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学的盛宴 :第二十五届“东丽杯”鲁藜诗歌评选暨第九届全国群众文学诗歌创作论坛巡礼

作者:   2016年10月26日 10:48  中国文化报    461    收藏

“东丽杯”群众文学评选活动,是全国首批公共文化示范项目,也是全国群众文学第一品牌。2016年,第二十五届“东丽杯”鲁藜诗歌评选成功举办,并于9月24日在天津市举行了第九届群众文学诗歌创作论坛和第二十五届“东丽杯”鲁藜诗歌评选颁奖会。


来自全国各文化(群艺)馆的群众文学组织者领取优秀组织单位奖牌

“东丽杯”群众文学评选活动,自1988年创立以来,参与人数已达3万余人次,参赛作品两万余篇部,获奖人数达5000人次。2007年评选活动走向全国以后,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加深,至2016年,“东丽杯”群众文学评选已显现出其作为全国群众文学创作激励机制作用:一大批具有新时代风貌的青少年文学作品涌现,全国文化(群艺)馆单位报送作品数量、质量、获奖率创新高,天津市获奖作者新面孔层出不穷、屡创佳绩。

本次评选获奖作品皆为实力派佳作,视野开阔,情感丰盈,思想敏锐,内蕴厚重,意绪缤纷,手法新颖。评委们认为,业余作者与所谓职业诗人之间的艺术疆界已然模糊,优秀无名作者与著名诗人文学水准之间的距离,已经没有一般人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一些无名作者的诗作,甚至还显示出了独特优势。


东丽文学大奖评语

梁鸿鹰(中国作协全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文艺报社总编辑):

已获骏马奖的《茶马古道记》以充沛的想象力寻梦茶马古道。以梦想之心,抚摸历史的斑驳之迹,把云南与西藏、藏族与内地各民族的社会文化历史故事,进行了全景式抒写。全书整体描写绚丽多彩,细腻壮阔,凸显了民族魂魄的鲜活与辽远。


传播好中国声音

曾凡华(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军旅诗人):

当下中国新诗发展势头迅猛。诗歌回归本土的主张,使古体诗创作也走向新的高度,这是一种好现象。新古体诗或新国风,皆秉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精神,站在民众的立场,用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抒发诗人对当下生活的切实感悟,力求达到晓畅明晰却又内蕴深厚的艺术效果。

目前,中国诗歌的民间活动也特别多,许多地方在挖掘本土的诗文化传统,开展形式多样的采风、评奖、诗会等活动。那么,诗歌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追求真善美是诗歌的永恒价值,当前创作的繁荣为诗歌高峰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我认为,中国当下诗歌已成气候,与世界诗歌的发展状况是相适应的,出现了许多优秀诗人与诗篇。


评委红孩、曾凡华、黄桂元、李治邦与来自全国的创作者们在论坛上畅谈当代诗歌发展趋势


诗的思绪

红孩(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化报社副刊部主任):

中国白话诗歌发展100多年了,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我们固然对诗歌无比崇敬、敬畏,但也不必把它弄得那么神秘,那么高不可攀,那么不近人情。诗歌是纯粹的,诗人不一定是纯粹的。

我们不必怀疑自己的诗是有功利性的,只要不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任何功利都无可厚非。我们提倡诗歌的多样性,提倡诗歌的多元渠道传播,但现在有一种定式思维,即认为好的诗歌都是发表的,都是发表在重要报刊上的,这实在是一种误区。现在发表的阵地很多,每天都有大量的诗歌发表,可我们能记住、传诵几首?

