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倚云: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韩倚云   2018年11月26日 14:04  诗刊诗词    1011    收藏


6401.webp


前人诗词创作的规律

(一)劳者歌其事,代有才人出

    纵观中国诗歌史,好的诗歌无一不是劳动之余产生,又因个人不同的经历而各具特色。无论是被流放,还是因战乱,还是因仕途不得志,诗人们都在不同的时期把诗歌艺术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

    从技法上看,在宋以前,我国古代诗歌已得到长足发展,后来作者应驾轻就熟,因利乘便。而优越条件本身又是一种天然的桎梏。传统的力量太强大了,唐才子们骋其才思似乎“已将好诗做完”(鲁迅),到宋代做诗已成为一种艰巨的事业。似唐则厌熟,不似又嫌生,动辄得咎。宋人发后,指责又不免落到元明清诗人的头上。自宋以还,诗歌雄踞文坛的地位已逐渐为后起的文学式样取代。元明戏曲、明清小说,各自成为当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

     从地理环境看,我国东邻太平洋,因海上交通工具不发达,而使得外敌入侵极其困难;而西邻喜马拉雅山脉,鸟亦难飞越,西方的文化思想很难传至我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保持了中华文化的纯洁性,从而也阻碍了外来先进文化的流入,使得诗人之境界受到限制。

    穷则思变。我国地理资源丰富而造成不思变,科技的发展也相对缓慢,致使交通工具以马、马车、船只为主,而交通工具又是一个时代生产力的最明显的标志。诗人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地球。这样的地理环境,更影响着诗人的眼界和境界,苏、辛之境界也仅限于陆地,陶潜之境界在于使自身超脱,但其境界之高又可超越他那个时代的前人。苏、辛境界已涵盖家国,仍难免惆怅与低沉。可见,诗人的境界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他们在以农耕为主的年代,把中国的诗歌推向了一座又一座高峰。所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二)一代有一代的文学特色

    唐朝诗人把诗这一题材完善,具有兼包并蓄的气慨,七绝与歌行突飞猛进。它们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生活、表现了时代精神,语言形式的作用从来不再消极。宋代把词体完善,元明清的曲、小说,各自成为当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

(三)生活之树常青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公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赵翼《论诗》)新意无法提前预支,生机有待时人抒写。“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元明清时代的生活内容、精神境界,是唐宋时期无从梦见的,五四运动时期的生活又非清人能预支,这些都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诗人们运用诗歌这个体裁去反映和表现自然、社会和人生之真善恶、美丑,仍然佳作累累,美不胜收。

    诗词在今天已成为一种体裁,其技法日臻完善。今日文艺生活之丰富多彩,可上九天,可入海底,自是古人无从梦见;而古人曾经有过的快乐,今人往往亦有隔膜,或神往或叹息。

    西方文学的涌入,使新诗这一体裁活动在诗歌史的舞台,她与古体诗一体,在各自的阅读群体中,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当代诗歌创作浅探

(一)诗歌须以情真为第一要务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不能极其致。”(严羽《沧浪诗话》),这个“别材”,便是诗人禀赋中超乎常人的多情、钟情、痴情乃至成为爱及国家民族、全人类以及宇宙万物的情种;因此,诗人之情志,乃诗词之骨髓。

    “诗者,持也,持人情性。”(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真的诗人,无不具悲悯之心。陶渊明为彭泽令,雇人回家干活,在给儿子的信中说:“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亦人子也,可善遇之。”“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尼采《苏鲁支语录》)

    多情、钟情、痴情不难理解,说到爱及家国民族之情怀,或有误解。我认为,只要是爱岗敬业的人,认真的踏实的劳作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人,便是爱及家国爱及民族的表现,因为家庭依赖您的收入,国家需要您的劳动。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清洁工,我们需要进食,我们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动,一个民族要发展,需要每一个人辛勤的劳动。因此,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有不平凡的诗意。如钟振振《红豆》:“海外捐红豆,镶钟十二时,分针寻日夜,无刻不相思。”是对离人的相思之情,即是平凡生活中的奇想。


(二)诗歌须有继承性和时代性

    诗歌衔接传统,要遵守诗歌的规则,诗词有诗词的规则,新诗亦有新诗的规则。中国诗应有继承性即民族性,应背靠五千多年的传统。我国传统诗是我国汉字、语言、风格等所具特点的高度凝练,是我国代代诗人歌手智慧与辛劳的高度结晶。丢失了继承性,丢失了民族性,最多是孤芳自赏,决无生根之处,决无生命力。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庄子•秋水》)。什么事都与时俱进,而决不能停滞不前。古诗、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是在变化中产生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时代精神、时代内容、时代风格、时代语言声韵、时代民风民俗等等都变了,一句话,时代特色变了,而且还在变。没有时代性,就反映不了时代,便无异于古人之处,也无存在价值。别人一看,弄不清是古人的还是今人的;即使写出了一模一样的唐诗宋词元曲极品,似乎无可非议,但为什么我们的时代不能有反映自己时代的极品与佳作呢?

