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丛中躲出来的抗战英雄

作者: 2016年11月23日21:42 浏览:1056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征文
芦苇丛里躲出来的抗战英雄
-----记我的两个参加淞沪抗战、徐州大会战、台儿庄战役及
印缅战争的二位伯父:周笠渔、周精莹老先生
魏家强
一、逼走他乡
清朝后期,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交并,八国联军的硝烟还没散尽,国内推翻清王朝的烽火又席卷全国,而各种黑暗势力就趁火打劫,抢立山头,占山为王,欺压百姓,弄得悲声四起,甚至家破人亡。此时的大清政府自顾不暇,这些地方性组织就像毒瘤,此生彼长,举国怨声载道。                                                             而地处川南的地方小镇瓦市也一样,盗匪四起。但瓦市镇在清光绪年间不叫瓦市镇,而是叫富义镇,它西接盐都自贡,南与富顺接壤,这里盛产稻谷、生猪、蔗糖和酿酒等。我的二位伯父就出生在离瓦市镇两里外一个叫玉堂湾的地方(现被征用修成了高速路)。瓦市玉堂湾周家是在明朝末年由江西南昌府迁入四川的一支,这一支主要搞房屋修建和务农。另外两支分别住瓦市镇和郭家坳,镇上一家开染坊做猪毛生意等,再一处就是住郭家坳务农。经过清朝300多年的繁衍,瓦市周家在瓦市就成了覆盖瓦市场一大半的大姓,并在瓦市镇中心修建了宗族祠堂,但凡周氏大姓的大事小事、邻里纠纷,都会经过祠堂族规处理,并且年年举办清明会,清明会的费用就由族人公共承担,直到清末民初才逐渐衰败,清明会也不年年举行了。
与瓦市相连的自贡,地处川南要地,自古富足,这里盛产井盐,自贡二字的意思就是自己流出来之意,而这稀缺的井盐又是向皇帝进贡的必需品,所以就叫自贡。当年瓦市周姓老辈在年轻时,许多人就到自贡盐场做盐工、文书、团练和讼师等。
话说深秋的一个傍晚 ,自贡往瓦市方向的大泥土路上,刚做完讼师(相似于现在的律师)事务的周发章(我叔公)急匆匆地往瓦市场外的家赶去。家里那正在坐月子的妻子罗氏和几个孩子那期待的眼神,在他脑海里不停地旋转着,心里不由一阵辛酸    ,他下意识地又看了看手中那用谷草绳拴着的两斤鲜肉,想象着妻儿食肉时那种幸福表情,他又不由衷的笑了。
天逐渐暗了下来,他不由暗自加快脚步。忽然,浓密的树林山角暗处,露出几双阴森森的邪恶眼睛,正密切注视着他的匆匆走来。时间似乎凝固在空气中。近了,接近了,疾步流星的周发章丝毫没有发现危险的接近。当他的后背刚好划过那几双眼睛的视线,一个配合默契的手势,几条彪形大汉如恶虎扑羊,毫无声息,一只大麻袋突然就网住了回家心切的周发章,来不及出声,甚至来不及挣扎,一顿乱棍雨点般直击麻袋中的周发章的身体各个部位,时间就在棍棒击打的“噗噗”声中“嘀嗒”“嘀嗒”的慢慢走过,爱叫的乌鸦也被这一幕惊吓闭了嘴,唯有那不停悲鸣的秋风还在依旧“呜呜”地刮着,一片又一片的落叶缓缓地向麻袋下的冤魂飘去----似乎,它们也是这个黑夜的帮凶,一层一层向麻袋堆积着-----可怜一世正直无私帮人伸冤的周发章,我的伯父周笠渔的父亲就这样惨死在这荒郊野岭,无人伸冤昭雪。
第二天,沉睡一夜的乌鸦也被这一夜呜咽的悲风所唤醒,一阵凄似一阵的鸦鸣响彻整个山野,忙着赶集的农人一波又一波向着瓦市赶去。
茶社,自古就是消息传播的来源。而清时期瓦市最有名的茶社就叫富华春茶社,它坐落在瓦市场中心转角处,它的周边开有米、粮、油、杂货等各种店铺,但富华春是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这里不仅可收集各种消息,这一进三间的青瓦平房里,还摆上几张木质大方桌,四方摆放着四腿长条凳,靠墙处摆着讲台和坐凳,以便说书唱曲的艺人说唱以招来顾客,另一侧靠墙处则一溜排灶炉,灶炉上也一溜排放着带嘴带把的开水壶。
这天,周发江(我的爷爷)早早吃了早饭,也和往常一样直接往富华春茶社里来,他找好最佳听书座位,一屁股坐下来。等到茶倌泡茶来的时候,抬头看,茶馆里才稀稀落落的几个人 ,他无聊地眯着眼盯着那一溜排“咕噜、咕噜”冒气的大锡壶出神。突然,头缠白布帕,身穿青布长衫,腰系白布腰带的曾云清一步跨进茶馆,一掌“啪”一声拍在他肩上,口里着急地说道:“你还有心情喝茶听书,何家坳有个人被麻袋罩着被打死了,我看有点像你堂哥发章,还不快去看看!”
