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pt>

王佐良选编《英国诗歌选集》(珍藏版)面世

作者:南竽   2016年08月03日 11:54  诗通社    60    收藏

王佐良选编《英国诗歌选集》(珍藏版)近日面世 。全书由英国诗歌研究界的泰斗王佐良先生和亚投行首任行长金立群先生主编,被誉为迄今为止国内最权威、最系统、最全面的英诗选本,并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书博采众长,集英诗大乘与精华,篇篇沥透王佐良先生和金立群先生的慧眼和心血。  


作为与许国璋、吴景荣齐名的建国以来最优秀的英语教育家,王佐良先生治学严谨、恪尽勤勉,数十年磨一剑,曾于1993年出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诗选》,热销二十年,享誉外国文学界和学术界,影响了一代人。《英国诗歌选集》以《英诗选集》为蓝本,汲取二十年来英诗研究的新观点、新成绩,由金立群先生担纲注释、修订工作,对原作进行增补、筛减,撰写超过原书三分之一的全新注释和深入全面的权威解读,并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可谓是强强联手共同奉献于社会的图书精品。在传承大师名作的同时,也揭示英诗流变之迹,为学习和研究英国诗歌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更为广大英诗爱好者、英美文学读者、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奉上一席饕餮盛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及参考价值。通过注释,读者不仅能够感受英诗名家的深邃思想和深奥哲理,领略各家各派的独特艺术风格,还能了解英国诗歌各时期各流派演变的脉络,由表入里,由外而内,由有形到无形,体味语言的含蓄、蕴藉,进入更高的赏析层面,从而充分体味诗歌美的内涵,把握英国诗歌发展的整体面貌和人文关怀。    


W020160727299000131928

                                 书名:《英国诗歌选集》(珍藏版) 

                                 选编:王佐良   注释:金立群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7月

                                 定价:168.00元  


王佐良选编《英国诗歌选集》(珍藏版)序   

 

编写一部有价值的英国诗歌集,必须掌握两个要点: 其一,重要的诗人及其作品都应入选,否则就缺乏代表性; 其二,应该尽量避免和其他选本雷同,否则就没有其自身特殊的价值。这本身就是矛盾的。王佐良教授以其独到的慧眼,精心筛选了英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和诗作,最终确定了这个选集,圆满地解决了这个两难问题。这是一部在时代、流派、作家和作品等方面都得到兼顾,而又重点突出的英国诗歌选集。  


《英国诗歌选集》原名为《英国诗选》,是为中国学生选编的。就其代表性而言,中国学生应该了解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都已齐备。因此,只要认真阅读这个选本,他们的知识板块中就不会出现让人尴尬的缺陷。而且就其特殊性而言,英国诗歌中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在此均获一席之地,而这些诗歌常因某种原因被排斥在英美学者选编的诗集之外。王佐良教授一贯强调,中国人研究西方文学应有中国的视觉。这部选集充分体现了他的选编原则。他在遴选作家和作品时,始终着眼于中国学生的需要,以使学生通过这些诗歌更好地了解英国的历史和社会,培养学生独立的见解和赏析能力。鉴于这个选本的主要阅读对象是中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入选作品有相当的难度,但是却有利于学生打好英国语言文学的基础,爱好英语的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植根于浓厚文化中的英语,咀嚼含义深邃的词语,欣赏多变的句法,领悟英语丰富的表达形。


原《英国诗选》出版至今,已将近二十年了。多年来,我一直跟踪英美高等学府在英国文学方面的教学动态,关注各种文学体裁选集的编者增选和淘汰作家及其作品的倾向,观察英美学者对英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的评价和再评价。总体上说,核心作家及其核心作品受到的重视是基本稳定的,但即使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和诗作,因受政治气候、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会遭遇周期性的波动,或被热烈追捧,或遭冷遇被弃。在这方面,这部选集受到的影响并不大,足见王佐良教授的功力。这次修订时,我感到有必要做些小幅度的调整,补充了一些重要的诗作。 为此,不得不放弃了个别长诗,或作删节,以便为前者腾出版面。 这次修订再版,就题解和注释方面增加了不少内容,并更名为《英国诗歌选集》。同时,在排版设计上也做了必要的改进,统一了体例,以使读者一目了然。  


这个选本所包括的作品,就其文学价值而言,王佐良教授已经在序言中做了深刻的阐述,我不可能再做任何更加有意义的补充。我只想借本书修订本出版之际,就这部选集超出英国文学教学范围的意义,和读者分享我的体会。  


