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词的寂静——当代诗基本命题思考笔记(连载之一)

作者:阿西   2017年06月05日 11:44  中国诗歌网    1191    收藏

真实


1.

真实就是说真话,说出实实在在的话。

诗的真实,使语言具有了可信度,在读者那里产生一首诗必要的信任感。

真实是一种纯粹的力量,可以实现词语的力透纸背。

人们讨厌那些并不真实的诗,就像讨厌骗子毫不脸红地说谎。

2

真实有三个层次:一是真相的真,是事物的本质状态;二是美学范畴的真,是诗要表现的真,是语言的对象;三是真理的真,是诗人的精神高地,也是诗理想的居所。

诗人不断写出新的诗,就是让自己的灵魂具有真实的最高境界,赢取人们的尊重。

3

诗人替“他人”说出真相,这个“他人”就是客观性,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是完整的世界状态,是可以看见的事实。

诗人是一个代言者,代言“他人”说出了超越表象的真实,说出被遮蔽的箴言。

诗人总是出语不凡,诗人说出的可以是惊雷,也可以是平缓的水流,但必须“准确”——准确往往是真实的基础。

诗人,必须做到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然后才会具有写作的有效性。

4

生活中的乱象会遮蔽人的眼睛,很难看见事物的本相。诗人对于存在本身不仅要进行甄别,做到不在诗里说假话,还要做到不妄断,不人云亦云地去附庸。

诗人在艺术表达上要做到不拔高、不做作,不使用矫情的语言。那种装激动,装悲悯,装怜爱的人多么令人厌恶。

优秀诗人拥有自己的判断,他的写作往往都是基于对真实的发现。

5

真实是诗的根本,诗只有具备真其它要素才有意义。显然,谎话连篇和虚情假意并不是诗必要的“胡思乱想”。

6

做到真实有时很简单,就是在诗中做一个老实人——写自己熟悉的,写被感动的,写触及内心的,写令自己不安的……

做到真实有时也是很困难的,因为越是真实就越本质,就要求自己更普通,更纯粹,更内敛。

7

诗人的诗或许平淡,但只要有真实性就不会被人唾弃。诗人要尽量自然一点,尽量让语言自由运行,尽量还原或靠近自己的内心,不洋装,不搞做派,不试图去混什么大名声。

8

那种动辄代言……的诗,是最常见的假诗——姿态的做作从来都是虚伪和空洞的。

9

真实考验诗人的良心,这是一句老话。但现在,诗的真实性问题异常突出,大量诗作都像塑料花,只见其情状的美轮美奂而不见生命的灵动,这是一个喜欢假话的时代?

10

诗是真理的另一种形式——它天然自成,干净而纯粹。当然,它也不拒绝繁复,多重的深刻也是真实的一种形态。

11

保持内心的安静与神圣,任何时候都心存敬畏,不去喧嚣诗,不去糟践诗。让诗以其澄明而深刻的姿态说出事物的根本,说出生活的根本——这是一个诗人的基本道义。

诗人有维护诗歌尊严的使命,而这,正是对真实的坚守。

诗人要拨开生活的“云雾”,写出令人信服的所见所闻——诗人的使命其实也是平凡的。

12

读几个当代主要诗人或其他经典诗人的作品,掌握一点基本技巧,做个二流诗人并不是难事。

这类诗人从来不会怀疑自己的写作,是否出于自己内心的必要——更别说去触及生活的真实状态。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诗到底好在哪儿,有什么不好,即使有判断也是浅表的,没有进入真的层面。

写作首先要对自己有效,触动自己,然后才会涉及到读者和诗歌史的有效性。

13

对真实的态度往往决定了诗人的成色——因此,写诗是一种成长的苦役,漫长的苦役。

14

为了做到真实,就不要勉强拿起诗笔,随意性写作往往会对真实带来伤害。

诗是简单的,只要做到了真实,就能引起感动和共鸣。

15

“大众”喜欢的往往不是诗。这个意思是“大众”往往并不在意诗的本质,而只是寻求某种娱乐的满足,尤其是处在非精神启蒙时期。有人为了迎合“大众”趣味,往往忽略自我感受的真实性,写出分行体的伪诗。“大众”通常不是诗真正的读者。

16

从某种角度上说,诗人活在今天,但却为明天写作。或者说,只有在这个“明天”里,人们才会发现你说出的话是真是假。所以,有的诗人虽然在今天名声很大,在“明天”却被遗忘。

17

人们每天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被包装或被遮蔽着的,它可能已经远离了事物的本源。

诗人必须用自己的“慧眼”,透过“迷雾”看清真相,发现诗的存在——诗人往往是思想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分析。诗是最精炼的思想。

18

我们喝下的水通常是经过多次消毒过滤,已不是“原水”,那个“原水”才是诗的“水”。

我们经常使用的语言,已经带有各种气息和气味,无论它们多么陌生,都很难读出它们的本义,诗人对每个词都要谨慎,避免似是而非。

19

诗人,你看见的哭泣也可能是假象。现象总是感人的,但值得怀疑,诗人如果满足于现象就会越发变得肤浅。当然,现象有时就是诗歌本身,但一定是基于真实。

20

一个终生沉默的人,要么是哑巴,要么是诗人。

21

后现代条件下,人们摒弃了浪漫,摒弃了伤感,也摒弃了哀怨,只剩下对真的追求——真实直接进入事物的实质。

当然,浪漫主义情怀的表露始终都是诗人的专利,但必须克制滥情所导致的虚伪。

22

实际上,越是生活的越是真实的,越是质朴的越是诗的。

诗人要成为生活的内行,懂得生活的要义,之后才是词语的工作者。

23

当然,诗的真实问题,不是社会学或道德范畴的真实问题,而是语言的真实问题,是文本意义上的真实,是语义与人性的统一。

诗的真实建构在超验或表现之上,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诗人有确认真实的权力。

24

所谓本质亦是非本质,所谓非本质亦本质。诗在非本质层面探讨事物的本质或本源。

诗透过真实打通了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打开语言的大门,让读者获得启示。

25

对于诗人来说,率性与智性都应服从于真实性。

26

现实场景的真实往往是实用主义的,很可能是被篡改与被蒙蔽的真实,是现象本身或对现象的评价体系,与诗的真实常常相悖。所以,诗人应该尽量少写应景之作。

27

诗人在诗中重新鉴定语言的社会属性,不在意他人的看法。

由此,诗人才能实现一次有价值的发声。

28

当诗变成了观念、思想、情绪的附属物,就不能超越现象,即使是真诚的往往也是虚假的。一些“著名诗人”就是这样,他们情绪激昂的背后是主观印象,而非真情实感。

一个诗人如果对真实没有追求,就不可能对诗有贡献,更不可能成为受尊敬的诗人。

29

河流的秋天;雪融化时的新芽;雪地上留下的爪痕……你是否真的“看见”了它们?

30

好的诗人不模棱两可,而是喜欢一锤定音。这不只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行动——那种写成谜语一样的东西不是真正的诗。

31

诗像水中草那样鲜活而富有迷人的动感,它越客观、越具体,就越真实。

真实是一种绝对的境界,诗人以语言去无限接近它。

32

诗的主体应该是客观化状态,是存在本身;诗的表达是指语言的呈现,要以美的感觉吸引读者。前者往往决定诗的深度,后者决定诗的风采。诗人以真实的姿态获得读者的称赞。

33

道德往往让人靠近虚伪,所以道德感太强不会产生好诗人。

无疑,真实是诗最高级的道德。



现代性


1

诗的现代性问题,指涉诗人具有抵制腐朽并参与缔造新文本的一种诉求,并检验诗人是否在场,是否已经获得了通向语言之乡的合法性。 

2

在当下,诗必须脱下了虚伪的外衣,放弃那种与臆想状态媾和的写作流弊,直逼时代特征,直面社会发生,直言内心感受。读者早已讨厌在诗中矫情和耍把戏。

3 现代性要求诗人直接和事物对话,直接回答各种问题,对人类普遍关注的话题进行真诚而深刻的回应。

因此,诗人进入生活的内部,感知生活的各种味道,不是一个喜欢说风凉话的局外人。 

4

现代性区别了诗人和伪诗人——无论你对诗歌技艺修炼得怎么娴熟,如果没有建立起现代意识,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5

人们对现代性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人认为是一个概念,属于学术问题,而有人认为是一种态度,贯穿生活的全过程。对于诗人来说,现代性体就是时代精神,是写作的出发点。

6

如何写出这个时代的本质是诗人们的根本问题,也就是说秉持怎样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态度往往决定了诗的朝向和层次。

现代性,把一切非诗转换成诗,而诗人是力量强大的转化器。

7

如何处理语言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检验诗人的立场,诗人在语言层面上解决一切,但必须是现代语言。

如果诗人仅仅满足于描摹现实,而不能主动写出现实的精髓,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当代诗人。 8

坚持现代性——积极去审视和反观时代、社会,形成自己智慧而独到的认知,从而去实现作品的风貌——诗人睁开第三只眼睛,紧紧地盯着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9

