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李三林
加入时间:2017-09-14
诗人简介

李三林,1976年生,安徽池州人。诗人。

粉丝
关注

县城

县城①



进入干燥街景的一幕,阳光给正午的
尘埃无数忠告:看得见不等于摸得着。
介于说与不说之间,广告牌下一爿爿商店张开
镶着金属牙箍的嘴,在这燠热的内陆
结结巴巴磨蹭掉生活中的好几个小时。
看上去太悠闲。我等来你们的邀请——
程纲、治林②,我的兄弟,
不要指望我对着空悬的灯笼
就能写出短促的诗句。在酒店包厢,
在放下酒杯与世隔绝的一刻,
我无法写下这些与你们一起分享。而多年前
我们在另一个地方,在邮政局家属院六楼,
背对着女孩开怀大笑,从没真正远望过这儿。
我们的县城一直存在。她袒露着,
曾经用她胸口的山谷里
起伏的回声对我们召唤。让我们带着学校毕业证书上
那一小圈红色的心形烙印回家。
然后看我们吃喝。现在,
当这条红烧过的遍体鳞伤的河鱼爬上餐桌,
迟来的凝视让我们勉强一笑:秋浦河③——
如松开的鞋带滑脱向长江,传说与历史
在弯腰的一瞬猛然停步。
当我们的目光重新垂向这片土地,
记忆已被重新打上纽结,
喉咙像被什么紧紧勒住。
我的兄弟,深情吟诵的传统已离我们远去。
“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④
哦,诗人。李白,还是杜荀鹤?⑤
他们写下的诗篇已像化石一样陈列在
纸浆与网络建造的博物馆的某个角落。
当这些单纯的韵律
从舌尖、从唇边消逝沉入泥土,
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继续浅斟低唱?



看,灰色砖瓦房在消失。轰轰作响的
搅拌机抛出褐色砂浆倾泻至眼前的一页——
我辨认,隐约读到一个字:拆。
当代废墟的葬礼仪式。这个古老的形声字
跟随白纸上的五年计划一起
又一次在代表大会上发出讲话稿的回声。
当这回声抵达权力的核心,
发烫的机器便不再有痛苦,
它们野蛮的呻吟成为了文明的怒吼。
穿着灰绿色解放鞋的民工将钢钎插进
如同连体婴儿的砖石中间,正在咯吱作响。
他们通常在傍晚骑上摩托车
返回不远的乡下。他们的妻子则从清晨
运来水汽蒸腾的蔬菜。菜市场的浓烈气息
冲淡公厕上的字迹,叫人分不清性别。
这里,我们的格局,我们的视野
将会被更多的街道如利刃般分割。
那些建筑将像生日蛋糕上的蜡烛
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多其数量。
这一切已经开始。法院大楼露出
乳白色头角。赭色花岗岩台阶让胆小者
难以从容迈步。门前蹲着的两头石狮子
张开嘴,“咿——呀”,仿佛有什么
新的罪行引来满城风雨的审判。
忧郁的补鞋匠占据了街角一小块空缺,
他躲避着光,只是在粗糙的皮革上
为自己赚取一段世俗的影像。
夜晚暂时让这里平静。欲望被锁进了橱窗。
而当群山走向黑暗,盗取了月亮,
太阳从迷雾的稀薄律法中
榨取出古老力量,维护正在发生的一切。
假如是一种应有的正义,
对我们来说这也许是公正的。



