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analytics.js','ga'); ga('create', 'UA-78513887-1', 'auto'); ga('send', 'pageview');

张执浩:被词语找到的人

对话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⑤

作者: 白雁    2018年08月21日 14:30  现代快报读品周刊    1747    收藏

2003年夏天,在寥廓深远的川西高原,诗人张执浩被沿途美景所震慑。川西之行,诞生了《高原上的野花》一诗,也为中国诗坛定格了一位“披头散发的老父亲”的形象。2018年8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执浩诗集《高原上的野花》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而当年的那位不羁青年,已经被岁月剪去长发,与生活达成了某种和解。这本新诗集中的诗歌,更多的是在低音区的吟唱,因为“在这个嘈杂的时代,轻言细语可能是一种美德”。


__01


诗集《高原上的野花》收录了张执浩1990-2017年创作的诗歌,其中同名诗《高原上的野花》问世于十五年前。

2003年夏天,张执浩和家人还有几个朋友一起去川西的藏区旅游。康定、甘孜、阿坝,这个绵延伸展在青藏高原和川西平原之间的宽阔地带,带给诗人巨大的感动。


微信图片_20180821142109


“可以说,被沿途的美景所震慑。我生活的武汉是一个海拔25米的城市,当我到了三四千多米的地方,除了地域上的巨大的变化,地貌的变化、物象的变化之外,还有内心的冲击。”


这一年的张执浩,意气风发,蓄着标志性的长发,是小有成就的青年诗人。1986年,他以校园诗人的身份成名于武汉华中师大,1990年,以《糖纸》《蜻蜓》二诗一举夺得《飞天》杂志诗歌大赛第一名,闯进中国第三代先锋诗群。在浩瀚的文字海洋里,张执浩一直在苦苦寻找与自己更相得益彰的那些词语。而川西高原上的小野花给了他瞬间的灵感,他几乎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


我愿意为任何人生养如此众多的小美女

我愿意将我的祖国搬迁到

这里,在这里,我愿意

做一个永不愤世嫉俗的人

像那条来历不明的小溪

我愿意终日涕泪横流,以此表达

我真的愿意

做一个披头散发的老父亲


微信图片_20180821142148


五个“我愿意”,一气呵成《高原上的野花》,自此确立了张执浩在中国诗坛“诗人合一”的独特形象。十五年后,回味旧作,张执浩认为,这首诗是他所有诗歌作品中的一个意外。“我是一个比较讲究诗歌语调的人。我的绝大部分诗歌都是低音区的诗歌,是叙述的延伸方式。但是《高原上的野花》是一个纯粹的抒情,咏叹调的方式。”

虽然是意外,但同时也成了他日后创作的一个主题。在热烈中包含着内心的隐忍,成为诗人一以贯之的风格。


__02


2016年底,一次偶然的经历,让张执浩意识到,在经过漫长的跋涉之后,那些他曾经苦苦寻找的词语,开始主动找上门来了。

当时,他参加武汉洪山广场地铁站举行的第六届诗歌音乐会。活动结束后,一个诗歌爱好者走到他面前,突然张口说:张老师,你好慈祥啊。陌生青年的问候,被旁边的嘉宾、诗人蓝蓝听到,她笑着调侃:老张啊,你终于也有这样一天。


“这件事我后来想了很多。我跟蓝蓝说,我们这些人,早晚都有一天被慈祥、甚至死亡这样一些词汇找到。任何一个写作者,都是最终被词语一个个找上门来的这样一些人。”