有人仅仅为了获得所谓的认可、名声,而去写作媚俗的哲理诗、抒情诗和不甜不酸的乡土诗。他们为了“迎合”而写作,自然失去了具有时代属性的自我。

有修养的诗人,自觉抵抗诗本身的诱惑,格外专注于时代精神。 

10

坚持对事物的客观判断,在纷乱复杂中发现事物的本质;提出新命题,敢于质疑;摈弃固有的表达方式,开启新的写作模式——必须放弃假大空与假小空的写作。

慎用和少用形容词,更多的是动词和名词——质朴的诗风有助于表现真情。

11

现代性在诗人体内替代腐朽的诗歌观念,形成全新的语言系统。 

12

现代性从来都不是概念化的说辞,而是实实在在的力量——勿须绕弯,要直接触及痛点。所以说,诗人对语言的态度,说明了他是否成为了一个当代诗人。

13

诗人对社会现象不应像一般人那样要么厌恶,要么痴迷,而是包容各种现象,并从中发现诗,发现各种气质的诗——任何挑剔都会形成逃避。 

14

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有鸿沟。前者具有理想主义色彩或救赎意味,后者恰恰以否定前者而存在。但二者的目的相同——建构起一种全新的语言环境,从而让人们在失望抑或绝望中警醒与坚定起来。

人类的现实是已经不再自我陶醉,而是再出发,诗也是如此。 

15

有的诗人喜欢自我标榜和自我陶醉,这与现代性格格不入。诗人一旦开始满足,就会迷失自己,就只能写出一些无关痛痒的肤浅之诗。

本土的现代性,就是在汉语中实现精神的建构——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应使诗人成为强大的巨人。

16

当下,人们似乎更崇尚金钱和既得利益,诗似乎正在成为某种不合时宜的附庸。因此,把诗写得一片光明或把诗作为某种炫耀的工具都是在利用诗而已。

现代性即真实性,就是诗人在时代际会中做一个忠实于内心的“客观人”,写出客观化的诗。

现代性下的诗,好比在污染土地上长出的毒物或野草,是此刻正在进行的生长或死亡。

17

有人用经验主义替代现代主义。有人以为自己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里,写出的自然是现代诗。实际的情形并不是这样,大量的滥情与粉饰之作都不具有现代性,也谈不上是真正的当代诗。

18

现代与后现代是同构体,它们都在说出非公众的话语。它们是一对幽灵,徘徊在我们的头上,时刻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迫促。诗人承受时代的重压,写出时代的可疑或可爱。

19

现代主义不排斥经典,对语言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像精美的瓷器那样要求。

但后现代则要打碎这个瓷器。它们之间是互否的,也是共生的。

20

在当代,现代性的确立并不十分牢固,后现代却正方兴未艾。前者多数是一些年龄稍微大一些的诗人,而后者则多是更年轻的诗人。

但这并不绝对,新生代诗人正在模糊它们的边界,并把它们统一到诗中。

21

强烈的现代性使读者在全新的精神体验中产生震惊,获得一种充分的语言享受。

衡量一个诗人的写作是否成立或有效,就看他的诗是否具有现代性。缺失现代性的诗无论写的多么“好“都没有阅读的必要。

22

在现代性下,中国当代诗的整体水准获得不断的提升,甚至进入“最佳”状态。应该说,当代诗的最大进步就是诗人们走进了现代性这个语境里,不再哀怨和感伤。

23

现代性使诗人更感兴趣于人类的新经验、新思维。诗人是语言的发明家,不仅命名现实,还在不断修正对于现实的定义。

24

现代性强调个体体验与认知,强调如何确立自我认识的可能和积极的意志,它比实用现实主义更有意义,实用现实主义具有一定的虚伪性,它常常附属于“体系”,使诗人失去自我,最终失去诗的内在。

25

当代诗人既是解构的,更是建构的,以全息的状态去写出当代生活,不断拓展现代性的边际。

26

应该说,现代性的审美过程从词语的偏执到趣味的狂欢,使诗获得了更大的活力。当然,现代性也不是新启蒙,启蒙主义并不是当代诗人的兴趣所在。当代诗人更愿意自我流放,无所依的流放。

27

现代性鼓励诗人勇于进入生活、热爱生活,不管现实生活是光明还是黑暗。诗人登上“现代性”之船,决绝地驶向漆黑的旅途,冒着失去方向的风险前行。

28

探讨现代性,实际上就是在回答为什么要做一个诗人,如何做一个当代诗人。这些问题纠缠着每个诗人的一生,并且最终定义了诗人的不同格局。

29

诗人和他的写作对象存在于同一时空,彼此互为寂寞的参照系。

30

现代性也可以是一种噪音,这个噪音不仅刺耳而且刺心,叫每个读者的心难以安静,或者难以平静。慌乱是这个时代的另一个特征,现代性存在于慌乱甚至荒谬之中——这是从诗人对诗的发现而言的。

31

现代性无所不在,当代诗无所不容。诗人改变不了现实,但可以改变语言的指向。

32

现代性越强,诗就越有力,就越与传统有撕裂感。

谈论现代性,实际上就是回答什么是当代诗。

33

当代诗正在变成行动,它锋利的语言切入生活之痛,创造了值得赞美的新诗意。





形式



1

诗或许可以分三个层面:一是主题,也就是诗的内容和导向;二是语言范畴,是诗的美学趣

味;三是形式,是诗的具体观瞻。

2

形式决定诗的走向和呈现,决定诗的终止,决定诗的最终状态。

诗歌的造化就是形式的造化,体现诗人对一首诗整体性的把握和实践。

伸出一双黑手,握住一缕白光。形式解决了诗人对于感受的准确表达。

3

诗歌没有固定的写法,但最终定格于它的形式,并完成了内容。

对形式的考究,体现诗人强烈的完美意识和对好诗的执着。所以形式与内容是一体的。

4

有的诗人对形式有一种优雅的迷恋。形式是什么?形式是否能够形象地回答诗的优雅?

实际上,在形式这个概念下诗人的写作才具有意义——他写出了具有制式的诗。

形式,意味着诗人为一首诗找到了“家”。

5

简单地说,形式是一首诗各种要素的总和。

是诗人的诗歌趣味、技术手法、用语习惯以及节奏与结构等诸多元素的统一体。

6

有的诗人侧重于利用诗来解释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表达自己所谓“正确观点”。这样的诗人通常把诗作为一个工具——这是一种基于价值观之上的表态式写作,这样的写作往往只是对固有认知的概念化复述,即使拥有诗的形式感也不是好诗。所以,再好的形式也不会成全一首糟糕的诗。

7

面对土地,诗人总是感动于它的淳朴,淳朴是土地内在的形式。

形式是抽象的,它却命名了一首诗。很显然,这种形式化的命名具有偶然性。

8

诗人常常为完成了合适的形式而自豪,有时对形式的考究甚至强于内容。对于比较成功的诗人,对形式的生成与突破更具有挑战性——把形式感视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形式感是成为一个诗人的重要标志。

9

一般来说,优秀诗人很早就在写作中解决了形式问题,在诗坛确立好自己的地位。而那些缺乏形式感的诗人常被遮蔽。

10

好的形式,帮助诗人获得更为有效的阅读体验。

当然,很难说一首诗的形式究竟怎样才是好的,因为形式又是无形的。

11

往往是形式定义了一个诗人。好的诗人总是不断变化诗的形式,这也是风格的变化。

形式是诗人内心律动和语言气息的自然呼应,是诗歌修养的水到渠成。

12

把树木去掉它的水分,剩下树木的标本。而诗是生活的标本。不同的生活决定不同形式诗歌。

所以人们常说,形式既内容,而内容既语言本身。

13

形式在诗人那里不断衍生,像一条河总是不断改变着它的形态。

形式,使诗成为词语的活体,也是一个生动鲜活的整体。

让一首诗按着其特有的状态运行,抵达它的家。

14

写诗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个人关于形式的游戏,是一生也玩不完的游戏。这是一种并不好玩的游戏,因为形式总是在背后决定一首诗的命运。

追求新的形式感也是危险的游戏——形式常把诗人引向迷途,如果将形式等同于游戏。

当然,合适的形式也会成全一首并不令人惊奇的诗——这是技巧的恰当运用。

15

创造形式就是创造诗,但创造形式往往从内容入手——形式即内容。

16

当找到了形式感之后,诗人会发现写诗是很奇妙的事情,相同的语言,不同的形式命运往往不同。

对于具体的一首诗,不同的形式其效果明显不同。

17

诗人不断地抛弃既有的写作习惯,去寻找一种未知的可能,诗人劳累于形式的再生。

这不仅是对诗的超越,也是对一个时代的超越——形式具有时代性。

18

诗人看见了生活中的一切,他将一切统一于具体的形式之中,仅此而已。

19

诗人存在于一首诗的形式之中。所以,我写诗我存在。

20

一种形式的产生意味着一首诗的完成,

诗在形式的变化中结束或者重新开始,就像春天对冬天的否定,

当然,不是形式需要诗,而是诗需要形式。

21

形式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甚至简单得毫无意义。但你写出的诗往往首先被形式否定,即使写到了结尾,也未必真正完成了一首诗。

