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对话诗人树才:到了某个年龄,开始“倒着活”

作者:李峥嵘   2017年10月02日 14:18  青豆书坊    919    收藏

树才:从一个外交官、法国文学的研究学者、翻译者、写作者,现在又给孩子谈诗、写诗,他的生命中一直没有变的一个关键词是诗歌。


树才最初写诗,是出于自发的兴趣,出于一种天性吧。早在1991年,树才在非洲的塞内加尔做外交官,就写过一首诗歌回忆童年,那首诗写得很豪迈,简直写到天上去了:


“太阳,我跟着你

到处疯走。

我们都是儿童,

看到什么,就照亮什么。

太阳,我们行的路,在身后发光。”


在采访的时候,他说:“也许,这首诗预示了我以后会去教孩子们写诗。以前因为不自觉,写童诗也是偶发的,但断断续续,一直在写,是我观察孩子行为和言语的一种记录,也是一种发现。我喜欢看孩子们玩儿,喜欢听他们说话,如果有机会,我便加入进去,同他们一起玩儿。”


现在他可以说,诗歌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存之中的激情……一种内在化了的激情。“在生存中,我一直有一个隐秘的愿望:尽力保护自己身上的诗性。


1987年我大学毕业,1990年我去了大使馆,1994年我进入中成集团,1997年我又去了科特迪瓦,2000年我调入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2014年我开始做儿童诗歌教育……所有这些工作,给了我这样那样的外在身份,但它们没有一个真正吸引我。真正吸引我的,不是任何外在的社会职业,而是“写诗”这件永远做不完、也做不完美的事情,如何真正成为一个诗人,这才是我五十余年来操心的大事。”


树才眼中的诗人不是一种职业,更不是向人炫耀的一种名分,而是意味着一种品质,一种诗性地活着的生活方式。“诗歌给了我异乎寻常的解放感和自由感。生活中有了它,生存中的困难、痛苦、焦虑、甚至绝望,你都觉得有挣脱它们的可能,一旦你把它们写成诗句,你就跟它们拉开了距离。在一个距离之外,一个人就可能幸存下来。诗歌在我的生命中起着一种看不见的轴心的作用。”


树才非常喜欢诗人阿多尼斯,这是一位阿拉伯世界的大诗人,近年来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我认识阿多尼斯时,他快七十岁了。这个智慧老人,总是站在正直的一边,时刻准备着用美好的言语来赞美女性,而且充满童心,比如他自觉说漏一句话时,会突然用手捂住嘴,闪出一种孩子似的调皮甚至害羞的眼神。”树才多次引用阿多尼斯的一句话:梦想也还会长大,但是朝着童年的方向。“我渴望像他那样,到了某个年龄,就开始“倒着活”,以童心为师,奔往童年的方向。”


诗是什么?就是天真的话语


李峥嵘:您在《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中谈到那些感动您的诗歌,那些生活中的小事,坐公共汽车的时候听到孩子和母亲的对话,都能触动您的灵感。从社会角色来看,您是老师,您教孩子写诗,可是您却谦虚地说,是孩子的童心开启您。我是否可以理解教和学是一种生命的双向流动?


树才:这本书其实不是写成的,而是“说”成的。我教孩子们写诗后,心里想,还应该同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建立关联。怎么建立呢?我就利用手机的便利,用微信,给他们讲了我心目中诗歌的古今中外,我偏爱的那几位大诗人,我最熟悉的法语诗歌……因为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教。录第一节课之前,我突然想起,我以前写过一首诗《爱是什么》,就是从一个小女孩在公交车上说的一句话得到灵感的。那是异常动人的一句话:“爱是妈妈”。用“爱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来开始诗歌课,我还有一个用意,那就是,我想让孩子们明白:诗歌是源自爱的。通过写诗,我们是在试着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爱和发现。


