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亭华新著《乡土辞典》全国出版发行。

作者:黑马马亭华   2018年04月17日 09:38      560    收藏
马亭华新著《乡土辞典》全国出版发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c2de50102x5sp.html

       马亭华新著《乡土辞典》日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面向全国出版发行。
     《乡土辞典》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诗想者”品牌精心策划、倾力打造的一部颇有新意的优秀散文诗集,以辞典的样式,以一个辞条为题目、为引子,派生出散文诗来。诗人不是以枯燥的文字诠释某一辞条,而是以一种"诗意美"来创造每一章散文诗。中国散文诗界泰斗耿林莽先生评论马亭华创造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开拓了诗的思路,发掘了诗人的灵感源泉,在散文诗作者和读者常为题材、写法、风格的近似或雷同而苦恼的局面下,打开了一条新路。”
       全书共分三卷,诗人通过意象和句子,较为完美地实现了乡土世界的精神转换和提升,独特而唯美地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经验的美好怀想,不仅完成了乡土的诗意,也实现了精神的提纯构筑出一个个唯美的意境,语言较有张力。马亭华的写作比较熟练地运用了简笔方法,形式上表现出散文诗的灵动和美,内容上有效地呈现出他眼中的苏北乡土。诗人以乡村的神秘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身份,借助世间万物,风霜雨雪,草木人情,传递出《大风歌》的故乡江苏沛县所特有的"辽阔"意旨,充满神性和禅意。整本书以具有较高辨识度的语言和艺术手法,展现了汉语诗歌的魅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散文诗界自《野草》以来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从这一角度上说,本书可作为当代多维度多元化语言环境下,在 "大散文诗"写作方向上的参考文献。书稿语言凝练,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和意境。
       马亭华,笔名黑马,江苏沛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第八届签约作家, 200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诗集4部,迄今已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诗歌》《星星》《绿风》《扬子江》《诗潮》《青年文学》《阳光》发表大量诗作,入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散文诗卷》《江苏百年新诗选》《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大诗歌》《天天诗历》等,曾获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第五届宝石文学奖、第二届中国•曹植诗歌奖、首届雁翼诗歌奖金雁奖、第四届“桃园杯”世界华语诗歌大奖赛一等奖等,曾参加江苏省作家协会第四次、第五次青年创作会议,第九届全国散文诗笔会等。


《乡土辞典》马亭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定价:42.00元


附录:十二位作家评黑马《乡土辞典》


青年诗人马亭华的《乡土辞典》是一部颇有新意的诗集,以辞典的样式,以一个辞条为题目,为引子,派生出散文诗来。不是以枯燥的文字诠释某一辞条,而是以一种“诗意美”来创造每一章散文诗。马亭华创造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开拓了诗的思路,发掘了诗人的灵感源泉,在散文诗作者和读者常为题材、写法、风格的近似或雷同而苦恼的局面下,打开了一条新路。
从《乡土辞典》的实践来看,我以为,他取得了很大成功。原因有三:一是他有乡村生活的丰富的体验,积累了许多召之即来的素材;二是他有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故土至为深切的热爱,这种情感是深厚、浓郁地蕴藏在诗行中的;三是他有着相当出色的诗美感受力和表现力,这是最重要的。我始终认为,散文诗的生命力在于美。“美是不能忘记的”,散文诗的创作和阅读,本质上是一个审美过程的实现。给人以美感享受的满足,是一位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觉得,马亭华的《乡土辞典》呈现了他的诗美才华,一些优美的诗句,不时跳入我们的眼帘,让我们感到欣喜。每一个辞条下面展开一幅画,或是一支歌,给人以诗美的愉悦恰到好处。短篇则简洁精炼、轻盈而富有灵性;长篇则内涵厚重、意象驳杂颇有气势。这些诗句,朴素而饱含深情,一点也不俗。

——耿林莽(1926年生,中国散文诗界泰斗,当代著名散文诗人、资深评论家,获中国散文诗终生艺术成就奖)


