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诗刊成都创刊 梁平:给诗歌奉上颜面和尊严

作者:华西都市报   2016年06月29日 11:59  中国诗歌网    1301    收藏


031b7a2_副本


5月14日晚,拿到刚刚下印厂的《草堂》创刊号,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梁平长舒了一口气,“很欣慰。我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有点担心哪点看起来不舒服的瑕疵,结果是没有发现。整本杂志,从内容到形式,从诗歌质量到排版,我非常满意。”


为了这个中国诗刊界“新生儿”,梁平与编辑团队,精心筹备了近两个月,“整个编辑部的人员都鼓着一口气,争取不留瑕疵。”梁平本人更是全程亲力亲为,写卷首语,选稿、审稿、阅稿,还审了几次大样,“我不允许自己一点儿马虎。坦白说,我做文学杂志、诗歌杂志很多年了。时间久了,兴奋点就会消减。但是当我知道,要办《草堂》这样一个诗歌刊物,我的兴奋点一下又被点燃了。”


【对话】


诗歌符号


“不是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诗人,而是让人在生活中能够享受诗意”


华西都市报:梁主编,您好!首先请您谈一谈《草堂》诗刊创办的背景吧。


梁平:“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自古以来,成都就是中华诗歌圣地、重地,数不清的古今诗歌巨匠都与成都结缘甚深,留下一批批脍炙人口的千古诗篇。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都诗歌流派、诗歌运动以及优秀的诗人层出不穷,无疑让这座城市成了中国诗歌的重镇。进入新世纪以后,成都60后、70后、80后、90后诗人,已经在中国诗坛展示出一个强大的阵容。可以说,从古代到现当代,诗歌作为成都的一个文化符号、文化特色,已经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要努力与成都这座城市、当下这个伟大时代相呼应、相匹配的诗刊刊物《草堂》,应运而生。


华西都市报:办刊宗旨大概是怎样的?


梁平:我很认可这样一种观点,“诗意成都,不是要每一个成都市民都成为诗人,而是让成都市民在生活中能够享受诗意,做一个有诗意的人。”


华西都市报:用“草堂”作为诗刊的名字,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梁平:在众多与成都发生渊源的古今诗歌巨匠中,杜甫无疑是名气最盛的一个。成都杜甫草堂,已经成为全国广泛深入人心的文化地标。如果说,杜甫草堂是成都的一个固定的落地的成都诗歌符号,那么诗刊《草堂》就是一个行走的诗歌符号。我们以诗歌杂志的形式,向“诗圣”杜甫致敬,也是希望对成都千年传统文脉做到一种传承。


华西都市报:如果用高度凝练的话来形容《草堂》的总体气质,会怎么说?


梁平:有温度有质感的大唐风骨,有颜面有尊严的当代诗歌。


华西都市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让诗歌传播得更快更广,花费心血心力办一份纸质纯文学杂志,你觉得意义有哪些?


梁平:此处有意义,道理也不复杂。纸质纯文学杂志是有质感、有温度的实体,而且纸质杂志做得好,会有新媒体无法替代的分量感。读者可以,也愿意将之收藏,多次品味。


“三高”草堂


”要将最好的诗人,最好的诗,请到《草堂》诗刊来”


华西都市报:您一再强调《草堂》诗刊的“颜值”,为什么?


梁平:我们努力做到,让读者拿到手里,眼前一亮,爱不释手,所以除了保证高质量的内容,我们绝不放过,通过杂志的外观形式、设计美感,来吸引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机会。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跟一个人一样,美好的内在当然最重要,但是外表还是要收拾,要让人感觉舒服。


华西都市报:《草堂》刊发一首诗歌的核心标准是怎样的?什么样的来稿是您期待的?


梁平:现在诗歌风格流派很多,我们都没有门户之见,兼容并包。但是有一个核心精神是我们看重的:诗歌与我们的现实、社会、土地,发生血与肉的关系,而不是局限于个人的小情绪。我们就是要将最好的诗人,最好的诗,请到《草堂》来。


华西都市报:除了颜值高、要求诗作质量高,《草堂》还有一个“高”让人眼前一亮——稿费标准高,为什么这么做?