    书写当代,并非狭隘地美刺见事,而是须有当代的思想意识。胸次宽者平台大,取材广者命意新。与古人相比,我们应该有前所未有的胸襟,境界应该在古人之上,横向相比,我们所歌者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之事,亦应有西方先进的人和事。

    既知大俗之雅,敢于将平常之俗务入题,歌出动人的情趣;复知大雅之俗,不作送往劳来应酬之和作。

对典雅的理解,我以为,典者,可解为古人之事典,亦可解为今人生活之事典,或者广为人知的今人之事典;“雅者,正也”(刘熙载《艺概》),心正则笔正,堂堂正正做人,方能写出堂堂正正之诗,因此,每一个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都具备典雅的本质。“典雅”二字并非指用了多少古人的典故、言辞多么的复古,若内心等级观念严重、所抒之情非己之真情,而是模仿古人之情调,用古人之交通工具入诗词,已落入大俗之套路。

(三)诗歌乃“独创”,而非古人言辞与事典的“组装”

    一个站得住的诗人,他首先必须做到独立思考,其次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但作者的独立思考是靠他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语言反而成为作者成功的标志。如杨金亭先生的“悼亡诗”、周啸天先生的“欣托体”、刘庆霖先生的“山水诗”。此外还出现了与时代脉搏相吻合的,以“空天”、“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一批院士诗词、科技诗词。

    独创,唯天才能之,我称之为“化学变化”。 “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鲁迅《野草》),即将古人之篇章与己之阅历加以咀嚼消化,经大脑酶体反应后,发生化学变化,使之生成新的、前所未有的东西。组装,则比比皆是,我称之为“物理变化”。即将古人之言辞与事典简单的组成符合格律的“诗”,毫无自家思想感情。

    技巧与惯例是可以把天才拉平,把庸才抬高的。“技巧”与“熟练”只是功夫活,诗词写作技法,通过阅读前人成功之作便可学得。用当代的话说,是人类的简单劳动,凡简单劳动,都可程序化,化为程序代码用智能机器人来替代。智能机器人与人类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简单的组装而后者是智慧的创作。这也是智能机器人所作之诗永远无生命力的结果。若一味的强调“熟练”与“技法”,已进入诗词创作的误区。

我认为,当代作者须强化创作意识、写出异于前人的作品——写个人经历,从自己跳出来;写社会题材,把自己放进去。尽弃登临聚会无关痛痒之作。

(四)要让读者产生阅读快感

    读者只会因兴趣而读诗,没有人有义务读他人之作,我们也无权要求他人读我们的诗。我们的作品一旦发出来,便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读者,读者与我们是否心有灵犀。是需要考虑的,要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读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若以学问为诗,很容易无味,更易无趣,审美难免疲劳。我的职业航天与机器人,我若在诗中尽用古人之生典,又把航天专业术语写入其中,恐怕只有深于国学又精于航天机器人者方能懂了,非此专业人士便不知所云,而普通读者唯有通过查字典方能解我之诗意,恐怕读者再无兴趣读下去,这便是我创作的失败。

    诗词源远流长,神气之文,乃有阅读快感。阅读快感的最高境界便是:受诗人之影响,或对他人生悲悯之情、若因读其诗而积极向上,走出困境。

  

(五)今人不妨用科学的发展观去深入生活、去探索

    所谓科学发展观,是批判的继承,创新的发展,古人今用,洋为中用,将科学之成果化为诗篇,写出有科学哲理的诗作,将技术之法则用于创作,从而又用诗歌这一高度凝练的语言来指导科技的发展,使诗歌这一民族基因发阳光大,影响范围更广。

当今,要有航天精神、宇宙情怀!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足迹已不仅限于地球,而是在天空遨游,也不仅限于中华大地,而是乘机漫游世界。所以,我们的境界是能够超越前人的。

    同样,我们的工具:在微观上已深入电子、原子;在宏观上,已深入宇宙。我们的信息传播速度已在光速级别,我们的地面出行速度已达三百八十公里每小时的标准。因此,借助于当代高度发达的工具,我们能够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能够总结出前人未曾总结的自然规律,能够写出前人未曾写出的诗句。

 

