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楼

作者: 2018年03月19日09:52 浏览:7121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今天我只想念
红砖楼的颜色。——铁锈一样的颜色,
寒凉、深暗,构成了
我童年生活的主色调。
在它花生皮般的包裹中,
我们营养不良,像蔫掉的仁儿
往阴影里成长。
楼道永远是潮湿的,台阶
散发着苦醋似的气味,
像是花生内部的黄曲霉变,
从外面是嗅不到的。
老鼠从四楼逃到一楼,被孩子们
追打,尖叫着跳起,血溅到
剥落了白石灰的内墙砖头上——
而在外部,同样发生着
两种红色的重叠:这幢楼
变冷于幽深的暮光。
每个夜晚,矿上的探照灯
都要照向这里,有时会来回
扫射,像在辨认着什么。
那时我会从屋里跑到阳台上,
向远处江边的光源眺望。
自从那艘装载了二十余人的
运砂船沉没之后,整座砂矿
都被一层无法驱除的黑暗笼罩。
清晨,阳光一点点
将整幢楼的红砖铺满,
却没有带来些微的暖意。
直到我离开那里,那红砖楼的红
仍像凝固的血一样,不肯流动。

点评

 

 

这首写童年记忆的诗以叙事的笔调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画面感,不是静态的画面,更像是一部写实风格的电影中的画面,镜头缓缓地推移,从近景的特写(红砖楼和它的红砖)过渡到远景(江水和砂矿)逐渐形成抒情的景深。这个景深的内核,是作者的一种用心——将个人的成长经验与历史理解融合在一起。“红砖楼”的形象,联系着一段已经“褪色”了的当代史,对应着一个物质匮缺、精神上也很单调、“营养不良”的年代:砖的颜色与时代的色彩彼此重叠,前者由此成为了后者的提喻。对于那个时代,不同人的记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的人认为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而在这首诗里,它却像那些陈旧的红砖楼一样,“寒凉”、“深暗”、“潮湿”、“凝固”,即使被清晨的阳光铺满,也仍然“没有带来些微的暖意”。这显然是一种高度精神性的感受,它来自于隔着时空距离的回顾(“直到我离开那里”),和这种回顾里贯穿的启蒙性的视野。因此,诗中“向远处江边的光源眺望”的意象,既是真实的经验,又无疑带上了某种象征意味。
   这首诗展示出纯熟的技巧,将相当个人化的经验与一个“精神世代”的集体记忆交织在一起,当一个时代落幕,像诗中那些红砖楼一样“变冷于幽深的暮光”,也是一代新人重新开始精神探索的时刻。八十年代初有部著名的小说叫做《晚霞消失的时候》,正与此诗的这一意象相似,也是从那时起,这样的个人成长史和精神史的叙述与书写绵绵不绝,已经形成当代文艺的一个深远脉络。然而这首诗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第一句:“今天我只想念/红砖楼的颜色”,它把这首诗引入了一种更为复杂的思想境地:为什么作者“今天”会“只想念”(不是更为中性的“想起”)这似乎更应被他弃绝和否定的历史与记忆?如果这不是那种生理性的感伤情绪所致,那是否提示了,这些童年经验带给他且与他的精神自我内在相关的,除了那些负面的事物,还有某些更潜隐的直到今天才得以正视和珍视的内容?这一表面上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达,恰好使此诗逸出了以往的类似书写,而成就了一种意识上更为丰富和开放的品质。

 

特邀点评:冷霜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陈卫 曹宇翔 耿占春 顾北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蒋浩 贾鉴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莫真宝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向以鲜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周伟驰 周瓒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点击查看

“每日好诗”投稿专区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温馨提示:

稿费、赞赏在线申请领取方法

领取办法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