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大唐的学渣和考霸

作者:六神磊磊   2017年09月05日 16:41  豆瓣读书    1617    收藏

1

在前面文章里,我们好几次提到科举的问题,这里专门来聊一聊。这是唐诗故事里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

今天,我们的高考作文体裁基本上不限了,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甚至小说都可以写,但往往都有一个备注—“诗歌除外”。你如果写一首五言绝句交上去,绝对属于作死。

但唐朝偏偏相反,高考很重视考诗歌。重视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你到唐朝参加贡举,幸运地高中了,而且很快被授了职,正式参加了工作,你的同事—隔壁办公室的老王过来闲聊,问你:“请问老兄高考都考了些什么科目?”

你自信满满地回答:“考了诗赋!”老王多半会啧啧称赞:“哎哟,是进士啊,佩服,佩服!”

如果你支支吾吾地回答:“考的明经。”老王则可能要“呵呵”了:“那也不错,不错。”

为什么“进士”比“明经”更洋气、更受尊重?因为进士考诗赋,那是要限韵的,考生必须临场发挥,更能考出才学。而明经科以死记硬背为主,考不出活学活用的能力。考进士的难度比考明经大很多。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你三十岁考上明经,已经算年纪大的了,但五十考上进士也还不算晚。


《树下读书图》轴,明吴伟绘


当然,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进士出身的前程要比明经出身好得多,也更受人尊重。明经出身的做到处长就差不多了,想做到部长以上,一般非进士不可。

由于唐代太看重诗歌了,甚至还引发了当时一些人的不爽。例如奸相李林甫,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不怎么会写诗赋,所以他做了宰相后就一度猛烈抨击考试设置不合理,考诗歌太多。

后来的宋代人还曾经展开一场讨论:为什么唐朝人写诗比咱们牛呢?

商量来商量去,他们得出了一个很可爱的结论:因为人家高考要考诗歌嘛!有个学者叫作严羽的,写了一本书叫《沧浪诗话》,其中就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可是,考试重视诗歌是一回事,每个诗人能不能考得好又是另外一回事。众所周知,水平高的人,考试发挥不一定好。有些大诗人一辈子都混得不太如意,他们的人生仕途都栽在了科举上。

设想一下:在唐代的诗人里,要是搞一个“差生班”,里面会有谁?

如果按高考成绩来算,那阵容简直强大到吓死人,比如——杜甫、孟浩然、孟郊、罗隐……完全可以组一个超级诗歌天团。

唐朝二百多年的高考史,也就变成了无数诗人的欢笑史和悲剧史。我们这里就介绍几个著名考生的故事。


《渔舟读书图》轴,明蒋嵩绘


2

首先要讲的是盛唐的三位大诗人,孟浩然、杜甫、李白。

一看这名单,你以为他们应该是优秀考生代表了?恰好相反,他们都是“差生班”的学员。

先说孟浩然同学。如果我们评选一个“发挥最差奖”,孟同学非常有望当选,因为据说他的笔试和面试都考砸了。

这里说的所谓“面试”,是唐代的一种风气,指的是向有影响力的大人物送上作品,接受他们的问询和考察,博取好感。它有个专门的名称,叫作“干谒”。

每一个准备干谒的考生,都会面临一个关键问题:怎么选你的代表作?

或者有人会说:那还不简单,选你最优秀的就是了。但所谓“优秀”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事实要复杂得多:选长一点的诗还是选短一点的诗?选正能量的、唱赞歌的,还是选抨击时事的?选辞藻华丽的还是选清新质朴的?如果你精心挑选了一首律诗,可面试的大人物偏偏喜欢古诗怎么办?这一项的选择其实很考验情商。

比如中唐有一个叫李贺的诗人,要接受当时文坛一个大人物—韩愈的面试。李贺选择送给导师看的诗的标准,是:声调壮丽,色彩凄艳,风格独特。

他选择放在卷首第一的,是自己的代表作《雁门太守行》。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感受一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成功了。韩愈读了这首诗,拍着大腿叫好,主动做了李贺的导师。

还有一个晚唐诗人,名字叫作李昌符的,也属于选对了面试作品的人。

此人在江湖上原本颇有诗名,屡次去找贵人面试,却总是得不到支持推荐,为此高考总是落榜。懊恼之下,他灵机一动:我过去选的诗,风格体裁都太老套了,不能吸引眼球,所以总不成功。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专门写一些奇诗、怪诗?说不定能火!