形式让诗人存在于他的诗里,并获得认可或否定。

22

形式随“气”而起,而停,是诗人的一件隐形衣。

感知万物,摒弃枯燥的思和想,还要保持虚境,内容决定形式的演变和发展。

23

优秀诗人总是不断地创造形式,似乎比写出某个主题更有诱惑。

形式是“在”的问题,确立了诗人的格局,并区别于另一个诗人。

24

形式给所有“不在”以“在”的居所。形式又是临时的,它正在形成尚未形成,既是局部也是整体。所以,好诗总是首尾相接,难以分辨。

25

诗人在写作的过程中完全忽视形式问题,但一首诗在最后一刻完成于它的形式。

26

一首诗就是诗人生命的一个形式。

写诗是一种体力劳动,要调动所有能量创造出一个美学的有机体。

27

一个诗人是形式的总和。当然,形式不是一切。

28

对于一般化的诗人来说,他们始终都无法在形式中实现内容的升华,不能成为一个有建树的诗人。也就是说,对形式的忽视最终会导致对诗人的无视。

29

从另一种意义上看,形式也是诗的坟墓,而坟墓也是诗的形式,坟墓的内部有诗的灵魂,有最宝贵的存在感。

30

诗人要专注于形式,也要忘却形式,忽略形式——这个悖论的前提是诗人已经摆脱了形式的羁绊,可以随心所欲于诗的形式。也就是说,诗人的写作已经进入自由王国。

诗人为获得“体面”的形式而不断地写作,像一个勤奋的蜜蜂建造甜美的王国。

31

如果为了形式而形式,无异于作茧自缚,语言就会失去自由。

没有什么是最佳的形式,只有完善的写作。所以,形式往往依附于诗人的生命状态而存在。

32

形式有时候让位于内容——为了内容更加恣意。但内容往往就是形式,当形式已经成为写作的自觉时。

33

是的,正是形式雕塑一个诗人,让人们从卷帙浩繁的文本中将其辨认出来。



时间



1

作为一个诗的话题,时间常常用来检验诗的有效性和可能性。

对于一个自觉的诗人,他不想在时间中快速消亡,他要为自己的文本赢得最多的时间。

但正是时间,使无数诗人的面貌渐渐模糊,直至彻底消失。

2

时间不仅影响着一个诗人的存在,还影响着他自己对诗的看法,他甚至会终止自己的写作——因为正是对时间产生了新的认识,才会发现写作的局限或无效。

当然,我们读到的是诗,而不是时间。但没有一首诗不具有时间的属性,没有一首诗最终不是由时间所创造。

3

时间让一首诗具有了永恒性,时间也以最快的速度否定一首诗,进而否定一个诗人。

时间给出一首诗的最大值——如果足够卓越,就绝不会被遮蔽。

时间是诗人的一个魔咒,但也可能是一个幻觉——有的诗人并未写出真正好的诗,却自以为是的以为已经赢得了时间。

4

诗人像一只虫子,他可能在某处死去,也可能正在某处进入了隧道。也就是说,诗人在“此刻”活着,成为时间的化身,他的写作必须及时。

5

诗人每写一首诗,都是一次关于时间的对话。诗人回答时间的提问,一生都在写一首诗。

时间足够漫长,诗人拥有自己的创世纪。

写作是一场马拉松,那些体力足够强劲的人才能走远,进入诗的世界。

6

时间的绝对性,要求诗人做一个开拓者,不管你是青年人还是耄耋老人,都要一刻不停的去面对荒芜,去垦殖,并撒下最好的词语种子。

诗人在时间里日夜耕耘,往往只收获有限的谷粒——徒劳也是诗人的另一种收获,收获虚无的时间而已。

7

向所经历的生活加入质量最重的时间元素,黑的,重金属元素——写诗,在时间这个黑洞里遨游。

8

诗属于对时间的一种期待。时间对心灵的慰藉往往就是通过诗实现的,因此我们只写诗,几乎忘却了时间,甚至勿须知道已经写出了什么。

诗是时间的载体,具有永恒性,因此没有人看见时间,但可以看见诗。

9

当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时,你听见了敲门声,那是时间在敲门。

10

写诗是诗人的天职,天是什么?天就是时间,是诗人对永恒的尊重与期待。

11

诗包含在时间之中,和我们平行。我们只是在感应诗,如同感知时光。离我们最近的往往不是诗本身,而是生活中的各种幻觉。

12。

语言和时间都具有神圣性——所以说诗人是崇高的。

语言应该像时间那样,可以穿越所有的黑暗——把语言和时间统一在一起。

13

诗比时间具象,是树木和尘埃,也是花草和风雨。

诗将时间的概念变成了美学概念,时间因诗而具有温度和各种可爱的表情。诗追赶时间,向着永恒的国度走去。

14

我们最终被遗忘了,连同那些语言,那些有星光的夜晚,那些掉落在地上的树叶和白发,诗人好像是失败者……诗人是时间的另一种形式。

我们只是诗人,我们无法雕刻时间,虽然写出了一首又一首的诗。

诗人不会比时间更具有生命力,因此我们要更勤勉,忘掉自己。

15

没有人能够走到时间的前面,但诗人在不断尝试这样。诗人借助语言之舟,试图进入时间的黑洞,试图让诗进入宇宙的“背面”,超越一切。

诗人是伟大的——像一颗带电粒子,成为宇宙最宝贵的一构成部分。诗人变成了时间美轮美奂的载体。

16

写诗的快乐,就是追逐时间的快乐;写诗的悲哀,就是追逐时间的悲哀。

在时间隧道里,诗是唯一的使者,诗代替存在前行。

17

坏诗与时间无关,注定短命。

18

诗人不去探讨时间的来源,而是探讨时间的消亡。

诗人向往永恒的消亡——这不是诗人的神秘,而是诗的神秘。

19

诗人走在路上,甚至在睡梦中,都会忽然“看见”满天乌云,然后是大雨倾城。这个瞬间,诞生了一首诗。诗,由瞬间给出。

瞬间诞生了一切,包括诗。诗总是存在于瞬间,如流星闪耀。

20

时间是诗人一个永恒的母题。爱与恨,命运与奋争……都在时间中一一出现和结束。

时间让诗人时刻处于巨大的虚无之中。但只有穿越虚无,诗才能进入纯洁的世界。

21

时间使语言褪色,乏味起来。为此,诗人必须使用更前瞻性的词语,寻找和使用从未污染的词语。时间要求语言更荒芜——即生命力的保障。

22

诗人的幸福不是他写出了诗,也不是他朗诵的时候,而是他“发现”了时间的时候,他发现了时间的秘密,并在自己的诗中写出了时间。

23

逃避时间的人,总在写些平庸而琐碎的文字,并且以为写出了属于当下生活的文字,其实他的作品早已过时。

死亡在诗的内部悄然进行,死亡是时间的另一个形式。

24

和时间相对应的,是死亡这个黑洞。所以,必须谨慎地写作,不要在死亡的边缘徘徊——陈腐与陈旧即是死亡的表现。

诗人,首先是一个有死亡意识的人。

25

为了表示对时间的尊重(有时是恐惧),我们要安静地说出最简单的语言,只有纯粹的语言才能和时间长期在一起。

是的,只有最简单的语言可以抵达时间。

26

在白天打开电灯,这显然不会延长白日的时间。我们总是这样自欺欺人地以为是时间的富有者,并写出一些毫无意义的诗——要克制对于诗的自以为是。

27

诗人在对时间的探索中,头发全白,但精神矍铄。

28

再过几天秋天就到了,秋天是个诗的意象,而不是时间词汇。但透过秋天这个意象,诗人可以追寻时间的故乡,有时是徒劳的,只好明年继续。

诗人在明年到来之前,先写出关于秋天的诗章,作为向时间的献礼。

29

在时间的尽头,是诗的家。因此,诗人是宇宙中最神圣的使者。

30

时间完全可以让所有的诗失去光泽,成为灰烬。

时间还会让一个曾经比较好的诗人变得可有可无,成为语言的废弃物。

因为时间,一首诗从尘埃中展显露出来,并形成风景。对于诗人也是这样。

31

没有必要在诗中探讨时间问题,不仅枯燥无聊,也会导致诗意全无。

32

时间和诗一道,对现实给予必要的慰藉。这让诗人感到好奇,甚至为此搭上整个一生,这对于诗人来说已经足够幸福。

33

无论诗如何不朽,都是一种语言而已,很容易因时光而苍白。这不是诗的宿命,而是诗人的宿命。

诗人摆脱自己的语言惰性,成为时间的同行者。




经验



1

毫无疑问,经验意味着一首诗的出处和来源,意味着一首诗的可读性。

经验给予诗人无穷的写作素材,经验成全了一个诗人的自我雕塑。

2

经验是诗人对生活资源的享受与分享,诗人每写一首诗都是对经验直接或间接的表达。

对于诗人,具体的经验往往就是生活本身——由语言完成对生活的化学反应。

在诗人这里,经验不是他的人生哲学,而是写作的永恒对象和命题。

3

诗人所经历、所承载的一切具有足够的沧桑感,因而诗的经验足够令人好奇。

有时,诗人也在诗中质疑经验,这时候诗就指向了远方。

面对经验,诗人需要有足够的抽象能力,否则就无法把具体的经验转化成诗的不朽。

4

那些粗俗的诗往往都是低级经验所带来的——不是什么经验都是诗的对象。

聪明的诗人总是可以使看似平庸之作变成非凡之作——它在诗中改造和沉淀了经验。

诗喜欢新鲜的经验、生动的经验和特殊性的经验。

5

在优秀诗人那里,经验被他精挑细选,从不随便将琐事写入诗中。

而在经验主义者那里,经验意味着一切。所以,有的诗人唠叨、老气,无法写出新意。

经验主义非常容易毁掉一个诗人,它抵消了诗人对直觉的感知力和信赖。

6

经验让诗饱满,风韵十足。但如果用经验代替语言,用经验阐释经验,则会导致诗的萎顿。