梁平:《草堂》的稿费标准是十行最高可以发到500元,最少300元。据我所知,国内目前还没有其他诗刊这么高的稿费标准。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想通过高稿费来吸引投稿。而是因为,这么些年来,诗人稿费普遍很低,跟小说家不能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诗人很穷,没得尊严。我们在努力打破这种观念,通过这种方式,回馈作者的辛苦创作,而且给诗歌奉上一份颜面和尊严。


华西都市报:创刊号共设置9个栏目板块,各有特色。其中“台湾青年诗人十二家”栏目的设置,是怎样的考虑?


梁平:上世纪90年代初,流沙河先生在《星星》诗刊写专栏文章,每月介绍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诗人,12人12篇,编成《台湾诗人十二家》,影响很大。流沙河先生的工作,开新时代两岸诗歌交流先声,在内地的诗歌界,很有影响力,也大大繁荣了两岸的诗歌交流。转眼时间过去20多年了,当年推介的台湾诗人,目前很多都已经八九十岁了。这20多年来,内地的诗歌圈,对台湾青年诗人的了解,已经甚少了,台湾对我们这边的了解也比较少。前不久我到台湾,跟台湾诗人交流。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是时候将台湾的一些优秀青年诗人和他们优秀的诗歌作品,介绍给内地的读者了。所以我们在《草堂》诗刊中,设置了“台湾青年诗人十二家”这个栏目,每期推介一位台湾青年诗人,连续推12位,让台湾当下的青年诗人走进我们诗歌阅读的视野。


超级团队


从60后到90后,鲁奖诗人周啸天都来当编辑


华西都市报:《草堂》的编辑团队是怎样的?


梁平:编辑团队里,很多编辑本身就是优秀的诗人。这些编辑们的年龄跨度大,从50后、60后、70后,到80后、90后都有。像“最青春”的编辑就包括90后的诗人余幼幼。之所以找不同年龄段的诗人来做编辑,我们是这么考虑的,一代人有一代人对诗歌的判断。我们办《草堂》诗刊不是为了哪一种风格、哪一个流派、哪一个时代的诗人办的,我们是为所有优秀的诗人办的,一定要包容、多元。现在不少诗刊,内容同质化很严重,我们努力要避免。我们选稿用稿,完全没有门户之见,不管哪门哪派,无论写哪一种流派风格,都可以刊登。只看诗歌本身的品质高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而多元,我们希望能将这种丰富和多元,充分体现在《草堂》中。


华西都市报:《草堂》还特邀了两位资深诗人,担任了特邀编辑。其中一位是重庆著名诗人李海洲,另一位正是传统诗词作者、川大教授、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周啸天。


梁平:周啸天作为特邀编辑,主要负责的是旧体诗的选稿工作。在旧体诗的栏目“子美逸风”,刊发了革命家、小说家马识途的诗词选,包括《归故园》、《狱中赠杨超书记》、《重读邓拓<燕山夜话>》等共五首旧体诗。此外还刊发了诗人陶武先的组诗《华夏星谱》,以及诗人周奉真的词选《深秋访重庆》、《满江红·谒山城堡战役纪念园》。旧体诗是我们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而且现在写旧体诗的人很多,所以我们也会对旧体诗有所体现,是我们特意保留的一块阵地。


【选稿严格】


百里挑一


封面诗人只看贡献不看奖项


华西都市报:《草堂》的约稿反馈和来稿情况如何?


梁平:大家热情响应,来稿量丰富。我们每确定发一首诗,备用的诗歌一般都有150或200首诗。可以说是一百挑一或者二百挑一。我们要在优中取优。


华西都市报:《草堂》开篇最显眼位置的栏目叫”封面诗人”,展示和推介最一流的实力派诗人及其诗作,备受瞩目。选择封面诗人人选的考量因素有哪些?


梁平:我们重点考虑作品本身的创作力、重量和影响力,在中国当代诗坛的影响力、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的影响力、对诗歌有没有做出贡献。我们不会考虑这个诗人得没得过文学奖。因为我们知道,得奖跟作品的实力和影响力,不一定完全画等号。


华西都市报:创刊号的封面诗人选择四川诗人李亚伟,理由有哪些?