中国古人曰: “诗言志,歌永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表达人的思想和意志最原始、最直接、最质朴、最有冲击力的艺术形式,而追求冲击力也许是现当代的诗人最本能的冲动。有些诗人醉心于形式的创新,意象的奇特,表达的乖张,致使他们的作品扑朔迷离,难于卒读。 他们乐于和传统决裂,不惧走到另一个极端。另一方面,这些诗歌也更多地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正因为这些诗歌结构不合常规,语义含混,不易诠释,反倒为读者留出了宽阔的想象空间。注释者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既要提供必要的理解助力,又要防止随心所欲的发挥,越俎代庖,妨碍读者的独立思考。英美有些文学教师对我说过,他们不喜欢教材里有太多的注释,担心学生由此产生依赖心,不去认真探求诗歌的内涵和底蕴。此话并非没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这要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即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即使对英美一般人来说,一部白文英国诗歌选,或者一部白文《莎士比亚全集》,也并不是浅显的读物,正如一部白文《十三经》 对于今天的中国学生一样,不啻是天书。英国文学史上的有些诗人,如多恩、叶芝、艾略特、燕卜荪等,都刻意创新,语蕴奥秘,他们的诗作,如无较为详细的注释,学生根本无从入手,更谈不上独立分析和欣赏,只会感到索然无味,兴致全消。 我希望本书的题解和注释能为学生铺平道路,排除障碍,在此基础上,由他们自己来发掘这些诗歌所包含的语言、文学和人文精神的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原《英国诗选》的中文译本的问世,先于英文版。 在我动笔为英文版作注释时,中文译本尚在排印之中,因此我没有机会看到这些诗歌译文的真容。王佐良教授在向我交代任务的时候,提到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如果注释和中译文不一致怎么办?对现当代诗人的作品中晦涩和有争议的解释怎么处理?他的建议是,可以不去理会中文译本,该怎么注释,就怎么注,由我自行裁定。这就给了我很大的回旋余地。确实,翻译和注释是两种不同质的工作。诗歌的翻译,贵在抓住原作的灵魂,如能做到译文达意,富有诗情,语言优美,风格相似,那就是成功之作。诗歌之美,美在形式,但又脱不开形式的桎梏。诗歌的翻译更是受到形式的束缚。可以这么说,几乎没有一首译诗可以达到这一尽善尽美的境界: 既完整地表达原诗中的所有含义,而又不害其音韵,不伤其形式。我如此说,并不是出于对诸多译者的不恭,而恰恰表明我深深理解翻译诗歌的苦衷。 诗歌语言较散文简洁,多重含义浓缩于字里行间,译诗确实难以顾全者,有时只能以文害意,有所割舍,亦是无可奈何之事。但是,注释者有放开手脚的自由,不必迁就形式,凡是诗中任何可能的含义,都可以而且应该逐一点明,梳理和解释清楚。注释的关键是出言有据,避免毫无根据地随意发挥。根据上述原则,对于本书中的每一首诗,我尽可能做简明而必要的诠释,避免过于繁琐的解析,有别于现今流行的“某某诗歌赏析” 之类书的处理方式。有些诗句或词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有定论。 遇到这种情况,则加以点明,同时给读者留出自己思索和理解的空间。我至今仍未看到过这部选集的中文译本,这次修订时也刻意不去找中文译本。但是,我跟踪了最近几年英美出版的有关学术著作,尽可能大量地引用资料,对初版中的注释逐条重新思考,或推翻,或修正,或充实。修订版中近一半的注释,都是重新写定的。  


原《英国诗选》对于有些近当代诗人的注释过于简单,或者该注未注,读者定会感到不便。当时的考虑是,如无权威定论,对有争议的词语,宁可不注,也不要误导后学。原《英国诗选》的注释完成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该书出版之后,我又利用在美国工作之机,陆陆续续积累了一些研究资料。对于二十世纪初出生,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的诗人,近年来英美学术界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这次修订时,我花了很多精力,对近当代一些诗人的作品,尽可能地充实了注释的分量。当初作注时,我只为少量的诗歌写了题解。这次修订时,我对大部分诗歌都增补了题解。本书的中文版译者对每位诗人都写了“作者和作品简介”,英文注释本采用了这些内容,这对读者是很有帮助的。新增的题解和原译者的“作者和作品简介” 并不重复,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写的这些题解或者是必要的补充,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为读者提供理解的便利。题解起到导读的作用,希望读者能够根据提供的线索,自己进一步去加深理解。一部优秀的作品,绝不是只有一种给定的解释,甚至不应局限于作者的本意。只有为读者不断提供新的理解和想象延伸性的作品,才是真正有深度的杰作。而注释者则应该懂得适可而止,避免过于繁琐,剥夺读者自由赏析的权利。  


需要说明的是,原译者对有些诗歌的标题和一些专门术语的中文译名,和我的翻译并不完全一致。这次修订时,为尊重原译者,我决定对原书中“作者和作品简介”的文字,基本不作改动,以存原貌,只是改正了排印错误,并对个别地方作了一些必要的技术性处理。鉴于修订本对有些诗人的作品有所增删,故所选诗歌的实际数量,和原译者所举会有出入,就不再一一说明了。此外,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一些入选诗人陆续谢世,我已相应将他们的卒年补上。  


