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记忆(散文)

作者: 2017年10月30日15:12 浏览:116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在记忆的最深处,家乡的那两条小河,我永远也无法忘却。一条叫赶得河,流量大,河面宽;另一条叫乐谷小河,水流相对较小。

        山路崎岖悬崖高,河道蜿蜒水流急。一提起上学,就可畏“谈河色变”。因为这两条河,都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

        从施都老家到学校-阿都乡一中(原宣威市第二十五中学),要走十多公里的路,其中要经过的水路就有七、八公里,其余的路便是又窄又陡的山路。每逢雨季,河水暴涨,山路泥滑,连成年人走这路,都要小心翼翼。那时的我,年龄小,个头小,上学是艰辛,是恐惧。每次收放假,我们总是结伴而行,途中相互关心照顾。

        乐谷小河与赶得河有个交汇处,名叫施都小岔河。从家到学校,走到小岔河,就完成一半的路程了。每次走到此处,我们总是要停下来歇歇的,蓄足能量,继续前行。

        那时农村的孩子们上学,总是背一个竹篮,篮里装些辣子酱,煮熟的苞谷、洋芋什么的,你可千万别笑,这可算是那个时代的“美食”了。特别是辣子酱,一般每个大周就只能带玻璃罐头瓶一瓶,瓶本来就不大,瓶里的内容自然也就不会多。其实不是找不到装酱的容器,是家里的酱做得也实在太少。到学校还要认真的计划好省着吃才可将就混到放课外假,如果每顿吃饭嘴馋多放一小丁点,一旦尚未放假就先吃完,剩下的日子你可就真的煎熬了,看到其他同学吃,你无论垂涎几尺也只能忍着慢慢垂了!我也不例外,背着一竹篮既沉重又依依不舍的“美食”,脚穿一双松紧鞋或大口鞋,左一个弯又一个拐,深一脚浅一脚,先走完一段坎坷不平的山路,便插入乐谷小河顺流而下,走到与赶得河的交汇处,再沿着赶得河逆流而上,要径直走到一座叫“梨树大桥”的地方,总算是平平安安到校了,这时,一颗悬着的心,才可慢慢放下。可这时,裤子早已全部湿透,脚上的那双来时还是崭崭新新的松紧鞋,边缘上用布滚的圆条被磨坏,原本厚厚的塑料鞋底也变薄了许多。夏天,可能你还觉得过河裤子鞋子湿了凉爽安逸,若是秋冬季节,就不言而喻了!

        那时,农村经济来源十分单一,大多数家庭条件特别差,供销社卖的迪卡衣服、迪卡裤子,运动鞋、蓝网鞋、白网鞋、胶鞋之类的,对大多人而言,可望不可及,那是奢侈品啊,买不起的,也舍不得买。衣服鞋子就只能是买点廉价的布来,靠母亲一针一线亲手做了,现在的孩子是无法理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的真正含义的,因为他们没经历过,没尝试过,他们不理解,这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河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有路无路,都得走;好走难走,都要走。因为这条路,承载着我儿时的梦想,承载着全家对我太多的期望。若不走这路,就只能是辍学回家放牛砍柴割草。我那时学习还是够用心的,成绩也还不错,辍学放牛割草这事儿,自然是打心底也不会乐意的。至于假日里,倒也非常的情愿,在主动承担起放牛之任的同时,一般还顺带从山林里砍一背柴或割一背草。那年头,当地政府对封山育林的重要性还不够重视,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是可以随意到山林里边砍柴的,还专挑大的砍,回来后大人孩子在一起,都总会比比谁砍的柴最大最好,输与赢,都乐此不彼!

        在这两条小河的牵牵绊绊里,我跌跌撞撞、磕磕碰碰的走完了初中的上学路,不知磨坏了多少双母亲做的松紧鞋、大口鞋。那年中考,我如愿以偿,以全乡最高分考上了全家人都梦寐以求的师范学校--曲靖师范学校。

        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工作,那时公路依然未修通,我又走了五年这条曾经陪伴我实现人生梦想的水路。

        交通不便利,一直成了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近年来,各级高度重视,加大基础设施的扶持投入力度,一轮又一轮的扶贫攻坚战,农村“水网、电网、路网”已逐步形成,各项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经济发展不断提速。如今,家乡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华丽的转身!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单就交通方面而言,市-乡-村-组-户,从无路-土路-砂石路-整齐小块弹石路-水泥路,路面越来越宽,等级越来越高,原先回家要走两个多小时,现开车只要二十分钟。

       每当我回家行走在平坦宽阔的整齐块体弹石路上,曾经走过的赶得河、乐谷小河尽收眼底,看着缓缓流淌的河水,回忆满满,思绪绵绵……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