“啥子呢?!”周发江把刚喝进嘴的浓茶喷了出来。二话没说,他疯狂的朝何家坳跑去,边跑边盘起还没剪掉的的头发长鞭,等他健步如飞地跑到何家坳,麻袋周围早已经围了一层又一层的围观人群,他拨开人群,早已被揭开的麻袋旁躺着一个血肉模糊的人,这衣服、这身板不是自己的堂兄是谁?他来不及细想,央求围观的熟人帮忙把堂兄送回瓦市玉堂湾,并接着四处找人安葬可怜的堂兄。他知道,堂兄的死,一定和他做讼师这个职业有关,但是天下之大,何处有伸冤的地方啊!杀人者明摆着是报复,其背后实力一定强大,自己就算敢怒也不敢言啦。
且不提周发江如何安葬堂兄发章。却说月子中的罗氏一听发章被人打死,日夜悲哭,终因月子中气血亏虚和悲伤过度而死亡。当然,刚出世不久的第六个孩子也就相继夭亡了。好好的一个家就这样散了,留下孤苦无依的周祥训(抗日英雄周笠渔原名)及他的哥哥、四弟和五妹四兄妹。
不久,周发江(我爷爷)又得知有人欲杀绝发章子女以达斩草除根的目的。白天,他不敢明目张胆的救济可怜的几兄妹,晚上趁着月色,他把几兄妹秘密藏在屋背后芦苇中的一个墓穴里,还偷偷的给他们送水送饭。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长期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善良的周发江决定把几兄妹送出瓦市。就这样,他为了挽救无辜的孩子,一夜之间,他下富顺、过赵化,一路翻山越岭,终于到达南溪地界的一所寺庙里(此庙因本人资料遗失而不知其名),找到时任寺庙主持的孩子们的亲姑姑,把堂兄发章遇害的所有经过讲了一遍。于是,第二天夜里,兄妹四人终于被寺庙里的姑姑派人用竹箩挑离虎口,离开家乡瓦市,直到台儿庄爆发,周祥训(即周笠渔)因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六军第九十二师五五一团团长,并在血战禹王山阵地指挥激战中,身中数弹重伤治愈后才携妻子和弟弟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家乡瓦市镇玉堂湾,这是后话。
二、再遭变故
         一年后,由于姑姑的寺庙里再不能供养四兄妹,无奈的姑姑只留下了时年只有三岁的最小的妹妹。至此,兄弟三人就开始了自谋生路的苦难人生。
      这一年周祥训九岁,一路流浪,他来到了南溪县城,幸而一家名为张家糕饼店的老板看重他机灵董事,便留下了他在店里帮工做学徒。而五岁的弟弟祥淦也被地主留下帮着放牛,后同样也流浪到了南溪县城的包家石印店当学徒。至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祥淦跟着师傅欧阳福宏一道离开包家,离开南溪后辗转到贵阳黔南印刷厂当工人,十年后(一九三六年)在贵阳繁华商业闹市大街中华路开办了一家宽大的经营印刷纸张笔墨的商行,取名联谊商行,后改为大同纸行。后又逐步扩大经营,分别到香港、广州、南宁、长沙、重庆等地进货和售货,并扎根贵阳至今子孙繁荣。兄弟也是在祥训十八岁参军后,被黔军二十五军整编,移防贵阳才得以相见,时年祥训任排长,这是后话。
再回头说说详训和二哥。
祥训自来到张家糕饼店,工作勤恳踏实,深受老板信任,因此,便得以在糕饼店里暂时安顿了下来。最可怜的是二哥(由于资料遗失,名字不详),当他四处帮人干活,辛苦存了二十个银元的时候,他便动身去南溪寻找自己失散的两个弟弟。然而,老天实在弄人,当他兴高采烈的想象着与弟弟们重逢的喜悦时,就被一群土匪拦截。聪明的他大方的交出褡裢递给土匪,于是土匪放了他。可是,幻想的甜蜜还没完全消化的他,刚走出几步又被另一个土匪叫住了。他只好无奈的走了回去。这一次土匪细致的搜了他的全身,在他扎了一层又一层的腰带贴肚子的位置,土匪捏住了那二十个银元 。土匪怒不可遏“龟儿子,还敢骗老子!”骂罢,一枪杆就把他打倒在地,犹不解气,顺便就给了他几枪。可怜见弟心切的二哥,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肚破肠流的暴毙荒野,至死也没能够跟自己的弟弟见到最后一面。
三、投身抗战