   (六)去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诗题

     一些当代诗人,他们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

    我们看看杨逸明先生的几首大作。作为大都市的平民,杨逸明先生深解平民之苦,解平民之情,以其自身生活经历、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书写己事,书写大都市平民的情怀,如《咏葱》:“指纤腰细影娉婷,身贱心高未可轻。何惧赴汤成碎末?不辞投釜斗膻腥。性情难改辛而辣,风气堪称白且清。调入佳肴凭品味,有香如故慰生平。”平民因身份低微,不被其它人看到,但是其人格是高尚而不容侵犯的。葱乃寻常被人忽视之物,而在生活中又离不开的,不被古代诗人所重视,却被杨逸明发现,并诗以记之,代葱写心,取材与手法均是古人不曾涉及,且笔墨郑重认真!杨逸明还有一种笔墨,是“刺贪”。“贪官”乃任何朝代,任何国度的必然现象,凡有官员处即有贪官。杨逸明先生别开生面,避开古人套路,使“刺贪”题材别具特色。如《鹧鸪天•新年漫笔其二》:“不共权奸结善缘,敢嘲冥府敢嘲天。柔毫似剑思除恶,硬骨如松欲斗寒。当此际,向谁边?诗人盟誓咬牙关,贪官一万年存在,痛骂贪官一万年。”此首刀峰直入贪官之骨,用浅白的言辞把对官员的恨刻画得淋漓尽致,用己之情怀己之笔墨,写古今共同的“贪官”现象,直刺其背。

    再如周啸天《看聋哑人舞千手观音》中的佳句:“失语时分存致辨,无声国度走雷声。”“致辨”即科学术语,此联催人泪下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哲理,催人积极向上,把自己与聋哑人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发现了聋哑人超乎常人的特殊能力,并以此入诗。既是对这个群体的尊重,也是鼓舞!我看到一种“大善”在诗中,这个“善”已不仅仅是“恻隐之心”,而是发现他们的优势,鼓励他们去努力劳动,鼓舞他们笑对人生!从这一点来讲,周先生的境界已超越了古人。

 

(七)对题材的探索与开拓

    星汉先生长期居住西域,其特点是地地域广阔。星汉先生诗作表现出了与地域相吻合的豪迈与大气。如《庚寅盛夏哈拉苏村梨园与维吾尔老人夜话》:“浓茶一碗只家常,彼此同龄起慨慷。黑手曾翻千古土,白须尽染半生霜。铁门关上流星大,孔雀河边老树凉。邀我来年三四月,梨花醉梦卧山乡。”这首七律深刻的描写了与维吾尔老人夜话的喜悦之情,带有浓浓的西域风情。“大手搬迁日月,精心管领河山。当年汗雨汇荒滩,化作波平风软。    群燕半空翻紫,夕阳百里流丹。一声长啸水中天,我带白云飞远。”(《西江月•阿克苏上游水库游艇上作》)描写了中国疆域之地最广人最稀的区域的风情,写出了对大好河山的爱,写出了诗人最广阔的胸襟。

    杨叔子先生对科技诗词的开拓,如《七律•赞曲轮连杆颈车床难题攻关胜利》:“何惮攻坚难上难,洋人无奈国人担;心同厂校争筹策,戮力师徒不计班;数据严思征兆识,缘由细析处方探。蓦然妙解连环结,心共苍山一片丹。”

    笔者作为科技工作者对航天诗词的创作也在试探,如《航天绝句》:“游离星体挂清空,相互牵连引力中。物质灵魂俱作客,不知谁是主人公。” 再如:《菩萨蛮•航天》 “绮云装点银河路,无边尘障凝稠雾,逆势破千层,更何羁大鹏?   但凭双羽翼,挣脱球心力,回首满天星,所牵唯剩情。”

    开拓者永远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尽管作品还不太成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贡献在于“发现”二字,尽管对新大陆的内容没有认真详细的考察与论证,其历史地位已经确立,是无可替代的。

    以上几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开拓了新的题材,已翻出古人掌心,创作技法亦是对古人发展的继承。笔者随其后,也在尝试着。

 

(八)今人可否超越古人

    诗是中华文化的皇冠之珠,民族文化是人之所以成为某个民族的人,也就是民族的“基因”,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标志,是遗传的,诗这一文化体裁是永恒存在的。另一方面,时代是发展的,朝代不可复制,古人不可复制,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可复制。因此,不可以唐诗的标准来评价当代诗,也不能以宋词的标准来评价当代词。当然了,更不能用当代的标准去评价古人的诗词。古人诗永远是古人诗,与当代诗词无可比性,也就谈不上“超越”二字,当代诗人,能在当代引领风骚即可。

    在某些方面,当代与唐代有惊人的相似性之处。

唐代是农耕社会走向鼎盛的开端。唐代科技具有实践性、独立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至唐代,许多学科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如天文学、数学、医学等学科,这些学科因为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形成较早,发展也比较迅速,已经具有了相当成熟的理论或技术基础。无论是与前代相比,还是与同时代世界各国相比,唐代科技都是比较完善和成熟的,其内容丰富,体系完备,不仅在医学、天文学、算学、农学等科技领域得到了极大发展,在纺织、冶铸、陶瓷、造纸、印刷业等技术科学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唐代科技对东亚各国曾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这些国家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西方各国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复兴科学文化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诗到唐代发展为鼎盛时期,科技的物质基础是其必要条件。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引领时代风骚的诗人,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

