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

作者: 2018年04月17日09:49 浏览:1732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那些假山  死水  和一小片
藏不住归鸟的秋草地
甚至那些
不会回家的牛羊和牧童
在腐朽  战栗   生锈——

两位折叠太多时光的老人
今天也在公园!
他们把卷曲的身子埋进躺椅里
如此相似
迟滞的目光里布满时间的涟漪

沉默本就是一场激辩
那片被久久凝视的衰草地
正在播放被岁月屏蔽的连续剧
如今有向土弯曲的身子
同时发出咔擦咔擦的断裂声——

偶尔,他们在一阵揪心的咳喘后
还会端详能长出麦芽的双手
用它们掸掸身上
崭新如悲伤的老棉布——
这些隐喻的告别令人叹息!

当斜阳将我的影子泻到他们身上
——这是多么冒犯!
仿佛我就是掠走老人
短暂而珍贵时光的不速之客
就是把晴空涂成黑夜的人。



荣光启点评:

此诗题为“冒犯”,耐人寻味。“冒犯”什么?谁“冒犯”谁?“我”是这场暮年晚景的旁观者。通常来说,浮生若梦,没有什么可以在时间里永远留存,这残酷而无奈的生存景象,无人可以胜过,我们只能在其中经历、感受与感叹。也有一些不甘的寻求者,有的人超越了日常生活经验、寻常理性,去在信仰经验中寻求出路;有人一开始就相信“人生不过如此”,始终将无意义本身当作一种真实、或者始终在虚无主义与怀疑主义之间徘徊。总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图景,大家在自己王国里逡巡、自足。而当我们转换视角,如这首诗中叙述者,在另一个角度来看,有时则不免惊见虚无、陷入悲伤。

是时间掠走了一切,是时间“冒犯”了人。但是,更多时候,人本身对此是没有那么多的自觉意识的。唯有“我”,一个在思忖着和写作着的人,才有这样的意识。而这种“有”,让“我”感觉是对在“无”中“沉默”的那一对老人的“冒犯”。

这种“有”,对于这“沉默”的有时甚至让人感觉替代永恒的暮年晚景,是不是一种多余?这是人的一种悲剧处境,也是诗歌写作的恒常主题。“冒犯”二字很是突兀,似乎是写作对生活的冒犯,是诗之思对日常生活的冒犯。

诗歌不是叙述哲思,而是在具体的感觉、经验和想象的呈现中让人体会作者的心思意念。此诗在想象与意象方面,非常细致,真实、具体、让人感动。作为诗歌中的主体形象那一对老人,他们身上“折叠太多时光”、他们“迟滞的目光里布满时间的涟漪”、他们的“沉默本就是一场激辩”、他们“向土弯曲的身子/同时发出咔擦咔擦的断裂声”……作者的言说极有想象力、连接着深切的生活经验。而当他们“在一阵揪心的咳喘后/还会端详能长出麦芽的双手”,这样隐喻性的言说,则牵涉着死亡、生长、苍老与大地等主题,言辞朴实,但意蕴丰厚。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