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归来!! ————刘年诗歌《鹰》赏析

作者: 2017年03月16日15:39 浏览:178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英雄,归来!! ————刘年诗歌《鹰》赏析
英雄,归来!!

  ————刘年诗歌《鹰》赏析

文/只蝶痴梦

   喜欢读刘年的诗,已经有几年的光景,不过用文字去尝试着解读刘年的诗,仅仅是第二次。第一次因为评论了他的《追杀》,发在《新浪博客》。而从此《新浪博客》再也上不去。这令我很是迷惑。这也许是一种巧合,或者其他。我也不想细究,毕竟,可以玩文字的地方多了去了。

   就在昨天,我在刘年微信公众号《诗歌是人间的药》上,读到了他近期作品中的开篇诗作《鹰》,不由被他超拔的诗境,苍茫的画面感与诗歌意象产生出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深深吸引。他深厚的诗歌底蕴里,有着超现实主义的闪光,有着对世界精确的透视,有着对人类自身深刻的反思。

  《鹰》,短短八行,将鹰狼之斗的悲壮与惨烈,将尘世的苍茫,以极其精妙的诗语,多维地呈现。他镜头式的场景描写,夺人心魄的视觉冲击,跳跃的画面动感处理,令他诗行里的每一个文字都担负起原子裂变的强大功用。他起节的首句,镜头式的切入,自然,直接,却不突兀。狼对天空的肃然起敬,是因为鹰使天空不再空,神一样的鹰,令桀骜不驯的狼有了行为的制约,它的肃然起敬,是一种即敬又畏的敬畏之心。鹰成了天空与大地之间的神。鹰一出现就以斗士的姿态,向一切邪恶英勇进击,而群山的避让,愈发显现出鹰的威猛。我似乎看到,天地之间,一位英雄正在拯救这个世界,他正在与包括狼在内的一切邪恶进行一场正邪的殊死较量。

   俯冲的鹰,群山的避让的场景感。是诗人以一种视角转换的方式完成的。此刻,诗人的诗写视角是紧附于鹰体的鹰眼,也可以说是诗人在鹰体安装的一个摄像头。在这里,俯冲的鹰是运动的,躲避的群山是运动的,它们互为参照,形成了运动与运动的关系。没有哪一方是静止的参照。在这里,一切物象都是具有生命的。凸显了诗人笔力的老辣,他有着对诗写场景的超强掌控。
“鹰出现了,狼对天空肃然起敬
鹰开始俯冲,群山避让”

    第二节诗人仍以极凝练的表达,承接了第一节的俯冲,在这里狼驮着鹰的视角呈现,令一场搏杀达到了高潮。那狂奔的狼,不是在逃命,而是将敌人拉向自己预谋的陷阱。最终,鹰走向了被树枝撕掉,惨死的命运。场景的悲壮惨烈,撼天动地。

“狼驮着鹰,往灌木丛狂奔
鹰,被树枝撕掉”
     诗人在第三节,仍在继续着搏杀的悲壮。两只鹰爪紧扣狼背的场景。愈发显现出鹰顽强的意志。以及搏杀的惨烈。这多像一首交响曲的尾声,萦绕,跌宕,回旋,经久不息。
"剩下两只鹰爪
扣着狼背,紧紧不放”

    鹰死了,它的悲壮献身,令它成了英雄。鹰的故乡望乡岩,仿佛一位沧桑悲苦的老人,托起的鹰巢,像一只空空的碗。这里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鹰的死,不着痕迹地升华成英雄之死。那只形似碗的鹰巢被鹰乡的人民举向了天空,仿佛在承接英雄的英灵回归,魂兮,归来!

“望乡岩托着鹰巢,像个皱纹满面的老人
对着天空,举着空空的碗”

   天空空了的时候,就是人们信仰缺失,失去敬畏之心的时候。整首诗的悲壮与惨烈,升腾出一种苍茫的狞厉之美。从这首诗里,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诗人内心的呼唤,他在呼唤鹰一样的神!他在呼唤我们民族空了的天空中,曾经的图腾!他在以一种隐喻、象征,呼唤英雄归来!!
2017.03.15

附:刘年诗歌《鹰》

鹰出现了,狼对天空肃然起敬
鹰开始俯冲,群山避让

狼驮着鹰,往灌木丛狂奔
鹰,被树枝撕掉

剩下两只鹰爪
扣着狼背,紧紧不放

望乡岩托着鹰巢,像个皱纹满面的老人
对着天空,举着空空的碗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