7

诗人透过经验看见自己的过去,看见真实的自己,进而看见本质,并把经验转化成诗。

诗人知道什么是诗的经验,他还要走出自己的经验,写出完全陌生的诗——诗的经验也是对生活的创造。

8

经验与才华之间哪个更可靠?无疑是前者;那个更危险,无疑也是前者——如果只是堆砌经验,那就不是诗,尽管看上去非常像诗。

9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诗。但是,有些天才诗人却写出了另一种生活,一种任何人都未曾经历的生活。

诗人,未必一定要在自己的经验中完成写作——人类的所有经验都是诗人的经验。

10

好的诗歌需要好的经验——诗人的阅历总是极其重要,为此诗人要让自己的生活富有魅力。

诗人之间的差异,说到底就是个人生活的丰富性、特殊性、戏剧性的不同。

11

每次写作都是从经验的再度出发,而不是回归。所以说写诗永远是一次陌生之旅。

12

通往诗之途,就是不断获取新经验之途,每个诗人都会筋疲力尽,除非他是个甘于平庸的诗人。但这种心灵的艰辛往往通向高级的愉悦——更坚实的诗歌。

13

经验是诗人对于内在生命的承续,是最深入细致的“自我阅读”。经验虽然不是诗人的坟墓,但诗人很容易被自己的经验所吞没。所以,诗人要审慎地面对自己的经验,不要成为世道的“明白人”。

14

无论如何,不能依靠已经取得的所谓的成功,来代替因为年龄增长所产生的疲态。

厚积薄发应是对经验的运用和发挥,但晚年的写作也不应成为对经验的眷顾。

15

当代诗歌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经验覆盖着经验,诗成为经验的空洞演绎。

经验需要发酵,需要被诗人偶然打开。但,现在许多诗人懒得干这些事,他们更喜欢所谓的随心所欲,似乎经验只是自己的小菜儿,怎么吃都行。

16

个体经验是构筑一首诗的重要细胞,失去个体经验进入的诗歌,难有什么生命力。而用公共经验写就的诗,往往是最苍白的。越熟悉的经验,越容易出好诗。

17

如何使那些令人窒息而又缺乏可读性的绕口文本,生发出必要的诗意呢?那就是减少诗中的普遍性经验,让个体经验呈现出语言的特殊趣味,也只有个体经验为诗带来了真正的可能性。

18

每个句子,每个词,甚至每个标点,都是经验的一部分,必须谨慎处理。

19

诗对经验的依赖越高,就会越个人化——经验总是难以雷同,尤其是心灵里的经验。

所以,正是经验让诗人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写作是对经验的解放,实现经验的升华。

20

诗人不是哲学家,但堪称哲人,尤其是关于经验的认识。诗人不回答经验能否改变时代和个人的命运,却反复回答经验对时代的影响——诗展现和创新了一个时代。

实际上,诗中的经验并不是原原本本的生活,而是对生活的重新安排。

21

不少诗人相信自己的写作是正确有效的,并且用自己的诗否定他人的诗。这种评价体系虽然明显不对,却大行其道——经验主义的误读非常普遍。

22

优秀诗人所呈现的经验,都是诗人反复提纯了的经验,因而往往成为经典。

对经验的不同态度,形成了诗人与诗人之间的鸿沟。优秀诗人站在鸿沟的此岸,看见那些没有生命力的写作在彼岸躁动不安。

23

和优秀诗人交流,实际上就是在欣赏他的经验,以及对待经验的态度。

优秀诗人总是能够别出心裁,即使是写一首应景之作——因为他尊重经验。

24

如何利用好自己的经验,可以看出一个诗人是否能够窥见生活的本质,能否在现实中找到“毒”。或者说诗人对经验的认识,需要打破常规,并善于去发现经验背后的诗性。

25

你有哪些与诗相关的经验?你如何处理日常经验?是否从中获得了诗?

26

在已有的经验里写作,就如同走在一条老路上,虽然舒服却难以看到新风景。

新的经验必须从放弃旧我出发,包括那些所谓的传统。一个优秀诗人,几乎一生都在克服各种惯性,并对惯性写作进行必要的抵制。

27

经验不是年龄问题,但确实与年龄有关。青年诗人往往不会主动寻求经验的帮助,而老诗人则往往沉湎经验不能自拔。

即使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也未必懂得经验的重要性,他很容易形成一种空洞的诗学——陶醉于自我情绪的宣泄之中。

29

中年人对经验有着极强的整合能力,并不断在文本中自觉生成诗的经验。

中年诗人走出经验的羁绊,进入天马行空的词语世界——中年写作的前提。

30

阅读一部奇书,会获得一种奇特的感悟;去一个陌生地,会发现完全不同的生活和习俗。

对于诗人来说,只要能获得一首好诗,适当的冒险永远是必要的。

31

经验一旦成为诗人的依靠,诗人就开始衰老。而新的经验往往对应新的语言,因而诗人总是不断地放弃过去,把身心投入未知的生活。为了一首好诗,有时却要放弃经验。

32

虽然诗人并不确定正在写作的诗是否能够成功,但他必须要在诗中展现出从未体验过的经验,而这也是写诗的一种乐趣。

33

诗人喜欢变化,喜欢自我更新,喜欢新颖的生活——诗人在写作中重新认识和确认经验。



语言



1

当代性问题,归根结底是语言问题,就是诗和对象之间的能否实现有效对话的问题。

语言把诗带入了“当下”这个场域,远离所谓的经典。语言使诗产生阅读的期待。

2

诗人把生活放置在此刻的语言里,形成生动可感的文本。

当诗人进入到当下的语言中,便获得一种全新的诗学观念,就会写出一首新的诗。

3

今天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产生今天的语言。诗人不写昨日之诗。

当下的语言,每个词都在共振,并互文——所以,诗就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意义。

4

诗与现场是互构的,不承认这个就不能找到今天的语言。

“现场”是当代诗的重要元素,它指涉了神圣与平庸的纠结,指涉了个人意志与公共话语的缠绕。越是现场的,越是诗的。

诗出现在“现场”,“现场”是诗的语言发生器。

5

语言,就是诗人的存在与生成环境,是时代特征与个人际遇对内心的影响。

当我们考察当代诗歌,首先面对当代的语言。如果我们开始写作,就是在当代语境里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义生活。

一般说来,当代语境的基本特征是碎片化,以及浑浊和混乱,甚至有些病态。当然也有安静与深邃,关键看你如何看待这一切。

6

诗人如果看不到伪现实的存在,就会被假象蒙蔽,进行自我粉饰和被粉饰——导致语言的滥觞,当下性语言就是去遮蔽的写作。因此,当代诗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实现客观化的敞开,并深入到词语的内部去发现本质。

7

语言是诗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但也是诗人的姿态问题。

诗人如何对待当下的社会问题,如何看待自己成功与窘困,决定了其语言的趣味与格调。

如果诗人只是沉湎在某种温情中,漠视甚至暧昧不义现象,其语言自然就无力,也谈不上具有当代性。

虽然身处同一个时代,不用的诗人往往有不同的语言观,构成了诗人之间的差异性。

8

一杯水,它是红色,也可以是绿色的,具体什么色彩由诗人此刻的语境决定。

也就是说,语境决定了每个词的词性,决定一首诗的总基调。

语境是一个时代的语言环境,决定每个词此刻的性质。

9

如果把诗放在“当代”这个驳杂而无序的语境下,传统的局限性一目了然。

诗人主动进入当代这个语境,就会主动进行真实而客观化的表达,写出有力量的诗。

10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思想的构成或本身,是个人意志对时代的把握。

简单地说,语言是诗人的气场,能量场。语言是诗人的空气,诗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它——随时发现发光的语言。诗人写出什么样的诗,由这种发现来决定。

11

强调语言对诗的作用,实际上是强调诗人必须把自己的思考放到语言本身上来。

而语言即生活本身,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语言的丰富性,进而决定了诗的命运。

12

某种角度上讲,生活就是诗人语言系统的自主运动。因此,诗人总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但精神是抽象的,而语言是现实的,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存在。

