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是可以教出来的吗 | 黄梵的十堂写作课

作者:王凡    2018年08月14日 09:17   现代快报读品周刊    1963    收藏

夏日的南京,傍晚时分热度尚未完全褪去。南秀村某个咖啡馆内,作家黄梵以每周一节课的频率,开讲他的十堂创意写作课。现场约20个学员,年龄不等,职业各异,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追逐着自己的文学梦,据说线上还有10个学员听课。

创意写作,在美国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但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事物。这些年,陆续有高校招收创意写作硕士(MFA),但走向社会的创意写作课并不多见。所以,黄梵此举也是一次大胆尝试。


王凡 | 文  叶子 | 摄

__01


“在世界范围,对于创作能不能教这个问题,是有分歧的。我去欧洲发现,欧洲对文学创作能不能教,持否定态度,但是我去美国发现,他们非常肯定地认为文学是可以教的。”黄梵说。

创意写作于上世纪初期在美国诞生,迄今已发展成拥有完备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流程的成熟学术领域,在西方国家具有极高的接受度和认知度。按照在美国教创意写作课程的著名华裔作家哈金的说法,在美国,你几乎找不到一个作家不上创意写作班。读者们熟悉的著名作家严歌苓在美国攻读MFA,学习写作三年,她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这种职业训练对她后来的写作帮助很大。

黄梵接触到创意写作课的教学,是2011年因两岸作家交流去了台湾,应台湾小说家许荣哲之邀,黄梵参与其中,开始给台湾的学生上创意写作课。等回到南京后,还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继续讲课,一讲就讲了三年。“我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可用于写作训练的模式,不太依赖于写作者的个人天赋,普通人经过这样的模式化训练,能达到发表水平。很多学员受到了很大的推动,这个班后来有两个学员在台湾得了一些大奖。”

后来,黄梵所执教的南京理工大学希望他把写作课引入校园。令黄梵没有想到的是,这所工科院校,文学爱好者不少,课一开起来,学生反应热烈,第一期就有50多人参加。后来有炎石等几个学生,在90后诗人中成为翘楚。还有破罐等学生因为写小说,出了短篇小说集,成了不错的作家。

“我意识到,很多人在写作上需要方法来推动,这种推动能大大缩短他们写作的学徒期。我在年轻时候,我缩短学徒期的方式是跟一些作家在一起混,通过他们的只言片语获得一些启发。比如,车前子看我的作品,曾说过一句话就对我触动很大,他说:你有没有意识到诗歌的外形也是有美感的。他这句话立刻让我领悟到自由诗的分行是很讲究的。我这个课就相当于把我以前跟着作家去混的,让自己加速成长的经验,把它搬进课堂,把写作者的学徒期,从5-10年缩短为2-3年。”黄梵说道。


微信图片_20180814091220


__02


写作到底能不能教?作家是不是教出来的?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一直是一个话题。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写过一篇名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文章,回忆自己上写作课的经历。沈从文在西南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三门课汪曾祺都选了。

“创作能不能教?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争论问题。很多人认为创作不能教。我们当时的系主任罗常培先生就说过: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这话有道理。沈先生自己就没有上过什么大学。他教的学生后来成为作家的,也极少。但是也不是绝对不能教。沈先生的学生现在能算是作家的,也还有那么几个。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 ”


汪曾祺分享了沈从文教写作的细节,“我写了一篇小说(内容早已忘记干净),有许多对话。我竭力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从此我知道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普普通通的话,要尽量写得朴素。不要哲理,不要诗意。这样才真实。 ”

在汪曾祺的回忆中,沈从文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我以为这是小说学的精髓。据我的理解,沈先生这句极其简略的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而且,作者的叙述语言要和人物相协调。 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

去年,作家毕飞宇出版了《小说课》,是他作为南京大学教授在大学讲堂的讲稿结集,他坦言,最初走进南京大学讲堂的时候,出发点不是讲文学史,也不是讲小说理论,他的出发点是,也许就在讲台下面,坐着渴望写作的人,但在写作中会有障碍。毕飞宇觉得,他可以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帮助学生们排除障碍。“我把这设定为一种手把手的传授方式,告诉他们,奈保尔在这里是怎么处理的,海明威在这里是怎么处理的。每个小说美学方式的呈现,都是与作家自身特点紧密相连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寻找一种抽象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小说规范。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什么样的小说,你渴望写作什么样的小说。这不再是从文本到文本的过程,而是从作家这个人到习作者这个人的过程,更强调人与人的过程。我的愿望是,我的讲稿能帮助到渴望写作而步履艰难的年轻人。”