关于诗歌评选,奖励的应该是诗人的作品,而不是诗人本身。如果只看重诗人的名字,而没看他具体作品得失,那显然有失公允。诗歌评选,我建议少评一本书、一组诗,我特别提倡只评一首,哪怕是一首中的一句。一个优秀的诗人,一生能有一两首诗被人记住就已经了不起了。好的诗句的诞生,有诗人的内在原因,也有当时的社会原因。离开了社会,离开了大众,什么样的好诗也不会永恒。

天津女高音歌唱家黄显淳演唱“东丽杯”全国群众文学评选主题曲《东丽杯,我们永远的梦想》


致敬“东丽杯”——物质时代的一盏精神明灯

刘鸿(甘肃省文化馆调研部主任):

感谢“东丽杯”,让我们在这秋高气爽的美丽季节,以文学的名义,从祖国四面八方相聚天津,共襄盛举。在此,我谨代表甘肃省文化馆,代表历年来参加“东丽杯”文学评奖活动的甘肃文学作者,向“东丽杯”的打造者,26年来不忘初心、辛勤耕耘的天津市群众艺术馆,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向关注关爱、倾心培育“东丽杯”成长壮大的中国文化报社、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东丽区人民政府、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东丽区文化广播电视局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

26年漫漫“东丽”路,从最初只有几十人参加的本市群众文化活动,到如今每年数以千计的参评作品,到辐射港澳台地区的全国群众文学激励机制;从最初的文学各体裁混评,到后来的诗歌、小说、散文3年一轮回,到鲁藜、孙犁、梁斌文学大家的冠名;从东丽区政府的鼎力支持,到《中国文化报》、《文艺报》等主流媒体的热情参与,“东丽杯”的成长过程,见证了天津市群众艺术馆的守望和坚持,也见证了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共建群众文化的担当与活力。

“东丽杯”不仅是群众文学活动的成功案例,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和开展的优秀典范。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以“东丽杯”所凝聚的开拓进取精神和海纳百川胸怀,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文化馆系统的领头人 。“东丽杯”评奖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也正是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体现。“东丽杯”现今的影响力生动证明: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专业文化和群众文化,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甘肃是个文学大省。从西北偏北的河西走廊到黄河源头的甘南草原,从气候温润的羲皇故里到风光雄奇的大漠敦煌,从源远流长的大地湾到一望无际的董志塬,我们有一大批业余文学写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同时,甘肃地处西北边陲,是个贫困的省份,历年来全国垫底的个人收入,使文学写作者们的创作更显不易。一直以来,甘肃省文化馆以馆办杂志《驼铃》、《甘肃文苑》为阵地,培养扶持了几代基层业余文学作者,并和作者队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政府主管的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事业单位,我们开展群众文学创作的相关活动,与群众实际需求相比还相差很远。2009年,我们第一

受邀组织参加第十八届“文化杯”孙犁散文奖,从此,甘肃业余文学作者登上了一个崭新文学舞台。8年以来,“东丽杯”不仅为我们培养了大量文学人才,也因远离本土人际纷扰的公正性,为我们的工作在业内赢得了较好口碑,受到社会各界更为广泛的关注。

从最初的动员做工作参加,到现在每年都有作者主动找我们打听参赛事项,“东丽杯”不仅增进了我们和作者之间的联系,而且还开创了甘肃在群众文学领域的工作新局面。这些,对促进甘肃文学繁荣,激励业余文学创作,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可以说,我们不仅是“东丽杯”的参与者,更是直接受益者。津门谱华章,山高流水长,今天对于“东丽杯”,在分享荣光和喜悦的同时,我们还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

文学写作是孤寂的,也是苦闷的,而文学作品和作者却是需要关心鼓励的。“东丽杯”文学评奖活动面向基层、关注业余的宗旨,正是对广大基层业余文学创作者最深切的关怀。致敬“东丽杯”,这盏物质时代的精神明灯,在它闪耀的璀璨光芒里。用一个个熠熠生辉的文字,让我们倾听到了这个时代对文学最为长情的呼唤和告白。请让我们和天津的同仁们一起,以热爱之名,以心灵的温度,共同擦亮、守护这盏明灯。


著名播音员关山朗诵获东丽文学大奖的作品《茶马古道记》


回到大地深处

何永飞(白族)(东丽文学大奖获奖者):

鲁藜是“七月诗派”的代表,是心贴大地行走的优秀诗人,是我一直敬仰的前辈。今天获得以他的大名来命名的诗歌奖项,我甚感荣幸,倍感荣耀。他的诗歌代表作《泥土》之所以一直被人传诵,就在于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崇高的生命姿态。我在创作《茶马古道记》中,也是在极力效仿这种生命姿态。鲁藜是一位诗人的名字,也是一种诗歌精神,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他都闪着耀眼的光芒。