不用抹去这些再以记忆来形容。
加深的颜色沿新移植的香樟树
修剪出一个影子,像我父亲披着
绿色军大衣。他矗立,手上的劣制卷烟
燃烧着他的虚弱形象。这形象融入火光,
仿佛一枚闪闪发亮的劳动奖章,
饱含着他对曾经所有苦难的不承认。
但那不会是他。这个在四岁
就被先辈用箩筐挑着跨过长江的男人,
躲避了儿时的饥荒,却没有躲过时代
给予他最终的遗憾。这个早年
在劳动号子声中学会浮夸的生产队长,
这个在与浪涛搏斗立于不败之地的放排手⑥,
四十岁时就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囊。
在一次北方寒流到来之际,
他将整个身子垂向江南的皑皑大雪。
他死后被我们埋葬在乡下。
坟地四周的松树林奋力
为他遮蔽毒辣的太阳,却摆脱不了
乌毛蕨的根暴露的狂乱符号的纠缠。
父亲留下的面孔至少有一半分给了我。
现在我衣兜皮夹中的照片已发黄。
那时我五岁。穿打着补丁的肥大棉裤。
父亲搂住我的肩严厉得像狮子。现在,
我害怕再一次被他抓住,升上云端。
因为那云端虽然有皇帝,却没有上帝。
眼望这已被时代的铁犁
深耕成彩色田畴的天空,雷霆
仍旧像是一颗被困境裹住的种子——
我开始害怕一个渺小的孩子
像我当初一样哭喊着“父亲”。这个声音
从我写下的另一首诗中发出⑦:
“在没有成为父亲之前,
我已经是父亲,不会听到哭泣声。”



楼群上空偶尔有鸽群闪耀。它们唧唧喳喳地
争论起那些钢筋水泥造出的笼子,
然后列队飞向烈士陵园。在那里,
灰色纪念碑插向流淌着蓝色水银的天空。
人工松柏林与天然竹林
在为石灰岩中间的一小块伤口争执。石砌的台阶
从瞻仰者的脚踝处抬起,渐渐盘旋至山顶。
从这些鸽子目光的俯冲中
可以看见枪炮声中的无数个仆倒的身影。
他们的名字在血泊中冻结为无名的乡愁,
却不是被英雄的赫拉克勒斯带回⑧。
这不可能是远征者的荣耀,
这些只属于埋葬他们骸骨的泥土的痛苦。
我曾和女友来过。石阶上,她把我的手
拉向她的脸,让我对她轻轻发誓——
“战争,假如被一粒子弹射中了心,
你体内那个一直深爱你的男性
永不肯轻易为你死去。”
谁能理解“永恒”?虚构之爱吗?
比竹叶中蜷伏的有毒的蛇更尖锐,
比血色中渐渐融化的姓名更陌生。
在通往邻县的客车上,
我把双臂交叉在胸口,昏昏欲睡。
我准备了几十个小时来为所欲为。
我与她,石阶上拉我的手
向着起伏胸口的她,被我忧郁的眼神伤害过的她
哼哼地仿造出性事,结果似乎是徒劳无益的。
谁能理解“瞬间”,真实之爱吗?
当以一个胜利的V型手势告别,
我的欲望像要被车窗的玻璃分割,
或者像一根通天的血管那样
怒张得无比热烈。



在临街的理发店,我被裹入白色长袍,
仿佛走进一场结局。年轻的学徒
刚刚用扫帚将散落的碎发——
那受之于我们父母的蓬松之物
推向一个角落,堆积成圆形的土丘。
接着,一把黑色剪子开始咔咔作响。
在这来自死亡金属乐队的演奏之间,
一阵刺耳的刹车声穿门而过。
从镜中我看到一段仿佛来自
平行宇宙的影像:一个面目模糊的人蜷伏着倒在街口。
身体已经凝固,像是沉醉于从大脑深处
呼啸而来的噪音。这声音现在
由围观的人群、警灯、救护车来继续。
一个年迈的交通警察
面无表情地在地上划着圆圈,
就像达·芬奇或者徐悲鸿那样在画布上投入工作。
当他从生命的倦意中微微抬头就能看见——
平静的蒙娜丽莎正将神秘之眼投向
银行大楼牌匾上被强光灼伤的汉字,
那些低吼的机车像喷着响鼻的骏马
缓慢地驰过街道。小型超市拉起卷闸门,
像本地人发出奇特的卷舌音。
马赛克墙上的空调机,倒挂着,
被几只蜜蜂蜇痛而发出咝咝的响声。
街角几个青年互相耍赖,横飞的唾沫
像怪味的颜料填充着香樟树的阴影。
这里从来没有失落的回音。
似乎来得太快,我看到那群鸽子鸣叫着收集
我头上的几根白发充当它们的羽毛,
边飞边老去。徒然的罪恶感。
只要一转身,努力忘掉那些强烈的回音,
就能发现头顶高悬的那把
时间大剪正沉默等待,
等待发出最为痛快的那声嘶鸣。