毫无疑问,语言是诗人的后花园。

13

那种混乱的诗,说明诗人的语言处在烦躁状态上。当然,时代的喧嚣不是语言的喧嚣,二者没有必然联系。优秀诗人的语言总是安静的,并且异常尖锐。

即使身处“病患”的环境下,诗人也要从虚幻中分离出健康的语言——从这个线索,可以解读当下诗的另一个走向——先锋性。

14

语言属于存在的范畴,语言存在了诗,语言不断生成陌生化的诗。

15

语言也是世界的演变和状态,包含了表象与内在两部分,诗是这两部分的统一体。

16

诗人不断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和认识,使自己的语言系统更完整,更强大,也更独特。

诗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主动地进入到语言的主体中,这就是积极的匠心独运。

17

在垃圾场这个词面前不要做浪漫主义者,不要去感伤时弊,而应学会痛定思痛,要做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的诗人。

18

语言问题,实际上检验了一个诗人的立场。

强调语言的主体性,就是强调词语的能指和客观,强调诗人的写作要符合当下性。

19

面对相同的场景,不同的诗人会写出不同的诗。诗的奥秘就在于此,你的语言不会由另一个人说出,绝不会。

20

在公园里,那些老大妈唱红色老歌,她们活在“红色”这个语言系统里。

你写着阴翳之诗,你必定活在暗淡的生活中。

语境决定你活在今天还是活在昨天,决定你是否开启了有效性的写作。

21

不断更新对语言的认识,找到语言最根本的精神特质,就会写出更具个人气质的诗。

所谓诗人对时代的超越,无非就是让语言指向遥远——语言从来都是自由的,千万不要禁锢它们,更不要给它们戴上镣铐。

22

每个诗人都只活在自己的语言里,因此诗人要不断确认、调整和升华自己的语言。

如果仅仅沉湎在自己固定的语言里,他的写作就成为无效的复制。

23

在广场,有的诗人获得悠闲的语言,有的诗人获得一种时间的语言,有的诗人获得一只和平鸽的的语言……不同的内心需要,产生不同的语言。

24

在同一屋檐下,却生活在不同的语言中。语言使诗人永远都只做自己。

25

很多人只是按照惯性写诗,几乎从未怀疑过语言来自哪里,是否已经陈旧过时。

那些早已死去的词,那些无聊的细节,那些乏味的故事,不应继续出现在诗中。一个真正诗人,对语言的要求必定十分严苛。

26

语言像湍湍流水,在诗人心里激荡,奔流不息。语言又是固态的——以雕塑的形式完成诗

27

诗像一个婴儿,诗人要小心翼翼地写出她。胆战心惊地敬畏语言,永远都是正确的。

28

语言可以不断繁衍,像宇宙的繁星那样自我照耀——诗人对语言的富有是一种绝对的美。

29

语言永远不会衰老,更不会死去。关键在于诗人如何激活它们,并创新了语言的本意。

30

诗的民族性问题,既是观念问题,更是语言问题。实际上离开了语言,诗的民族性本身就值得怀疑。所以,我们说中国话,写中国诗,给全世界看。

越是本土的语言,越具有先进性。

31

当然,在“你”的世界里,“我”并不存在。语言具有排他性——优秀诗人总是发出自己的声音。

32

鱼在水中,水是流动的。你可曾捕捉到即将消失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体验到写诗的快乐?

33

语言影响和左右着诗人的写作,而诗人自身也是语言的一部分。

但诗人在语言面前总是谦卑的。




想象力



1

想象力是对想象的发挥与推动,是诗人强大语言能力的保障体系。

想象属于一个美学范畴,而想象力近乎力学概念。

2

诗人凭借其想象力实现语言的飞翔,放大诗的空间,使一首诗有它值得期待的“大数”,这个“大数”就是读者即将进入的那个世界的“无限边际”,它是由想象带来的,而想象力是实现这个“大数”的根本保证。

3

诗人对世界的观察和感应从来都是瞬息万变的,但也是全景和立体的。由此,诗人的想象力才会变得更强劲。

诗人的想象指向历史,现在和未来这三个维度。

诗人写诗,可以理解为是其在这三个维度上释放语言能量的过程。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想象力助推词飞翔在无际之境。

4

诗人凭借想象力超越现实状态,进入“幻境”中的新现实。

也可以说是想象力让诗人始终充满激情,去创新诗。

想象力是否足够能动,往往决定了诗人能否进入更加完美的奇思妙想状态。

5

想象是诗人在非自觉状态下对“他乡”的原始性瞻望,通常是梦寐状态。而想象力让这种瞻望最终得以践行,实现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抵达。

6

诗人的想象怎样才会越来越丰富?如何不会枯竭?如何能够伴随着岁月的脚步得以完成一首又一首诗,这取决于这个诗人的想象力是否“够用”。

7

诗人如果丧失了想象,就没有了写诗的可能。

诗人如果彻底匮乏想象力,必定是毫无气象的诗人,必定是乏味到家的庸俗之辈。

8

每写作一首新诗,都是对诗人想象力的重新检验,尤其是要写出一首比较好的诗。

想象力的衰竭,将直接葬送一个诗人的诗歌生命。

强调想象力的作用,就是强调诗人的写作是一次力学运动,要体现出对语言非凡的驾驭能力和强劲的生成能力。

9

有时候,人们总是强调想象的作用,认为只要想象足够奇妙,就能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好诗。但实际上,他的诗并没有飞翔起来,没有形成必要的张力,没有从文本中实现飞跃。这就是他的想象力太弱,与一般读者毫无区分。

10

想象力还是自信的源泉,为诗人持久地遨游在语言世界里提供保证。

11

想象力来自诗人对好诗近乎本能的渴望,来自诗性的血液,是其对完美性追求的大暴发。

想象力越激发越多,优秀诗人都有很大的“文胆”,而平庸诗人只会写些谨小慎微之作。

12

诗人如果失去了想象力,他即“死去”,他再也不能让司空见惯的词语从纷杂无序的世间腾空而起,成为美的化身。

只是少数诗人拥有足够多的想象力。诗人要善于给自己的想象力添加一种“制剂”——有氧的思想。

13

在语言和想象之间,存在一个互构的问题,它们有时候互相转化,彼此共生,有时候彼此分道扬镳,互不相关。想象力将语言和想象最恰如其分地合而为一,形成一首好诗。

14

想象力使词语得以穿透阴霾,看见光明,也使词语穿越阳光,看见黑夜。想象力,让诗人拥有一双奇特的眼睛,看见正在生长和正在消亡的一切,包括时间。

正是因为拥有非凡的想象力,诗人为语言找到了一个又一个新“家”。

15

在想象力的作用下,诗人让那些平庸的日常显示出雄奇和伟岸的一面。

想象力匮乏的人,即使面对富有诗意的对象往往也是束手无策,难有作为。

16

人们或许并不缺失想象,而是缺失了必要的想象力。

而一个伪诗人,早已失去了想象力,他只能是玩弄语言。

15

想象力帮助诗人战胜了各种挑战,使语言的疆域不断得以扩张——好诗在“他乡”。

18

对于今天的诗人来说,缺乏想象力几乎是普遍现象——集体缺乏激情?

为什么古时候的诗人如同天马,可以在语言的国度驰骋不倦——仅仅只是更淡漠名利?

19

是非凡的想象力,使诗人一直到晚年都笔耕不辍,并依旧好诗不断。

想象力让诗人真正强大起来。是的,诗人的内心世界必须足够强大。

没有想象力的诗人甚至写不出一首很坏的诗。

20

为了获得更多的想象力,就要减少各种禁锢,保持思想的活跃与精神的独立自由,并不断去开发和训练自己的意志,更加专注于严谨的诗学理想。

任何精神的桎梏,或自我的束缚,都会损伤一个诗人的愿望,减少他的想象力。

21

毫无疑问,保持必要的生活激情,是激发更多想象力的根本。

很难想象,一个对生活麻木不仁,对生活失去热情的“局外人”,会去积极拥有想象力。

22

对思想的穿越总是异常艰难的,唯有想象力可以实现。诗人要像隧道建设者一样,时刻期待着与外部实现“贯通”。

23

当门“咣”的一声,你的某个想象顿时消失,但想象力还存在。想象力使诗人有机会重新还原一首诗,尽管这很可能是另一首。想象力比记忆更可靠,具有创造性。

是的,是想象力创造了诗,而不是记忆。

24

诗人一次次进入另一个现实——语言的现实,比生活现实更真实的现实。

诗人只有进入了这个现实才能写出诗。

25

想象力让诗人对诗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去追求语言的极致。

26

每一天,我们都消耗着自己的想象力。每一刻,想象力都在诗歌中得到新生。

诗人在写作中现实对想象力的再开发——因此,诗人应该更勤奋。

27

某种角度上讲,诗人的任务就是增强人类的想象力。

28

只有一点想象的天赋是不够的,当年龄稍大一点的时候,想象就离开了他。

凭有限的想象力写出一首或几首好诗,不是一个大诗人。

29

想象属于童心。

想象力属于一个健康的中年人。

30

让心灵跳动的更有节奏,更有力量,让自己保持一种“抵御”的姿态,这关乎想象力能否持久并越发强劲。从延迟写作年龄这个角度讲,诗人除却保有青春斗志,还应该让体格强健,可以承受更多的语言压力。

