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吾:民谣隐士许秋汉——“曾经北大最酷的文艺青年”

作者:安吾   2018年05月07日 15:35  红星新闻    1510    收藏

原题:民谣隐士许秋汉:“曾经北大最酷的文艺青年”


许秋汉

许秋汉


“我一直坚信,一所没有面积足够庞大的草坪的大学是一所失败的大学,一个没有许秋汉之类的骑着吉他(和女孩)满天飞的音乐人的草坪是一个失败的草坪,而一段没有傲气酒气草莽气腥躁气杂糅的草坪音乐记忆的求学经历,则一定是一段失败的求学经历。”

约十年前,我偶然读到诗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胡续冬的一篇文章《草坪音乐记忆》,文章结尾的这段话,令尚是少年的我陡然一震:许秋汉是谁?那所拥有许秋汉、草坪、吉他、女孩儿和自由的大学,又是什么模样?

我到网上搜索,对许秋汉有了些模糊印象:北京大学社会学系1991级学生,90年代闪耀燕园的才子、歌手。有人如此形容他,“曾经北大最酷的文艺青年,兴致时跳入未名湖畅游的那种”。

往后几年,我接触了不少北大师生。在各种场合,新生文艺晚会舞台或北大西门外的小酒馆,职场上栽了个跟头或爱情上遭遇了失败,总能听到这些北大人,醉或不醉时扯着嗓子吼:“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

在没有校歌的北大,这首诞生于25年前的《未名湖是个海洋》被无数北大人视为“地下校歌”;在文艺青年扎堆的燕园,它的作者许秋汉已经是个传说。

人们唱他的歌,说起他的名字,仿佛就能相约通往歌中所唱的,那个“让那些自由的青草滋润生长,让那泓静静的湖水永远明亮”的精神世界。

岁月忽已晚,如今的许秋汉,不再是当年桀骜的草坪歌手;现在,他是《博物》杂志主编,行止坐卧在花鸟虫鱼之间,二十年不再写歌,成了一个民谣隐士。

北大120周年校庆,我碰到了许秋汉,聊了聊他和北大的故事,他当年的傲气、酒气、草莽气、腥躁气,和如今踢不动球、带不动娃的不知什么气。


“以梦为马的诗人”


地名意义上的,位于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的北大,许秋汉自小便熟悉。生于70年代的他在北京长大,少年时就多次去过燕园。而那个烙在精神维度上的北大,在他高中时渐有了轮廓。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某天,17岁的许秋汉路过天安门广场,看到一群北大学生聚在一起,激情洋溢地“探讨社会和民族的未来”。

这些仅比许秋汉年长数岁的北大学生,在认真思考他“原以为只有伟人才会探讨的问题”,一如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记录下的那一张张面孔。

彼时,少年许秋汉刚学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他望着这群北大学生,脑中冒出的是范仲淹的名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许秋汉开始意识到,“北大”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群人,他想和这群人站在一起。

1991年,他进入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1989年至1992年间,北大的本科新生需要在军校训练一整年。因此,直到1992年,许秋汉才从那所号称中国“西点军校”的石家庄陆军学院,第一次以“北大学生”的身份踏足燕园。

17岁见到的那些忧国忧民的北大学生形象,在许秋汉脑中急迫地转,催促他在这座校园里寻找“五四青年”和“治国秘笈”。

也是这一年,党中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代向前跑,风气在变化,校园也在变。

不见“五四青年”,也没有“治国秘笈”,原来以张贴学术、文化海报为主的北大三角地,突然只剩了一张张GRE讲座海报和商业小广告。

好在同道还有,在海子的母校,一群“以梦为马”的诗人。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许秋汉写道:

“在我这一局的大学生涯中,‘诗人’这个角色被安排率先登场……来到北大后,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身边冒出了很多诗人,但形象与我心目中的仙风道骨大相径庭:他们中混入人群不易辨认者居多,间或冒出些奇形怪状和蓬头垢面者夺人耳目,甚至在军校同患难的难友中,亦有不少脱下军装就摇身一变,变形为神经兮兮、多愁善感的诗人。”

音乐和诗歌,陪伴许秋汉在北大度过大半时光。

他从中学开始弹吉他,尤爱崔健和罗大佑,在大学开始自己写歌;他读诗,在校内大大小小的诗歌活动上,十几人或数百人齐声朗诵“以梦为马”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些诗句“默读吟咏时还会引起内分泌的变化”。

那时候的许秋汉,弹吉他,留长发或剃光头,内心涨着某种道不明的能量,“有一种叛逆的情怀,当时社会上说,弹吉他的都是流氓,那我就要弹。”