一种比喻试图超越年龄的增长。一条河流
将在平庸的文学作品中凝固为明镜。
那些书页中的矫揉造作者一直懂得
如何在她面前将全部才华擦亮。
“秋—浦”——当她以众人皆知的发音方式,
以一个绵长而深远的元音
淹没我直至灭顶,我的天赋像鸬鹚一样遭到作弄。
当我窘迫地拎着宽大的短裤
走上盛夏的河岸,手,什么也拿不住。
提防别人说自己太胖或者太土气的家伙
坐在石头上,此时,他们仿佛就是历史。
弯着腰喘息的垂柳对此一无所知,
甚至连鹅卵石都相互说着“忘记”。
它们没有五官,不会有起源的锋利棱角刺伤着心。
什么是新的造物?晚霞在天边自燃。
一座桥带我经过。当心跳沿着这条通红的烙铁
碰触到那些有关本地的真实,
我听到向晚归去的村妇
发出远古的笑声,那笑声不是由菩萨赠予,
也不是被浣纱的传说
以及躲在竹林中的诗人奏出的琴音
与无端的长啸所掌握。这不是什么宿命或革新。
假如此刻我像防洪墙那样
高高耸起肩胛骨,直立着,
准备迎接频频造访的由洪水化身的恶魔,
假如这姿态过于庄严肃穆,
就不必在意洪流中丧失的誓言与警句。
假如这些语言永不会溢出河床不会高于两岸,
那将一直在我险峻肋骨的沟壑中起伏,
直到喉结跟着牙齿打起寒颤,
最后冻结成冰屑的沉默不语。



当绿色成为当代对时尚的追踪,
这里的土地正被旅游者的脚步丈量。
他们从周末从旅游季节开来的大巴上跳下,
每迈出一步都是越过边界。
在秋浦河,在怪潭⑨,他们乘上橡皮划子
像陶醉的诗人或开心的冒险家那样
沿着清澈的河道飘然而下,身背着的
橙色救生衣燃烧着简陋的浅滩。
属于他们的游戏一旦结束,那些将所有道具
拉回原地的本地人
则带着一些微弱的火星心满意足地回家去。
或者,旅游巴士将他们带入深山。
在牯牛降,在百丈崖,在黄岩瀑布,
他们面对粗野的树木、英俊的岩石
以及处女般的山泉发出应有的惊叹。
山水以直白的方式接纳他们,但不教会他们
如何感受脚下泥土的古老弹性。
沉重的铅块只灌进他们的双腿,
但不注入他们的耳蜗。
风景只在这里制造别离的短暂梦境。
像躲进战地医院的伤兵,
将一个护士对他的爱、对他的怜悯
缝合进伤口,离别之后
不会留下反讽意味的伤痛。
这里,绿色浇铸的宫殿里,
他们见证了昔日的乡村王子与公主
一起挽手走向今天的白头,
却带走不了旅游手册中
任何一份为这片土地立下的遗嘱。



我曾在朋友的家中畅饮仙寓山新茶⑩。
绿色芽片披着月光般银色的绒毛,
像初生的雏鸟在云波中振翅。
而陶壶中沉默的不是一片冰心,
此时没有生烟的暖玉,
没有离别的双手紧握。我的舌头
在发烫的苦味中渐渐麻木,无法再去品尝窗外
长途汽车站钟楼上渺茫的钟声。
那些向车窗外挥手的人正等待
车底沉闷的雷鸣,而闪电已经穿透
他们未经之地潮湿的云层。
他们不是去漂泊,在这个国家的意志中
已经确认流浪是种错误。
地图上几十个厘米是为蚂蚁们准备的。
从蚂蚁们的额头滴下的汗珠至少能证明
通过寻找可以被另一片土地养活。
当阵风沿着手背上的静脉吹来消息,
那一刻,异乡就是他们自己的身体。
孩子们为了藐视一切的“远离”,
搭起弓箭,将愤怒射向橘红色天空,
颤动的呼啸声带我们进入
童年的梦境——我们的理想与命运。
当步入人群与楼群的影子交织的迷宫,
我们会把渺茫当作是一种恐惧,
这恐惧隐藏着被世俗之光冲淡的灵镜——
我们看见的是谁,
爱的是谁,告别的是谁,
默默修补这片土地裂缝的又是谁?