辞典的意义在于对词作出客观的陈述和说明,马亭华的《乡土辞典》则以无数个具体物像来陈述乡土苏北。两个字的词,具体的或者抽象的,看得见的是苏北,看不见的也是苏北。陈述是诗意的,说明是经过思考的。马亭华多年来一直以散文诗作为主要书写方式,他是这本《乡土辞典》的编纂人。他编纂苏北平原的朴素,从土地到土地上的村舍、牲畜和人;他陈述事物生长的权利,从油菜花到麦子;他说明一些无形忧虑时,有时不免单纯:他太想删除这块土地上的干扰美好的那些词条,仅留下他对自己生长于斯的土地祝福。
    广大的苏北人民,生活在没有层峦叠嶂的地理中。一切的峰峦都留给心灵和想象,喜悦时如稻菽,悲伤时如稻菽,风一吹,都是千重浪。一般来说,如果写作者对乡土事物情有独钟,他会把持不住中庸式的兼容,极易把乡土之外的其他存在推至其对立面。实际上,我们今天所以愿意让自己的心灵重回乡土,并非仅仅以乡土来证明我们的本质没有蜕变,而恰恰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染身于繁华的经验。所谓铅华洗尽,概毋需多言。我从这部辞典里读到马亭华文字气质和情感向度互为一致的表达,他没有任性地给予乡土以无与伦比的赞美,亦没有伪善地用对社会的其他场景的批判来彰显乡土的意义。他只叙述只抒情只呈现,在辞典的间隙,每个阅读者都可以导入各自的乡土经验,来丰富词条的内涵。因此,他的写作比较熟练地运用了简笔方法,形式上表现出散文诗的灵动和美,内容上有效地呈现他眼中的苏北乡土。同为苏北老乡,读着这些文字,我的感受是真切的,即使有些篇章虽然带着概念化,也远胜那些干脆就忽视乡土存在的人。我谨用这些文字和马亭华一起,祝福我们的苏北! 

——周庆荣(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我们散文诗群”发起人,《大诗歌》主编,《星星·散文诗》名誉主编,《诗潮》编委)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以辞典命名的个人散文诗集,《乡土辞典》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创性和建设性。
    《乡土辞典》的作者马亭华,他是“诗坛黑马”,他是活跃于中国当代散文诗界的重要诗人,他是来自汉高祖刘邦故里沛县人,他是我的同乡。
多年来,马亭华以乡村的神秘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身份,借助世间万物,风霜雨雪,草木人情,传递出《大风歌》的故乡所特有的“辽阔”意旨,他的散文诗充满了神性和禅意。
诗人娴熟地运用了具有较高辨识度的语言和艺术手法,他执著专注,标新立异,在散文诗文体上倾注了对人世间的爱和拳拳之心,重塑了汉语诗歌的魅力,传承了中国散文诗自《野草》以来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又为重建当代散文诗体系提供了必要标识。
《乡土辞典》是在当代汉语诗歌多维度多元化背景下,为“大诗歌”写作方向提供了可资考量的重要文献。

——箫风(著名军旅诗人,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湖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主任)


很早就开始编发马亭华或以笔名黑马寄来的关于乡土的散文诗,现在又欣喜地读到他即将出版的散文诗集《乡土辞典》。长期以来,马亭华扎根于苏北这方厚重的土地,在当下快餐文化、人心浮躁的背景下,坚持深入生活,坚守散文诗创作净土,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以源自乡土的语言,以长卷式的表现手法,在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人文历史等全方位挖掘诗意的富矿,呈现大苏北的深远与辽阔,充满了神性和禅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乡土散文诗文本。

——皇泯(本名冯明德,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散文诗杂志社总编辑)


