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诗词这样进行炼字

作者:汪正煜    2018年01月26日 09:39  诗词世界    2219    收藏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一道靓丽的风景。

从《诗三百》,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的唱词,其间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其真挚的情感,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而那优美的辞藻更令后人反复品味、学习。

语言要精炼,就必须讲究字、词的锤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炼字。

炼字,就是锤炼、琢磨文字,精心挑选最富有表现的文字,把意思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

有人认为语言锤炼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就一个字都不能更动。南朝梁代刘勰说:“富于万篇,贫于字。”(《文心雕龙》)那简直把一个字的价值看得超过万篇文章了。

战国末年吕不韦在秦国为相,召文人学士编了部《吕氏春秋》,书成,叫人公布在城墙上,发布号令称只要在书上增减或更动一个字,即赏千金,这个传说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来历。

可见古人把炼字看得很重。

古诗更讲究炼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贻钱塘县路明府》)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古人讲究炼字、求佳句的说法确实夸张,而杜甫更“古怪”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的地步。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苦吟”的“耽佳句”的追求,才使得中国的古典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

那么,怎样“炼字”呢?

有人对炼字,误解为刻意雕琢、妄加修辞,或刻意找僻字、难字、雅字。其实不然。清代顾文炜说:“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袁枚《随园诗话》引《苦吟》诗)

“稳”,就是炼字的宗旨。其实正如老舍所说:“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全看用的恰当与否。连着用几个‘伟大’,并不足使文章伟大。一个很俗的字,正如一个很雅的字,用在恰当的地方便起好作用。”(《学生腔》)

“一”,这个字极普通,运用恰当却能起到极妙效果。《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写景阳冈武松打虎,从老虎跳出,到武松把虎打死,总共六百四十多字,作家竟用“一”字多达三十个。

例如写虎的动作“一按”“一扑”“一掀”“一剪”“一兜”,写人的动作“一惊”“一闪”“一躲”“一棒”“一跳”,把虎的凶猛,武松的惊醒、矫健、勇猛,表现得活灵活现。

而且用“一”字组词,语句短促,加强急迫感,令读者读来也止不住冷汗一身。

再请看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四个“一”字用得多妙。“山一程,水一程”,即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山长水远也。

“风一更,雪一更”,即整个夜晚风雪交加也。路途遥远,艰难困苦,风雪交加,环境恶劣,由这四个“一”字叠加而写出,含蓄表达了诗人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生涯的厌恶。

“一”字的用法,正体现出平平常常的字,也能炼出深意。

“为求一字稳”,关键在字的含义确切。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仅把采菊时“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晁补之《鸡肋集》)的情景写出,而且还表现了诗人闲逸自得、悠然忘怀的神情。如果用“望”“看”“瞧”“视”等字显然都不行。

有一段趣话,说皎然以诗名著称于唐,有一天一个和尚拿写的《御沟诗》来请教。诗中有“此波涵帝泽”一句,皎然读后说:“‘波’字不好。”

和尚闻说,怏怏不乐地走了。皎然笑道:“这人还很会写诗,过后会再来找我。”并在自己手心中暗暗写了个“中”字。

果然,不一会儿,那和尚回来后,说要把“波”字改成为“中”字,皎然伸起手心给他看,两人相视大笑。御河里的水不会起波浪,所以写“此波”,当然不确切。

“为求一字稳”,还表现在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显现不同的情趣。如“门巷不教当要闹,诗篇转觉足工夫。”(张籍《寄元员外》)这里的“闹”指街市的热闹。“一川丰年意,比屋闹鸡犬。”(范成大《寒亭》)

此“闹”指鸡犬闹腾。而宋祁《玉楼春》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用比拟手法,写出杏花盛开的美景,又表达春意如孩子般嬉闹,含蓄地流露了诗人喜悦、欢乐的心情。

关于炼字的逸闻实在不少。相传苏东坡有位妹妹是个才女。有一天苏小妹和苏东坡、黄山谷一起论诗。苏小妹出题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这两句的每句中间加一个字,可以成为五言联句。如何加?”

苏东坡略思考,即答:“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山谷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评论道,兄长的“摇”“映”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色的皎洁,但山谷的“舞”“隐”更佳。

“舞”字模仿人的动作,十分形象;“隐”字夸张地写出月色的皎洁。

那么,苏小妹怎么加呢?她填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后,抚掌赞叹:“妙绝!”

妙在何处?因为“扶”字更拟人化地写出了风的轻微、柳条的纤弱,两者亲昵偎依;“失”字更突出月光的明亮,和梅花融为一体。

炼字使诗歌更精炼,但精炼并非一味求简,或一味地让语言跳跃、省略,反而令人费解。

据说清朝时江苏吴县有这么个人,肚中无文采却自诩风雅。他靠大哥帮忙,花钱买了个官。一天,他坐大哥的商船去浙江赴任,在船上摇头晃脑吟了一首诗:


我本苏吴百,多兄挂官纳。

船向浙头航,货从阊店发。

肉头插金针,况妻玉簪假。

哪堪两三个,衣单逢天刮。


众人对此诗茫然不解,他却洋洋得意地解释道:“我本来是苏州吴县的一个老百姓,多亏兄长帮忙花钱纳了个挂名的官。今天船朝浙江那头驶去,船上的货从苏州阊门的店里发出。

我的内人(妻子)头上插着金针,而二兄的妻子头上的玉簪却是假的。看看那里坐的两三个侄子,衣服穿得很单薄,偏偏又逢天刮大风。”

接着又吹嘘:“古人曰‘文贵简’,诗中的‘肉’即‘内人’二字合写,‘况’乃‘二兄’两字合写。”

这位又蠢又酸的假文人,就是如此“炼字”的。

综上所述,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炼字是为了更准确地达意,准确地传递思想感情,而且还具有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去体会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内容选自《诗苑非闲聊》,有删选。)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