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望”

“杨克诗书展——我在一颗石榴里看到了我的祖国”昨日在深圳美术馆开幕

作者:尹春芳   2018年08月15日 10:22  深圳特区报    549    收藏

“诗是写给灵魂相通的人看的”“每一本书都是一只宝瓶/在春水盈盈的黑眼睛里漂”“以浪为枕/对月而吭”“一个男人在纸上行走/引吭高歌/最嘹亮的恰恰是寂静”……你能想象,这些充满诗意的诗文以毛笔字的方式呈现在一个展览里会是什么样子?

昨日,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深圳市福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美术馆、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以及深圳市惠风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杨克诗书展——我在一颗石榴里看到了我的祖国”在深圳美术馆开幕,展至8月19日。此次展出诗人杨克的书法作品70余幅,这些以行书和草书书写的内容多是来自杨克的诗歌。与众不同的是,诗人杨克在国内做了一次大胆尝试,让诗歌与书法完成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风雅中透着浪漫,一如千百年来传统文人的书法道统。

杨克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他也是中国第三代实力派诗人。出版有《杨克的诗》《有关与无关》《我说出了风的形状》等多部诗集和文集。


微信图片_20180815102128


向传统文化“看齐”


杨克一直活跃在中国诗坛上,他既是口语写作的倡导者,也具有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他的诗歌有着鲜明的当下感、现实感,把个体的经验与时代的宏阔景象和公众经验汇于一体,形成独特的风格和气象。

由于杨克的诗歌为越来越多的诗人和普通读者所熟知,成为广东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诗人。《杨克的诗》2015年出版后热销长销,也是杨克诗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佐证。

作为诗人的杨克为何拿起了毛笔写字?这是记者最关心的问题。对此,杨克说,机缘巧合之下,他有次到深圳一文化公司,在收藏字画的朋友鼓励下,才首次拿起毛笔书写。“线条自然有欠成熟,可是发到网上,却被朋友们认可,认为极具个人风格。”

大家的认可让他燃起提笔的热情,也激发了他内心的文人情结。正如他在展览的序言所说:所谓文人墨客,都是文墨集于一身的。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杨凝式的《韭花帖》都是文章与书法的结合,形神兼具,方能传世。这种文与墨相得益彰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从鲁迅、胡适、郁达夫到郭沫若、茅盾、钱钟书、叶圣陶等,不少文人学者,对书法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他们并不以书法名世,但是他们的书法作品却有着极高的审美品位、文化底蕴和收藏价值。

另一件事是杨克自己也遇到了“提笔忘字”的小插曲。他在广东财经大学担任兼职教师的时候经常板书,但有时会忘记字的笔画,这一度让他有些苦恼。由此杨克也感叹,用电脑打字是让我们选字,而不是真正的写字。

杨克决心与中国古代文人传统“看齐”,开始研究书法这一古代文人的“规定动作”。虽然拿的是硬笔,但他自小对汉字的结字、法度有深刻印记,汉字的结构、意蕴,他也有所了然。

杨克喜欢看帖,研究毛笔运笔、收笔、飞白、浓淡、干枯。赵孟頫的字颇得他的钟情。赵字婉转流利,外秀内刚,尤其是他六十岁以后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绝无柔媚之气。杨克喜欢研究行书、草书,却鲜少临帖,他不希望把自己局限在某位书家的既定笔法而已。与此同时,杨克也严谨地遵守古代书法的基本规律和范式。


微信图片_20180815102131


写自己的诗文与心灵更契合


杨克此次的诗书个展,涵盖斗方、中堂、条幅、横披、对联、匾额、长卷及扇面,多是他近年书写。而作品所书写的诗文,绝大多数也是他本人原创,出自他30多年来写下的诗文。

展览的名称就出自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我手写我诗”对杨克来说,是一种随性。“其实擅长笔墨的古代大家,亦有赖于自身的悟性和天分,方能守成出彩,挥洒个性。从而形成独特的韵味与格调,不带他人影子,见字如面,见字见心。我注意到他们书写的内容,也多出于他们自己的创作。”

遵守古代书写的法度却不过度强调技术化是杨克对书写的态度。在他看来,写字不教条技术,可能会在技术层面不够熟练,但也显得朴拙、本色。写字本身也变得更心灵化、精神化。“所谓文字,本来就是记录思想、交流见识、承载语言的符号。”

书写自己的东西往往会倾注充沛的情感。杨克举了个例子,比如,古代文人写自己的文章,妙句偶得之,非常激动与投入。因此运笔飞快,一气呵成,神采飞扬,往往忘记蘸墨,于是飞白、枯笔会比较多,观者也能感受到写作者情绪的流动。而当临帖时,临到精彩的地方往往有意布局、设计,反倒失了一种趣味。

艺术策展人、诗人牧野谈及这一展览时认为,“当代诗人的自由体新诗,如何带入书法,实现诗书一体的现代书写转换?杨克给出了新文人书法的一种可能。新诗书写侵入文人书法,自出奇妙,别有生趣,能够激活文人书法在现代生活语境的表现力。”

翻开中国古典诗词,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唐诗三百首》传播很广泛,很多诗词我们很熟悉其中一两句佳句,但不记得其他诗行。杨克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唐诗的传播方式给他带来了新的启发。

“新诗往往比较长,有的诗行也很多。为什么不把新诗中精彩的、优美的、充满哲思的几句诗行提炼出来,通过书法的方式得以传播呢?一首诗中最精华的句子让大家能耳熟能详,也是一种有效传播。”杨克如是说,“这也是一种推广新诗的新尝试,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一次回望。”

互联网为诗歌的传播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杨克也认为,新诗的传播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多去探索,善于利用多媒体的平台去传播新诗。


微信图片_20180815102133


赞“诗歌人间”将诗歌带入大众视野


作为国内知名的诗人,杨克也是本报文化品牌活动“诗歌人间”的老朋友了。他两次参加诗歌人间,为深圳的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诗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给予了“诗歌人间”高度评价。在他看来,“诗歌人间”是国内最早将诗歌带到大众视野的活动之一,“让诗歌与大众直接面对面,带了人间烟火味道。”

杨克也与记者分享了最近的创作。不久前,在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举办的以“诗歌与飞鸟”为主题的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上,杨克荣获由剑桥市长亲自颁发的“剑桥徐志摩诗歌奖”荣誉证书。当时杨克无法前往,所以托朋友去领奖。

徐志摩的《再见康桥》成就了中国与康桥的一段佳话。而杨克所创作的《又见康桥》创作2017年1月,杨克再次参加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徐志摩诗歌艺术节有感而发。后来这首诗与拜伦、华滋华斯、徐志摩等数百年写剑桥的诗一起收录入英文版《剑桥最美的诗》。

在诗中,他这样写道:“悄悄地我从你的小路走过/诗碑在上,我不能放歌/你不必讶异,更无需说破/捧起投影在波心的一片月色”。这首诗在视频网站推出之后获得了107万读者的收听,呈现了好的诗歌依然魅力无穷。

诗不孤,必有知己。

书法有温度,必暖人心。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