__03


不过,学校的写作课与社会的写作课又不尽相同。黄梵坦言,把创意写作课面向社会,有一个最大的挑战是,学员们年龄层次、工作性质完全不一样,所以需要平衡。因此他不会考虑高起点,而是考虑基本起点,“大家的诉求都是希望通过一个班进入写作的核心地带,所以我的基本设定是,入班的时候是爱好者常见水平,出班的时候,在认识层面,在某些局部的写作层面,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而且这个班结束后,还能让学员按照课上教的模式继续去练习,继续提高。”

去年夏天,黄梵首度尝试面向社会开办写作创意课,反响热烈,因此今年第二次开课。他将课程设为十节课,帮助学员掌握写作新诗、小说、散文的技巧。

黄梵回忆,他几年前在台湾开社会写作班的课程时,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学生。从十几岁到八十多岁,每个人的诉求不同。年轻人想成为作家,七八十岁的人则是为了圆早年的文学梦。一位70多岁的女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丈夫重病,但她依然参加写作班。问了原因才知,丈夫将不久于人世,她很想通过诗歌、散文写作,把和丈夫一起生活的时光保留在文字里,所以,写作会是丈夫离开后她继续生活下去的唯一支柱。

看如今南京班上的学员,虽然年龄差距没有那么大,从17岁到60岁,但是学习写作的初衷都一样纯粹,没有太多功利的因素。用黄梵的话说,他们想接近真正的写作。

南广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师赵汗青,今年是第二次参加写作课。他说,去年报班是为了学习小说写作,但却和诗歌结下了缘分。“黄梵老师让我意识到我的很多创作冲动是适合诗歌的,而老师有一整套方案能将我的创作欲望转化为作品。老师从最具体的如何写意象、写一行诗句教起。写了一年之后,我的判断力提升了很多,不像去年第一次听那样懵懂,因此今年重新上一遍写作班让我进步更快。”

学员赵阳从事葡萄酒市场策划工作,她说来上写作课,是意识到了写作上的短板,她通过上课发现,解决之前写作困难的突破口,竟然是从来不在意的诗歌。“就像在健身房练肌肉一样,坚持一个月之后,会见到另一个自己。黄老师是特别擅长总结一套方法论,这是典型理工科人的做事习惯。所以写作班,对于希望快速入门的人来说,肯定是事半功倍。”

黄梵说,他很希望写作之余,为社会做一项启蒙工作,把创意写作这样一个社会需求打开。“我相信有文学梦的人,每一代都会有很多,但文学爱好者和作家之间确实存在着一条鸿沟,跨越鸿沟的方法有很多,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我在写作课上,对可教的部分是教一些方法,对写作中不能教的部分,我也通过一些提示,让你靠领悟去接近它。并不是保证你上完我的课,就会成为一个作家,而是说我告诉你一些方法和意识,有些人利用它们,真轻易跨过了那些鸿沟。”黄梵说,如果时机成熟,有合适的平台,明年夏天还会开第三期。


 


创意写作,英美有一套很成熟的模式,中国的创意写作课有些高校里有,但和西方的创意写作课之间有什么关系,我是有一些困惑和疑问的,我想这也值得探讨,能不能培养出写手,还是只作为学历教育?创意写作专业会不会也变成早些年的文秘、影视专业那么一哄而上?社会上的创意写作课更多的是依赖于授课人的个人魅力,有沙龙的性质,遇到自己喜欢的作家上课,学生会很有兴趣。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何平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后天训练对提升写作水平,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写作是无法教授的,无法训练的,是全靠个人天赋的”,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职业化的训练不能给你天赋,但是如果你有天赋的话,它至少可以让你在使用你的天赋的时候要方便得多,容易得多,使你所有的天赋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作家 严歌苓


我们同济大学中文系有创意写作MFA的专硕,可能的话我们也会推广到社会。我认同写作是可以教的,肯定创意写作课的积极作用。创意写作课如果开到社会上,我相信会有比较好的反应,因为大家写作不仅是为了成为作家,而且也是认识自己和社会的一个很有趣的途径。

——同济大学教授 张生


微信图片_20180814091602

黄梵

1963年5月生,湖北黄冈人。诗人、小说家、副教授。代表作《第十一诫》《浮色》《南京哀歌》《月亮已失眠》《女校先生》《等待青春消失》《中国走徒》等。获《作家》金短篇小说奖、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中国好诗歌奖”提名奖、北京文学奖诗歌奖、金陵文学奖诗歌奖、《芳草》汉语双年诗歌奖等。作品被译成英、德、意、希腊、韩、法、日、波斯、罗马尼亚等文字。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