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向午:一个游离者的精神皈依

作者:喻向午   2016年11月11日 10:03  中国诗歌网    392    收藏

“那匹小花马驮着一个女人走近我们的村庄,她们涉过生育了多少幼童和男子的河水,在山岗上站着,吹拂着我们的土地的风是多么温柔,豆架在风中是多么温柔,又是多么孤单……小树林呀,小围院呀,小木凳呀,小瓷碗呀,他们都在咕咕地叫着,我们村子今天来了一对美丽的客人。”17年前,当李建春成为我的同事,在房间整理大学时期的诗文时,我第一次拜读了他的作品。看到一首散文诗,我被这些清澈的诗句吸引住了。这些诗的语言,最传统,又最现代;最朴素,又最华丽。我就像碰到一件爱不释手的艺术品,不停地把玩和回味。从那以后,李建春成了我喜欢的诗人。

李建春的经历可谓丰富多彩,他曾经是“北漂”,后来干过文员、广告文案策划、文学期刊和大学学报编辑,现在是大学教师。

30岁之前,李建春的命运因诗歌而动荡不定。1992年夏天,他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国家分配工作,他应该到黄石。但他没有去,他觉得在黄石混下去,成不了好诗人。应该去北京写诗,因为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那里有他仰慕的诗人。那年10月,他怀揣200元纸币,到北京寻找他的诗歌梦想。他托在北京大学念书的高中同学,在圆明园画家村找了一间每月60元房租的房子。与其说是房子,不如说是一幢单间的棚子。房间没有暖气,取暖靠房东大妈自制的烧煤的管道“暖气”。因为密封性不好,每天早上起来,房东都会跑到他的房间看看。房东心里没底,怕他煤气中毒。即便这样,他也过得不亦乐乎,经常跟画家村的一帮穷画家和诗人喝酒。半夜喝得酩酊大醉,在结了冰的大路上拦车。的士司机看到他们,根本不敢停。的士不停,他们就走回家。

海子生前工作过的地方,李建春肯定会去拜访。找到海子的同事,又找海子北京大学的同学。李建春到海子同学的家里做客,他的激情遇到冷静的劝导,因为在北京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直漂泊着,学长劝他,要么回老家湖北,要么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找工作,这样更现实一些,毕竟,诗人也要生活。

在北京,李建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事做。那个北方城市的夜晚漫长而寒冷,身无分文的他,实在无法在那里继续漂泊下去了,轻狂而天真的前校园诗人,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挫折。那年元旦前夕,他选择了打道回府。他想成为一个纯粹的诗人的梦想破灭了。

在那个大学生毕业包分配的时代,他试图游离于体制自谋生路,而且是为了写诗,这多少有些不切实际。在农村老家,这个不合时宜的想法遭到了更强大的狙击。父与子的对话,火星四溅,在父亲看来,这个不听话的儿子是多么不可理喻啊。应该理解这个朴实的父亲,四五年前,当儿子怀揣着录以通知书踏入武汉大学校园的时候,他背负了这个家庭多少期待?而如今,他为了写诗,落得个衣食无着,父亲的心理落差太大了。

父子关系闹僵,负气的他离家出走了。这时他见到了曾密切来往的中学同学余小真。彼时她已是一所镇医院的护士。绝境处获得爱情,这种悲喜交加又满怀愧疚的心境,让他步入到一个创作的高峰期。那段时间,他写了几十首诗。那些诗,绝望,愤懑,温暖,负疚,充满了复杂的心绪。

1993年,抱着对家人和恋人的愧疚,李建春到了广州。他决心将诗歌抛之脑后,一心工作,用这样的方式宽慰那些爱着他的人。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广州某招商中心的文案。当时的房地产行业刚刚起步,刚刚涉足这个行业的碧桂园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乏人问津,请李建春所在的公司做广告策划。李建春负责这个项目的文案写作,由他们公司做的碧桂园房地产广告,使得碧桂园的楼盘在后来大卖。那年春节,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服回家过年。返程的火车票难买,他买了飞机票。回广州,与父亲告别,父亲用那宽厚的大手抚摸着儿子的脑袋,微笑地说,我一辈子没坐过飞机呢。他感觉到了父亲手掌的温度,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李建春工作的那家公司是当时《花城》的编辑朱燕玲(现在已是《花城》的副主编)的先生开办的。那时,朱燕玲的朋友、诗人庞培经常到公司做客,有一天,他将即兴写就的一首诗《办公室》交给庞培。庞培看后大加赞赏,随后又将这首诗交给朱燕玲,说你先生的公司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朱燕玲很吃惊,她并没有听先生提及这个会写诗的年青人。等看到作品,她也非常欣赏,还将这首诗发表在1994年第3期的《花城》杂志上。这也是李建春公开发表的处女作。《办公室》的发表,再次燃起了李建春心中的诗歌热情。他又心猿意马了。后来,庞培介绍李建春到《现代人报》副刊部做编辑。那段时间,他接结识了黄灿然、凌越、杨子、杨键等诗人。并和凌越、胡昉、李凡办了一份小民间刊物《文学通讯》。