        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十八岁的周祥训离开了南溪县城,告别了给自己工作活命的张家老板,来到宜宾县报国寺报考滇军三十九军军长胡若愚开办的一所军事学校。从此,伯父周祥训走上了崇武之路。之后,又到泸州白塔寺泸州衙门四川军阀熊克武部,刘伯承开办的泸州泸纳军团军事政治学校当了一名连指导员,此时期更名周笠渔。并参加了川、滇、黔军阀在川南地区六年之久的混战。至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川、黔两军在泸州大战,川军熊克武部战败,被黔军整编。此时,伯父周笠渔任排长职务,并来到了贵阳,这期间才得以跟分散多年的弟弟祥淦相聚(弟弟祥淦也已更名润仓)。来到贵阳以后,民国二十二年任黔二十五军十四团一营四连连长,民国二十三年升任二十五军十四团一营副营长。到了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蒋介石率薛岳、吴奇伟两只国民革命军入黔整编黔军,伯父周笠渔就被整编入了中央军第四军军长吴奇伟下辖第九十二师皮泽沛麾下的五五二团一营任营长职务。并在当年随中央军开赴长沙驻防。
1938年8月13日,日本挑起上海虹桥事件,第二日拂晓,张自忠指挥87、88师奋起还击,至此淞沪会战开始打响。在这几支部队与日寇激烈战斗中,我国国军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来对抗现代化装备的日寇侵略者,不怕牺牲,誓死捍卫国土,这是我们应该值得缅怀的。在87、88师奋勇抗敌的同时,国民政府发出了《自卫抗战申明书》,15日,国民政府下达总动员令,任蒋介石为最高总指挥,把全国划分为5个抗战区,上海被划为第三战区,冯玉祥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成诚为前敌总指挥。我伯父周笠渔所在部队吴奇伟的第四军就划在罗卓英的第15集团军里。在军长吴奇伟坚决抗日的带领下,整个第四军官兵奋勇杀敌,在上海嘉定、罗店一线阵地,在大场与日军激烈抗战三个日夜,毙敌数千,経这一战役,伯父他们军被称为“铁军”,之后又在1938年武汉会战序列中,在万家岭一线再展“铁军” 神威,英勇的国民革命军成功围剿日军106师团,包括青木、池田、木岛、津田四个支队的所有主力,最后只剩少量的1500余日寇突围落荒而退。
后来,不甘心失败的日本再次调集装备精良的第5军团板垣主力,利用飞机、坦克、炮兵部队的优势,向台儿庄发起总攻,妄图打破其不利局面,但在台儿庄日本侵略者也同样没讨到好去,猖狂的日本人遭到了国军最顽强的反抗,为捍卫领土,为民族独立,英勇的中国军民浴血奋战,不怕牺牲,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伟大信念,与敌人进行了输死的战斗!这个时期,我伯父周笠渔已经升任国军第46军92师551团团长,民国27年(1938年)4月,台儿庄血战的禹王山前线阵地,伯父周笠渔率551团全体官兵,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不幸的是在一次阻击战中,伯父正在观察地形,不慎被日军马步枪三颗子弹击中左手膀及背部,顿时失血昏迷不醒,被勤务兵抬下战场,并转后方医院医治,先后转至开封、武汉汉口、湖南长沙、常德、贵州清镇等重伤医院抢救治疗,最终才保得了性命和左手膀未被锯断。
四、千里寻夫
在伯父重伤被抬下之后,伯妈王朝端接到住在武汉汉口的92师随军军官团太太中的好友来信,得知伯父周笠渔在台儿庄前线重伤下战场消息,便只身一人躲开小伯父润仓的看管,偷偷买车票离开贵阳经湖南来到已是抗日前线的汉口,一路上为了躲避土匪、伤兵和日本兵的搔扰和纠缠,勇敢坚贞的伯妈用锅灰泥土,将头脸皮肤弄脏抹黑,一身穿着破烂衣裤跟随逃难的人群,行程达千余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早已面临武汉大会战前夕的汉江三镇寻夫,可见夫妻之情深意重。