坦率地说,几年下来,我“教”给了孩子们一些东西,但孩子们启示给我的东西更多,对我有着非凡的意义。我好像重新回到了自己写诗的初心,态度也更坚定了。从孩子们的诗作中,我体味到:童心即诗。孩子们本来就会,自己就会——写诗。我的教,只是一种不教之教,只是鼓励、触发孩子们的写诗兴趣罢了。教和学,本来就应该是双向流动的。因为诗是活的东西,孩子们的话语比我的鲜活多了。我真心觉得,孩子们教给了我很多东西。


李峥嵘:写诗,似乎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可是您却说爸爸妈妈如果能把小朋友们有趣的话记录下来,其实就是诗。这里面对父母的素养要求其实挺高的,要不失童真才能发现呢。您觉得要怎么样保持我们的童心?


树才:童心浑然,自在。童心对一个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天然拥有。童心内在于每一个孩子,当然,也可以说内在于每一个生命。但对成人来说,童心已经躲得很深了,像一个害羞的孩子不肯露脸。童心像是一个源头,在孩子这个小生命的山里,诗句是汩汩涌出的泉水,干净,清新,带着天然的想象力的叮咚声。诗是什么?就是天真的话语啊。对孩子来说,天不是空,什么都没有,天是真的(所以他们才天真),要什么云就有什么云,而且云随他们的想象自由变幻。


写诗对孩子,可不是高大上的事情,而只是有趣的语言的游戏,他们感觉得到意义在其中的变化。我发现,只要给他们一句诗(这句诗包含了一个句式),只要把这句诗讲解一下,他们马上就知道怎么活用它了。当他们把自己的想象搁进去,当他们用自己的感情给这个句子一种色彩,一种口吻,这就是一句诗了。小孩子自言自语时,其实他就是在作诗。


我希望爸爸妈妈们耳朵尖一点,多花一点时间,同孩子对话,多倾听孩子说话,这些话发自孩子的内心,说出了他们对事物的感觉、发现和知见。孩子的话是很哲学的,常常有一种令人惊诧的深度。爸爸妈妈们只需要耐心,倾听,适当引导孩子的思绪,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就行了。


 改变孩子的个性?千万别!


李峥嵘:你写的这个章节我也很喜欢:《在诗的世界里,个性比钻石更珍贵》。您谈了很好玩的法国诗人,您说无论是开朗活泼还是沉默内秀,每一种个性都包含着天才。这话确实让我们思考。因为我接触到很多父母认为外向是好的,内向是不好的,希望能改变孩子的个性。可否就您自己的经历谈谈如何接纳自己的个性?


 树才:个性也是挺天然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个性。写诗需要个性,但不是一种个性,而是各种各样的个性,各不相同的个性。我教孩子写诗时,特别注意,不去抬高一种个性,也不去贬低另一种个性。我说“个性像钻石一样珍贵”,但同时我又说“每一种个性都是好的”。在诗里,孩子的个性总是自然地体现出来,有的对太空敏感,奇思异想,有的爱小动物,感觉细腻,有的温柔内秀,连诗中的声音都是悄悄地……内向,外向,孩子的个性可不能这么简单地区分,更不要抬高外向贬低内向。孩子常常有时候内向有时候外向,他们的个性是丰富的,有多个侧面,而且还在生成之中。改变孩子的个性?千万别!


个性如果要改变,孩子自己会在成长过程中寻找改变的机缘的。


我从小就喜欢观看,爱凑热闹,对表达有兴趣,喜欢写,所以我一直语文好。我考大学时,目标很明确:要么中文系,要么外语系,最后考上了北外法语系。我自己一直是“凭兴趣”生活过来的,当然我也学习了很多不那么感兴趣的东西。不过,我真正的快乐都来自兴趣,比如写诗。兴趣激发钻研心和想象力,它常常是个性的表现。兴趣里面就包含着孩子的个性,也许还有孩子的天分。


 “活着”和“语言”有什么关系?


李峥嵘:这一段话也让我很有感触:“儿童诗歌写作课,我有什么能教给你们的呢?我能教给你们的,是我自己的“活着”,我用语言写诗,我有一些经验,可以跟你们分享。”您可否再阐述一下:“活着”和“语言”有什么关系?