这里有笑声,人类的共有,
百倍于猿猴向着月亮的无声愁容。
这活着的快乐增添我的荣耀,
我爱着这眩目的形象犹如爱着从别处
接受的馈赠:金鱼、影碟、书卷与歌声。
“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家相提并论。”⑪
“啊,俄国共产党党章!你铺设了一条
神速的铁路穿越俄国纪事的陈腐泥淖。”⑫
或者,“我感觉你不是铁,却像铁一样的强和烈。”⑬
——这些声音给微笑的面孔抹油,
并碾磨着沙哑的喉咙,这喉咙外面
是县城电影院有裂缝的木制的大门,
从中涌出上个世纪末的观众。    
然后空荡,而座椅依然是“集体的所有”。
“没有了经济效益,等着产权的拍卖。”
耳听这些街头的神话,
就能理解哪吒是怎样骄傲于他的风火轮,
为什么悟空能够修炼成火眼金睛,
为什么后羿射中第八个太阳时垂下了胳膊。
神话现在变成现实。影院已成为大型商城。
郊外水泥厂的高耸的烟囱,往昔的巨人——
已放弃其精疲力尽的灰暗身影,
在他倒下之处迅速长出蘑菇状的小区屋顶。
啊,看吧,隐喻之光!    
为什么我们心中这只闪亮的箭矢
时而要被沾满阴影的诸神之手折断?
为什么要将假想置于云朵最为平衡的两端?
这疑问带我们进入自然的奇境,
去苦苦追寻变幻出八种颜色的彩虹。



这些房子互相模仿着风格,统一起时尚。
在它们膨胀的信心中,我们急切地等待
清晨的露珠与落日的余晖给窗台
撒上金合欢的花瓣。在雷雨过后,
老人们聚集高处,讨论他们的耳鸣和健忘症。
季节像白纸一样分明。起伏的山峦
将曲线收缩成绿色的瓶口——
里面如果不再有昏睡的恶魔,
只能是被风俗压得气喘吁吁
不停呼唤着福音的种子。
又一个雾霭重重的清晨,我们醒来。
手,伸向哗哗作响的水龙头,
喷出的冷泉将五指自然分开。
孩子们被打扮成糖果,与过于沉重的书包
紧紧黏在一处。门外,街道越是嘈杂越是宽阔。
贫困的路口依然有人沉醉于
一把二胡破碎的弦音,而今日之歌
已在汽车的喇叭声中、吊车钢索的吱吱声中
唱响。我们最初的愿望正在被艾草、光缆、高压电线
搓成一股带有焦味的长绳——
拉呀,拉呀,将未来拉向一条河流的光影之上。
或许泥沙中的化石能够证明
这里曾经是一片静谧的海洋,
我们的历史是被深深埋藏,而不是被埋葬。
啊!语言,当你赐我一种天赋,
为何要让我写下如此之多的不实之辞?
为何不能让我现在预见
被父亲带走的微暗之火何时能够将我点燃?
当我的思想从这紧握的诗行中隐退,
我的影子紧随这蜡像般的街景消融,
在这片土地上,我只配拥有
某种少许的痛苦以及无言之爱。


作于2005年
改于2015年

注:
①此处指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西部。
②作者早年同学。
③原名秋浦江,属长江支流。发源于李吴山(古属秋浦县,今归安徽省石台县),全长180公里。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秋浦河并留有《秋浦歌十七首》。
④出自杜荀鹤的《白发吟》。
⑤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出生于本地。
⑥放排人。放排,指将木材通过江河水道流送运输的一种方式。
⑦作者另一首诗《印迹》。
⑧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
⑨怪潭,及以下牯牛降、百丈崖、黄岩瀑布等皆为本地旅游景点。
⑩仙寓山,本地知名茶叶产地。
⑪电影《绿野仙踪》台词。
⑫见俄国作家伊萨克·巴别尔小说集《骑兵军》中之短篇《夜》。
⑬见歌手崔健的《一块红布》。

