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二胡的老人

作者: 2017年09月11日15:59 浏览:179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青色石头快绝望的时候,残月正在落下
山脚,有一种浓重的气氛始终醒着
古老的房屋里漆黑一片。拉二胡的老人坐着
彻夜无眠。周围已是一片废墟

废墟需要扩大;钢筋水泥将替代木屋
老人的明天会彻底失去灵感吗?夜夜琴弓
心灵的安宁与一切的事物坦然于这样的流程
这一切将被打碎。此时,月色抵达最后的手指

手指被琴弦深深嵌入;颤音、倚音和滑音
最后的琴弓在无声地流泪。空气浮动
猜不出音符的归宿。在这个城市
老人一生与琴音为伴:站着是二胡,躺下还是二胡

二胡被一双热爱的手磨砺一生;老人被一把胡琴
扼住了一生的灵魂。最后的夜晚,谁在残月中走向永恒?



凌越点评:

写诗通常强调感觉强调主观感受,所以特别容易陷入自恋的泥淖,读者对于这种顾影自怜式的写作往往会心生厌倦——在感受到你的微妙的“真诚”之前就已经厌倦了。有点写作经验的诗人都知道要有一双向外的观察之眼,尽管诗中的他者也总是自我的映像,但经过这一层折射,幸运的时候可以过滤掉那种过分明显的自恋。这也是《拉二胡的老人》一开始吸引我的原因,这个标题就确凿无疑地表明,这是一首观察之诗。诗人描写了一位在残月映照下拉二胡的老人形象:“月色抵达最后的手指/手指被琴弦深深嵌入;颤音、倚音和滑音/最后的琴弓在无声地流泪。”诗的调子无疑是低沉和伤感的,造成这伤感的原因何在?诗中有所暗示:“周围已是一片废墟/废墟需要扩大;钢筋水泥将替代木屋/老人的明天会彻底失去灵感吗?”原来,这位老人是拆迁的受害者,作者深谙诗歌侧面的暗示的作用,但他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并因此加强了诗歌的力量。在一首短短的诗里,诗人既生动描画了人物形象,而且也顺便完成了对于恶的揭示,以及对于逝去传统的哀悼,因此这是一首优秀之作。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诗的语言本身还缺乏张力,缺乏让人惊喜的东西,当然这是更高的要求,也说明从一条正确的创作路径出发抵达一首杰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灵感和才华在其中的淬火。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