    而当代,是人工智能与大工业的时代走向鼎盛的开端,是电子原子时代,是信息化高度繁荣时代,是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是前所未有的时代。我们已探到月球,已达海底,航空航天学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已到了高度发达到可代替人类做简单的工作,著名人工智能专家已建立了脑电数学模型。科技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与之相对应的中华文化,也可能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这个时代同样是后人不能复制的,这个伟大的时代呼唤我们,在继承往圣绝学的前提下,创作出异于任何时代的优秀诗歌,呼唤一批引领时代风骚的诗人。

    只要有汉字存在的地方,诗词一定会存在,而且将永远存在下去。对于唐宋之纯熟诗歌技法,我们不妨“拿来”,而兼包并蓄,歌今事、抒今情、刺今贪、咏今人。我们应有古人所不曾有过的胸襟,我们的境界应大过古人,我们有异于古人的生活源泉:我们这个时代,一定会出现引领时代风骚的诗人。



用辩证的发展观去评价当代诗词

(一)关于当代诗词的鉴赏

    对于现代诗词,审美鉴赏力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能力。文艺欣赏更需要这种鉴赏力。“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文心雕龙•知音》)“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对于它,音乐并不是一个对象。”(马克思《1848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但这种知音的能力亦即鉴赏能力,并不全然是天生的,也不是每个都能具备的,很大程度得靠后天的学习,而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审美、欣赏、创作之实践。正如学习游泳不能单靠书本一样,提高鉴赏力也不能仅凭专业研究诗歌史、读文学理论就可以奏效的。实实在在的创作出高水平的诗歌,才能更深切的理解原作者创作手法与用意;同时,还须有深于诗多于情的诗人情怀。具备这两点,才能鉴赏到当代的好诗。“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因而诗歌欣赏本身,是造就具有诗美感受力和鉴赏力的主体。无诗心且创作水平一般者,是无审美与鉴赏力的。

     何谓好诗?何为真诗?杨金亭先生云:有诗味,有新意,大体合律。一首好诗可以使读者一见钟情,再读倾心,反复吟咏,其味无穷,所谓好诗百读不厌。诗中流动着一种个性的情绪美、哲思美、意境美、韵律美作用于读者,恰如美人“临去秋波那一转”一样,产生摄人心魄的魅力,使人经久不忘。“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等等,缠绵悱恻、委曲婉转,时隔千载,读之仍能摇人心旌。

    有新意者,题材新、立意新、构思新、以及语言新韵律新等。所谓大体合律,即不以辞害意也。

 

(二)诗词鉴赏的宗旨

    鉴赏者,鉴别与赏析,宗旨是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东西,发现自然界最有价值的东西。是要从一堆平庸之作中,发现闪光之诗作。大浪淘沙,目的是找到金子。金子占沙子比例是极小的,而鉴赏者的目标,是找到那点比例几乎接近于零的金子。而不是看到遍地沙子,就说,这里全是沙子,无真金!呜呼!其真无金乎,其未见金乎?

    唐、宋之后的我们,所能读到的诗作,也仅仅是众多平庸诗人中的几位耳熟能详的诗词大家之作。在唐代,能读到一首好诗、遇到一个好的诗人的概率,恐怕远不及今人吧!难道只因你阅读量有限,所读到的尽是平庸之作,就说唐诗宋词有高原无高峰吗?

我认为,一本诗词刊物几年办下来,编辑们只要能发现并选出几首好诗,这本刊物就有存在的意义。一本诗选,只要有几首好诗,这本集子就有存在的历史价值。读到一首好诗,或许会使一个人终生受益。我们于书海泛舟,有利于己者,或许仅有那么几行,只要有那几行就够了,就会影响我们的人生。好的诗,本来就是广袤沙漠中的几颗绿草,只要有这几颗绿草存在,诗人们就没有白白创作,就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文化要继承、要发展,民族文化的经典须诵读,须践行。诗歌是文化的皇冠钻石,是最易接受、最能感人的文化珍品;民族的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璀璨标志,是美国大诗人惠特曼所讲的,是“一个民族的最高凭证”。

    相信新的时代会有新的题材、新的诗作、新的诗人,领时代风骚于数百年后!


hyy


作者简介:

韩倚云,女,河北保定人,现居北京市海淀区。工学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航天宇航技术、机器人、加速寿命试验。余力为文。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国标委冶金分会副主任委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2.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3. 王二冬的快递诗生活:于时代洪流中探寻微光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关注乡村与灵魂之爱:也人诗集《向南不惑》品读会举行
  6.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