31

对于诗的期待,就是对想象力的期待。具体到个人,就是每首诗都应是无与伦比的。

诗人,应该让每个词都不死,不旧,像刚刚诞生。

32

写诗,无非就是展现诗人的想象力。

33

我们依旧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仍然拥有足够的想象力,我们还能够写出更好的诗。

是想象力,帮助诗人超越平庸实现了不朽。






1

毫无疑问,诗人通过词抵达诗。词,是诗最后的故乡。

而诗人必将活在他最热爱的词里,活在那些具体而有温度的词里。

2

一个诗人是否拥有无可匹敌的才华,取决于他的词是否鲜活、有力,是否可以承载他的思想和一切与诗相关的梦想。

词好比诗人的子弹,从他的内心深处奔涌而出,带着强大的力量。

3

诗人的词往往不在字典里,而是存在于天地间,或者天地之外,具有神秘色彩。

如果诗人仅仅是使用成语,就会有重复别人的危险,这令好诗人所不齿。

4

诗人一生都在开发词,为了写出别人没有写出的诗,直至写出卓绝的风度。

对词的态度就是对待诗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一个诗人是否具有执著的理念。

5

诗人透过词创新了生活,透过词丰富和生动了日益失血的现实。

6

是平庸的诗人还是优秀的诗人,区别往往就在于如何使用词,如何发现词。

词不仅仅是诗的细胞,更是诗的生命——词与词之间能否形成摩擦力,词是否具有个人气质,是否能够穿越现实抵达辽远,关乎一个诗人的精神志趣。

7

很多时候,人们记不住整首诗,记不住其中的句子,但某个词一直被记着。

一个词往往救活了一首诗,甚至就是一首诗的全部。有时,一个词可以影响我们一生。

8

对每一个词都要有敬畏之心,不随意处置,要考虑是否合适,是否足够必要。

词在诗中必须是唯一的——诗人必须找到最到位的那个词,把它安放在诗句中,这往往非常困难——写诗的艰辛莫过于选择最恰当的词。

9

诗人如果只能写些平淡无奇的诗,毫无新意,这是最令人失望的。而有些著名诗人也是如此,当他们赢得了名分之后,便失去对于词的自觉,写出很糟糕的诗。

所谓无效的写作,首先是对词失去了激情,沦为俗语的使用者。

岁月是公平的,岁月将荡涤那些腐朽的词——否定了一个诗人。

10

词是有生命的,而有的词已经死掉了,不宜再出现在诗中。

死去的词也可以重新唤醒——关键在于赋予其新的语境。词的时代性,要求诗人敏感于所有的新生事物,对生活存有好奇心。没有绝对的新,只有新的认识论。

11

新春就要到了,我写下“新春”这个词,但它是一个旧词,从古至今仍在使用。我使用“新春”这个词,但并不是一首关于“新春”的诗。

诗人的工作有时就是驱除残留在词上的污垢,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

12

词有无限的能量,就看诗人能否让其得到发挥。

词不会枯竭,只要诗人善于寻找,善于发现和创造。

实际上,人们对词的本义常常存在严重的误解——人云亦云不是真正的诗人。

13

远离公共语境,克制自己的随意性,尽量不去阅读那些平庸之作,会保持对词的尊重。

要隐忍于词,等待最好的那个词,这是诗人的一种洁癖——优雅的洁癖。

14

现代汉语可以自由地生发出无数的新词——现代生活打开了语言的空间。

诗人只要置身于生活,就要积极去发现汉语中最有意思的词——这便是诗的发现。

15

对于诗人来说,词不是语言学问题,而是诗学的问题——关乎诗人的诗歌立场。

而词是一个永恒的在场者,诗人找到了词,就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16

词像一种有氧物质,流动在诗人的血液里,给诗人无穷的写作欲望。这些有生命力的词,不断激活诗人的想象,代言诗人的肉体和心灵。

17

词决定诗的纯度,要提醒自己不要玷污词——必须谨小慎微地进行写作。

诗人的日常功课之一,就是将诗从一般意义的词那里分离出来。

18

完成一首诗,就是对词的集中消耗,为了写出下一首诗,要准备更多的新词。

19

词,带给诗人意外的惊喜——当你偶然发现了一个词的妙用。

更多的时候,诗人保持着沉默,直至一个词破土而出。

20

用一生的时间来献给词,就是一个好诗人。

21

阳光又来到了窗前,这久违的温暖该用怎样的词表达?

什么样的词才能让这种温暖被更多的人感受,并产生足够的期待?

我的意思是你是否想过用一个新词来重新命名阳光?并表达出温暖的新体验。

词的平庸,只会让诗人更加平庸。

22

诗人写诗,有如电流从身体穿过,而好诗的来临如是醍醐灌顶。

善于关注词的变化,在一般性中寻找词的特殊价值——释放词的电能。

23

词是有重量的,当它指向大地;词会飞翔,当它要远离。写诗,就是写出词的即时状态。

所谓读诗只须读三行,就是看这个即时状态是否真的可以被感知。

24

我们说出的,我们记忆的,我们遗忘的,我们经历的,我们幻想的,我们期待的,都只是一个个具体而抽象词而已——诗人用诗收留它们。

25

命名的可能,必在于词。

一个大诗人,一生就是在对事物进行命名。而完成这项工作,词是唯一的工具。

从根本上来说,诗人要一切从词的立场出发去使用词——让每个词都精准地对应了个人生活的每个细节。诗,浓缩了诗人的一生。

26

如果没有把握,宁愿为一个词而放弃一首诗。

如果勉勉强强地写就一首诗,会构成对诗的诋毁——因为没有写出必要的词。

27

诗人是词家,像一只蚂蚁啃着词的骨头。

28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但是词可能正在死去。

冬天,万物凋敝,词可能正在复活。词,有自己的活法。

词,不依附于你的主观。词,反对所谓的规律性。

词是自由的。必须给词更多的自由——为了诗的自由。

29

通常情况下,几个词就能构成一首不错的诗。从这个角度上讲,写诗也是关于词的游戏。但这个游戏是词自由完成的——凝炼而轻松,沉重而清晰,繁复而简单……

30

诗之路,就是通往词的艰险崎岖之路,因此,诗人变得越发沧桑。

31

不妨从一个词开始,去致力于做一个优秀诗人。这个词锋利无比。

32

词的光芒,可以照耀人性。正因如此,诗人写诗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享受。

词让诗人回到爱中,尽管诗人已然垂垂老矣。

33

只有词可以永恒——这并不是诗人的极端,而是诗的极端。



后现代



1

后现代通常被认为一种非主流的多元化精神诉求,这实际是一种对后现代的误读,是建立在一厢情愿基础上的认识。

后现代就是一种当下的即时存在,是对当下精神的概括。简单地说,后现代是现代主义之后各种思潮的统称。

2

从某种角度上讲,现代主义已经寿终正寝,人们不再秉持建构在秩序之下的艺术观、生活观和价值观,不再追求抽象的完美,变得更加理性和本质。

对于诗来说,后现代已经占据了语言的高地——就像精致让位于粗粝,秩序让位于混乱。

3

后现代将诗人们带入了“一片荒芜”杂乱的现场,诗人的写作不再是对神圣的仰视,也不是对完美的崇尚,而是对真实的反复质疑和辨识。

诗,拒绝一切粉饰,甚至拒绝诗是诗——互否是后现代的重要特征。

社会与时代已经进入到后现代这个新的历史阶段,诗,焉能其外?

4

写一首诗也是写无数首诗,写无数首诗也可能都是无效的。

无论是一首还是无数首诗,诗几乎无法写出——在后现代这个语境里诗人无以可为,又只能如此为,经典性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光环,剩下的大多是碎片化的局部。

5

后现代深化了形式对于生活的重要——符号学更受推崇。

有人说,人类正处于某种绝望的边缘,或者其中。这表明颓废和精进在发生摩擦——好诗和坏诗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厌恶贵族气脂粉气,厌恶矫情和虚构,且不再寻求不朽。

当然,真正的好诗还是存在的,那就是指向社会现实,而不再是幻觉本身。

6

诗需要力量。诗的力量不只是来自于爱,也可以来自非爱。

诗不是软体的,它呼吸于“今天”这寒冷的词里。

7

在前方是一座城池,这座雾霾的城池,就是后现代的家。那里不只是居住着冒牌的诗人,也生活着冒牌的非诗人。

我们都是其中一员——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真实的写出那座城池,而不是选择逃避。

8

现在是几点钟?是不是该吃下最后的晚餐了?

