,把民间文艺跟乡村文化的重塑、建设结合起来。


  潘鲁生认为,民间文艺的保护传承永远在进行时。礼敬传统文化,守护民间文艺之根,需要民间文艺家、民间艺人树立传承发展的自信,需要重新激活民间文化大的生态系统,继续推进前辈们不断进行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民间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更需要教育的引导和人才的培养。在如何让民间文艺进入中小学教育中,潘鲁生倡导民间文化的活化、形象化、民间化,无论是民间的戏曲、故事、音乐、工艺等,都可以用潜移默化的形式滋养未来一代的心灵。“民间文艺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的源远流长,用民间的文艺资源再回馈到民间去,让老百姓受益,这是民间文艺家们应该做的事情。”


  


责任编辑:马大山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2.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9.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10.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