一个写作者,应立足于自己脚下的土地,亦应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但作者心中不能只有独我,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打开更广的格局,来观照一群人,甚至整个人类的悲与喜、冷与暖、生与死、爱与恨等。否则,作品就难以流传,写作的意义和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何永飞在第九届全国群众文学诗歌创作论坛上发言


无数个夜晚,由远及近的马蹄声总是萦绕于我的梦,熟悉而亲切。拴着童年

少年的那条石板路,依然紧紧地连接着我的脚尖。一条被命名为“茶马古道”的路,此生注定要与我形影相随。祖辈和各民族同胞保存在上面的故事我当去复述,蕴藏在上面的精神我当去呈现,遗落在上面的道义我当去寻找,沉睡在上面的光阴我当去唤醒。

我写《茶马古道记》,是偶然中的必然,是必然中的偶然。也许是情缘,也许是使命,也许都有。不然我为何出生并成长于茶马古道边,不然我为何总是走不出一个小小的马蹄印。

“因茶而盛,为马而生。”茶与马在高原共同成就了一部旷世传奇。茶马古道从一片茶叶启程,抵达雪域圣地;从暖春启程,抵达季节的制高点;从唐朝启程,抵达历史的最深处;从善念启程,抵达各民族同胞的心灵家园。中间要经过激流险滩、悬崖峭壁,可赶马人从未畏缩;要经过荒凉、黑暗、魔咒,可赶马人从未屈服;要经过利诱、幻境、魅惑,可赶马人从未迷恋。赶马人赶着骡马,赶着群山,赶着江河,赶着岁月,往前和往上行走,他们的足迹便是意象,在石头和白云上写下或悲壮或柔婉的诗句,千年不朽。

沿途的村庄、古镇,我想应该是由赶马哥多情的调子和小阿妹不舍的眼泪结合后孕育出来的。月圆之夜,在村口随手捡一颗小石头,扔进那片圣洁而无边的白里,会激起一圈圈相思的涟漪,向马帮离去的方向扩散。


来自云南的白族作者何永飞获得东丽文学大奖


茶马古道是需要去敬畏的一条路,它离天很近,离神灵很近,离人心很近。不知何时起,在利益的驱使下,我们把良知抵押了出去;在无神论的欺骗下,我们把信仰摔成碎片;在伪君子的蛊惑下,我们把仁义随意贱卖;在蜜语的蒙蔽下,我们把黑白经常颠倒。由此,匪夷所思的事儿总是频频发生。人与人之间,很少有信任可言,很少有真诚相交,很少有生死之托。对自然之道更是毫不理会,为所欲为,大肆掠夺,以一己之私来牺牲众多人的安宁。而这些在茶马古道上是不存在的,赶马人的心中有大义大爱,他们在路窄处相互礼让,敞开容得下千山万水的胸怀,与古道上的各路兄弟骨肉相连、共同对抗艰险和灾祸,与古道上的各民族同胞友好相处、围在一起高歌和欢舞。赶马人相信万物有灵,相信头顶随时有一双眼睛看着自己,故面对弱小的生命,他们从不去伤害,所有的言行都以“善”字为先,不妄言、不违心、不动邪念、不做恶事,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地行走于天与地之间、神与鬼之间、历史与未来之间。

对渐行渐远的茶马古道和赶马人,我之所以用诗歌去追赶,是因为这个时代需要他们再次现身和登场。

当很多人给自己的诗歌标榜某某流派、某某主义、某某体等,进行大肆炒作哗众取宠时,我却悄然退到一边,带着灵魂,走回大地深处。我知道这是一种冒险的行为,容易把自己埋葬。但我不会畏惧,更不会后悔,把自己埋葬在大地深处,何尝不是荣耀之举!待饮尽凄风苦雨,春雷敲响冲锋的战鼓,灵魂之光便会绽放而出,将嚣张许久的黑夜一举擒获,让世界回到它明亮的本色。有人会说,这是诗人的天真幻想,而我会大声地纠正:这是诗人的崇高理想!

最后,感谢主办方的辛勤付出!感谢评委会的深切关爱!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