原《英国诗选》的定位,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教材。我借这次重新修订之机,力图通过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详略得当的注释,为广大英语爱好者提供阅读的方便,激发他们的兴趣。 和二三十年之前不同,今天中国的青年人几乎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英语,热情之高,远非我们这一代人当年可比。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基础都已普遍提高,具备了阅读难度较高的作品的能力。本书所选诗歌对于了解英国文化历史背景,提高英语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其中不少有名的作品,英美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开始接触。例如,美国有的中学,要求十年级学生在两周内读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学会分析约翰 多恩这样难读的玄学派诗人的作品。这些基本训练,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必要条件。我们国家也一样,中学生都应该熟读一些唐诗、宋词,要逐步打一点基本的古汉语底子,提高文学修养。在语言文学方面,扎实的基础训练是一门必要的课程,今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会终身从中获益。我感到,作为一部精心编著的英语教材,在今天不应该仅仅限于英美文学专业的学生独享。本书对于高等学校的学生,以及具有中等以上英语水平的文学爱好者,都是有益的。  


关于从事国学研究的学生是否需要学习外语,曾经有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我的看法是,悉听尊便。中国古代出了那么多大学者,没有一个是懂外语的。从这个角度看,国学研究者学习外语,当然没有绝对的必要。 但是,那是历史使然。 近当代的情况就不同了。国学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鲁迅、胡适、陈寅恪、郭沫若、钱锺书等,无不是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受到西学的启发,他们的视野更为宽阔,研究方法都有创新,从而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前人。在跨国交流频频、学术切磋繁荣的今天,即使是中国文史哲领域的学生,花点时间学习国际上的主要语种,肯定也是值得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中国对外交往的广度和深度,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英语教学的普及程度空前提高。英语不再是英语教学工作者、科研人员、外交官、英语翻译等所独享的技能。事实上,英语已经成为具有一定教育程度的人都拥有的知识技能。我国各行各业专业人员的英语水平有了根本的改观,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我更要强调的是,打好英美文学语言功底对涉外工作者的重要性。我国已有一大批专业人员在涉外经贸活动中、在各种国际交往中,凭借娴熟的英语沟通能力,有效地开展工作。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专业人员进入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机构工作,甚至担任要职。在这可喜可贺的现象背后,也有一些问题令人惴惴不安。不能否认,外语水平欠缺仍然是障碍,影响不少涉外工作人员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和母语为英语的同行相比,国人在表达能力上的差距,无形中限制了他们在国际机构中的发展晋升。总之,在我们的对外交往中,语言水平依然是高层次和深层次发挥我国软实力的制约因素之一。作为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水平对于涉外工作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在出国留学必须经过的英语考试中,我国的学生成绩骄人,但是他们实际的口笔头表达能力非常有限,与考试成绩形成很大的反差。虽然语言的局限并没有妨碍中国留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取得应有的成就,但显然制约了他们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里的发展,影响他们在国际舞台上施展才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进一步融入了全球化经济,所谓“涉外”和“涉内”的界限日益变得模糊。为此,我们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次修订时,我着眼于较为广泛的读者群体,大大地加强了注释的分量,对一些关键词语作了双语释义的处理。修订本中注释的新增内容超过原书三分之一以上,相信能为广大英语爱好者带来很大的便利。  


常听人感慨,英语水平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就似乎碰上了玻璃天花板,无论怎么努力,也只是徘徊在原地,无法攀升到更高的层次,去领略得心应手地运用这门语言的乐趣。其实,再上一个台阶的困难,并非源于任何天然屏障。大凡人们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满足于听说读写差强人意的表现,深造的动力明显衰竭。 应该看到,障碍往往是自己设置的。不少人闯过了阅读关之后,满足于浏览与工作有关的书籍和报刊,不太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钻研较为艰深的诗歌和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这样,一旦在阅读上限制了自己,就很难指望有所突破,长此以往无异于自我封杀。反之,只要能扩大阅读面,加深难度,完全有可能突破限制,在玻璃天花板上凿开一个突破口,到达一个新的境界。  


一代著名英语教授王佐良恩师已经作古多年,但愿此书的再版,能给他的在天之灵送去我最诚挚的告慰。  修订稿杀青之际,不禁想起拜伦《哀希腊》中由马君武先生翻译的脍炙人口的诗文,其中有两句曰:“吁嗟乎!欲作神圣希腊歌,才薄其奈希腊何!”我为此选本作注,实有同感。所幸修订本的出版,得到了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朱亚军博士和他的同事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该书简装本出版发行以来,颇受欢迎,诸多中外友人和政要都很喜欢。这次的精装本,对个别地方作了一些技术性处理,改正了个别排印错误。当然,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还望读者不吝赐教。  


(金立群2016年4月2日于北京)   


着重说明作家的特点和所选诗章的特色,虽然参考了前人评论,更多的是撰写者个人的见解。  本书先出中译版(上海译文,1988),是《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一项,现在为了学习和爱好英诗的读者的方便,续出英文版,加上了中文注释。这些注释和题解都出自金立群之手,我谨在此对他和帮我撰写“作者与作品简介”的同志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佐良一九九二年春)  编辑: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2. 纪念艾青诞辰114周年 | 高瑛新作
  3.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六辑
  5. 江合友《萸轩诗集》出版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