其实,伯妈王朝端也是个端庄贤惠而又美丽的女子。二人于民国22年(1933年)相识,伯父所在部队驻扎在贵州毕节县城,时任黔军25军14团一营4连连长,为增强自己的体能和枪法射击技术与骑马技术,他经常骑马到毕节县立一中的操场坝遛马射击,而操场边也经常有一位五官端庄、身材苗条、性情温柔的小姐独自在温习书本知识,一来二往,二人相识相知,互生爱慕。后来才知道美丽端庄的大小姐就是毕节县政府文书的妹妹,他的父母在县城东大街开有卖肉铺子,乡下有田有土。在如此殷实的家境中长大的伯妈王朝端并无大小姐习气,相反贤惠温柔而又明事理和上进,因此她的英文数学等成绩都特别优异,且极富才气,待人也极端温和。不久二人经王小姐父兄同意即在毕节县城完婚,婚后夫妻和睦,相敬如宾。第二年伯父随部队移防贵阳,兄弟二人得以相聚,夫妻二人也住在弟弟家,以后伯父升任副营长移防黔东南,伯妈就一直住在小伯父家,直到上文提到千里寻夫才离开贵阳。遗憾的是,在她寻夫途中,一次在湖南长沙租房过夜,被黑心房东欺骗,将头一天才死于肺痨病的死人房间在没有任何消毒的情况下,租给了伯妈王朝端住,不幸因路途劳累身体虚弱而中毒,在回瓦市之后不久终因久治无效病重而身亡。
再回头说当小伯父润仓得知嫂子王朝端只身寻夫的事情后,他连家都没回,丢下单车和生意,也开始了千里寻兄嫂的旅程,幸好在贵阳南大门遇到北上武汉的贵州部队的军车,讲了自己兄长的部队番号和姓名,搭乘军车来到了武汉,终于打听到了仍然昏迷不醒的哥哥和寻夫的嫂子,可医院正准备锯掉伯父周笠渔的手膀,经过叔嫂二人和勤务兵的极力反对,才得以保住了这只手膀。
就这样,伯父周笠渔因重伤无力再上前线,无奈于民国29年(1940年)退役,后经商支援前线,并当选为国大代表,行业理事等社会职务,继续为抗战出钱出力。
五、回家祭祖
     民国29年(1940年)底,先后几次转院救治后,伯父经过伯妈及小伯父等的精心护理,最后回到贵阳附近的清镇19路军陆军医院医治后最终逃离死神魔掌,回到了亲人身边。经过这一次大劫难后,伯父便携妻子、弟弟、弟媳及两个侄子一个侄女,回到了阔别经年的四川富顺瓦市玉堂湾修房祭祖,以慰藉冤死的父母在天之灵,并拜谢叔父周发江的临危救助之恩。还摆设宴席,答谢乡邻,广布善缘,救济贫困,据说当年光收留的无家可归的叫花子就有八九桌之多,这些经费,都是小伯父润仓辛辛苦苦做生意赚来的血汗钱。看着乡亲们的如此境况,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无耻暴行,伯父周笠渔的心是酸楚的。
在家乡瓦市玉堂湾期间,聪明伶俐的周发江(我爷爷)之子周祥国(我伯父,小名祥文),热情地鞍前马后为回乡祭祖的伯父周笠渔兄弟操持一应事物,闲时便听堂兄笠渔讲述日寇的凶残霸道、烧杀奸淫无恶不作,这些经历充分激起了年轻的祥国的爱国激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兄弟二人谈话越来越投机,伯父笠渔喜欢祥国的热情周到,办事妥帖,他极力劝说弟弟投军杀敌,保家卫国是男儿本色;而伯父祥国则向往报国杀敌,钦佩堂兄的英勇果敢。兄弟一拍即合,在家乡办完所有事情后,便取得祥国(我亲伯父)父母(我爷爷奶奶)同意,伯父笠渔带着堂弟祥国和同乡兄弟陈树燊第二次离开了家乡瓦市玉堂湾。从此,抗日救亡的道路上又多了一位报国杀敌的抗日英雄:周精莹(伯父先后更名周玉成、周焜、周精莹)。
随后伯父一行经富顺坐船南下泸州城,到叙永县城转坐汽车一路沿着高山大坡驶向贵州毕节县城,在毕节县城伯妈王朝端家短暂驻留几日,伯父周笠渔便带着伯父周祥国(周精莹)乘车路经大方、黔西、清镇,最后来到木市路自己的家,本打算带着弟弟重返部队上前线继续抗日,但受到阻扰终未成行。
自此,伯父周精莹就离开了家乡富顺瓦市玉堂湾,离开了父母和幼小的弟弟(我父亲),不久从军深入印缅作战,直到45年后的1989年才从台湾携妻子儿女返乡回到富顺瓦市玉堂湾探亲。回家时老父也于1966年早早辞世,而望眼欲穿的母亲也终于哭瞎双眼,于1981年遗憾谢世。
六、第一次滇缅战争
