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驰:所见(及点评谢笠知《一朵白云》)

作者:周伟驰   2017年07月03日 09:47  中国诗歌网    675    收藏

  诗最怕浮泛空洞,模糊朦胧,作者天马行空,读者不知所云。写诗最好能有一个生发点,或出自一个观察,或出自一场感受,或出自一个念头,或出自一个构思,由此衍生开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结结实实,作者有所说,读者有所获。雷武铃写诗注重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尽量摒弃主观人为,而达到一种客观性。他的诗大量写风景,不厌巨细,将景物一一缓慢捕捉到画幅之内,有古典画派的风格。景物之内当然会融入回忆、记忆与感想。一般诗人写景,是把景作为点缀或背景,言在此而意在彼,而雷武铃写景,常常是把景本身当作目的,是独立的主题也是题材,因此景在他这里是一个自身存在的事物,不是一种手段。也许我们会轻看这种笨拙的、实描的写法,但其实它们才是一种真正的“基本功”。正是由于在观物观景时我们经常带着自己的情绪、情感、愿望和欲望的干扰,不能纯然客观地观看物景,而丧失了对于事物原本的“观看”和带着惊奇感的“领悟”。任何一个能真正抽出十天八天在荒郊野岭、海洋大漠、黑夜星空下度日,不为电视、手机、书本、网络、人情所干扰,而静静地沉浸在大自然中,真正“面对”大自然、细细观看它,把它本身当作主题的人,都当能明白我所说的这个意思。雷武铃的博士后课题就是关于中国古代自然诗(山水诗)的,他选择这么个题目估计也跟他自己的写作倾向有关。在我看来,武铃不一定是当代最优秀的诗人,但他肯定是当代最优秀的诗歌教育家。所有他的诗歌学生,尽管他们后来根据自己的人生遭遇、体验、性格和才情,而各有不同方向的发展,但他们的最初出发点,都在于“观察”两个字。观察敏锐了他们的视觉,以及各个感官,使他们诗中的物象趋向于精确、具象、清晰,达到一种客观性,而从一开始就摒弃了青春期写作的妄想、自恋、轻飘和朦胧不清。他们观察的对象,先是具体的事物,如山水、树木、云朵,再到人物,再到内心的心象,由于有观察“事物”的精确性作为底子,因此他们写人物和心象时,也能达到一种精确性。这就好比绘画,经过古典学派严格训练的学生,跟从一开始就抽象乱画一气的学生,即使双方都画抽象画,但古典训练的人仍具有后者不具备的厚实一样(大家想想毕加索十五六岁就已画得象提香一般好)。在恰当的时候遇到恰当的导师,是人生的一大幸运。我不具备这种幸运,我在大学时没有遇到过一个诗歌导师,因此写作只能靠自我摸索和试错,而雷武铃的学生是非常幸运的,他们在一个二线的大学,遇到了一个一流的诗歌教育家,使他们在起点上就超过了大多数还沉浸在青春期写作中的同龄人。尤其这个老师传导给他们的对于诗歌的发自内心的热爱,使他们能够相互支持和鼓励,在各自的诗歌道路上走向深远。现在高校里类似于雷武铃这样的诗歌教育家已涌现出了几位,都各有成器的弟子。就成效来说,目前雷武铃是最为突出的。这次辑的是雷武铃和其学生在“观察”上的几篇习作,我认为其中有两三篇是佳作乃至杰作。


谢笠知的诗


一朵白云


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后,

接着洗碗筷、擦地板、腌雪利鱼,

到午饭前,才得会儿空,

坐摇椅上看窗外:风实在太大了,

刮得刚冒芽的杨树

左右摇。玉兰含苞,提心吊胆地颤动着。

在一阵接一阵的呼啸声里,

纸片、枯叶、塑料袋和灰尘

沿各家院子起落飞舞。


我庆幸可以呆屋里,

和它们保持距离。

就像那稳定而明澈的阳光

在上方,在屋顶和蓝天深处。

白云被照透,从我窗前缓缓飘过。

约两分钟,每朵云出现、变幻,

然后从我视野里消失。这个过程,

有的改变形状,但没被吹散,

有的周围一圈被扯得

稀松凌乱,有的整个四分五散,

被撕成一缕缕,飞过去。但有一朵云,

始终保持完整。它从左边天空靠近,

极缓慢地向前移动。那时,

没有其他云,只有碧蓝的天映着它:

像一头鲸,大而白的身躯,

闪亮、年轻,头和腹部下方,。

有浅灰色阴影。分叉的尾高翘着,

线条清晰优美。它全身蓬松,

但边收的很紧,仔细看,才能分辨出

毛茸茸的线头般的小分叉。几乎看不出

它在动。它从容、谨慎,

抵抗着四面八方的撕扯,

它抓紧自己:这轻逸的偶然的形体。

——似乎是一种趋于极限的爱

灌注虚空,长出血肉。

六分钟光景,它驶出一米五的航程,

但它继续在我脑海里,

在癫狂与混乱之上游弋着,

淡定而优雅。


它只伴我度过短暂的

闲空,然后是忙碌的一整个下午。

直到晚上,我拾完家务,

哄孩子睡着后,

躺在黑暗中,眼前又浮现那朵白云。

在静而暖的房间,

它一动不动,仍然优美、淡定。

我久久看着它。想到此刻它早已消散

了无踪迹。我突然感到应该是

蓝天后面绝对的黑暗,

这空无,是渗透在它每一根

棉丝般纤细的神经里,

那激烈的恐惧,让它抓紧自己,

保持完整。让它充满力量,越过狂风。

这么想着时,我疲乏、

放松的身体又紧绷起来。

于是,我闭上眼,

想让自己休息。

但感觉它仍在,并无声的飘到

我的头上方,象一盏被熄灭的灯,

悬着,等待着……


简评:谢笠知笔下的这朵云是在她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朵云,就跟华兹华斯好似一朵“流云”看见水仙,水仙留给他长久的印象,保留在他的记忆中一样。但《一朵白云》里的这朵云跟普通的云相比,更有自己的性格。“它从容、谨慎,/抵抗着四面八方的撕扯,/它抓紧自己:这轻逸的偶然的形体。”可是,这朵云在存在的偶然中,实际上是一朵充满剧烈的紧张感的云:“蓝天后面绝对的黑暗,/这空无,是渗透在它每一根/棉丝般纤细的神经里,/那激烈的恐惧,让它抓紧自己,/保持完整。让它充满力量,越过狂风。”这样的云已经突破了“云”的所指,而带上了缘起和存在、维持同一性、和存在的大神秘了。这是一首卓越的诗,由一朵云延伸到了宇宙大神秘,跟爱德华托马斯的那首《艾德尔斯特洛普》有点相似,而诗人对于这朵云所带有的“感同身受”的同情感,却是托马斯那首诗所不具备的。


转载自微信公号:雅尚传播。《所见》一文为周伟驰为该公号“诗歌周”栏目撰写的主持人语。

责任编辑:苏丰雷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