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主编高兴:诺奖“那帮老头挺会玩的”

作者:张以澄   2017年10月06日 10:26  腾讯文化    1190    收藏

导语:石黑一雄一般被归入“流散作家”,英文叫Diaspora,奈保尔、拉什迪都是典型的流散作家,这三个人在英语文坛上挺引人注目的。但石黑一雄一下子获诺奖了,有点出乎意料,我个人没有觉得他已经达到那样的程度了。


北京时间10月5日晚7点,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日裔英国籍小说家石黑一雄获奖。


石黑一雄曾经获得过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最高奖项的布克奖,也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为“英国移民文学三雄”。他的代表作有《远山淡影》《浮世画家》《长日留痕》《无法安慰》《别让我走》等长篇小说。2016年,他的新作中译本《被掩埋的巨人》出版。


在豆瓣上,他的作品得分普遍在7.6至8.4分之间,最获好评的是《长日留痕》,最新版的豆瓣阅读人数是845人,仍然比较小众。


“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活泼了。”一位长期关注世界文学的学者对腾讯文化作者说。“感觉它越来越贴近大众,也注意与精英路线的距离。”


而一位曾在豆瓣为《远山淡影》打下高分的读者对腾讯文化作者说,看过他的好几本书,现在却都没什么印象了,“读的时候很愉快,但是过于愉快了,没有太多深厚的东西”。


颁奖当夜,腾讯文化采访了《世界文学》主编高兴。在他看来,石黑一雄能够得奖,也是出乎意料的。以下为对话内容。


石黑一雄


“我个人没有觉得他已经达到那样的程度了”


腾讯文化:石黑一雄获奖,在你的意料之中吗?


高兴:石黑一雄得奖不在我的意料之中。


诺贝尔文学奖最大的特点常常是出人意料,这次又一次出人意料。比如去年,很多人在为菲利普·罗斯等美国作家抱不平时,诺奖也给了一个美国人,却恰恰是一个歌手和歌词作者。今年很多人觉得诺奖应该给亚洲或非洲作家,但给了石黑一雄,他有日本背景,又是移民到英国的。


石黑一雄一般被归入“流散作家”,英文叫Diaspora,奈保尔、拉什迪都是典型的流散作家,这三个人在英语文坛上挺引人注目的。但石黑一雄一下子获诺奖了,有点出乎意料,我个人没有觉得他已经达到那样的程度了。


就像去年,在我看来也是比较莫名其妙,诺贝尔文学奖干脆变成“诺贝尔文艺奖”了。今年,很多人觉得村上春树该得,但给了石黑一雄,同样是日本背景,可能对村上也是一个无形的打击。虽然村上倘若真的得奖,我也不会太以为然,对他的写作我有我的看法。


腾讯文化:你如何评价石黑一雄的作品?


高兴:石黑一雄当然很优秀,但他的作品不是特别整齐。比如原来《世界文学》以长篇选译的方式介绍过他的一部作品叫《残日》(又译《长日留痕》),非常优秀,以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等等的方式写贵族家庭的末日情景,特别吸引人。但他也有些作品,我个人觉得相对平庸一些。总体来说,他不是特别整齐的作家,但绝对是有才气的。


他的作品有时候采用一点喜剧式的幽默语调,又比较善于用一些魔幻或梦幻的手法,涉及心理、环境描写时都特别能扣人心弦,总的来说可读性还是比较强的。


在中国,对他的介绍已经比较充分,关于他的文章也已经挺多的。有一些研究生、博士生专门研究流散文学,肯定就会研究到他。


腾讯文化:你提到“流散作家”,除了个人经历,他们的写作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高兴:他们整个小说的世界视角可能更广,既涉及到他们原来出生的国家,又能面对当今所生活的国家的一些题材。他们的写作使得西方社会和文化中出现了不少非西方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单纯的西方社会和文化是一种冲击,也是某种补充、丰富,甚至反思。


腾讯文化:比如石黑一雄一些作品会写日本,但更多是在写英国?


高兴:对,我觉得严格来说,他就是一个英国作家。他只是有日本的身世,但他很小的时候就到了英国,接受的完全是英国教育。就像从前,诺奖颁给一些非洲作者,其实他们接受的是严格的英国教育,比如沃莱.索因卡(1986年得主)之类。


米兰昆德拉四十多岁才到法国,根子上摆脱不了捷克背景。而石黑一雄很小就随父母到了英国,成长背景是英国式的,他作品中有时候的幽默也完全是英国式的幽默。


他也会关注到自己的出生地,会关注日本、亚洲题材,奈保尔、拉什迪也一样,他们情不自禁地都会把目光投向他们的出生地,这是很自然的。


腾讯文化:但和奈保尔、拉什迪相比,石黑一雄似乎更习惯于淡化自己的移民身份。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淡化?


高兴:这可能涉及特殊的心理。他可能更愿意被人当做一个作家,更愿意人们只关注他的作品,而不是身份。这样也有助于他完全融入他身处的西方社会和文化中。事实上,在晚年,昆德拉也更愿意人们将他当作一个法国作家。


“托尔斯泰也没有得过诺奖”


腾讯文化:你了解石黑一雄写作的成长历程吗?