       1942年,日本铁蹄踏入缅甸.3月初,中国派出第5军、第6军、第66三个军组成10万之众的远征军,由滇入缅,出国与英美盟军会合,组成约20万大军与日寇决战。中国军队入缅后即与日军在古同血战,九千人的中国一个师与日军两万人的55师血战14天,中国军阵亡2000多人.之后,盟军英军在仁安羌被日军包围切割,中国66军孙立人师长亲自率部由驻守的曼德勒防线赶往仁安羌紧急驰援与日军决战,取得了闻名世界的“仁安羌大捷”,救出被围的英军官兵和新闻记者7000多人,美国传教士和大批的英美居民500余人。200师同时克复了雷列姆并光复了棠吉。后来,中国远征军汇集曼德勒与英美盟军准备同日军决战,但此时日军早已经攻下腊茂,切断了铁路、公路交接的滇缅物资补给线,,眼看已成败局的英军在无能和怯战情况下,提前从曼德勒西线撤退,致使中国军队处于被日军夹击的危险困境。战局急剧变化,无奈的中国军队只好各奔山头,各寻生路向依洛瓦底江以西的缅北山区撤退。而英军则逃入印度,中国军队分别进入原始森林,在原始森林中穿行,分别向西撤入印度和向东北方向撤回中国。此时正当雨季,在完全断绝给养的恶劣情况下,部队在原始森林里砍树开路,艰难行进。但是,英勇的中国军人没有被困难阻挡,向着祖国,向着胜利一寸一寸地往中国的方向前进!许多人就这样在暴雨、烈日、缺粮、缺药、瘴气、蚂蝗、疟蚊、毒虫的侵袭中得病而遗憾死去,长眠异国他方,而不是战死沙场,十万之众的中国军就这样在撤退途中损失官兵六万余人,所剩四万余人分别撤到印度和中国境内,特别是在缅北胡康河谷一带,国军遗尸累累,损失惨重,惨不忍睹。更艰难的是日军切断了驼峰航线南线和地面的滇缅公路,这以后,中国抗战进入了最艰难的年代。
      七、应征出缅
         第一次滇缅之战时,伯父周笠渔在贵阳伤势好转,听到前线战况心急如焚的准备带着伯父周祥国(周精莹)再次回到部队投身战场。但此时因病入膏肓的伯妈王朝端跪请伯父一定在她逝去之后再回战场,一边是陪伴自己的爱妻凄楚的恳求,一边是报国舍身的理想,伯父难以割舍,眼看爱妻即将告别人世,于心不忍的伯父无奈地答应伯妈请求,准备安葬爱妻之后再回部队杀敌也一样。最后他决定鼓励堂弟周祥国报名参军,而堂弟也正好有此打算。
     民国33年(1944年),为配合盟军在缅甸与日军作战,国民党最高领袖蒋介石毅然决定再次出兵东南亚,同时改善军队素质,配备新式装备以提高抗战战斗力,向全国发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伟大号召,以便组成青年军出国补充仍然在国外的中国远征军。贵阳青年也纷纷报名参军,当时伯父周祥国也深刻感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历史责任。在伯父周笠渔的鼓舞下,毅然瞒着家人将周祥国改名为周焜,和一起离开家乡瓦市玉堂湾的陈树燊一道报名参军。于是便来到了贵阳中华路上的军政部教导第四团知识青年从军报名处,报名参加青年军投身抗战。报名不久伯父就接到了体检通知,然后经过严格考核,再将及格者的名单公布在贵阳“中央日报”头版位置上。看到报上有自己已经及格被录取的名字,并接到限期入营报到的通知,伯父才告知家人。而从小和他亲密无间的玩伴陈树燊却因身体原因被淘汰,从此这一对两小无猜的玩伴就无奈分别,直到60余年后,两人都80余岁高龄的鳍鳍之年才得以有机会又在贵阳相聚重逢。
      入营后伯父周焜被编入第一营第二连连长贾兴涛麾下,在贵阳教导团接受了92天的军事训练之后,这批青年军人就开赴印度以补充中国驻印度远征军已反攻进入缅甸北部的胡康河谷地区的部队,可见当时抗战任务之艰巨和兵力的匮乏。带着贵阳各界人士的期望,背负着保家卫国的理想,在盛大的欢送会的鞭炮声中,教四团青年军乘着木炭商车队,由贵阳大西门出发,踏上由云南方向出国作战的征程。云贵高原上的公路多沿山顺河而建,路面多是粗石散块,道路曲折而弯多坡急,所经处多是荒山野岭、渺无人烟。在经过几天几夜的行军,从贵州的清镇、安顺静宁、黄果树大瀑布、兴仁、兴义等县一线沿盘山公路出黔入滇,经云南富源县、沾益县、曲靖县等600余里的路程,最终抵达昆明市昆华中学行车重点站休整。因第一次印缅之战日军已攻进滇西怒江西岸,对昆明已是虎视眈眈。下车之后这支青年军就看到军队调动频繁,城市已经进入防空状态,顿感前线形势吃紧,报国心切的热血青年们纷纷请求出国参战。在等待出国期间,伯父周焜差点在身体复检中被淘汰,后经多方请求,再加伯父一腔报国热情,终于打动长官而得以如愿过关。