县城

县城①



进入干燥街景的一幕,阳光给正午的
尘埃无数忠告:看得见不等于摸得着。
介于说与不说之间,广告牌下一爿爿商店张开
镶着金属牙箍的嘴,在这燠热的内陆
结结巴巴磨蹭掉生活中的好几个小时。
看上去太悠闲。我等来你们的邀请——
程纲、治林②,我的兄弟,
不要指望我对着空悬的灯笼
就能写出短促的诗句。在酒店包厢,
在放下酒杯与世隔绝的一刻,
我无法写下这些与你们一起分享。而多年前
我们在另一个地方,在邮政局家属院六楼,
背对着女孩开怀大笑,从没真正远望过这儿。
我们的县城一直存在。她袒露着,
曾经用她胸口的山谷里
起伏的回声对我们召唤。让我们带着学校毕业证书上
那一小圈红色的心形烙印回家。
然后看我们吃喝。现在,
当这条红烧过的遍体鳞伤的河鱼爬上餐桌,
迟来的凝视让我们勉强一笑:秋浦河③——
如松开的鞋带滑脱向长江,传说与历史
在弯腰的一瞬猛然停步。
当我们的目光重新垂向这片土地,
记忆已被重新打上纽结,
喉咙像被什么紧紧勒住。
我的兄弟,深情吟诵的传统已离我们远去。
“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④
哦,诗人。李白,还是杜荀鹤?⑤
他们写下的诗篇已像化石一样陈列在
纸浆与网络建造的博物馆的某个角落。
当这些单纯的韵律
从舌尖、从唇边消逝沉入泥土,
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继续浅斟低唱?



看,灰色砖瓦房在消失。轰轰作响的
搅拌机抛出褐色砂浆倾泻至眼前的一页——
我辨认,隐约读到一个字:拆。
当代废墟的葬礼仪式。这个古老的形声字
跟随白纸上的五年计划一起
又一次在代表大会上发出讲话稿的回声。
当这回声抵达权力的核心,
发烫的机器便不再有痛苦,
它们野蛮的呻吟成为了文明的怒吼。
穿着灰绿色解放鞋的民工将钢钎插进
如同连体婴儿的砖石中间,正在咯吱作响。
他们通常在傍晚骑上摩托车
返回不远的乡下。他们的妻子则从清晨
运来水汽蒸腾的蔬菜。菜市场的浓烈气息
冲淡公厕上的字迹,叫人分不清性别。
这里,我们的格局,我们的视野
将会被更多的街道如利刃般分割。
那些建筑将像生日蛋糕上的蜡烛
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多其数量。
这一切已经开始。法院大楼露出
乳白色头角。赭色花岗岩台阶让胆小者
难以从容迈步。门前蹲着的两头石狮子
张开嘴,“咿——呀”,仿佛有什么
新的罪行引来满城风雨的审判。
忧郁的补鞋匠占据了街角一小块空缺,
他躲避着光,只是在粗糙的皮革上
为自己赚取一段世俗的影像。
夜晚暂时让这里平静。欲望被锁进了橱窗。
而当群山走向黑暗,盗取了月亮,
太阳从迷雾的稀薄律法中
榨取出古老力量,维护正在发生的一切。
假如是一种应有的正义,
对我们来说这也许是公正的。