诗歌音乐会之后,《被词语找到的人》问世,张执浩用一种平实的语调陈述了他当下的生活状况。诗歌整体心态平和,但是在平静中又有一种内心隐隐的不甘。


平静找上门来了

并不叩门,径直走近我

对我说,你很平静

……

但我曾在凌晨时分咬着被角抽泣

为我们不可避免的命运

为那些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词语

一个一个找上门来

填满了我

替代了我


这首诗被评为“2017年度十大好诗”,并被收入《高原上的野花》诗集。当年披头散发形象粗犷的老父亲,如今成了一个被词语找到的人,安静、平和。这种时光淘洗后的沉淀,正合乎张执浩对诗的定义:“我认为好的诗歌最终是对诗人的和盘托出,它不是诗人的掩体,而是和诗人一起在时光中搏斗,是挺立的肉身在场的形象。”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杨克评价,“张执浩的《高原上的野花》让日常生活呈现了诗性的光辉”。诗人的理想是和他的诗歌一起在时光中搏斗,因此注定诗人要把日常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目击成诗,脱口而出”。在诗意边缘化和诗意丧失的时代,张执浩的诗歌却因源于琐碎而具有格外的感召力。


微信图片_20180821142231


__03


《高原上的野花》一书的责编,同为诗人兼作家的李黎,不讳言他本人对张执浩的喜爱,“太多著名的诗人拿不出一部诗集,因为他们的著名是基于一时一地的成功。《高原上的野花》在这样的背景下弥足珍贵,它取消了代表作,也就是取消了惊诧、煽动、胁迫……而是让诗歌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一个寻常不过的人。这是张执浩的努力,也是他的存在。在这本诗集里,没有文人化,没有知识分子写作,只有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生于中国腹地,由农村进城——这是一个巨大的命题,张执浩解决了它。”

张执浩用自己独特的美学观念,解决了中国当代诗歌去文人化的难题。


“我的诗歌美学观念,简单来说,就是两点。第一,我强调主动生活,被动写作。也是说我们的文字,我们的每一行诗,都要尽可能真实准确地靠近我们的内心世界,呈现我们肉身挣扎的生活的活力和热情。”

“第二点,我一直把诗歌当作一种声音的艺术来看待,从来不想把诗歌当做一种简单的思想的载体。最近五年来,我的这种写作倾向越来越明确。我特别强调一个诗人对自我音色的把握能力,你自己的音高、音质、音色、音域,你都要非常清楚。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把握能力,你才会让自己的作品发出独特的嗓音。”


张执浩的独特嗓音是什么样?他的语调,不是高昂的、高亢的,是源自日常生活的“书面口语”。在经过多年的探索试验之后,他发现这种表达方式,使他的语言相对具有亲和力。


“这也是源于对当代很多诗人写作的不满。一种板着面孔的教化,和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孤傲,导致我们的写作丧失了应有的读者。一首优秀的诗歌,它应该从里到外,都发出一种召唤声音,能够把人群,哪怕是陌生的人群,哪怕是从来没有读过现代诗,对现代诗不了解的人群,也能被召唤到这首诗歌的身边。”


微信图片_20180821142824



  对  话 


诗歌写作

灵感并不可靠


读品:怎样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灵感?  

张执浩:灵感对于一个诗歌写作者并不可靠。一个好的写作者,应该有一种持续专注的耐心,也就是一种专业精神。耐心的生活,保持对写作长久的专注的热情,所谓的灵感它就会来找你,也就是说,诗歌最终会找到你。


读品:父母和故乡与您的创作有什么关系?  

张执浩:亲情,特别是怀念父母亲的诗歌,在我的写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母亲六十刚出头就因病去世了,写母亲,主要是那样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感,而写父亲,写一个失去伴侣的老男人,他的这样一种苟活人间,在他儿子眼中的这样一种情感。我父亲身上也有很强烈的隐忍情感。我是通过写作他,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达成父子之间的和解。年轻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个陌生人。


读品:在诗歌创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张执浩: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热爱诗歌的人,就不存在这样一种想法。但是对于更多的,包括年轻时候的我来说,有一点可能是存在的:诗歌写作在面对生活这个庞然大物时,是存在一定的凶险。一个诗歌爱好者,首先要把自己在生活中塑造成一个比较强大的个体。自身强大了,生活上比较从容,你在写作上才变得从容不迫,不随波逐流,可以真正按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来进行写作。


读品:对您影响最大的诗人是谁?  