      在激动兴奋之余,青年学员们终于迎来了登机时刻。云南飞机场,几架美制印中空运大队的道格拉斯运输机,载着青年军向北一一起飞,沿着驼峰航线唯一可飞的北线飞往印度汀江。一路飞越云南省的金沙江、云岭、澜沧江、怒山、怒江以及高大绵延的高黎贡山,再转西飞进入西藏,飞越横梗在中印之间的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南麓,最后进入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河谷地带并降落在布姆河边的汀江机场。这里地势平坦,第一次滇缅之战,日军就切断了空中驼峰北线和滇缅公路后,这里就成了援华抗战物资和人员调动的唯一集散地。
   且说,这批青年军一下飞机就被送到接待站,并接受医生种痘防疫,随后开始发放衣服及各种生活用品和安置帐篷营地等,日子很是清苦。但大家不远千里远赴国外,就是一个共同的目的:赶走日本侵略者!不久,教四团的青年同学们就被分拨到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和新六军的干部训练班学生队、教导总队和教导营,先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然后再分拨到各抗战部队充任下级干部,伯父周焜就这样被调拨到新一军50师干训班。
     八、第二次滇缅之战
         新一军由新38师、新30师、新50师组建而成,军长孙立人;新六军由新22师、14师组建而成,军长廖耀湘。是仍然在外抗日的唯一两个远征军,共计五个师。
       民国32年(1943年)十月底,盟军与中国驻印远征军开始发动第二次滇缅之战,向占据缅甸北部的日军发起进攻。新22师、新38师从印度雷多出发,一路开山修路浩浩荡荡勇往直前,战无不胜打下了所有梗在途中的所有日军据点,五天后到达缅北野人山鬼门关南面的新宾阳,从此拉开了第二次滇缅之战的序幕。
      民国33年(1944年)三月初,新一军,新六军与美军的一个团越过缅甸胡康河谷的沼泽地,一边筑路,一边翻山越岭向前推进,先头部队四月初推进了孟拱。并由中国军队新33师、50师的各一个团共4000余人及美军一个团1400余人,加上600名缅甸克钦族人组成共6000人的“密支那特遣队”进攻日军占据的缅北密支那机场。5月17日上午10时,我新一军50师150团和美军的一个营占领密支那机场,日军8000余人的援军源源不断的向密支那机场拥来,中美军队几经苦战,机场终于失而复得。
     同年5月11日,蟹集于中国云南省怒江东岸的中国军队开始向对岸据守日军发起声势浩大的全面大反攻。从怒江东岸百余公里长的南北方向,挤满了身着草黄色军装的中国远征军,乘坐满载物资和人员的橡皮艇顺着奔腾咆哮的怒江水流划向怒江西岸。怒江东岸岸上摆放着100门大炮紧紧盯着对岸日军的所有动向,中国军队的三个集团军和三个军及一个师的庞大兵力渡江扑向岸边,沿峡谷的数座高山拼命攀登。
     同时,伯父所在教四团分拨到各个部队的青年军由印度的雷多步行翻越印缅边境的巴特开山向缅北胡康河谷的孟拱进发。一路砍树修路,十分辛苦,但有时也乘坐军车前进。这些用汽油作燃料的军车马力十足,车速又快,比起从贵阳出发时征调的酒精、烧木炭作动力的车子好了很多倍,但就是那样一路上慢吞吞的有气无力爬行在盘山公路上,时不时还停下加烧木炭才能行使的车队,硬是把这一批学生军送到了云南昆明,可见国内物资的极端匮乏,血气方刚的学生军深感抗战之艰难,为民族为国家之存亡,夺回滇缅公路的控制权,向恶贯满盈的日军发动全面反攻是多么的必要。
      车队经过缅甸野人山鬼门关国军修筑的道路到新宾阳和帮加后,再往南分道沿孟关方向进入孟拱城。孟拱在缅北胡康河谷地带,是由缅甸南方仰光经曼德勒等大城市的铁路,到缅北密支那铁路终点之间的交通重要要道,孟拱被中国军占领后就切断了日军由缅南铁路线增兵密支那的重要交通线。对确保攻下密支那城歼灭日军至关重要。