不,最后的晚餐已经结束,人们早已告别了那个时代,后现代拒绝吃下这个“晚餐”。

9

写诗是危险的游戏,但还好,不是危险的职业,诗人随时可以终止这个游戏。

有的诗人自杀,但更多的诗人在继续生活,从事其他事务。大家都是似是而非的诗人。

10

站在田野里,看苍鹭觅食或者飞走,这是80年代以前的记忆。记忆埋葬了一代人。

现在没有了苍鹭,但我们却说它们依旧存在,只是形式不同。

11

拒绝对话,是后现代的又一个表象。孤傲源于对孤独的迷恋和否定。

什么时候看见了自己的反面,什么时候就找到了另一个自己——找到了诗。

12

谁越来越虚伪,乃至于侨情和自恋,写着阳痿之诗?

13

生活中,我不愿见到那些所谓的诗人,不愿和他们说话。我们之间有什么好谈的呢!

那些所谓的诗人总在试图标榜自己的技艺,这种自我欺骗的派头令人作呕。

14

世界上只剩下很少的诗人了,有的地方一个人也没有。

那些整日里喟叹生活乏味的人,不是诗人,找不到北的人也不是诗人。

15

就写作本身来说,诗人回到诗中去就是走进语言的坟墓。诗人写诗就是完善这个坟墓。

也许这本身并无意义,后现代就是没有归宿的归宿。

16

耕种吗?当春天就要到来的时候。耕种不是目的,耕种的人是荒芜的人。

是否可以在田里种植一种叫做荒芜的植物,让它结出更多的荒芜?

用这个比喻来阐释后现代显然是笨拙的,但很相似。

17

我们经常吃改良主义的湘菜。诗歌不是被改良,而是“改坏”——诗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回到“美术”这个界面上来。

写诗,就是对传统和现实的改良,就是颠覆。

18

两个人谈诗可能不如三个人一起谈诗,但四个人谈诗就很不靠谱。诗歌的数学就这么简单——发声的人总是越来越多,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19

谁仍对诗执迷于它的无用之用?

诗歌这扇门并不是谁都能进来的,但诗人却一次次不请自来,留下一堆废话。

20

志向太大的诗人,总是无法完成最后的诗。我们到底是否在路上?我们到底是不是一个真的诗人?很多人都在写没有当下性的诗——好像时代是一次彻底的误会。

21

在我的童年里乌鸦是不祥之物,但现在它是时代的精神象征,神圣而不可忽视。一只乌鸦在眼前飞过,一只后现代的乌鸦,从来没有发出过声音。

22

诗人追逐岁月的沧桑变换,一次次否定自己的诗,以其实现对当下的认知。

诗人是时代的先知——知道时代潜在的秘密,写出时代的真相。

23

今晚,写诗重要还是做爱重要?难道真的有人期待你写诗吗?

24

复古情结时常甚嚣尘上,因为总是有很多人无法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有的诗人写出的只是自己的末路,而有的诗人却写出了出路。

25

我不想等明天过去再去天津,天津只是一个词,随时可以写出它。但我并不去寻找这个词,只是在诗中抵达或离去。写作的目的不是明确的,但写作本身产生意义。

26

在诗中撒些辣椒粉,但不要放盐,盐这种物质属于另一个时代。撒上硫酸?不,硫酸也是另一个时代的。现在,越是轻的越重要。

27

分行的可能不是诗,不分行的可能更不是诗。这个小把戏,不会有人继续上当。

这不是以貌取人的时代,必须写出干货——写出平庸的真实。

28

诗人背着包在路上,诗人把自己打扮成行者。有时,诗人试图不让他人看清本来不需要看清的面孔——这像是恶作剧。是的,好诗往往不是诗,只是面目。

所以,读者往往注定是徒劳的,尽管他们认真得很,也很难读出这个真实的面目。

29

好诗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你是否可以可出三条标准。 30

很多的事情都和3、5、7这几个数字有关。是什么让这几个数字的空间足够大?

是的,命运仅仅存在于数字中。好诗也是这样,存在于抽象的数字里。诗人要有耐心数下去。

31

有必要算一算,诗人们一共写出了多少废话。

32

人类越来越渺小,甚至并没有蚂蚁更加坚强伟大。

有的诗人已经偏离了自己,但仍在伪装成一个了不起的人。

33

无论你是否同意,蚂蚁都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诗人。



直觉



1

直觉是诗人对切身感受的最初判断,是对物象的第一次植物属性的反应。

直觉往往只是唤醒了诗人潜意识里最原初的信息,因而更加可靠。

直觉是主观对客观的信任,这正是诗人所需要的——有效的“第一次”产生诗。

2

在某个瞬间,世界可以是圆的,也可能是椭圆或是三角形的,全由直觉给出判断。

世界被直觉定格于瞬间,诗是关于这个瞬间的具体表述。

3

诗人依靠直觉感知世界的瞬息万化,并获得原初的心灵体验,写下他的一首诗。

直觉像蜡烛被点燃的那个时刻,接下来才是烛泪,而诗从点燃那一刻开始出现在诗人的大脑中,并逐渐形成文本。

在自觉的作用下,诗人写下关于此刻的几个词,往往不需要更多。

4

诗人相信自己的直觉甚于相信语言和经验,诗人凭借直觉唤醒心的麻木。

直觉给诗人带来莫名其妙的触动——哦,莫名的,往往是诗的。

5

有的人总是依赖所谓的诗学,写出那种标准化的诗,但就是不生动。

有的人以为“向生活挖掘”就是写经验,但诗并不是“挖掘”出来的那些道理,而是在直觉中“忽然”出现的状态。“挖掘”只是诗人平时的基本功课,与自觉无关。

6

生活在直觉中,一生都是诗人。相反,当一个诗人的直觉彻底钝化或者被其它意识活动所蒙蔽,就只能凭借知识体系去写诗,那他就不再是有创新能力的诗人,这类诗人比比皆是。

7

直觉离天真最近。天真,是诗的代名词。

诗,离所谓的思想是很遥远的,甚至不相关联,但思想常常被利用。

诗,透过直觉而抵达语言,并不是透过思想抵达美。

8

思索在“夜”里进行,在“黑暗的意识”中完成,在那些“死亡”的边缘运行。这些引号是对直觉的特指,是直觉的发生。

9

诗人的内心永远有一盏不灭的油灯,它照亮语言的黑暗。因而诗人总是处于最敏感和敏锐的状态上,随时记录生活所经历的光明,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光线。

诗人时刻提醒着自己,活着就要更敏锐地捕捉自觉的影子。

10

诗人不像哲学家那些对人、生命、死亡以及时间和命运进行阐释,诗人只是等着直觉的出现,就完成了对这些母题的定义——尽管只有直觉是不够的,但一个奇妙的直觉往往带来一首奇妙的诗。

11

直觉要求语言要有“生涩感”,最好是一种未曾被别人使用过的语言。

语言不能成为直觉的阻力,诗人的写作应当建立在“随心所欲”的基础上。

诗人逐渐地建立起自己的写作习惯,随时满足直觉的到来。

12

一个诗人的成功,就是他一直相信并准确无误地表达了直觉,并通过直觉的升华进入更强大的内心世界。而一个诗人的失败,是他一生都在抽象世界里,写着无聊的“体会”。

13

诗人的写作是一种直觉的文字化过程,诗人几乎并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在诗对直觉进行转述过程中,诗人要调动他的全部智慧,包括所有的词。

直觉可以带来灵感,但不是灵感本身,诗人要有自觉意识,才能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直觉。

14

直觉并不完全就是视觉或者其他感官的直接经验,还包括记忆的闪现,包括梦。

15

诗人必须学会看见事物的反面,看见自己的反面,看见内心的反面,看见爱的反面,看见诗的反面。看见时代的反面。

也就是说,诗人从反向的角度验证直觉的可靠。

16

是的,诗人是直觉的主人。但过于世故或城府太深也不合适做一个诗人。

17

当诗人进入写作状态,脑海中会不断涌现出千奇百怪的意象——它们也从属于直觉。

18

诗的走向通常由潜意识决定,诗人似乎并不主动控制一首诗的走向。

诗人一边写诗一边看着外面的风景,无论是飞鸟还是汽车,都会在不知不觉间决定这首诗的走向。诗人凭借直觉,将潜意识里的活动与现实场景定格于一首诗中。

19

诗人或许并未看见水在流,并未看见树在动,也没有看见天空下有飞机滑过……

但他却相信这一切的存在,存在于他的直觉中。语言对直觉有强大的驱动作用,这为诗人的写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20

错觉也会出现在诗中,构成奇怪的风貌。诗人随意敲打手中的键盘,经常敲打出并非想写的诗——但,这首诗却会在某个读者那里得到回应,唤醒了他的直觉。可以说,诗人的写作往往就是由陌生的读者来完成的。