张执浩:年轻时期,受欧美的一些经典文学经典作家影响很大。最近这些年,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也非常大,他们对我的写作,不是文体上的影响,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塑造。当代的诗人,也有很多值得我欣赏。我喜欢吸收他人的长处,但是我的写作我的文本,很少持续地长期地受某一个甚至某一类写作者的影响。


读品:音乐学院的经历对您写作有什么影响?  

张执浩:最近这些年才认识到,在音乐学院十年的工作经历,以及长期居住在音乐学院里,对我的写作,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存在的。诗歌艺术实际上就落实到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咬合力,语音的强弱之间,转换之间,节奏之间,语气,这中间所发生的个人的书写记忆。所以我强调,诗歌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只有从这个角度来谈,或许才能找到诗歌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标识性东西。



张执浩自选诗歌十首


▍高原上的野花


我愿意为任何人生养如此众多的小美女

我愿意将我的祖国搬迁到

这里,在这里,我愿意

做一个永不愤世嫉俗的人

像那条来历不明的小溪

我愿意终日涕泪横流,以此表达

我真的愿意

做一个披头散发的老父亲

2003


▍与父亲同眠


夜晚如此漆黑。我们守在这口铁锅中

像还没有来得及被母亲洗干净的两支筷子

再也夹不起任何食物

一个人走了,究竟能带走多少?

我细算着黏附在胃壁里的粉末

大的叫痛苦,小的依旧是


中午时分,我们埋葬了世上最大的那颗土豆

从此,再也不会有人来唠叨了

她说过的话已变成了叶芽,她用过的锄头

已经生锈,还有她生过的火

灭了,当我哆嗦着再次点燃,火

已经从灶膛里转移到了香案上


再也不会有人挨你这么近睡觉了

在漆黑而广阔的乡村夜色中,再也不会

睡得那么沉。我们坚持到了凌晨

我说父亲,让我再陪你一觉吧

话音刚落,就倒在了她腾给我的

空白中


我小心触摸着你瘦骨嶙峋的大脚

从你的脚趾上移,依次是你的脚踝和膝盖

最后又返回到自己的胸口

那里,一颗心越跳越快,我听见

狗在窗外狂叫,接着好像认出了来人

悻悻地,哀鸣着,嗅着她


无力拔出人世的脚窝

我又一次颤抖着将手伸向你,却发现

你已经披衣坐在床头。多少漆黑的斑块

从蒙着塑料薄膜的窗口一晃而过

再也没有你熟悉的,再也没有我陌生的

刮锅底的声音

2003


▍终结者


你之后我不会再爱别人。不会了,再也不会了

你之后我将安度晚年,重新学习平静

一条河在你脚踝处拐弯,你知道答案

在哪儿,你知道,所有的浪花必死无疑

曾经溃堤的我也会化成畚箕,铁锹,或

你脸颊上的汗水、热泪

我之后你将成为女人中的女人

多少儿女绕膝,多少星宿云集

而河水喧哗,死去的浪花将再度复活

死后如我者,在地底,也将踝骨轻轻挪动

2005


▍从音乐学院到实验中学


从音乐学院到实验中学

昨天我走了三千零六十八步

一千步是彭刘杨邮局

两千步是司门口天桥

三千步是中百仓储

我记下它们,以便

替今天作这样的辩护:

“哦,这不是重复,是必需!”