马亭华的《乡土辞典》始终洋溢着唯美情怀,构筑出一个个唯美的意境,语言极富张力。诗人通过意象和句子,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乡土世界的精神转换和提升,独特而唯美地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经验的美好怀想,不仅完成了乡土的诗意,也实现了精神的提纯。
马亭华散文诗的唯美意境和想象,其实更多来源于他对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并将这种古典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营造了诗歌精神的复合体。他的散文诗有着非常深厚的古典诗歌传统,这在今天的诗歌不断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诗歌的古典传统不断失落的今天,马亭华“回归诗歌的民族性和传统,赋予诗歌新的元素、活力和辽阔的气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开拓性意义。在这些优美的意境里,诗人骨子里流露出浪漫的情怀,形成了古典传统与浪漫情怀的交相辉映,成为马亭华散文诗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他总是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唯美的诗意,他的散文诗完全是内生性的视角感受,那就是土地、家园、亲情的眷念,表达他对苏北乡土最纯粹的地方体验。他的关于苏北的散文诗,避免了我们固有的城乡文化模式和二元对立式的书写,而是把自己作为苏北精神的传承者和守望者,是苏北的守护精灵。他的散文诗从纷乱喧嚣中呈现乡村的宁静与美。我想,作者的内心应该有着静水流深般的坚持和对乡村的坚定信仰。唯美和宁静,使得马亭华的诗歌显示出一种禅意,蕴含着诗人赤诚的乡土情怀。
马亭华的《乡土辞典》正是固守着大风起兮的乡土世界,以体察入微、随处可感的灵性,歌唱了一个干净纯粹的“苏北”和一个历史沧桑的“大荒原”,形成了诗意的纯美和精神的辽阔特征。

——周根红(南京大学博士,讲师,当代著名散文诗人、评论家。研究领域:文学与传媒、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等。)


马亭华最新散文诗精选集《乡土辞典》带着泥土的朴质与温润、自然与深切,他的乡土书写洵非停驻于乡恋的表达或乡愁的寄慨,而更多的是透过这些大地上的事情,打开蕴藏于村落上虽是常用词汇却不乏丰富内涵的库存,忠心耿耿地呈现属于他自己的还乡史、成长史与心灵史。
无论是纵情于大风驰骋平原的辽阔,还是在汉风楚韵中寻觅隐者的神秘,抑或是在人化自然或物性比兴中的心灵自省与人格对位,都能自在地渗入乡土镜像与地理人文,做到把灵魂交给菩提,把河流交给远方,把野草交给春风,把落叶交给大地,他的散文诗是一种根性写作,有着明显的“在地性”;这种“在地性”还表现在诗人对于乡土此在、己在、亲在的无限眷恋与浸入生命的审美气息,并且烙下了苏北大地特有的地理标识、文化基质与生命底色。
我想,只要你我的心还有温度,必能在马亭华的乡土上深扎,因为根在,亦因土地赋予给庄稼的一种恩情而让我们无法忘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原来在马亭华的散文诗中,我们依然可以感悟得到,一种艺术生态的美好,一种自洽自足的广袤,一种精神的丰饶。

——崔国发(中国作协会员,安徽作协散文诗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铜陵市作协副主席,铜陵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马亭华的《乡土辞典》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获得一种韵味无穷的深意和美感。
《乡土辞典》全书分三卷,形成辞条编队,集束整装齐发。辞条注重语言的凝练,主题能够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散文诗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了苏北的乡土风貌和人文景观,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和意境。
《乡土辞典》尤其注重意象的提炼。意,指意脉,即思想感情的脉络;境,指境象,即意脉贯注的对象。马亭华深谙散文诗的技艺,尤其对乡土意境的挖掘值得称道,他善于把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结合产生出一种境界,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为一体,通过艺术手段描绘出来,构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并且加以拓展和发挥,真正做到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毫无疑问,马亭华的《乡土辞典》做到了首创性,他笔下的苏北乡土,人情风物,都是具有黑马烙印和温度的原创,有着独特新奇的发现和心灵感受。
《乡土辞典》里,处处充满了比较奇特的意象,独具匠心,情感真挚,意味深长。

——洪烛(著名诗人,全国十佳青年作家,中国文联出版社诗歌分社总监)