不用抹去这些再以记忆来形容。
加深的颜色沿新移植的香樟树
修剪出一个影子,像我父亲披着
绿色军大衣。他矗立,手上的劣制卷烟
燃烧着他的虚弱形象。这形象融入火光,
仿佛一枚闪闪发亮的劳动奖章,
饱含着他对曾经所有苦难的不承认。
但那不会是他。这个在四岁
就被先辈用箩筐挑着跨过长江的男人,
躲避了儿时的饥荒,却没有躲过时代
给予他最终的遗憾。这个早年
在劳动号子声中学会浮夸的生产队长,
这个在与浪涛搏斗立于不败之地的放排手⑥,
四十岁时就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囊。
在一次北方寒流到来之际,
他将整个身子垂向江南的皑皑大雪。
他死后被我们埋葬在乡下。
坟地四周的松树林奋力
为他遮蔽毒辣的太阳,却摆脱不了
乌毛蕨的根暴露的狂乱符号的纠缠。
父亲留下的面孔至少有一半分给了我。
现在我衣兜皮夹中的照片已发黄。
那时我五岁。穿打着补丁的肥大棉裤。
父亲搂住我的肩严厉得像狮子。现在,
我害怕再一次被他抓住,升上云端。
因为那云端虽然有皇帝,却没有上帝。
眼望这已被时代的铁犁
深耕成彩色田畴的天空,雷霆
仍旧像是一颗被困境裹住的种子——
我开始害怕一个渺小的孩子
像我当初一样哭喊着“父亲”。这个声音
从我写下的另一首诗中发出⑦:
“在没有成为父亲之前,
我已经是父亲,不会听到哭泣声。”



楼群上空偶尔有鸽群闪耀。它们唧唧喳喳地
争论起那些钢筋水泥造出的笼子,
然后列队飞向烈士陵园。在那里,
灰色纪念碑插向流淌着蓝色水银的天空。
人工松柏林与天然竹林
在为石灰岩中间的一小块伤口争执。石砌的台阶
从瞻仰者的脚踝处抬起,渐渐盘旋至山顶。
从这些鸽子目光的俯冲中
可以看见枪炮声中的无数个仆倒的身影。
他们的名字在血泊中冻结为无名的乡愁,
却不是被英雄的赫拉克勒斯带回⑧。
这不可能是远征者的荣耀,
这些只属于埋葬他们骸骨的泥土的痛苦。
我曾和女友来过。石阶上,她把我的手
拉向她的脸,让我对她轻轻发誓——
“战争,假如被一粒子弹射中了心,
你体内那个一直深爱你的男性
永不肯轻易为你死去。”
谁能理解“永恒”?虚构之爱吗?
比竹叶中蜷伏的有毒的蛇更尖锐,
比血色中渐渐融化的姓名更陌生。
在通往邻县的客车上,
我把双臂交叉在胸口,昏昏欲睡。
我准备了几十个小时来为所欲为。
我与她,石阶上拉我的手
向着起伏胸口的她,被我忧郁的眼神伤害过的她
哼哼地仿造出性事,结果似乎是徒劳无益的。
谁能理解“瞬间”,真实之爱吗?
当以一个胜利的V型手势告别,
我的欲望像要被车窗的玻璃分割,
或者像一根通天的血管那样
怒张得无比热烈。



在临街的理发店,我被裹入白色长袍,
仿佛走进一场结局。年轻的学徒
刚刚用扫帚将散落的碎发——
那受之于我们父母的蓬松之物
推向一个角落,堆积成圆形的土丘。
接着,一把黑色剪子开始咔咔作响。
在这来自死亡金属乐队的演奏之间,
一阵刺耳的刹车声穿门而过。
从镜中我看到一段仿佛来自
平行宇宙的影像:一个面目模糊的人蜷伏着倒在街口。
身体已经凝固,像是沉醉于从大脑深处
呼啸而来的噪音。这声音现在
由围观的人群、警灯、救护车来继续。
一个年迈的交通警察
面无表情地在地上划着圆圈,
就像达·芬奇或者徐悲鸿那样在画布上投入工作。
当他从生命的倦意中微微抬头就能看见——
平静的蒙娜丽莎正将神秘之眼投向
银行大楼牌匾上被强光灼伤的汉字,
那些低吼的机车像喷着响鼻的骏马
缓慢地驰过街道。小型超市拉起卷闸门,
像本地人发出奇特的卷舌音。
马赛克墙上的空调机,倒挂着,
被几只蜜蜂蜇痛而发出咝咝的响声。
街角几个青年互相耍赖,横飞的唾沫
像怪味的颜料填充着香樟树的阴影。
这里从来没有失落的回音。
似乎来得太快,我看到那群鸽子鸣叫着收集
我头上的几根白发充当它们的羽毛,
边飞边老去。徒然的罪恶感。
只要一转身,努力忘掉那些强烈的回音,
就能发现头顶高悬的那把
时间大剪正沉默等待,
等待发出最为痛快的那声嘶鸣。



