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之光

作者: 2017年03月30日09:14 浏览:4962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在太阳之南,大海以东,温岭如同一只红隼
翱翔于自己的石头巢穴之中,风暴几乎
把每艘渔船都打磨得跟铜一样闪着慑人的光,
收拾牡蛎与海螺的女人在日出的时候
往天空甩着汗水,这些晶亮的星辰如此璀璨,
就像划过咽喉的刀锋一样挖来了骨头的火焰;
从海鸥的呼声里剥落的岛屿形同弹丸
在大海的蹦床上跳跃,精卫衔着秘密的石头
堆积我的故乡,梧桐的绒花遍布小城的夜晚,
人们沉醉起来就跟悬崖一样孤立无援。
亚热带季风催促南官河、大溪河涌向平原、丘陵,
干旱与洪涝交织而成的二十世纪如同暗流
潜入温岭动植物的血脉,美好而狂暴的世界降临,
江湖派的格调也正在渗透这些复古的信徒,
四十年的漫游只是一只鹧鸪的啼声;
像灵猫一样轻盈的女人,她的手势意味着曙光,
在塔山公园漫长的隆起中,侏罗纪的熔岩构造
温岭的骨架,蚕豆和棉花将点缀这座平原,
钢铁的鱼龙游向徐偃王的城池,大溪镇上
人们拖着历史的行李箱,但并不展示自己的来历。
当村庄如同盐粒点缀大地,它们崛起于炎热,
从中汲取自由的少年和猛虎一样精神;
穿过木麻黄仪仗队,伟大的风暴让参与报道的人
摇摇欲坠,毁灭的打击来一次,我们就重建一次,
胆敢驱使我们离开大海的神灵不会得到奉祀。
爬满贝壳和记忆的墙正在恢复它的高度,
星火燎原的夜晚拉宽石塘的街巷
迎接水手和船长,他们从远方拖来一个王国的消息,
热衷山海经里的夔牛与鲛人现身幻想的热带
并且记得这座小城曾是诸神远徙的海港。
向往巴黎与波德莱尔的厂长,在自己的钢铁模具中
试着领略现代的奥义以及超现实的辉煌,
传统形同壁纸,装饰着每个人苦心经营的家庭
直到它成为其中的部分,并且随同沉淀的时间发光
像闪烁在太阳的湖泊里的一片磨得晶亮的玻璃,
再也不会有任何一艘渔船沉没于石夫人的眼睛;
悲伤如同一个岬角,洄游的季节早已过去,
我没有一件银鳞的衣裳,回到鲸鱼和海马的故乡
因为大海以东,太阳之南,只有温岭悬浮在仁爱之中。
越是粗砺的呼喊,越是热烈,越是欢喜得近乎暴虐,
生命的奇迹每天都在我们共同生活的一座城市
像雨一样充沛,日头一样迅猛,谁能够
把自己的一生交托给大海,他也就知道如何酝酿风暴,
如何在我们抵制虚无之时,让曙光出现在自己的一方。


点评


感谢诗人以一张唯美的艺术名片引领我们走近温岭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海滨城市。本诗意境雄浑开阔,语言凝练有力,有着史诗般的轮廓,可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诗篇起句就先声夺人, 通过精妙的比喻赋予温岭生命力蓬勃的形象,直观又生动地点出了温岭的“地理坐标”和山丘多石的地貌,呈现了言与思契合无间的想象力状态。突出的想象力充实了诗的语境,加强了读者对于温岭历史、地理及其未来的普遍感应力。诗人坚持在境遇化、动感化的方向上选取和提炼意象,以看似散漫无羁、实则自出机杼的情思链条不断拓宽视域,直至“万象奔腾”,形成大海般的浩荡之势,捍卫了诗的个性构成。在诗人匠心独具的艺术构造里,“温岭之光”的意象谱系应运而生,太阳和大海作为博爱的生命之源,凭借风暴和曙光的交替出现为温岭人提供了共同的家园背景及生存、发展的精神原动力。作为新文明带来冲击的象征,风暴具有超出日常经验的前瞻性和指向性,只有在风暴面前人们才会强烈意识到各事物在当下生存空间中占据的独特位置,并领悟到改革创新的紧迫性。