印象中,他那一张胖乎乎的圆脸,偏黑,有海风吹拂过的羞涩,又隐隐刻满了可作小说素材的经历;他上身穿一件白色体恤,一如他诗的质地,柔软而明朗。仿佛被阳光翻晒过,没被晒干的地方,就用火烤。读他的诗,你能读出阳光和火的味道,不烈,毛茸茸的,微暖,像一滴清澈的水,落在干渴已久的唇上。
黑马话不多,他把内心想说的话,全都变成了他的诗行。他和他的诗都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有爱有恨。他首先把自己当成一个“人”,其次才是“诗人”。
任何一个写作者,都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妥善安放自己灵魂的地方。唯有如此,他的写作才是有“根”和“方向”的。即使这个“地方”,他再也回不去,他也在用诗的名义,进行精神的“返乡”。在“返乡”途中,痛是必然的,惆怅是必然的;但光有痛和惆怅却不够,还得有审视和追问,这是一个诗人的责任和良知。马驮着他的伤痛,他驮着时代的伤痛,迎着西风,既在寻找可供人类生存的理想“栖居地”,也在寻找人作为人的尊严感。
 “马”作为一种“骁勇善战”的动物,它的高大形象曾令不少的人羡慕。但在《乡土辞典》里,我分明看到了一匹马痛楚的歌吟。这匹“黑马”仿佛带着前世伤痕累累的躯体,孤独地在诗行间彳亍而行。它拒绝了成为新的闪电,而是以沉静的速度,自适的节奏,一步步地朝着光明之地,缓缓地完成心灵的抵达。而那个骑在马背上的苏北汉子,正在将他手中的笔,变成诗中的“马鞭”。鞭子高高地举起,鞭打生活,也鞭策自己。
他在借诗藐视这个时代,又在借诗向这个时代致敬。
 
——吴佳骏(中国作协会员,当代杰出的青年散文家,《红岩》编辑部主任)


之所以喜欢黑马的《乡土辞典》,是因为在他的诗文里,我感受到了辽阔、空灵、忧郁、狂欢。在那些文字里延伸开去,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若隐若现……真正的诗人写诗,笔下纵横的,肯定是一匹与诗人一样,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马。这样一匹马和马上的那个人,不管风雨,不管白昼黑夜,不管严冬酷夏,他们一会奔跑,一会驻步,一会沉默,一会嘶鸣。在黑马的诗文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马上的人和他胯下的马,他们一起撒蹄放欢,他们在现世间奔跑、逗留、欣悦,也在远古荒野中嘶鸣、悲伤、回望。……他们自由、如意、随心所欲。
他们语言狂欢,所过之处,光影交汇。
如果只是按黑马自己早期“我常常探索意象之间的跳跃变化,将炽热的真情贯穿始终,并依赖一种强烈的音乐节奏、复杂的想象力和洞察力,创造出宏大而幻美的理想空间,从而置读者于全新的阅读快感和诡异意象的奔突中”的要求,黑马当前的散文诗,显然已达到了他当初的预期。但是,黑马散文诗的波纹所及,其实远非如此。
黑马的世界,是一匹马和另一匹马的世界。他们既沉迷,又清醒,既世俗,又高贵,既进入世事,又可以脱出凡尘。而黑马因此凸现了一个诗人的本色——能够沉迷,喜欢沉迷,又与沉迷保持着独立的距离。
读黑马的散文诗,有时我既为他的诗情澎湃高兴,乐于乘着他文字的翅膀,与他一起御风而行。有时又为他的忘我、纵情,微微担心。我担心他节制不了诗情这匹随性而行的烈马。幸好,他总能在我特别担心的时候,控制得住风驰电闪的奔跑,能瞬间去到远处,又能瞬间安全返回。具备这种驾御本事的人,不多。
这样的阅读经历,使我分享到了黑马视野拓宽,个性张扬所带来的愉悦。他携来的速度、感观、颜色、响亮、闪光、鲜艳、清凉……诸般感受,即使一下子不能一一心领神会,阅读之后,仍然会久久回味,仍然挥之不去。
黑马的文字,有一种霸气,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侵略的预谋。

——庞华坚(笔名庞白,中国作协会员,当代著名散文诗人,主编《北海晚报》“散文诗百家”)