大一下学期的某晚,许秋汉睡不着觉,就独自跑到未名湖边坐坐。月光、星光倒映在湖面闪烁,鱼儿从水面一一跃起,他顿时有了灵感,写下“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

北大从无校歌,这首后来定名为《未名湖是个海洋》的校园民谣,为北大人私享,成为广为传唱的“地下校歌”。


“未名湖养出的虾蟹”


如今,在日常闲聊和饭后闲思中,许秋汉也会时时撞上那些对北大的“批评”。

在北大待了好些年,二十余年来又持续和“北大”发生或松或紧的关系,他很清楚,在未名湖,世人所期待的那些满腹治世经纶的“大鱼巨鲸”并非没有,但只能潜藏水底。

提及自己,许秋汉总是这样一幅口吻:“我是未名湖养出的虾蟹。”自认不是“大鱼巨鲸”,但“小虾小蟹”也曾在校园内掀起大浪。

上世纪90年代初,商业气息纷纷涌入北大校园,令许秋汉和他的朋友们觉得不大对劲,“北大还是我们心中一块干净的地方,商业海报不能把文化海报覆盖了。”

1993年5月4日的早晨,北大95周年校庆日,一张长达30米、宽1.5米的巨幅海报出现在三角地,大大的字体一字一句抄录下北大中文系谢冕先生的散文名篇《永远的校园》:

“这真是一块圣地。数十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于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

巨幅海报将那些商业小广告悉数覆盖;海报的最后,是北大数十个学生社团的大笔签名。

当晚,在许秋汉等人的召集下,学生们聚集在原图书馆东草坪上,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草坪烛光摇滚晚会”,大家放声歌唱,“唱《国际歌》,唱崔健,想到什么就唱什么。”此后不久,许秋汉在《未名湖是个海洋》歌词中隐隐提及此事:“让萤火虫在漆黑的夜里放把火。”

这一整天,北大学生们精神振奋。作为这次学生活动的参与者之一,许秋汉忆起当年旧事,感怀无限:“大学校园不是白衣飘飘,也不是温馨浪漫,而是青春和热血。”

他顿了顿,接着说,“这才是北大学生的价值所在。”

草坪烛光摇滚晚会的第二年,北大推倒了南门外一段约600米的围墙,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25000平方米的商业街,与中关村融为一体。

在商业巨兽面前,学生的抗衡显得渺小、幼稚而无力。

一首名为《什么时候》的90年代北大校园歌曲,记录了这些变化:

“什么时候我们已不再简单,一天到晚总想着挣钱?什么时候未名湖的湖畔,来往着一个个的旅游团?什么时候南墙拆了又建,校园附近变成了商圈?什么时候小南门外的饭馆,已经变成了四环?”


“不想当歌星的士人”


许秋汉和他的朋友杨一、巴特尔们,时常来到北大的草坪,怀抱吉他,唱自己的歌,也唱崔健、罗大佑、齐秦。这是他最珍视的大学记忆。

偶尔他也登台唱歌,不过常被北大学生轰下台去,学生们嫌他唱得不好。许秋汉不以为意,在他看来,重要的是“把歌唱给朋友们听”。

当时的他不会想到,十多年后,他开始成为北大那些盛典上的“吉祥物”,翻来覆去唱《未名湖是个海洋》,翻来覆去让后来的北大学生们眼角湿润。

也是1994年,校园民谣开始流行,北大学生们一块儿出了一张专辑《没有围墙的校园》,许秋汉的《未名湖是个海洋》、《安全行车365天无事故》等歌曲收录其中。

据许秋汉说,后来他有几次成为歌星的机会,但最终都放弃了,他不喜欢当歌星,不太享受万众欢呼。

那时候,许秋汉和清华大学的高晓松、卢庚戌等校园歌手也都相熟,但渐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卢庚戌他们比,我对音乐不是那么热爱,没有太把唱歌当作一件事情”。

我谨慎地问他,真的不那么热爱吗?

他很坦然:没了音乐也没关系呀,不去依赖什么东西,内心才能获得更多的慰藉。

作为多年好友,胡续冬称许秋汉为“专为草坪而生的歌手”,他坚决不认为许秋汉该出唱片。

在《草坪音乐记忆》中,胡续冬写道:“离开了在草坪上引领我们的气血和神思直冲云霄的氛围,他们就会像哈利波特失去了扫帚,完全找不到自己的气场……在草坪上具有无穷魔力的嗓音,在唱片里险些沦为过于狡猾的编曲、过于职业的伴奏的点缀品。”

很长一段时间内,许秋汉遍历名山大川。他倾心魏晋风度,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士”,这是他的理想。

在许秋汉看来,北大传承的是京师大学堂、国子监和太学的血脉,它就是专门培养士大夫的,士大夫可以没有一块封地,没有一顶乌纱,甚至没有一具像样的躯体,但一定要有魂。

于他自己而言,“是不是大夫没关系,但中国不能没有士。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作为知识分子和读书人,他们传承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1995年,北京市出台了一项政策,要求当年毕业留京的高校学生缴纳城市增容费。

许秋汉愤怒,援引战国时齐人冯谖客孟尝君的典故,创作了《长铗》,为当年毕业的1990级同学鸣不平:“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两袖清风为谁忙,国家不用做栋梁……长铗归来乎!士可杀不可辱,从今后对酒当歌,乐得逍遥回故乡!”