梁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人群体中,李亚伟是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一位实力诗人,他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在我看来,李亚伟的诗歌最成功的一点就是,诗歌语言非常独特而新颖,对汉语做出了贡献。我们在他的诗歌里看到的汉语,已经不是新华字典里的意义,而是有了更丰富的语义。这是很了不起的。而且,李亚伟也是成都有代表性的诗人。综合两者考虑,我们认为,李亚伟是完全适合当《草堂》创刊号的封面诗人。


华西都市报:从上稿作者的名单上可以看到,还有一些较为陌生的新面孔。


梁平:这正是《草堂》要做到的,与当下很多诗歌刊物不同。我们会大力推新人,而且我们有不一样的推法。对有潜力的优秀诗人,80后、90后诗人,我们会不惜版面,给他们足够表现的平台。我们认为,这是一份着眼于未来的诗刊的长期责任。所以我说,我们在欢迎名家好诗来稿的同时,更看重来自非名家的好稿。


华西都市报:近期,金铃子与唐诗的两首诗有重合之处,引发了人们对诗歌涉嫌抄袭现象的关注。您如何看待?


梁平:我对诗歌抄袭,一向深恶痛绝。诗人抄袭的丑闻,损害的是整个诗歌圈的声誉。我们要求来稿,必须保证原创,一经发现有抄袭现象,我们会非常严肃对待处理。


众诗人点赞《草堂》创刊


“成都给全国诗歌界的一份礼物”


5月15日下午,颜值高、质量高、稿费高“三高”诗刊《草堂》创刊的新闻,在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客户端发布以后,迅速在诗歌圈乃至广大读者群中,引发强势的围观,点击量迅速飙升。来自成都、四川乃至全国的多位诗人纷纷转发、点赞,表示对这份诗刊“新生儿”诞生的祝贺。其中来自浙江的女诗人颜梅玖转发华西都市报客户端的这条新闻时,点评认为这是“诗人的福音!”


有“诗歌微信第一诗群”之称的九眼桥诗歌群群主、四川著名诗人何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显得有点小激动。他首先提到《草堂》看重“颜值”这一点,“我觉得这是非常有现代眼光的!因为,在当下大众审美水准普遍提高,连一个矿泉水瓶子都要讲究形式美的情况下,一本纸质杂志,如果要想吸引住读者,没有一个美的呈现形式,是不行的。好的诗歌刊物,不光要找到好的诗歌,还要拿出好的品相和诗意的呈现形式。也就是说,一本诗歌杂志,要具有与诗歌内容相媲美的形式美。《草堂》体现了这种办诗歌刊物的新方向。”


《草堂》创刊号封面诗人选择李亚伟,身为诗人同行的何春评价说,“我认为是实至名归。李亚伟的诗歌风格豪放,为人有古代文人旷达之风,而且,他的诗歌,已经形成了他独有的一套诗歌言说系统。在诗人圈有‘当代的民间李白’的美誉。”对于《草堂》的高稿费,何春认为,这是有道理的,“除了一些天赋的、偶遇的诗句外,总体来说,创作一首好的诗歌,是非常困难的。一首诗跟写二三十万字的小说,付出的心血是差不多的。十行诗稿费可以给500块钱,对于提升诗人的创作积极性,是有必要的。”


在民间,对成都的描述有“中国诗歌第一城”的说法,何春认为这个说法有道理,“从《星星》到《草堂》,再一次证明了,成都的诗歌界,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草堂》的创刊,是成都、四川诗歌界的幸事,也是成都给全国诗歌界的一份礼物。”何春还提到,在一个城市出现两个比较突出、有影响力的诗歌刊物,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而李亚伟也认为:“不管是从诗人的数量还是诗歌的质量上,我还没看到哪一个国内城市,可以与成都相比。称成都为‘诗歌第一城 ’肯定不算夸张。”


浙江女诗人颜梅玖对《草堂》的创刊很激动,她表示自己有很高的期待,并将之视为“诗人的福音”,“一本诗刊,能否深入人心,在于选稿的水准。而决定一本诗刊水准的,关键在于编辑团队的审美。梁平老师作为主编,他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取向,是令诗人放心的,他带领的编辑团队也都是实力诗人。另外,丰富多元的办刊原则避免了选稿的狭隘。这样的诗刊,是诗人们渴盼的,而且,高额稿酬也是对诗歌的极大尊重。我想,每个优秀诗人都希望能在这样一本好诗刊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希望《草堂》如杜甫的名字一样,永远闪耀着纯金的光辉。”


人物名片


梁平


1955年12月生于重庆。中共党员。先后毕业于重庆师专中文系、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民商法研究生班。现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草堂》诗刊主编。主要写诗,兼及散文、小说、评论。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摄影吴小川


责任编辑:孤城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