树才:这真是一个挺深的问题,把我难住了。无疑,活着意味着一些经验,我18岁前在浙江农村生活,18岁后到首都北京学习,有7年又在非洲工作……这些“活着”的经验是很不相同的,但它们能彼此过渡,最好的情况下,还会相互融合,拓宽视野。在诗歌课里,我是想让孩子们明白:活着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活着是“活”的,死了就不能叫活着,而诗就是“活的”语言,鲜活得活蹦乱跳,鲜活得沉默寡言。


我也想触发孩子们对“时间”有所敏感,唤起他们对时间的珍惜感。我发现我在诗里总是写到时间,希望和绝望都是发生在时间里的,生命的存在形态就是时间。


时间意味着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那里面有多少有趣而无常的生活场景啊!一个人处身于某个生活场景,他一定在看,在听,在闻,在想象,在感知……表达的冲动常常因此萌生。所以说,活着才引出语言。是为了要表达对“活着”的感觉,语言才对每一个人变得必不可少。


极端地说,一首诗就是一个生命在某个时刻“语言地活着”!表达活着,这是一件随时随地都得做的大事,为了表达到位,就得精通语言。写诗是精通母语的最好方式。当然,我们对母语总是不够精通,因为语言是不可穷尽之物,就像我们对活着也总是另有一番希望,因为时间中的明天包含着可能性。


请推荐一些适合孩子读的诗歌


树才:古诗,我不去说它,它太丰富,太了不起。但我教孩子们写诗,写的是自由体诗,也就是现代诗,因为语言的变化导致诗体的变化。我相信,建立在现代汉语基础上的现代汉诗,意味着未来。孩子们必须向着“未来”生活,即便是回溯过去(学习传统),也是为了更好地打开未来。


现代诗今年有100年了,积累了不少果实。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徐志摩、戴望舒,他们的诗入了教科书,自然要读,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直到今天,从朦胧诗到现在,其实涌现出了一大批出色的诗人,北岛、多多、芒克、顾城、海子……这些诗人的作品,更要读。


我在书中提到的外国诗人比较多,兰波、魏尔仑、克罗、格诺、普雷维尔、阿多尼斯、泰戈尔、金子美玲、谷川俊太郎、扎加耶夫斯基……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中国之外还有外国,而且语言各不相同,但人类的情感却是同质的。


请点评一下您喜欢的外国诗人

    

树才:那就一句话介绍一下吧:


兰波,法国现代诗的一个新源头,只写了五年诗,却赋予了法国诗一种强悍的语言活力。


魏尔仑,在他的笔下,词语和音符是一回事,读他的法文诗,几乎就是读一首乐曲,诗就是歌。


克罗,法国诗人,不像兰波那么有名,但他们是朋友。是他发明了发报机,这样一个人把信号传向天空,就能落回到另一个人的耳畔,可见诗人也是发明者,他发明新的句式。


格诺,法国诗人,也写小说,他的诗就是好玩,有趣,有很多生活细节,因为他喜欢在巴黎的街道闲逛。


普雷维尔,法国民众最喜爱的诗人,街头俚语,孩子打闹,都被他写成诗歌。


阿多尼斯,诗中融合了思想的厚重和想象的轻盈,了不起的阿拉伯大诗人,他还画画。


金子美玲,日本的苦命女诗人,写的全是童诗,特别适合小孩子读,她把生命中最甜的想象和希望都给了诗。


谷川俊太郎,日本大诗人,很老了,还活着,很清瘦,很有童心。诗人田原昨天正好赠我一册他翻译的《二十亿光年的孤独》,译得很好。但那是多夸张的孤独啊!


扎加耶夫斯基,波兰诗人,读了他的诗歌,我就一直听见他故乡城市克拉科夫大教堂的钟声。


001

书 名:《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

作者:树 才 出版时间:2017年8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青豆童书馆出品

点开图片,购买树才老师的《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


本文原载于9月15日《北京晚报》C34版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