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光:古典维度与拯救维度——读张伟栋《修辞镜像中的历史诗学》

作者:黄家光   2018年04月09日 10:57  文艺报    247    收藏

同情之理解对于学术阅读,在于揭示文本的内在努力和思想逻辑,这里起码包含两个向度,一个是理解、重构文本的思想图景,这一理解与重构,构成了真诚的对话,一个是批判性的面对未完成的文本。实际上,任何文本都可被视为未完成的。张伟栋的新作《修辞镜像中的历史诗学》虽未构成一个字面意义上完整的体系文本,却始终围绕核心的问题意识展开,因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这一问题可简化为诗歌(语言)与历史(现实)的对位法问题。在对历史对位法问题的展开中,我认为有两个维度十分重要,一个是古典维度,亦包含对个人化的批评;另一个维度是拯救性维度。

所谓历史对位法,是指“诗人们在历史的迷雾中,向现实的讨价还价和对未来的计算法则,其轴心则是当下的真正的历史逻辑,正在展开的,塑造我们现实和未来的具体法则”(第6页),但这一“真正的历史逻辑”并不是惟一的,将其视为单一的,是“单边的历史幻觉”,不论这种“单边的历史幻觉”表现为救世的目的论观念的实用算法和现实斗争的法则,还是表现为历史终结论的欲望法则。如何应对这一历史困境,在张伟栋看来是当代诗歌必须面对的。但与试图在当下现实与“将来之神”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不同,张伟栋似乎更强调两者的“非均衡性”,他将荷尔德林—张枣这种对非均衡之张力的表现,视为第三条路线,异于“‘历史’中的激进的人本主义和‘历史终结论’的人道主义”(第19页)。

与此密切相关的,在当下语境中,如何处理诗歌与政治之关系,是“历史对位法”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对中国新诗史的“时间维度”的勾画中,从古典诗歌的“绝对时间”到民国时期的“推论的时间模式”,到社会主义诗歌中“诗歌与历史合二为一”,再到当代诗歌中的“此时此刻”,这一历史过程中,诗歌与政治分分合合。在当代诗中,呈现为将“政治”与“审美”、“个人生活”割裂、对立起来,从而将对立的双方都本质化了。在“此时此刻”的时间意识中,历史和政治因被归于宏大叙事,而被拒斥,留下的是“对个人经验和感知的依赖,对日常生活主题的迷恋”。(第31页)这一将个人生活与审美相互绑架的方式,把个体-主体空心化,小写的语言开始成为大写的语言,诗歌迷失在语言的狂欢之中。如何让政治维度重新回归诗歌,张伟栋认为,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见证式诗歌,以作为真理主体的个人,记录历史;一种是公共诗歌,以法官身份,裁决现实,给出正义,诗歌之为一种理想的律法;一种是“反政治”诗歌,以反政治作为其基本政治要义。

但在张伟栋看来,这一讨论就算是意义重大的,也是无效的,他给出的方案是揭示现代诗的古典维度。在他看来,古典维度,“首先,着眼的是共同体及其原则”(第39页),以此区别于以原子化个人为根基的现代自由主义。诗歌政治性正体现于这一古典维度中,古典维度包括“想象”与“判断”,在此尤指“判断”,即“与总体性世界的关联问题,而非某个具体的政治理念”(第41页)。张伟栋不愿意将诗歌简单归于语言,认为诗歌在语言之外,还关涉存在,并且与古典意义上的真理相关。

我们看到,当这一古典-政治维度介入的时候,张伟栋已不满于只提供一套客观描述的理论,而是试图提供一套带有价值色彩的,具有拯救维度的历史意识,这一历史意识,展开于总体性状态之中。通过对阿甘本的解读,他认为“当代性就是弥赛亚时间”,内在就包含拯救的含义,他同样也将这一拯救性维度放入“语言-历史”机制之中,同样在考察当代新诗史的基础上,勘定拯救维度的位置,试图走出由资产阶级语言观-左派语言观-古典主义语言观构造而成的旋转木马,或说诗歌体制。在此诗歌体制中,“‘历史’是已经被打包封存的‘历史’”(第92页),而这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历史机制,因而也是“单边的历史幻觉”。要从中赎出“历史”,进入时间内部,就要重新理解拯救。这一具有弥赛亚性质的拯救维度,内在于乌托邦相联系。

诗人们在此通过拯救维度召回乌托邦,也召回历史,但是具有拯救功能的不是历史,而是语言,此语言“不是信息交流、意义传达或借助政治、伦理、美学等中介所衍生出来的语言,而是来自乌托邦”(第99页),这一结构,可以联系讨论荷尔德林和张枣时所提及的现实与“将来之神”之间的“非均衡性”。

我们看到以历史对位法(“语言-历史”机制)为轴,以古典-政治性维度和拯救维度,张伟栋试图架构一个具有价值含义的历史诗学体制。并以此解读当代中国诗歌,并在阐发当代诗歌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这一历史诗学。这一努力,可以视为是“思·史·诗”的互动。我们在陈超的《个人化历史想象力》一书中,可以看到类似的互动模式,但张伟栋明在“思”,也就是哲学化上走得更远。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同于更早一辈的诗论家,除广泛征引本雅明、伽达默尔之外,更新一代的欧陆哲学家如阿甘本、朗西埃等,进入了他的理论视野,也可见出其理论资源与上一辈已有差异。

张伟栋力图使古典-政治维度与拯救-乌托邦维度重新回复到诗歌讨论之中,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时间”问题的理解构成了十分重要的枢纽作用。他通过对“当代性”的阐释,试图“深入时间内部”,也希望诗歌“创制自己的时间”,这说明他意识到了时间问题,对时间的理解,直接关涉到对“语言-历史”机制内在结构的理解,但可惜的是,此一问题并未成为其关注焦点,因而对此问题并未给出更多更细致的说明,也导致古典维度和拯救维度的关系并不明朗。我在上文中给出的说明,也不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一不够重视的一个例子是,其在一处把古典诗歌的时间视为“绝对时间”(第26页),在另一处又把现代主义的时间视为“绝对时间”(第32页),这一内在龃龉,并未得到说明。

而且就历史诗学建构本身而言,如何理解“时间”关涉到如何理解“历史”,理应构成其结构框架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我所期待的。当然,就其做重点阐述的古典维度和拯救维度,也更类似于框架之勾画,其内在纹路肌理有待于进一步展开,比如古典-政治性维度中的“判断”,具体所指为何,只是一笔带过,并未展开。比如是否可以用康德的“审美判断力”概念来加以丰富,阿伦特在其论述康德政治哲学思想的讲座中,正是从判断力概念入手的,政治、审美可以通过判断力来沟通。又比如,他借用了柏拉图“分有”的概念,作为证明其诗歌主权的一个关键概念,也并未得到有效考察,所有对柏拉图“分有”概念困境的指责,似乎也可以全部用来对他的“分有”概念进行指责。

责任编辑:苏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2.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3. 王二冬的快递诗生活:于时代洪流中探寻微光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关注乡村与灵魂之爱:也人诗集《向南不惑》品读会举行
  6.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