对温岭这只“红隼”来说,常年与之相伴的“风暴”有着特殊意义,它以神圣的真实融入温岭的日常,将这里的一切打磨出岁月坚韧的质感,激励着人们与破坏性的环境因素做坚决的抗争,壮大了那股奋发向上的精神气。与风暴为伴,与潮水联合,就是与不朽的生命激情为偶,必然表现出人性之光与自然之光的交相辉映。因而诗人不无费心地勾勒出一幅海边日出时如火如荼的劳作场景,高度颂扬了悠久的渔文化所孕育的朴实、热情和勤劳本性。但诗歌不局限于写实,它不仅描摹生活的表象,更致力于传达独特的生命体验,“让精神现身”。为此,诗人将历史看作有待延伸的现实,把它放在当代的时间点上进行考量,更多地借助于心理时空中的平行事态掀起一场想象力的风暴,让读者在其中共时性地领略了一种多元共生的地域文化景观。由于诗人始终注重不同事物、细节间的有机联系,很少脱离生物与相应环境的纽带孤立地去观照生命,以至于无生命的物、时间、空间都被注入了幽微的灵性,这首诗成为了一张活力四射的巨网,处处彰显温岭特色。值得称道的是,诗人有一种化平常为神奇的语言禀赋,通过物象的交织和多视角表达使温岭的总体形象丰满而立体,他就像一位出色的摄影师,总能寻到光影交汇的动人之处。

比如,“从海鸥的呼声里剥落的岛屿形同弹丸/在大海的蹦床上跳跃”形象传神地刻画了温岭岛屿众多和潮汐能量充沛的特点。而“精卫衔着秘密的石头/堆积我的故乡,梧桐的绒花遍布小城的夜晚,/人们沉醉起来就跟悬崖一样孤立无援。”这一句化用神话,开启了不同时期文明的私密对话,向历史纵深处寻根,以有形之物喻示无形的精神状态,写出了温岭的时光给予人的幻变感。结合下文可以知道,诗人这种幻变感主要缘于“干旱与洪涝交织而成的二十世纪如同暗流/潜入温岭动植物的血脉”。这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联系上看问题,作为一种精神构建的社会性表达,让人产生了“重获时间”的错觉及与自然共振之感。应该说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温岭作为中国大陆新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地,兼得山海之利,却易受灾害性天气的侵扰。而有着百折不回毅力的“精卫”承载了人们征服大自然的梦想和渴望,代表了传统英雄儿女,可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断层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面临的生活动荡和人际隔膜难免在他们灵魂深处造成些许压抑不安,驱使他们转头吁求大自然的安抚。

人与自然这种既和谐又矛盾的关系进入了诗人的辩证思维,他以“美好而狂暴的世界降临,江湖派的格调也正在渗透这些复古的信徒”说明了他心目中理想的文化形态是现代与传统互相渗透、共同构建开放式格局。面对一个激动人心、风云变幻的大时代,诗人嘅叹“四十年的漫游只是一只鹧鸪的啼声”,并迅速过渡到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像灵猫一样轻盈的女人,她的手势意味着曙光”。前一句诗里的声音意象强化了个人与时空的游离感,后一句诗里的比喻抓住了灵魂苏醒的状态。看来诗人善于将个体遭遇嵌入特定的历史语境,使之具备生存的寓言性功能,显示出强大的自我反思能力。就此,信念的确立使诗歌的精神坐标达到制高点,之后的诗句都是围绕“曙光在温岭人的精神上如何显现”这条线索来展开的。塔山公园、侏罗纪的熔岩、徐偃王的城池、大溪镇等地域文化标识令人目不暇接,蚕豆和棉花的点缀、钢铁鱼龙的游走则是文明的具体表现。读者在此必能感到一股热爱家乡的豪情自诗人笔端喷涌而出!“人们拖着历史的行李箱,但并不展示自己的来历”,说明对温岭的继往开来者而言,重要的不是展示来历,而是面向未来开拓进取。

