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诗人洛夫:好奇心是诗人重要的资源

作者:郑晓蔚   2016年11月29日 11:23  现代快报    1042    收藏

11月24日晚,台湾诗人洛夫在南京先锋书店

《洛夫诗手稿》 作者:洛夫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马晶晶/摄

原名莫运瑞、莫洛夫,笔名野叟。1928年生于湖南衡阳,1949年赴台湾,现旅居加拿大温哥华,被誉为中国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之一。他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001年凭借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1月24日晚7点,88岁高龄的华语诗坛泰斗、享有“诗魔”美誉的洛夫现身南京先锋书店。他携新书《洛夫诗手稿》而来,而满屋粉丝早早就将分享会现场围拢了起来。

洛夫跟大家分享了写诗的秘诀,那就是“敏感”,“写诗最重要的是感觉,对事物的敏感度。我在年轻的时候,看着蚂蚁在排队行走,我蹲地上看半天。小时候为了捉蜻蜓,追了十来里路,后来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这种对事物的好奇心,是诗人很重要的资源。”

曾有媒体这样赞誉洛夫先生:他以超过70年的诗文创作,精诚、恪守意象语言“永恒”意蕴的深邃之美,蔚为现代文学之大观,以切身的实践回应了对永恒之美的追慕。

 

《洛夫诗手稿》精选了洛夫先生的抒情诗代表作,包括了耳熟能详的《边界望乡》《烟之外》《金龙禅寺》《因为风的缘故》等诗篇。此外,书中还展示了其创作的部分诗歌手稿。

洛夫先生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深厚,在书法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就在近日,上海图书馆刚刚举办了他的“水墨微笑——诗意书法作品展”。沉潜书法二十多年,洛夫仍谦称“按照书法家的观念,二十几年还不够成熟”。

“有人从小开始写书法,一直写到老,我跟人家不一样,五六十岁才开始写书法。当然,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嫌晚,只要你有兴趣做。”

以传统书法来书写现代新诗是洛夫新的艺术追求,他视之为一种对诗歌的新表现形式的探索——“由书法过渡到诗歌的另类形式”。

一开始很多朋友都对此表示不解,“一位现代诗人,却以最传统的书法形式来表现最前卫的诗歌,你不觉得这是个矛盾吗?”洛夫则有自己的见解,“真正美的东西都是具有创造性的,而这种美又是超越时空的。”洛夫以唐朝怀素举例,“从现代人角度看,他的草书依旧气韵生动魅力无限,拥有一种永恒之美。”

洛夫认为,诗歌和书法两者都是具有创造性的,因此并不矛盾。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一门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现代精神、一种时代感。如果没有了时代感,就好像跟今天没了关联,因此我就用最古老的书法来写现代诗。”

2

分享会上,洛夫朗诵了个人的爱情诗名作《因为风的缘故》:“昨日我沿着河岸/漫步到/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顺便请烟囱/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

当他为到场读者以及坐在观众席的夫人声情并茂地朗诵完这首诗,掌声顷刻四起。

洛夫曾说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两次“流放”,一次是到台湾,一次是到温哥华,这两次“流放”造就了洛夫最为人称道的两首佳作——《石室之死亡》和《漂木》。

1949年,洛夫从老家湖南衡阳背着冯至与艾青的诗集辗转赴台。1959年,他写下超现实主义长诗《石室之死亡》试图探究生死;1996年移居加拿大后,他又以三千行长诗《漂木》为汉语诗歌写作创制新的标高。

这两首长诗被誉为“不仅对诗人个人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也同样印下了浓重的墨痕。”

“开华文现代主义长诗之先河”的《石室之死亡》开始创作于1958年的金门,那年洛夫30岁,在金门做新闻联络官,白天带着记者参观碉堡等军事设施,晚上就住在石头垒成的坑道里。“我现在还记得写第一个段落的情形。那天我刚写了几行,一发炮弹就落在了坑道附近。声音震耳欲聋。坐在我对面的一位上尉军官,吓得躲到了桌子下面。”