高兴:我们有一些同事研究他,但他并不是我一直关注的作家,我读过他的几本书,但他没有激发起我持久关注的兴趣。


我的关注点更多在东欧作家身上,我总觉得有几个老人,诺奖欠他们一个说法,比如美国的菲利普·罗斯,比如东欧一个基本上已经快被一般读者忘记的作家——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从没得过诺奖,原来他的呼声一直很高,每年都会提,但这几年来人们几乎把他抛弃了。可诺贝尔文学奖有时又给人一些希望,比如多丽丝·莱辛,在88岁几乎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情况下获奖了。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有时会玩些花样。比如去年颁奖给鲍勃·迪伦,它就期待着某种争议,一下子反而让人们以另一种方式来关注它了。如果每年都能让人们按照常规思路猜出结果的话,可能就不好玩了,所以我觉得那帮老头挺会玩的。


腾讯文化:简单来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方式是什么呢?


高兴:它在全世界的推荐渠道非常多,比如一些文学机构、个人,所有的诺奖获得者都有推荐的权利,又比如说我所供职的外国文学研究所,也有推荐的权利。


评委应该是18人左右,其中起比较关键作用的是5人小组。其实评委中很多年岁已经很高,我甚至不相信他们还有持久的阅读能力,尤其是长篇小说,候选人作品一部部啃下来,我不相信他们有这样的精力。


腾讯文化:评选时,他们看的主要是英文译本吗?


高兴:不是,有的评委可能有英文、法文的阅读能力。但为什么现在好多作家,作品除了被翻成英文、法文这些大语种之外,还渴望被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那就是瑞典语?因为翻译成瑞典语,说白了就是离诺贝尔文学奖更近了一步。很多评委都是通过瑞典语阅读的,我们国家的获奖作家莫言,就有好几部作品被翻译成瑞典语的。


“不太可能得奖没几年后,再给一个中国作家”


腾讯文化:你怎么看待诺贝尔文学奖?


高兴:我想强调的是,在中国乃至世界,有太多人把诺贝尔文学奖当作唯一的文学评判标准,绝对不是这样的。


我曾经到一些大学做讲座,有一回看到一所大学的外语学院里挂着很多像,全部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我当时感到有些不可理解,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这把诺奖当作了唯一的评判标准,好像只有得奖的才是优秀的作家,不得诺奖的就不是,这不公平。有太多优秀的作家最后并没有得诺奖,托尔斯泰也没有得过诺奖,此外,卡夫卡、乔伊斯、博尔赫斯、纳博科夫、卡尔维诺、普鲁斯特、里尔克、弗洛斯特、赫拉巴尔、阿米亥、阿契贝,还有我们中国的鲁迅,等等等等,都没有得过诺奖。


我们也不要天真地以为它就是一个纯粹的文学奖,它常常是各种因素平衡的产物,有时是文学和政治的平衡,有时又是文学、 政治甚至经济的平衡。


比如2009年的获奖者赫塔·米勒,是从罗马尼亚移民到德国的女作家。她移民之后从不碰德国题材,因为如果这样,可能永远写不过优秀的德国作家们,她的写作策略是转向罗马尼亚,而且是齐奥塞斯库专制之下的罗马尼亚。这让她写作的主题和题材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欧美把文学意识形态化的趋势是很重的,一下子人们就看到了一个小说家,不知不觉中又变成了一个控诉者。她在各种场合是从不谈文学写作的,总是谈在罗马尼亚受到的各种迫害,怎么被秘密警察跟踪、怎么受到他们干扰。在她这里,文学和政治就搅在了一块。


诺贝尔文学奖有时候需要平衡,地区的平衡、国家的平衡、几大洲的平衡,一般来说不太可能给了一个中国作家,没几年之后又给一个中国作家,这种几率很小。虽然也有过,比如2008年给了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2014年又给了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但是是非常少见的。


腾讯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诺奖其实代表着西方人看待世界的眼光?


高兴:是这样的。所以千万不要把诺奖过于神圣化、崇高化。说白了,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十几个老头,在有限的阅读中,根据他们的趣味和判断来锁定的一些作家。这其中,有些作家我们必须承认有着不朽的价值,但也有一些获奖者,我觉得是莫名其妙的。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总体来说,诺贝尔文学奖依然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分量也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奖。


腾讯文化:哪些获奖者你觉得是莫名其妙,或者名不副实的?


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会得罪一些把这些作家当饭碗的人,这多不人道。再说,文学评判本身就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因此,我还是保持沉默为好。


腾讯文化:你认为莫言获诺奖的优势在哪里?


高兴:走到国际文坛上,作品被充分翻译是很重要的。前几年相对来讲,莫言的作品翻译就比较充分。另外莫言讲故事的能力是一大优势,而且讲的都是些特别的故事。国外读者阅读他的作品时,很容易被吸引。


西方评委阅读作品的感受有时跟我们不太一样。比如现在韩国有一个诗人在候选人名单中特别靠前,叫高银,我和他很熟悉,曾请他来中国参加诗歌节。高银先生特别有激情,又有一颗童心,特别可爱,对中国也非常友好,我十分尊重他。但我们读他的诗歌感受可能不会那么强烈,因为他使用的语言和意象是有传统东方特色的,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但我接触过一些西方作家,他们说读高银的诗特别有感觉,特别喜欢。


诺贝尔文学奖有很多因素是极为复杂和微妙的。所以说,千万不要把它当作一个纯粹的文学奖,也千万不要把它当作唯一的文学评论标准。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