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超峰:中国古典诗学的基本特质

作者:吕超峰   2017年12月10日 10:13      493    收藏
 孙鉴编辑问我:“诗学与美学的关系应该怎样介定?我说:“首先来讲,是诗意的,前提条件便是美的。是美的,在部分人眼中不一定是诗意的。”这种差异,是主观体验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事物反映在主观印象中有选择性的差异,这与个人修养及生存氛围密切相关。例如,去鉴赏明代文人徐文长的《黑葡萄图轴》,有的人会认为,乱纸涂鸦,不值一钱。有人会觉得,寥寥数笔、不加修饰,简约明了的把徐文长穷困潦倒、疏狂诗意的一生表现的淋漓尽致,实是上乘之作。同时徐文长在画上用行书写一首七绝: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对于这首诗的鉴赏,也经常出现两极分化的意见,这也就是我所谓的,人在同等事物面前,由于所拥之思想、所经历之生活、所受之教育以及所成长之环境不同,那么他的主观感受肯定不同,这是十分浅显的道理。
      对于“诗学的特质”这个课题,我准备这样回答:什么样的诗才更具美感? 我认为:首先是境界独特。以前我仔细考证过,陶渊明一句名诗有毛病,这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觉得一个“见”字,是本句诗中最大的败笔,应该把“见”字置换成“望”字,见到的只能是些奇石花草,别无他物。望到的不仅是客观景象,更是物之外的闲情雅致,所以着一“望”字境界全出,我觉得这样会更接近陶渊明的本意,至于现在流传的版本,以讹传讹的可能性非常大。之所以讲这些题外话,在于讲述“境界”一词是中国诗歌的灵魂所在,否则辞藻华丽无比,韵律朗朗上口也很难成为佳作。中国的诗歌是含蓄深沉的,同时节奏又清新明快,境界不是靠生硬拼凑来的,也不是胡编乱造来的,它是真情实感的营造,是恰到好处,不差分毫的掌握,是语言运用与所处环境的有机结合,众多因素糅合在一起,自觉不自觉之间,一挥而就的诗作,让人细细回味,诗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有美感可寻,这种美感就是境界的别名,有境界的诗作,则自成高格。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写道:“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先生的这段论述,显然是受到西方美学思想,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洗礼,也因为王先生独特的视野,才给中国诗词一个基本的定调。 
       其次是辞藻的运用。六朝诗作,辞藻异常华丽,洋洋洒洒,成骈存谶。乍一看,让人拍案叫绝,细细推敲则索然无味,我对六朝诗作的整体评价,包括“永明体”以及“齐梁诸体诗,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然期间也有许多名作。这就涉及到,怎么运用辞藻才能让诗更美的问题。辞藻的运用应该与自身所遭的境遇 、周围的环境、当时的性情,所持的感悟结合起来,达到“我诗写我口”的目的,切忌“为赋新词强说愁”牵强附会,东施效颦的行为。有人经常会问我:“我写的诗词,很有古风感觉,但为什么诗的味道不浓郁呢?我说:“有些诗词,包括发表在主流报纸杂志上的,不细看,觉得字词非常华丽优美,可你读上两次,就会觉得这些生硬拼凑来的字句,似乎有些文不对题,如果你再耐着性子去读几遍,就会觉得这哪里算得上诗!顾城写过一句名诗:“黑色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来寻找光明。”这句诗,语言很平淡,不加修饰,不事雕琢,娓娓道来,却能感人至深。就在于作者把握住了时代的脉络,析透了社会的背景,坚定了生活的理想,把这些东西糅合在一起,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成为了名诗。所以辞藻不在于华丽与否,而在于“准”。 
       上面我提到了境界独特与辞藻运用,其实还有韵律。自从诗体革新以后,“白话诗”在现代诗学界居于主流地位。诗的格式及韵律相对于“近体诗”而言,已经非常自由,所以有些诗学研究者,将“白话诗”称之为“自由体诗”是有道理的。可是不管怎么自由,基本的韵律是要在诗中存在的,这是“自由体诗”区别于散文或其他文学形式的一个最根本的标志。我们经常会听流行音乐,你注意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是有韵律可寻的,否则他唱不出来,就是他能歌唱出来,你听着也极其不舒服。关于中国诗韵律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因为古音体系的差别很大,别说商周时代的音韵与现代音韵的差别,就唐音里,与现代音也存在许多差别,这也就是用现代的音去读唐诗,有些字句为什么不押韵的原因,《诗经》以及《楚辞》的章节,以我们的音韵去读,也有许多不押韵,也是这个原因。古体诗,格式相对自由,《诗经》以“四言体”为主,乐府诗基本以“四言”为主,古体诗的韵律自由,没有特别限制。近体诗很少理解,就包括: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绝句是二四句押韵,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同样也讲求平仄,平声折合现代音韵的“一声”,仄声“是“二三四声”,也就是说第一字是一声,那么下句的第一个字不能是一声,必须是二三四声,依次类推。这样的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颇具美感。后来为了写诗用韵的方便产生了“平水韵”与《词林正韵》。白话诗的韵律最自由,基本以标点为界,也有一句话起句与尾句都有韵的,例上面顾城的诗:黑色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来寻找光明。睛与明都押“ing”韵。那么现代诗歌的韵律美,靠什么格式呢?首先我觉得应该尊重诗人的自由,特别是表述的自由,再者便是应该有基本的韵律与节奏可寻,达到诗歌“音乐美”的自由。 最后我要和各位探讨的便是诗的格式,上文略有涉及,已经简单的概述了“古体诗”与“近体诗”以及“乐府诗”。那么“白话诗”的格式,也会遵循一定的格式,例如“金字塔”形,一个字居中,下面字一行比一行多。有人认为,现代诗的革新最终会抛弃格式的,因为这样会限制诗人本身的思路。你去读胡适先生的《尝试集》里的《两只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又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这是胡先生在1916年8月23日写就,发表在1917年2月的《新青年》杂志的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原题《朋友》)。这首诗虽是白话诗可是并没有抛弃旧体诗的格式,是在“旧瓶装新酒”。后来的食指写《相信未来》也遵循一定的格式所以我认为:白话诗,不管向何处发展,在可知的时间内,会遵循一定的格式,至于这个一定的格式是什么,我觉得应该尊重诗人的自由,已达到诗歌本身“建筑美”的目的。本文我分别回答了中国古典诗学特质的四个方面,这便是“境界美”、“辞藻美”、“音乐美”与“建筑美”。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