李贺画像


他于是另辟蹊径,精心作了五十首吐槽诗,主题特别冷门,叫作“贪小便宜的仆人”,比如:


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噇空腹茶。

无事莫教频入库,一名闲物要些些。


这些诗一发表,马上就刷了屏,据说“京都盛传”,成功引起了人们注意。于是李昌符当年高考就成功了。

前面说的两位同学,都是成功的典型。而我们的孟浩然同学则是失败的代表。

据说,他曾经幸运地遇到了最大的面试官—皇帝,有过一次宝贵的朗诵自己代表作的机会。可惜,他没有像李贺一样选豪气的征战诗,也没有像李昌符一样选冷门的吐槽诗,而是别出心裁地选了另外一种诗——牢骚诗。

然后就再没有然后了。

事情传说是这样的:

有一次,孟浩然在长安盘桓,跟着朋友王维到内署溜达闲逛,不料唐玄宗皇帝忽然驾到。孟浩然躲避不及,一急眼,就钻了床底。

他本以为自己闯了祸,不想玄宗得知孟同学在场之后,很是好奇,吩咐说:“朕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声,原来在床底下呀。快让他出来吧,给朕读一读他的作品。”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唐玄宗用人是很大胆的,如果抓住了机会,孟同学很有可能会改变命运。但或许因为事发太突然,也可能是孟浩然刚从床底下钻出来,脑子还有点恍惚,没能仔细斟酌篇目,就给皇帝读了一首《岁暮归南山》。其中有这么两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这是一句典型的牢骚诗,意思是:因为我自己没本事,所以明主抛弃了我;因为我自己身体差,所以老朋友也冷落了我。

玄宗皇帝一听就不乐意了:你自己从没来求过职,怎么说是朕不用你呢?你怎么这样黑我?

就这样,孟浩然搞砸了一次宝贵的面试。此后他再没能获得仕进的机会。后人很替他遗憾:孟同学也太随便了,关键时刻为什么非选这首发牢骚的诗?为什么不选你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呢?


孟浩然画像


这一个故事有很多版本,故事中引荐孟浩然的人还有李白、张说等几个说法,但主要情节大致相同。

该不该相信呢?它听上去像是个段子,虚构成分居多。古往今来有不少“皇帝驾到,才子钻床底”的故事,人民群众固然喜闻乐见,但可信度不高。

但它又偏偏被正经史书《新唐书》收录了。编修《新唐书》的专家里,包括欧阳修、范镇、宋祁、梅尧臣等大专家,筛选史料是很严谨的。这一段材料如果太不靠谱,是不大可能被采用的。也许孟浩然本人确实情商低,生前见到了某位高层,却发挥不好,聊不到一块,后来被人附会了这么一个段子吧。

不只是面试,孟浩然的笔试也不顺利。他有一次高考的作文题目据说叫《骐骥长鸣》,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鸣叫的好马》,全文已不得见了,只是传闻其中有这么两句:


逐逐怀良御,萧萧顾乐鸣。


这两句诗,遭到了后来宋朝人的鄙视,说:这简直像小孩子写的一样幼稚!言下之意是:孟同学名气这么大,临场发挥却这么差,他一辈子考不上,该。

当然,这一首诗究竟是不是孟浩然写的,还存在争议。因为在另一个唐代诗人章孝标的诗集里有一首应试诗,其中也有一模一样的这两句。不排除是章同学的句子被误栽到了孟同学头上。