一种比喻试图超越年龄的增长。一条河流
将在平庸的文学作品中凝固为明镜。
那些书页中的矫揉造作者一直懂得
如何在她面前将全部才华擦亮。
“秋—浦”——当她以众人皆知的发音方式,
以一个绵长而深远的元音
淹没我直至灭顶,我的天赋像鸬鹚一样遭到作弄。
当我窘迫地拎着宽大的短裤
走上盛夏的河岸,手,什么也拿不住。
提防别人说自己太胖或者太土气的家伙
坐在石头上,此时,他们仿佛就是历史。
弯着腰喘息的垂柳对此一无所知,
甚至连鹅卵石都相互说着“忘记”。
它们没有五官,不会有起源的锋利棱角刺伤着心。
什么是新的造物?晚霞在天边自燃。
一座桥带我经过。当心跳沿着这条通红的烙铁
碰触到那些有关本地的真实,
我听到向晚归去的村妇
发出远古的笑声,那笑声不是由菩萨赠予,
也不是被浣纱的传说
以及躲在竹林中的诗人奏出的琴音
与无端的长啸所掌握。这不是什么宿命或革新。
假如此刻我像防洪墙那样
高高耸起肩胛骨,直立着,
准备迎接频频造访的由洪水化身的恶魔,
假如这姿态过于庄严肃穆,
就不必在意洪流中丧失的誓言与警句。
假如这些语言永不会溢出河床不会高于两岸,
那将一直在我险峻肋骨的沟壑中起伏,
直到喉结跟着牙齿打起寒颤,
最后冻结成冰屑的沉默不语。



当绿色成为当代对时尚的追踪,
这里的土地正被旅游者的脚步丈量。
他们从周末从旅游季节开来的大巴上跳下,
每迈出一步都是越过边界。
在秋浦河,在怪潭⑨,他们乘上橡皮划子
像陶醉的诗人或开心的冒险家那样
沿着清澈的河道飘然而下,身背着的
橙色救生衣燃烧着简陋的浅滩。
属于他们的游戏一旦结束,那些将所有道具
拉回原地的本地人
则带着一些微弱的火星心满意足地回家去。
或者,旅游巴士将他们带入深山。
在牯牛降,在百丈崖,在黄岩瀑布,
他们面对粗野的树木、英俊的岩石
以及处女般的山泉发出应有的惊叹。
山水以直白的方式接纳他们,但不教会他们
如何感受脚下泥土的古老弹性。
沉重的铅块只灌进他们的双腿,
但不注入他们的耳蜗。
风景只在这里制造别离的短暂梦境。
像躲进战地医院的伤兵,
将一个护士对他的爱、对他的怜悯
缝合进伤口,离别之后
不会留下反讽意味的伤痛。
这里,绿色浇铸的宫殿里,
他们见证了昔日的乡村王子与公主
一起挽手走向今天的白头,
却带走不了旅游手册中
任何一份为这片土地立下的遗嘱。



我曾在朋友的家中畅饮仙寓山新茶⑩。
绿色芽片披着月光般银色的绒毛,
像初生的雏鸟在云波中振翅。
而陶壶中沉默的不是一片冰心,
此时没有生烟的暖玉,
没有离别的双手紧握。我的舌头
在发烫的苦味中渐渐麻木,无法再去品尝窗外
长途汽车站钟楼上渺茫的钟声。
那些向车窗外挥手的人正等待
车底沉闷的雷鸣,而闪电已经穿透
他们未经之地潮湿的云层。
他们不是去漂泊,在这个国家的意志中
已经确认流浪是种错误。
地图上几十个厘米是为蚂蚁们准备的。
从蚂蚁们的额头滴下的汗珠至少能证明
通过寻找可以被另一片土地养活。
当阵风沿着手背上的静脉吹来消息,
那一刻,异乡就是他们自己的身体。
孩子们为了藐视一切的“远离”,
搭起弓箭,将愤怒射向橘红色天空,
颤动的呼啸声带我们进入
童年的梦境——我们的理想与命运。
当步入人群与楼群的影子交织的迷宫,
我们会把渺茫当作是一种恐惧,
这恐惧隐藏着被世俗之光冲淡的灵镜——
我们看见的是谁,
爱的是谁,告别的是谁,
默默修补这片土地裂缝的又是谁?