1954年洛夫等人创办了著名诗刊《创世纪》。《石室之死亡》推出后,这种风格很快成了《创世纪》的主流,也影响了台湾许多诗人的创作。

2001年,洛夫在温哥华创作的三千余行、新文学史上最长的诗篇《漂木》出版,并且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震惊世界华语诗坛。但他一直没把诺奖提名太当回事,“就是因为没得奖,这个事情何必去讲它呢,所以我自己的资料里面,我的小传里面,我不提这个。”

《漂木》成为华文诗坛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漂木”的意象已不仅仅是一个诗学概念,更将成为人类社会具有普泛意义的精神现象。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曾说:“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红楼梦》,《漂木》也将是说不尽的。”而黄永玉老先生的几句话更是耐人寻味。他说:“洛夫你这块老木头疙瘩,今天漂了回来,明天又要漂离远去,你到底要漂到哪一天呢?”

3

有消息称洛夫即将从温哥华漂回台湾。对于这一问题,洛夫在分享会现场给予了明确的回应,称确实是在考虑之中。“我年纪大了,太太也八十多岁了,儿女都不在身边,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北京。温哥华是老人和小孩的天堂,但不是年轻人的。于是,我们就想到回台湾。后来有报纸把这个消息发出去了。”

洛夫在温哥华的朋友“惊悉”此事后都舍不得洛老,各种挽留和送行,单饯行宴就搞了两个半月。洛夫笑称:“吃得我跟太太两人体重都增加了,这表示我人缘还不错。”

但考虑到“台湾夏天天太热,可能受不了”,于是洛夫现在的决定是“台湾住半年,温哥华住半年。”

说到现在的生活状态,洛夫谦称“每天七点钟起床八点钟进书房,没有灵感写诗就只好读书了。”但洛夫的忘年交、台湾诗人方明透露,“洛老平时依然爱写诗,还很爱游泳,甚至很爱发朋友圈——他喜欢结交朋友嘛。”

分享会最后,耐心给现场读者签完名的洛夫稍显疲惫。而当被问及“南京印象”时,洛老顿时来了精神,“南京诗人很豪华,人文很发达。我刚到南京就下了场大雪,我就写了一句话:梧桐黄了,雪落无声。”

对话

网络上写诗的好处是

没有红绿灯

读品:为何中年会突然沉迷书法?

洛夫:有一年台北历史博物馆有个大型展览,我看了很多书法家作品,苏东坡、文征明……连看两天突然有个想法:书写文字的含义,就是凝固的永恒的空间。我也想试试。开始是玩票,后来越写越认真,越专业了。我找了个老师,大篆、草书、楷书都写过,最后把行书作为个人的一个表达工具。我现在写的都是行书,其他方面包括理论方面都不专长,所以我只能算半个书法家吧。

读品:比起创作的黄金时代,您现在的诗歌创作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

洛夫:写诗最重要的是感觉,对事物的敏感度。年轻的时候,蚂蚁在排队行走,我蹲地上看半天。小时候为了捉蜻蜓,追了十来里路,后来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这种对事物的好奇心,是诗人很重要的资源。有这个感觉,你才能写诗。灵感这个东西完全不可依赖,但没有灵感产生,你脑子里想出来的诗,肯定不是好诗。有灵感的时候,那真是一蹴而就。

读品:如何看待网络诗歌?

洛夫:网络上写诗好处是没有红绿灯,可以无限制发表,什么人都可以写。坏处是生命短暂。

读品:每天还会保持一定阅读量吗?

洛夫:我每天早晨七点起床八点进书房,没有灵感写诗就只好读书了。我一是读书二是写字,文史哲的书我都看。

读品:对南京有什么印象?

洛夫:南京诗人很豪华,人文很发达。我刚到南京就下了场大雪,我就写了一句话:梧桐黄了,雪落无声。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