21

下雨的时候,想起了往事。接下去该干什么?很可能是写一首关于下雪的诗。

22

写诗好比独自一人喝酒,不意味着没有知音。

知音从直觉出发,它往往就是你的孤独而已。

23

诗人喜欢早晨的日出,也喜欢中午的烈日,也会喜欢黄昏里的夕阳。只要是直觉被唤醒,即使身处黑暗的夜晚,诗人也会看见光明。

诗人写诗,就像一台照相机反复曝光自己的直觉。

24

当你的内心变得越来越混乱,麻木,甚至没有了痛点,直觉也帮不了你。

关键是要有足够多的热爱——热爱来自于对直觉的自觉。

25

对于诗人来说,大脑越是处于“无知”状态,就越容易受直觉的支配。

正因为如此,人们说诗人是人类的孩子,总是显得有些幼稚。

26

那些承载了“使命”的人,天啊,他们多么可怕。他们不断地说出假话,说出违心的话,说出颠倒黑白的话,自己却以为十分正确。

27

当然,直觉只是完成一首的前提。一个成熟的诗人,首先体现在对直觉的把控上,他不会在“放纵”的状态下,完成一首毫无把控的诗。

28

一首诗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甚至需要一个月或一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诗通常是在缓慢的运行中向你靠近。直觉,会不断地形成有效的催促。

29

画家可以在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完成由某个直觉所带来的画面。

诗人对直觉的克制,体现出另一个优异的品质——平衡感。

30

有人看日历写作,日历成为他的直觉发生器。这是一个气象预报员诗人,很容易失于肤浅。虽然观察天象确实会产生直觉,但这与诗的直觉并不是一回事。

32

诗人把整个宇宙装在心里。所以,安静出好诗。

31

诗人不惧怕衰老,不惧怕直觉的丧失——他保持着最强的感知能力。

诗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那就是除了写诗,诗人还经常锻炼身体,活络神经系统。写诗是一种体力活,没有充足的体能无法产生更多的直觉。

33

直觉给语言带来生命,这是诗人伟大生命的诞生。





1

诗,是一个最生动的字,也是一个最孤独的字。

2

当眼睛被蒙蔽,心灵处于黑暗之中,我们还会被某种冥冥之光所指引,还会期待有一个明天的存在,还会给自己一个机会,这就是诗带给我们的。

诗保留了人类精神最后的火种和最后的希望,因此诗是什么的,几乎无法说出。

3

在没有激情的时代,在爱流失了的土壤里,在心的沙漠,诗是唯一活着的生物。它坚强的生命根系扎在坚固的磐石之中。

诗如同来自另一个天体,携带着永恒的光——诗人时刻都在自我启迪,如是专属的道。

4

我们和诗的距离,小于两个词之间的距离,大于和另一个宇宙的距离。

所以说诗人写诗,就是去寻找未知——可谓历经千辛万苦。

5

内心有一个野兽;内心有一个惊雷;内心有一座花园;内心有一片天空;内心有一片大海;内心有一剂苦药……诗让人们感到无比富有——他拥有完整的世界。

6

今天夜里,你看见繁星了吗?繁星曾经是诗,现在还是诗,但天亮了很可能就不是诗。

是与不是取决于它是否构成你此刻的观察对象,是否唤醒了你此刻的激情。

7

诗是一种最澄明的语言,澄明是经过浑浊后的清澈,是一种时间效应。

诗无处不在,为人类所共有。诗又在另一个地方,常与人们失之交臂。

诗人对诗的信任,源自于对“惊喜”的信任——只要写出,诗人就获得一次完美的彩虹。

8

诗是最有力的声音,但诗几乎从不发声。诗人喜欢沉默,并不是故作高深。

9

诗人不为写不出诗而烦恼,而为写出的不是诗而羞愧。

诗人这一生到底和诗有什么关系呢?假如诗人放弃了诗,诗会不会找上门来?

诗人整日做着各种各样的梦,自称为白日梦。诗人具有白痴和先知的双重性。

10

诗存在于空中楼阁,所以写诗是把幻想落到纸上的过程。

诗也存在于现实的每个场景中,但也可以不是场景,而是场景在某个向度上的升华和抽象。一般说来,诗在八百米深处,是那些乌黑铮亮的煤。但有时也在天空,是云在流浪。

11

我偶尔会抽支烟,觉得抽烟和不抽烟是不一样的。抽烟时好像有某种东西从体内飞出去了,那么轻的东西,我抓不住。诗,很轻。

12

诗不是训导别人或自己的箴言,虽然诗很像箴言。诗很机智,但不是哲理,尽管许多人以诗句作为座右铭。诗很悲情,但不是愤懑本身。诗也很烦恼,但绝不是乖戾的暴躁……诗就是诗,有它自己的逻辑,是一种最简单的思想,因而它是绝对的美好。

显然,那些集体性主题词,那些无聊的宣言,那些大话……都不是诗。

13

一个诗人走过来,他没有什么表情,他只是刚刚写出一首诗而已。

一个时代结束了,人们只是换了件衣服而已。诗,不断变换肤色,或称之为当代性。

14

古人更喜欢狂放不羁?其实,对生活的任何假想都与诗无关。

诗和每个同代的人进行着对话,它能够听懂所有人的声音。但只有诗人将其转述出来。

诗是通灵的,人们在诗中不断受到神圣的启发。

15

我通常在下午三点后写诗,其他时间写的可能也是诗。诗很可能是诗人的偶然习惯,甚至是一种恶习。但,必须承认诗是时间的一种智慧,具有偶然性。

16

向平静的水面扔一石块,砰的一声,咚的一声,嗵的一声,很空。

诗,就这么简单。语言之难就在于抓不住这个“空”。

17

其实,我们对生活所知甚少,我们只是按照习惯性去生活。谁说生活已经和诗无关?

我们在生活中所遗漏的,恰恰是一首好诗——比如,如果将一把钥匙忘记拔下来,陌生人就可以随便进出,就会发生意外。诗就是生活的意外,随时都会发生。

18

草丛比草坪有意义,对于蛇来说。对于诗来说,所谓的草坪很可能只是一个借口。

诗,不喜欢被定义,被利用。诗属于原野,越荒凉诗性越强。诗也会出现在街头和广场。诗曾经滚动着黑色的激情,源流一样的激情……现在,诗栖息在垃圾场上。

19

诗关乎幸福?诗关乎灾难?总是有人企图让诗成为问题的承载。诗几乎不承受所谓的道义,而是承载干净的语言——由语言去承载那些意义。

20

有人喜欢酒后写诗,诗与酒都是可以激发情致之物。

诗可以是那种飘然的东西——几乎无法捕捉,像一个幽灵。但诗也会成为泪水,挂在每个人的脸上。所以,诗是具体的。

21

很多诗人喜欢把诗看成是思想或情感的附属物,这是对诗及其严重的误读。诗最接近事物的本质,它是事物的一般状态,所以诗人有飘逸的情怀。

22

尽管斗室有鸿篇,但诗并不居住在逼仄的斗室里。所谓字里行间别有洞天,并不是说诗从阅读中来,而是说诗是可以被阅读的,在阅读中释放出诗的趣味。

23

诗和时间居住在一起,但诗不是时间本身。诗比时间更亲切。

诗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尽可能写出更多的诗——不要陷入时间的虚无之中。

24

鸟从树上飞走了,飞入斜阳里,这和我要写出的诗毫无关联。此刻,它在哪里呢?

这个黄昏里,我的诗就是不断隐没的鸟巢,是正在坠入黑暗中的故乡。

25

人们一般认为,诗人为满足某种情感的需要而写诗。其实,真正的诗是在理智左右下写出的。而那种宣泄情感的诗几乎不是什么诗,尽管诗是和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情感往往是一种启发,导向顿悟,写诗不是为了满足宣泄。

26

诗是纯度最高的语言——所以,诗人需要极大的克制。

诗是无形的语言,没有智慧看不到它的形态,诗人的修炼莫不是对无形的崇尚。

诗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语言,只有很少的人需要它、使用它。

27

诗人的想象并不是为了诗的需要,而是为了一首诗的逻辑需要。为此,诗人常常与普通人有所区分——仅仅为了说出自己的想象。

28

诗人们对语言的倚重超出了语言学的范畴——成为语言的发明家。

写诗的快乐,往往就是一次语言的狂欢。

29

诗可以存在于波澜不惊的日常里,也可以存在于电闪雷鸣中。更多的时候,诗是浑浊一团的气体,即可在天地间,也可在胸膛里。当然,存在于诗人想象中。

诗人对诗的想象是一种痴迷的想象,连语言也无法做出解释。所以,诗在许多人看来,只是不可解的文字而已。

30

所有的定义,都与诗无关——诗不需要定义,只需被写出。

也可以说诗有无数种定义——关键在于是否成功地写出了它。

31

对诗的尊重,就是对无知的尊重。诗并不把自己凌驾于任何概念之上,甚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所以,诗人要尽可能地低调一些——诗的华丽并不是姿态的华丽而是内心的华丽。

32

有人说,诗喜欢寂寞,喜欢存在于寺庙附近。但诗无处不在,与各种资源共生,关键在于诗人的选择和命名。

33

诗对世界是无限敞开和包容的。我们面对诗,就是面对着绝对。


延伸阅读:

阿西:词的寂静——当代诗基本命题思考笔记(连载之二)


(获作者授权发表于中国诗歌网。

责任编辑:苏丰雷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2. 许道军:“重新发现”网络诗歌
  3.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4.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第420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0.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