这里有笑声,人类的共有,
百倍于猿猴向着月亮的无声愁容。
这活着的快乐增添我的荣耀,
我爱着这眩目的形象犹如爱着从别处
接受的馈赠:金鱼、影碟、书卷与歌声。
“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家相提并论。”⑪
“啊,俄国共产党党章!你铺设了一条
神速的铁路穿越俄国纪事的陈腐泥淖。”⑫
或者,“我感觉你不是铁,却像铁一样的强和烈。”⑬
——这些声音给微笑的面孔抹油,
并碾磨着沙哑的喉咙,这喉咙外面
是县城电影院有裂缝的木制的大门,
从中涌出上个世纪末的观众。    
然后空荡,而座椅依然是“集体的所有”。
“没有了经济效益,等着产权的拍卖。”
耳听这些街头的神话,
就能理解哪吒是怎样骄傲于他的风火轮,
为什么悟空能够修炼成火眼金睛,
为什么后羿射中第八个太阳时垂下了胳膊。
神话现在变成现实。影院已成为大型商城。
郊外水泥厂的高耸的烟囱,往昔的巨人——
已放弃其精疲力尽的灰暗身影,
在他倒下之处迅速长出蘑菇状的小区屋顶。
啊,看吧,隐喻之光!    
为什么我们心中这只闪亮的箭矢
时而要被沾满阴影的诸神之手折断?
为什么要将假想置于云朵最为平衡的两端?
这疑问带我们进入自然的奇境,
去苦苦追寻变幻出八种颜色的彩虹。



这些房子互相模仿着风格,统一起时尚。
在它们膨胀的信心中,我们急切地等待
清晨的露珠与落日的余晖给窗台
撒上金合欢的花瓣。在雷雨过后,
老人们聚集高处,讨论他们的耳鸣和健忘症。
季节像白纸一样分明。起伏的山峦
将曲线收缩成绿色的瓶口——
里面如果不再有昏睡的恶魔,
只能是被风俗压得气喘吁吁
不停呼唤着福音的种子。
又一个雾霭重重的清晨,我们醒来。
手,伸向哗哗作响的水龙头,
喷出的冷泉将五指自然分开。
孩子们被打扮成糖果,与过于沉重的书包
紧紧黏在一处。门外,街道越是嘈杂越是宽阔。
贫困的路口依然有人沉醉于
一把二胡破碎的弦音,而今日之歌
已在汽车的喇叭声中、吊车钢索的吱吱声中
唱响。我们最初的愿望正在被艾草、光缆、高压电线
搓成一股带有焦味的长绳——
拉呀,拉呀,将未来拉向一条河流的光影之上。
或许泥沙中的化石能够证明
这里曾经是一片静谧的海洋,
我们的历史是被深深埋藏,而不是被埋葬。
啊!语言,当你赐我一种天赋,
为何要让我写下如此之多的不实之辞?
为何不能让我现在预见
被父亲带走的微暗之火何时能够将我点燃?
当我的思想从这紧握的诗行中隐退,
我的影子紧随这蜡像般的街景消融,
在这片土地上,我只配拥有
某种少许的痛苦以及无言之爱。


作于2005年
改于2015年

注:
①此处指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西部。
②作者早年同学。
③原名秋浦江,属长江支流。发源于李吴山(古属秋浦县,今归安徽省石台县),全长180公里。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秋浦河并留有《秋浦歌十七首》。
④出自杜荀鹤的《白发吟》。
⑤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出生于本地。
⑥放排人。放排,指将木材通过江河水道流送运输的一种方式。
⑦作者另一首诗《印迹》。
⑧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
⑨怪潭,及以下牯牛降、百丈崖、黄岩瀑布等皆为本地旅游景点。
⑩仙寓山,本地知名茶叶产地。
⑪电影《绿野仙踪》台词。
⑫见俄国作家伊萨克·巴别尔小说集《骑兵军》中之短篇《夜》。
⑬见歌手崔健的《一块红布》。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