      在孟拱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后,伯父周焜被分到新一军50师150团连队当班长,正式编入作战部队。不久,伯父所在部队接到命令,自孟拱沿南下铁路一线到和平、梦英、毛卢一带担任警戒任务,并掩护中央军36师南下进攻曼德勒和仰光。
     日军自5月17日起,一直坚守密支那,寸步不让,兵力最多时达到3500余人。拉锯战日趋激烈,但日军伤亡已达2000余人,中国军和美军在7月底胜利完成了对密支那的包围,日军已成瓮中之鳖,毫无还手之力,至8月1日日军守城部队司令水上源藏少将剖腹自杀,丸山大佐弃城乘竹筏顺伊洛瓦底江逃跑,伯父所在远征军歼灭日军600余人,俘虏200余人,经过88天的战斗,远征军于8月5日光复密支那城。同时,英军也顺利进入卡萨城。至此,经过艰苦卓绝苦战的远征军终于松了口气,发出“打回祖国去!”的誓言。之后,伯父所在远征军向东南强度依诺瓦底江,进行扫荡瑞丽地区日军据点的任务,从中缅边境缅甸一侧进击,配合国内已渡过怒江正进击松山战场和龙陵战场的中国远征军,形成夹击之势,彻底歼灭由缅甸入中国西部地区的日军,夺回滇缅公路的控制权,恢复国际战略物资运往国内的空中和陆路运输线,彻底改变中国抗战的艰难局面。
     10月25日,伯父所在远征军占领缅甸伊洛瓦底江下游江边,靠近中国边境瑞丽地区的飞机场重镇八莫后,在新康一线强渡伊洛瓦底江向中国边境进发。在距斯坎河边上的万好(西考)一域,与日军交战,打得非常激烈,据守在万好山顶的是日军18师团114连队及部分配属兵,凭借山高峻险,与远征军对抗做着垂死的挣扎。远征军为避免仰攻减少伤亡则采取两翼包抄的办法进行攻击。当时,伯父带领本班弟兄,担任从正面进攻的任务,于是就先派出尖兵侦查摸底,然后派人从侧面迂回包围,战斗异常惨烈,牺牲不少士兵弟兄。经过数次冲锋肉搏战之后,终于夺下这易守难攻的日军据点,这是一场典型的硬仗。而伯父同期同学李光耀率领他的敢死队,绕经敌人腹背,再迂回敌人的侧后背,近距离用手榴弹向敌人直接不断的投掷过去,炸掉了敌人的重机枪阵地,减少了敌人对进攻部队的威胁,于是伯父带全班士兵一举冲锋拿下了日军山头据点,立下极大功劳,伯父他们在此役中,创造了辉煌无比的战绩,并赢得了新一军50师师长潘裕昆将军的嘉奖。
九、打回祖国
    在度过伊洛瓦底江以后,在民国33年(1944年)的12月起,新1军50师、30师、38师的作战方向都是向着回国的方向,采取相互接应、相互配合的平行作战方式向日军的据点跃进,逐个接近,合力拔除。就这样,伯父周焜他们部队度过云南瑞丽下游的缅甸境内的瑞丽江,迅速进占茂罗闹支城(即勐微),接着翻越大山进入国内攻取日军占领的南杜后,又连克我国境内南山、西宝、南巴、南燕等各重要据点。
而在国内滇西战场上我国远征军对日军作战也异常艰难。整个战局中最有分量的战斗,要数松山战役,敌我双方都互不相让,日军厮守不退,我军强攻不放。形成旷日持久的浴血大奋战。此役从民国33年(1944年)6月7日起,我中国远征军71军新28师开始攻山,7月1日第8军正式进入攻山,到9月7日战斗结束,历时3个月。歼灭日军3000余人。松山战役结束后不久,至9月14日云南腾冲胜利光复,4000余日军被歼灭;11月3日云南龙陵战役结束,歼灭日军10000余人。民国34年(1945年)1月,国内滇西战场节节胜利,战线逐渐推至境外缅甸。此时,伯父所在中国远征军驻印新一军、新六军在缅甸又取得新的战绩,战线又逐渐向祖国靠近,实现了驻印远征军“打回祖国去”的誓言,也实现了两路内外夹击歼灭日军,夺取第二次滇缅战争胜利的目的。
这一年一月,伯父所在新一军38师的前锋在我国瑞丽与缅甸交界的缅甸芒友和在滇西龙陵战役取得胜利的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会师。国内滇西战场上取得胜利的中国远征军,从滇西的龙陵、腾冲、畹町、芒市打出国境,会合驻印远征军,在缅甸中东部地区组成强大的反攻力量,对侵缅日军发起全线反攻。3月7日,伯父所在军攻克腊茂,收回滇缅公路从腊茂起点到云南昆明终点畅通无阻的控制权。。三月二十日,英印联军克复曼德勒。三月三十日,新一军五十师在缅甸乔克梅与英军会师。五月四日,英印联军攻占仰光城。