中国散文诗写作,一直以来与乡村田园或自然风物的亲密度更高,这当然与我们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和根深蒂固的文学传统有关。其实,无论是《诗经》以降的“旧体诗”,还是发端于新文化运动之初的“新诗”,我们诗歌所深情关照和着力书写的无不如此。以至于以城市化和现代性为向度的诗歌,始终是作为一种“实验性的”写作而难以形成大势,也更难以被更广泛的大众读者所接受。因此可以说,具有中国美学的广义的乡村诗歌,在当前仍然是一种主流。马亭华的散文诗集《乡土辞典》,即是这样的一部优秀之作。
就这部诗集的体例和总体风格来看,它显然不是一部零散的应景之作,而是一部具有整体意义的个人情感史,是在传统语境上构建的一部新乡土“辞典”。它既细微如土地上的草木,又宏大如荒原上的星辰,同时更指向我们精神共同的远方。正如诗人所写:“这是属于我的乡间,这里有生命中不可熄灭的火焰,有伟大的元素。”(《乡村》)“中国古老的元素!”(《故园》)“我住在乡村,我的诗以乡土取胜。”(《泥土》)。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对充满浪漫情怀的散文诗的持续而宏观的写作,值得我们大家来关注和探讨。

——白鹤林(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青年诗评家,《天下好诗》编著者)


马亭华的《乡土辞典》扎根乡土,亲近生活,仰望星空,叩问终极,对自然性、人性、神性进行着多维度、多层面的书写。他的诗在“辞典”的纪律性、客观性与艺术的自由、飞翔之间达成了较好的平衡,朴质且不羁,厚重而轻盈。

——王士强(天津社科院副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我敬爱和崇拜真正的诗人。
阅读马亭华的《乡土辞典》,我深醉其间,我惊叹诗人黑马对词藻的运用和驾驭能力。在他诗性的思维,奇异的想象和深浓的情感之下,一个个汉字如被激情、神性的火焰点燃,光辉熠熠,生发出了无限魅力。他的每一首诗,诗里诗外营造的意境,恰如一幅水墨丹青,一首无暇天籁。黑马的诗纯粹、唯美,情深又蕴藉,是那种精致到让人不能释手,可以细细端详和品味的。
读他的诗,你能感受到诗人有时仿佛伫立成苏北平原上的一株水稻,于黄昏中迎风而吟,歌颂着他热爱着的村庄和亲人,以及勤劳耕作的穷乡亲们,细腻而柔情;有时又恰如一匹骏马,凭借着他的才情和想象力,在辽阔的苏北平原上恣意驰骋,诗作大气而豪迈;有时诗人又好似一座黑暗里的灯盏,用赤诚的丹心凝聚光芒,将自己的心空照亮,也渐渐照亮诗歌艺术的天空。
德漠克利特曾说:具有一个好灵魂的故乡,就是整个世界。诗人黑马是幸福的,他出生于刘邦故里,楚韵汉风孕育了他诗性的种子,泗水亭、歌风台、微山湖、古黄河……丰盈了他的禀赋和才情。辽阔、苍茫的苏北大地,是诗人精神和灵魂栖居的故乡。诗人用他的身之所历,目之所见,心之所悟,向读者展现了一片属于他的诗性世界,独特、丰厚而又不乏醇正和悠远。苏北平原上的草木花叶、鸟雨虫兽、落日流水、大风雪花、亲人乡邻……这些意象在他的诗里,正如弗朗西斯·雅姆在其《十四篇祈祷》中写得那样:“这一切在那里就像一个善的海洋,光明和宁静在里面降落。”
诗人黑马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将这片土地给予他的馈赠以及它的丰饶一一讴歌。这是可以温暖他今后人生行程的收藏,是个体生命与那片土地上的事事物物相崩发的情感花香与智性光辉。这种花香与光辉一直潜伏在他的心灵深处,挖掘、抒写出来,便成了这些能够愉悦我们读者精神和纯化心灵的动人诗篇。它们是连接着苏北大地的深厚地气的,是献给诗人自己也是献给大苏北的赞歌。从另一角度说,苏北大地也烙上了诗人的印记。
因为,黑马是一位真正的诗人。
 
——曹丽琴(著名女诗人,青年散文家,冰心文学奖获得者)







