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就要把父亲这部书读完

作者: 2017年12月29日14:25 浏览:897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秋风吹。它要读遍人间凄怆的悲情
现在,它准备读我的父亲

秋风刚一开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
便把父亲的13岁淋透
生命的表格上,云诡波谲
惊悚如雷的出身,填与不填,
都是父亲一生的伏笔。

秋风没让父亲的喘息多停留一秒,
便决绝地把父亲的少年读到千里之外的异乡
它不顾父亲的感受,专拣父亲的痛读
比如水土不服的大难不死
比如祖母的撒手人寰
比如祖父身陷囹圄的音讯杳无……

秋风删繁就简,罗列了许多瘦削的动词,
描述同样瘦削的父亲。这让我无法想象,
一支握惯了笔的手是如何把弯弓弹响,
是如何用磨盘将生活的蓬松压实
矮小的身躯,是如何扛起麻袋里装满的
近二百斤的辛酸。又如何举起星光的孤独、
风雨的凌厉和的黑夜的漫长……

读到父亲艰难的爱情,秋风不小心泄露了
一缕阳光。黑暗中,两颗惺惺相惜的心抱紧,
互相取暖。然后借我们五张空洞的
大大小小的嘴,喊出他们流泪的幸福

秋风踩过父亲37岁越发阔亮的额,
打了一个寒颤。故乡的呼喊,
教父亲的河流再次拐弯
站在故乡的春天里,父亲两手空空
攥紧拳头,握住的却是白手起家的第一把凄凉

四个字箍成的桶己贴上苦难的标签
父亲只需要用他后半生的光阴
和他擅长的柳体的风骨把它一滴一滴地注满
把我们滋养

我阻止了风的絮叨。无须历数塞满日子的
每一粒沙、每一片叶、每一滴血
我们兄妹五人站在这里
我们兄妹五人的孩子在站在这里
我们大姐大哥的孩子的孩子站在这里
还有我的母亲,她正在看天空里的一朵白云

但秋风还是执拗地读着父亲最后的悲叹
二次跌倒,二次手术,把父亲的晚年送上轮椅
把他摁进了岁月的深处
教我走过千万条路的父亲
最后无路可走

父亲正在一天一天地在失去记忆
我知道,秋风就要把父亲这本书读完
秋风所过之处,我看到,
落叶纷纷,满地呜咽

             2017.10.7


李建春点评:

当代诗人有时忘记了,诗不仅是一个文本,一个语言成就,它面对的不仅是诸如现代性的变迁这样抽象的境遇,诗还是特定情景中诗人特殊的反应:感兴,寄托,传递等。《秋风就要把父亲这部书读完》这首诗,显然是写于诗人的父亲弥留之际。陈述的主语:秋风,我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父亲弥留之际正好赶上秋天:秋风起,秋风吹,秋风读父亲。应该是。最重要的当然是本诗的客体:父亲的一生。一个人在得知父亲快要去世时的悲痛,他一定是经过了四处求医的阶段,最后,就到了这个时刻,他静下来了,等待父亲去世。

以秋风为情景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悠长的传统。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秋风是肃杀之气,在秋风中送别,何况永别,是多么悲壮。选择用秋风读父亲自然也有这个肃杀的意味,是秋风把父亲像凋零的木叶一样吹落,同时也暗示了一代代人的生命像四季轮回,荣枯有时,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温暖的信息,包含了对生命透彻的认知和希望,诗中明示父亲已儿孙满堂。

我下面讲一下此诗的技巧和不得不然的修辞。首先,诗人用秋风吹、秋风读,就可以像电影蒙太奇一样快速地变换场景,而且由于它是一种象征,也限定了此诗的手法,不可能是太写实的那种,这样就可以快速地掠过父亲一生,在亲人弥留之际也只能这样写,太详尽了反而不得体。你看那些比比皆是的若有若无的细节,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13岁,生命的表格,千里之外的异乡,水土不服……把弯弓弹响和蓬松是不是与弹棉花有关?以及扛麻袋。37岁阔亮的额。故乡呼喊,两手空空。似乎是回家乡做屋的艰难。后半生,柳体的风骨。晚年的轮椅。这些词背后的实事诗人都没有说尽。此诗的总体基调是秋风的悲壮氛围和时光的蒙太奇,细节的暗示像露出水面的冰山一样,在虚实之间的这种拿捏,是需要相当的功夫,但也可以说此诗的技巧并不复杂,生活的赐予更重要,在特定情景中“生”出来的语言,非“写作”的语言可比。这是一首珍贵的诗,因为它是一个人的一生凝成的。我给他改了一个字:“我们兄妹五人的孩子再站在这里”,“再”,原文“在”,显然是打错了。

注释:
弹弓与磨盘均是传统手艺弹棉花所需的器具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