1995年,李建春到著名的太阳神公司做文案策划。公司经常会派人到各地出差。借出差的机会,他遍访各地的诗人。在贵阳,他见了郑单衣。在成都,他见了柏桦、钟鸣、 翟永明、唐丹鸿等。

公司有一帮包括画家王川在内的诗人和艺术家。整天在公司谈现代艺术和诗歌,有人看不惯了,到公司领导那里打小报告,说他们不务正业,借公司的平台搞艺术和诗歌。就因为这个,他与王川同时被公司炒鱿鱼了,又换到另外一家广告公司。

1996年底,李建春从广州回到湖北老家并与余小真结婚。春节期间,他碰到大学同学周莉。周莉刚刚离开《长江文艺》,问他是否愿意在《长江文艺》做编辑。愿意的话,她可以帮忙引荐给当时的主编汪洋。

事情很顺利,就这样,他成了我的同事,做了《长江文艺》的诗歌编辑。由于个人经历,他在编《长江文艺》诗歌栏目的时候,视野非常开阔,臧棣、蓝蓝、张曙光、鲁西西等一批当时非常活跃的诗人,陆续在《长江文艺》亮相。他还与刘洁岷、哑君、鲁西西、黄斌、沉河等诗人创办了民间诗刊《声样》。那一年,李建春获第三届“刘丽安诗歌奖”。这个奖项是由美籍华人刘丽安女士出资的,奖励全球华语诗坛最新锐的诗人。

1998年初,李建春去了湖北美术学院,做了这所大学学报的创始编辑。一直到2009年调到美术学系做教师。这期间,他除了学报编辑的身份,还成了当代艺术界有影响的青年评论家。特别是在抽象艺术的策划和评论上,成果斐然。10余年的编辑生涯,业余时间,他恋恋不忘的还是诗歌。2006年,他获首届宇龙诗歌奖。2012年,他的诗集《出发遇雨》在花城出版社出版。2014年初,他获第六届湖北文学奖。

这个有着乡村血统的诗人,虽然受着西方哲学和西方诗学的影响,但他的目光没有离开田野,他在那里寻找他的根和关于根的思考:“一个妇人在她的床上摊开尿片和我的诗,/他的孩子睡着了,因为我的诗沉闷,/ 现在,她可以安静地/ 向着炉火……”(《夜晚的风》)“……乡村不再是力量,不再是人格,乡人——人力资源,一个已彻底客观化、物化的对象。他们是物,却又够不上客观的物,用不着科学地对待他们。乡人是一根永远被试探着的底线。这是中国的底线,也是中国艺术的样式。我应该在一双耐克鞋的针脚中寻找他们,在每一部手机、每一台电脑拆开的电路板上寻找他们。在每一个重复的劳动中……”(散文诗《土地公与基督》)这是诗人可贵的地方,也是他的诗歌的力量。

李建春与主流诗歌圈子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他的身影更多是出现在“富春江诗会”这类的民间诗歌活动上。他甚至不在乎诗作的发表。他的大量的作品发表在诗生活论坛和一些民间诗歌刊物上,还有一些他自己打印成册,送给他的诗友。这种一直以来的游离的处境,是姿态,也是方式。

但他的诗歌理想总在前方。诗歌对于他,是思维,是表达,是语言;是阳光,是呼吸,是触觉;是生活的细节和必备的元素。

他追逐他的诗歌理想,如同那个执著的夸父。

他从未迟疑,踏步向前,在我的耳边留下了风的形象。

责任编辑:苏丰雷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