附录:
马亭华散文诗选

泥 土

当一轮白月亮,有了陶醉的气息。
家乡的湖水掀起所有的诗篇,温润的泥土上生长着最绿的草,和最纯真的爱情。
我在梅花深处冬日的仰望中,获得了星辰和诗篇。

那梦中的马,还在花瓣的草地里驰骋,乡村正以铜的皮肤扬鞭。
我成熟于泥土,在村庄的深处倾听淳朴的民歌。在绵长的岁月里,我渐渐有了古风雕塑的轮廓。
我有透风的屋顶,一亩薄地。我叫黑马,我手执书卷,我是一个诗人。
我住在乡村,我的诗以乡土取胜。


五 月

一条河流,跑着跑着就累了。
在村庄的边上坐下来,青铜躺在月光下的沙土中,泛着古老的夕辉。
只有星星悄悄爬上了树梢。一束麦穗也会芳香我的村庄。
镰刀在舞蹈,以冰上芭蕾;镰刀在歌唱,以纯金的嗓子,五月的天空潜藏下内心的快乐。

纯棉的妻子站在浅浅的河湾,以浅浅的笑靥守望乡情。一朵云,仿佛忘记了天空的脚步。
亲爱的故乡啊,至此,我的抒情已不容荒芜!
我的爱涉水而来,我的乡愁涉水而来,五月淳朴的诗篇涉水而来。
以一束麦穗的芬芳,以子规的村庄,以太阳和风。


民 谣

民谣丰盈着泥土的声音,乡音不改。新月下的颂词,岁月里的风声。
    黄河,在诉说着民情。

    牛羊深埋五谷的目光有了岁月的裂痕,痛苦的破碎的瓷片点燃黄土,渐行渐远的是马车。
    纯粹的种子,感恩的大地,那落地的比歌声还沉重,抖落一身风尘,收藏了河流,也吹走了牛羊。
    苍劲的民谣坐在那一片秋色之中,拯救泥土,守住水边的灯。

    我要唱到天的尽头。
    民谣是风,把雨水高高举过我的头顶。高天流云,掌心里的粮食在跃动。
    稻花的香气陶醉着天下,黄河越来越远。
    村庄为我照耀,让我醒来。我埋进九月,感受五谷。


落 叶

一棵树,落叶可以找到了故乡。
一棵树在秋天会落光身上会飞的羽毛,但那些曾经的掌声不会腐朽。秋风中的诗朗诵也是最纯粹的。

    家乡的门环,是一双患了乡愁病的耳朵。那一刻,它获得自足的宇宙。
    秋天的落叶还在屋檐上弹跳,在生活的深处,落叶有着比人类过分的爱。
    像穷孩子守着微弱的火苗,落叶围住村寨和五谷。有人在流水中捣衣,低着卑微的身子,远处耕牛的影子紧紧地贴着大地。

    大风起,落叶走动……
从来没有一个人真正走入故乡的腹地。
    一枚小小的落叶啊!它有茫然的孤独,也有佛的浅笑。


大 风

大风,终于把古老的黄河吹干了。
慢慢吹成了一缕丝绸。家乡的大风,时常卷着沉沙跑,像拉着一排排古战车。

在苏北,大风已成为一种高度!
可与英雄比肩。酒、剑、铜马车,也仅仅是殉葬品,被细小的沙粒一一掩埋。
大风甚至吹过了乌江,吹透了一部文辞渊雅的《汉书》,吹透了猛士的骨骼,清澈的星辰,和族谱上的烈酒。

大风,舔着泗水的边缘,像是掖了掖乡亲苦难的被褥。
有一次,在故乡的梦里,在枕边,我猛然听见古老的黄河在咆哮!


气 息

苏北辽阔的深处,有古老的煤、铁、青铜,有隔世的王朝的气息。
在黄昏,鼓荡的大风中,有青草的苦涩,有祖先的气息。

    树木的骨头始终伸向天空。
    窗户上的村妇还在灯下剪纸,昔日里奔腾的古老的河流默默地穿衣,有着神秘的气息。
    朴素的农事,屋内的灯光在时间深处。
    靠近烟囱的积雪,开始融化了。星光,缝补着乡村的旧时光,那些朴素的气息。

    在乡土中抬头,你的目光一定会撞上温顺的羔羊,羔羊后背手的老爷爷。他们都有柔弱和善良的呼吸。
    在苏北,我爱上了这些缓慢的气息。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