至此,第二次滇缅战争结束,疯狂的侵略军日本军被彻底赶出孟加拉湾。远征军获得全胜。缅甸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国军打通的国际交通线,使南阳华侨捐助的物资和国际援华抗战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内地,支持了国内抗战,中国远征军在国外异域他乡的血战,钳制和重创了进犯缅北和滇西的侵略日军,也为盟军全面光复缅甸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缅北和滇西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参战部队主要有新一军、新六军和第一集团军与第二十集团军,共计二十余万人的机动部队参战,伤亡三万余人。其中在缅北战场,中国远征军就伤亡一万余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而战的许许多多忠良官兵,从此就永远长躺在异国他乡。
那个时期的伯父周焜作为班长,帅全班兄弟一直跟随部队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涉水过河作战,在阴暗而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宿营,瘴气、毒蚊、蚂蝗等各种虫子侵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在原始森林里死去,痛心之余,更加痛恨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的责任感铭刻五腑,但他们都没有被困难阻挡退缩,而是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勇赴战场!
民国34年(1945年)8月,印缅战争结束,中国召回远赴缅甸和云南的机动部队,再加上几十个新的美式训练与装备师,组成反攻部队指向广东、上海、北平。此时,伯父周焜所在新一军奉命乘机回国,并在广西南宁下机整部待命反攻,正准备向广州进发时,不料美国在日本广岛与长崎分别投下了原子弹,不曾想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就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中日战争同时结束,沾满了无辜人民鲜血的法西斯和沾满了中国三千多万人民鲜血的日寇终于放下了武器,结束了毫无人性的侵略,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日寇宣布投降之后,伯父周焜随军奉命接收广州日军的投降事宜,完成任务后,又随部队奉命于民国35年(1946年)2月自广州乘船北上至东北葫芦岛下船集结,出关接收东北主权。至此,伟大的抗日战争结束。而吞占了我国三分之二国土,虐杀了我们中华民族八年之久的侵华日寇终于滚出了中华国门,乖乖的放下了可耻的屠刀!那些为这场战争付出生命和鲜血的先辈们,终于雪洗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从未受过的奇耻大辱!
而我的两位一前一后参加抗战的伯父周笠渔和伯父周焜(后更名周精莹),他们也是其中的一员,他们的牺牲和付出,也同样应该被载入历史,值得我们这些在和平年代中幸福生活的后辈学习、爱戴与尊敬!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真刀真枪地与日寇拼杀,是真正的爱国将士!他们的英勇和荣光将永远被传颂!他们的姓名也应该被中国人;被自贡人;被富顺瓦市玉堂湾的周氏子孙所缅怀和记住!
这真是:苦难离家老始回
        杀尽倭寇鬓毛衰
        汗马功劳谁人记
        青史自留后人知。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