有评论说,《长铗》“代表着读书人的骨气,北大人,就算输掉了日子,也不能输掉骨气”。

时隔二十三年,听到此番评论,许秋汉忍不住笑了,“当时没想什么‘读书人的骨气’,就是为90级的师兄师姐鸣不平,写首歌送给他们。”


“金盆洗手后的山贼”


少年子弟江湖老。

现在的许秋汉活得像个隐士,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金盆洗手后的山贼”,每天往返于家和单位之间。

他在1998年后就再未写过歌,也极少外出抛头露面,尽管每逢重大的官方活动,北大校方总会想起这个未名湖畔的传说,邀他回母校唱歌。

也有人一直惦记他,知乎上有网友提问:“当年唱《长铗》的许秋汉,现在‘食有鱼,出有车’了吗?”

毕业后的头几年,许秋汉一直没找工作,他让自己“退休”了几年,在家吟风弄月,出门游山玩水,但渐有了“生命的危机感”,“自己不种粮食也不织布,对社会还是一个寄生虫。”

新世纪到了,“世界末日”的预言未实现,太阳每天照常升起,并非为了“食有鱼,出有车”,许秋汉还是开始入世,拥抱工作了。

先是在某家互联网公司,后来辗转几家杂志做编辑,十四年前开始主编《博物》杂志,他很喜欢现在这份工作。

采访过程中,许秋汉突然问我:“世界上最伟大的编辑是谁?”

我愣了许久,摇摇头。许秋汉嘿嘿一笑:“孔子啊!孔子编《六经》,述而不作。”

借着这份工作,他很乐意去了解那些“稀奇古怪”的花鸟虫鱼,“掌握这些知识有什么用?我想,对世界的判断可以稍微牢靠一些罢。”

我问他,你是北大90年代闪耀校园的才子,就这么放弃写歌二十年,不会觉得对不住自己的才华吗?

许秋汉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说他是才子,“空负才子之名,并没有一技之长。”他自言,现在的心态相当豁达,没有什么事物是离不开的。

“北大”却从未从他的生活中真正离开。每隔一些时日,总有些与北大相关的信息传来,“北京大学就像一条藏在水下的鱼,不时在我生活的池塘里搅起一些涟漪,不论多么遥远,我知道自己的池塘与未名湖总是连理相通。”

这些消息,或是北大的“好事”,或是北大的“坏事”,但都无法撼动许秋汉心中的北大。

在他看来,北大就像一个自然保护区,兼容并蓄、物种多样,里面有很多珍稀物种,别处难觅,这种生态的多样性,恰是北大最有价值之处,“世界上不能全是同一种人。”

许秋汉在北大遇上了许多以前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怪人”,他觉得这些“怪人”的存在,都是北大的自豪。他把这些“怪人”比作是“金丝猴”、“大熊猫”,他喜欢和“金丝猴”们过同样的生活。

他记得1991级中文系有个“怪人”,整天坐在宿舍里吹箫,两条腿从上铺垂下来,像个仙儿,该“怪人”极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情商为负”,但却精通甲骨文等各种古汉字。

许秋汉感慨,“这种怪人,如果放在别的地方,肯定会被排挤,但在北大不会,北大怪人太多了,越怪的人越是宝贝。”

1997年初夏,诗人、当时还是北大中文系学生的王敖骑车路过北大静园草坪,看到几个人在草坪上弹唱,面前放了一堆酒瓶。

其中一人便是许秋汉,“当年还比较瘦,而且气度不凡”。

现在,许秋汉已经46岁,他不再蓄长发,腆着中年发福后的肚子,坐在杂志社的主编办公室,喝茶、抽烟、工作,在花鸟虫鱼之间寻觅内心的安定。

有句话说,朋克发财、诗人发胖,都是令人遗憾的事。所幸的是,发胖的许秋汉还没有大大发财。

有朋友给他打电话,邀他去踢球,他说:“你们定的啥日子啊?我得在家看孩子呢。啥?带上孩子一块儿来?不行呀,孩子才三岁呢。”


本文获作者授权发表于中国诗歌网

责任编辑:苏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