而今天,我还会这样走——

五点钟下楼

五点零五分是实验小学

五点十分是工商银行大楼

五点二十分是户部巷口

五点三十三分我加入攒动的人头

在千百件校服中间

搜寻这只饭盒的主人

我还会捂着温热的盒底

像一个托钵僧

站在梧桐树下,夕光越过树梢

俗世潦草,所谓幸福

就是用手去触摸一个人的额头

2009


▍蘑菇说木耳听


一朵蘑菇与一只木耳共一个浴盆

两个干货飘在水面上

相互瞧不起对方

这样黑,这样干瘪

就这样对峙了一夜

天亮后,两个胖子挤在水里

蘑菇说:“酱紫,酱紫……”

木耳听见了,但木耳不回答

蘑菇与木耳都想回神农架

2011


▍如果根茎能说话


如果根茎能说话

它会先说黑暗,再说光明

它会告诉你:黑暗中没有国家

光明中不分你我

这里是潮湿的,那里干燥

蚯蚓穿过一座孤坟大概需要半生

而蚂蚁爬上树顶只是为了一片叶芽

如果根茎能说话

它会说地下比地上好

死去的母亲仍然活着

今年她十一岁了

十一年来我只见过一次她

如果根茎继续说

它会说到我小时候曾坐在树下

拿一把铲子,对着地球

轻轻地挖

2012


▍昨天晚上到底有没有下过雨


送我春笋的人忘了带走斗笠

我隐约记得他谈起过

昨晚的雷鸣

庭院安静,树枝对称着长

每一个分叉的地方

都给阳光预留了穿梭的间隙

一个人一个晚上

究竟做几个梦合适

我使劲地想啊想

春笋靠着斗笠

我靠回忆活在这里

2016


▍和婴儿说话的人


和婴儿说话的人背对我

坐在小花园的条凳上

我以为她在自言自语

走近了才看见她怀抱里的女婴

这是雨后清明的一天

新鲜的树叶在微风中颤栗

我所热爱的世界已经很小了

现在缩成了一个怀抱

我在怀抱外无限眷念地望着

我在怀抱里“呀呀咿咿”

2016


▍左对齐


一首诗的右边是一大块空地

当你在左边写下第一个字

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栽秧的人

滴水的手指上带着春泥

他将在后退中前进

一首诗的右边像弯曲的田埂

你走在参差不齐的小道上

你的脚踩进了你父亲的脚印

你曾无数次设想过这首诗的结局

而每当回到左边

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一首诗的左边是一个久未归家的人

刚刚回家又要离开的那一刻

他一只脚已经迈出了门槛

另外一只还在屋内

那一刻曾在他内心里上演过无数次

2017


▍被词语找到的人


平静找上门来了

并不叩门,径直走近我

对我说:你很平静

慵懒找上门来了

带着一张灰色的毛毯

挨我坐下,将毛毯一角

轻轻搭在我的膝盖上

健忘找上门来了

推开门的时候光亮中

有一串灰尘仆仆的影子

让我用浑浊的眼睛辨认它们

让我这样反复呢喃:你好啊

慈祥从我递出去的手掌开始

慢慢扩展到了我的眼神和笑容里

我融化在了这个人的体内

仿佛是在看一部默片

大厅里只有胶片的转动声

当镜头转向寂寥的旷野

悲伤找上门来了

幸存者爬过弹坑,铁丝网和水潭

回到被尸体填满的掩体中

没有人见识过他的悔恨

但我曾在凌晨时分咬着被角抽泣

为我们不可避免的命运

为这些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词语

一个一个找上门来

填满了我

替代了我

2017


微信图片_20180821142830


《高原上的野花》  张执浩/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12月


张执浩,1965年秋生于湖北荆门。198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汉诗》执行主编。主要作品有诗集《苦于赞美》、《动物之心》、《撞身取暖》、《宽阔》、《欢迎来到岩子河》和《给你看样东西》,另著有长、中短篇小说集,随笔集多部。曾先后获得过中国年度诗歌奖(2002)、人民文学奖(2004)、《十月》年度诗歌奖(2011)、第1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2013)、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金奖(2014)、《诗刊》2016年度陈子昂诗歌奖、《扬子江》诗刊双年奖(2015-1016)等奖项。诗集《高原上的野花》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3.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张晓雪:在沉默中发酵的长歌
  6. 作为一种文体的“诗人散文”——谈谈“诗人散文”丛书
  7.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9. 超侠:酿山
  10. “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会在开封举办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