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孤舟的一跃 ——对李瑾诗集《人间帖》的一种解读

作者:杨碧薇   2018年02月02日 09:31  中国艺术报    301    收藏

阅读李瑾诗集《人间帖》 ,如同乘坐一叶轻舟,在风平浪静的河面上顺畅前行。而他的诗,就是这条没有山峰遮挡也没有巨石绊脚的河流,神情自若地流淌着,不与天地争辉,不追赶时间,甚至不需要方向。在河的两岸,高密度的抒情就像葱茏的树林,在一片片琐碎的陈述中亭亭玉立。你一路凭栏而眺,不知不觉已黄昏盛大,方才觉察到黑夜将至。

恰如这从容的行船,李瑾的诗还能保持一份难得的匀速。他的速度,稳健中透出隐隐的轻快;因为不追求任何不可控的变化,所以不乏舒适与自足。恰如“风和云互不干涉/互不干涉。/鱼虾各自寻欢” ( 《幻觉》 ) 。但是,当我进一步审视自己的阅读,便不禁怀疑起:这种平衡、匀速、静谧的秩序是否就是李瑾诗歌的真实面貌?我分明看到了他还有未完成的期许。所以,在如练的河流之下,一定还有深层的暗涌、秘密的激流,只有潜下平静的河面去了解这些,李瑾的诗歌,才会向我敞开真实的面貌。


娴熟的写作


恰如河面之平,李瑾写诗时确实“得心应手” ,他常用散文化的手法记录下眼前所见及内心所感,还能娴熟地发酵出浓浓的情绪。随感式的书写,有着“刚刚好”的舒适,又不失片刻的灵光。我将李瑾的这种诗歌写作视为“娴熟的写作” 。他有一系列与古典文学对接的诗歌,就明显地体现出这种娴熟。这些诗歌有一个基本的架构,就是以古典文学为题材,重写古典。用现代汉诗的表述方式,李瑾重写了《诗经》 《尚书》 《国语》 《道德经》 《楚辞》等中国古代经典中的部分篇章。 《蒹葭》一诗,以原诗中的“岸”和“伊人”这两个意象起步,从此情此景,联想到自己“依旧沉浸在中途” ,进而联系到人生,“不知这恍惚的一生该拿什么收场” 。还有一些诗,直接在正文中插入了原文,如《东门之枌》《立冬》 ,它们呈现出一种跨文体特征,不失为汉语新诗的一种新尝试。

《春秋祭》里重写古典的一系列诗,与其说是出自李瑾的诗歌野心,倒不如说是出自他的审美偏好。当然,在客观上,这一类诗歌具有复合意义:一方面,是对古代名篇的重释;另一方面,又是对汉语新诗的再创造。众所周知,要恢复汉语新诗与传统的联系并非易事,李瑾却能将二者的联系处理得非常娴熟,让诗句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如泡沫一般漂浮。所以,这些诗歌充满了轻盈之美,但又相对地忽略了本可以再往前走一步的厚重。

这条一马平川的诗歌之河,对世间万物有强大的吞噬力。在李瑾笔下,自然界的斜阳、大雁、天空,人类社会的地铁、公车、酒店……都是被这条河轻轻裹挟而去的水花。他诗歌的发生逻辑其实很简单,与古典式的见景抒情、有感而发一脉相承。葆有触感式的发生逻辑,也就是葆有与传统的秘密联系。


内在的张力


河水,给人的第一触感就是柔软。只要对当下某些满是戾气、攻击性与狂妄的诗歌写作稍加反思,就会发现,李瑾诗歌中的柔软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品质,正是深处的矛盾,托举起了表层的柔软,构成了内在的张力。我继续潜入李瑾的诗歌之河,发现矛盾无处不在。在李瑾反反复复的书写中,它们并没有被化解,而是一直浮动在诗歌的河流中,成为悬置的问题。

首先是自我的对话。他的一部分诗里掖着很多心事,满是与自我的对话,所以这些诗又隐藏着双声调。对话的目的,无非是自我安慰、修复、说服,以此来再次确证。与生活中那个意气风发的李瑾不同,诗歌中的隐含作者,对自己充满怀疑和否定,他能敏锐地感受到外界对自身倾覆的压力,却并不清楚生活的选择。最终,无所作为还是酿成了自我主体的撕裂:“镜子里的我家人眼里的我以及/身体里的我正奔向三个不同的/方向” ( 《人间帖》 ) 。

其次是外界(客体)与自我(主体)的矛盾。外界是自我确认的重要参照系,一旦对外界选择了不顺服,内心的挣扎就会阻碍自我的确认。或许是因为反抗失效,又放不下心里的包袱,他常常在忏悔:“只有看见源头/我才会略微有些感动那里可以忏悔/也多少能找到一些干净和失去的东西” ( 《我深深陷入自己的生活》 ) 。忏悔是自救的努力,意味着自我主体的反省。在与外界的矛盾纠葛中,李瑾诗歌里的自我始终在寻找突破口。而这正是他的诗歌充满张力的魅力所在。


沉潜与超越


李瑾被人戏称为“地铁诗人” ,他有不少城市题材的诗歌都与地铁有关,“在地下一样有世俗的心事” ( 《地铁纪》 ) 、“在地铁中我看到一列空车奔向/我的起点” ( 《地铁书》 ) 。地铁,是城市生活中较为普遍的景观,但抛开日常性来说,它也暗含“地下”的意味,有压抑和沉潜的特征。沉潜的情绪构成了李瑾诗歌的情感基调。对此,他并没刻意去改变什么。对于诗歌,他有自己的看法。他写诗,主要就是为了抒发情绪,并从中获得精神的超越。李瑾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写出的诗歌,折射出汉语新诗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对抒情的纠偏与放逐已是诗歌革新的一条显明的出路,叙事的介入、日常性的参与、地域性的潮流和草根性的诉求,都是对抒情的排挤、覆盖甚至是反讽,其内在的线条则是现代诗学对古典诗学的悖离。而如何悖离、怎样创新,最终都要落实到在价值重估之后,能否建立一种新的现代性意义上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绝不是柔弱的、无力的,而是能有效地应对现代性的某些症结。

还需一提的是,李瑾应该注意:当他的写作方式已经熟练到能够对诗歌进行批量生产时,这些诗歌的可辨度,便会因彼此的顺滑和相互的复制而大大降低;诗人自身的辨识度,也会在意义的涣散中大打折扣。或许李瑾可以适当地放慢写作速度,先试着去关注对自我主体的确认、对诗歌价值的建立,在情绪最幽微的地方、在不可化解的两难之处甚至是在语言中重新发现汉语新诗的经验,就像王维的诗歌所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