如今,文明的曙光遍及温岭大地,新生代的村庄在主人翁精神指引下迅猛崛起。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仅有“木麻黄仪仗队”挡风遮雨,更有坚定无畏的信念为建设事业保驾护航。因而“毁灭的打击来一次,我们就重建一次”,“胆敢驱使我们离开大海的神灵不会得到奉祀”,如此豪迈大气、富有进取心的宣言,重申了温岭人对海的敬重和依恋之情,张扬了以人为本的仁爱观。……海本是人类精神家园的神话性喻体,像一头浑身放射出毁灭与创造之光的怪兽,被人为植入了粗砺生活所遮蔽的许多美好情结;海的价值不仅在于物产的丰饶,更在于其放眼天下的广博胸怀,以及海的族群那种乐于奉献、永不言弃、勇于拼搏进取的精神。诗人笔下的众多事象都是海洋精神的延伸。从“爬满贝壳和记忆的墙正在恢复它的高度”开始,诗人在保持个体主体性的内在穿透力同时打开了更具包容性的现代性视野,以理想化的笔触和象征手法展望了温岭在新时代的美好前景。“星火燎原的夜晚拉宽石塘的街巷/迎接水手和船长……并且记得这座小城曾是诸神远徙的海港”喻示着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新的开拓者们在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的同时努力参与文明传播与互动,积极融入对外开放新格局,仍有着基于历史和传统的自豪感。

“向往巴黎与波德莱尔的厂长……像闪烁在太阳的湖泊里的一片磨得晶亮的玻璃”这组别出心裁的诗句,从侧面显示诗人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形态及精神生活的建构有过深思,它画龙点睛般道破了温岭的工业人在现当代文明演进史中扮演的现实角色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左右突围的状况。为了完成与异质文化的对抗或融合,摆脱过于物化的人文环境造成的人性异化,他们一方面努力贴近传统,加强维护家庭稳定的因素,一方面通过解放思想、不懈的探索和向外取经,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定位,争取在崭新的诗意境界里翱翔……只是“再也不会有任何一艘渔船沉没于石夫人的眼睛,悲伤如同一个岬角,洄游的季节早已过去,我没有一件银鳞的衣裳,回到鲸鱼和海马的故乡”(注:石夫人是五龙山上的巨岩,温岭的一大标志,相传为一追求婚姻自由的女子所化成。岬角是向海突出的夹角状的陆地,常被海水淹没)。诗人在这里抒发了感时伤逝之情,看似不合时宜地唱出一曲自由的挽歌,实则间接揭示出海洋精神与诗人生命意识的同构关系。“悲伤如同一个岬角”说明诗人此时还是比较淡然自若的,并没有刻意去悼念远古文明。余下的诗句调子粗犷奔放,诗人仿佛受到大海生命力的感召,获得了一种超越性的眼光。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在我看来,这首诗就能作为其佐证。由于前面的铺陈,诗歌在具体生存处境和相应的历史语境中扎下了根,诗人的理想主义风骨跃然纸上。这时候由诗人精心打造的“温岭风物志”弥散出来的温岭之光果断登场了,它透着生命的元气,血脉间自然流露出崇真向善的仁爱天性,在新时代文明曙光源源不断的补充下越来越耀眼和富于时代色彩,呈现出高贵的精神质地。而诗人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生命课题:“……如何酝酿风暴,如何在我们抵制虚无之时,让曙光出现在自己的一方”。对于志高胆气壮的温岭人来说,这意味着想尽一切办法抓住历史机遇,披荆斩棘,取得丰硕的建设成果。而诗人给出的回答意味深长:“把自己的一生交托给大海”。是的,大海有着兼收并蓄、善于创造奇迹的文明特性,只要勇敢地追随大海就不会丢失生命的活力。对我个人而言,诗人的回答就等于“发现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坚定地守卫它。”也许,这就是诗意的栖居吧。(点评网友:河空里的醒)


点击此处进入点评网友主页


“每日好诗”点评网友名录


诗者絮语韩东林凤鸣宫山wxh2016只蝶痴梦李龙芦苇*印迹、老磨香油、斯文白·雷、珍河、诗语温暖周塬孟未了冷麾蟋蟀皖西周、沉香行*朝闻道、紫梦微醺、燕诗雨荣光启吴根友、易寒水九月漫安峰高杉王卫国于贵锋王徽公社河空里的醒荷戟寻仇等。

(以点评时间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点击查看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