但不管怎么样,孟浩然不会考试,应该是无疑的。


鹿门寺孟浩然像,“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3

如果孟浩然是“最差发挥考生”,那杜甫则是“最倒霉考生”。

杜甫同学的高考经历,简直是一个大写的“惨”字。他考的次数倒不算多,只有两次,和后来“十不中”的晚唐诗人罗隐同学比已经好了太多,但他每一次落榜的原因都很打击人。

第一次高考,他赶上了最坏考官。

关于杜甫的首次高考,很多人说是在开元二十三年。本书前文《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也是采信的这一说法。这一年的主考老师叫孙逖。

如果杜甫真的碰上了这位孙老师,那就算没考上也不必有太多抱怨,因为孙老师不但文采出众,为人也比较正派,还以知人善任著称。他的同事、著名的颜真卿就曾经这样评价孙老师:“精核进士,虽权要不能逼。”

然而,杜甫碰到的很有可能不是这位孙老师。

他有可能是后一年参加的高考,也就是开元二十四年。比如香港的学者邝健行先生就做过一番仔细的考证,认为杜甫首次高考应该是在这一年。

这一年的主考老师,不是孙逖,而是叫作李昂。

这位李老师的特点,是脾气坏、心眼小,“性刚急,不容物”。这一年高考,他由于处事不当,许多考生不服他,联合抗议,还酿成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群体性事件。为了平息众议,朝廷事后研究决定,不再由品级较低的吏部考功员外郎主考了,改由副部长级的礼部侍郎主考。


杜甫画像


杜甫同学的第一次高考,很有可能正是不幸地碰上了这个气量偏狭又缺乏眼光的李昂,导致杜同学没考上。

这也真算是倒霉。因为此前靠谱的孙逖老师曾主考了两届,杜甫一次也没赶上,偏偏李昂老师一上任,他就赶上了。

在这一次挫折之后,整整十二年里,杜甫再也没有报名考试。直到天宝六年,他才再一次参加考试,考试的结果我们在此前文章中说了,一人都没有录取。奸相李林甫说这叫“野无遗贤”。

真的很同情杜甫。今后我们大家多读一读杜甫的诗,算是对这位伟大诗人在天之灵的一点安慰吧。

如果说杜甫是“最倒霉考生”,那么李白呢?他一直被当作是“最傲娇考生”,他被认为是干脆放弃——不考!


成都杜甫草堂


一直以来,李白给粉丝们的印象,就是不肯高考,要以白衣取卿相,希望自己今天还是老百姓,明天就进京当部长。比如袁行霈老师就说:李白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他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得到某个有力人物的推荐而直取卿相。

可是李白真的这么清高吗?我们不能不产生一点点怀疑:同时代的杜甫、王维、孟浩然们都可以去考试,唯独李白就这么特立独行,骄傲到不屑于去考?



李白没有参加科举,很有可能不是什么傲娇,是他根本就没有资格去考。

在唐朝,一个读书人想参加高考,是要核实身份的,考生得拿出户籍、谱牒一类的证明材料来以供审核。

那么李白带着户口来不就行了?没戏,李白的家世是一团迷雾,家无谱牒,长期不上户口,甚至他祖上的名字都没法确定,多半过不了审核。

此外,李白的出身成分也成问题。据说当时有规定,工商之家的孩子不准做公务员 [1] 。就相当于考试之前,每个孩子都要填家庭成分表,只要家里是做生意的,不管是个体户还是大老板,都不准考试。按照很多学者的说法,李白的家里恰恰就是做生意的。

所以,李白同学不是不屑于考,而很可能是根本就不能考。他根本就不是什么“最狂考生”,而应该是值得同情的“家庭成分最差考生”才对。


注释:

[1] 《旧唐书·职官志》:“凡习学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巧作器用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本文选自《六神磊磊读唐诗》


《六神磊磊读唐诗》

王晓磊 著

出版社: 新经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豆瓣评分:8.4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2. 纪念艾青诞辰114周年 | 高瑛新作
  3.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六辑
  5. 江合友《萸轩诗集》出版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