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鹏:宋词鉴赏的经典之作——重读沈祖棻《宋词赏析》

作者:王兆鹏   2019年01月02日 09:39  程门问学    1035    收藏


微信图片_20190102093731

《宋词赏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版


如今,词作的鉴赏,已经成了专门之学。论著之多,作者之众,有目共睹。20世纪一百年间,先后出版过220多种词作鉴赏的专著,有550多篇词作鉴赏的专题文章见诸报刊。在20世纪词作鉴赏的大观园里,有两本引人注目的标志性著作。

一是俞平伯先生和他的《读词偶得》。

俞平伯先生学问广博,虽然不以研究词学名家,但他在词学研究领域却拥有两个“第一”。20世纪第一篇词作鉴赏的文章,是出自他的笔下;第一本词作鉴赏的专著,也是由他执笔写成。这第一篇词作鉴赏的文章,题目叫《葺芷缭衡室札记——宋词赏析》,发表在1924年上海东亚图书馆出版的《我们的七月》里。这篇文章,既是俞先生第一篇词学研究的论文,也是20世纪整个词学研究领域中第一篇具有现代学术品格的词作鉴赏文章。之前的词作鉴赏,往往是随兴即感式的点评,缺乏具体深入的分析。正如龙榆生《研究词学之商榷》所说的,古人鉴赏与批评,“率为抽象之辞,无具体之剖析,往往令人迷离惝恍,莫知所归。此中国文学批评学者之通病”。而俞先生这篇词作鉴赏文章,注意细密的评赏分析。此后几年,他在《中学生月刊》上连载《诗词偶得》,1934年结集由开明书店出版,成为现代词学史上第一本词作鉴赏的专著。

那另一本标志性的著作,便是沈祖棻先生的《宋词赏析》。

如果说,《读词偶得》的出版,标志着词作鉴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那么,《宋词赏析》的问世,则标志着词作鉴赏从政治功利性的解读向审美鉴赏的回归;如果说《读词偶得》代表着一个新的起点,那么,《宋词赏析》就是一个里程碑,预示并引领着20世纪词作鉴赏高潮的来临。

《宋词赏析》原是沈祖棻先生的遗著,经程千帆先生的整理,1980年3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在此之前,词作鉴赏,不受重视,从1949—1979年30年间,我国大陆学界没有出版过一本词作鉴赏的专书。而从1980年起到2000年,各类词作赏析的专著忽如雨后春笋, 20年间,就出版了200多种,有的鉴赏专书印数达到数百万册,深受读者大众的欢迎。而在八十年代,得风气之先的第一部词作鉴赏专书,就是沈祖棻先生的这本《宋词赏析》。她像一朵报春花,问世之后,即引来百花盛开。从这本书之后,各类词作鉴赏的著作蔚然大观。

“文革”前后的古代文学研究,跟现当代的文学批评一样,往往是政治标准第一,文学作品都当作政治读物,注重挖掘其中的思想意义和政治价值。而《宋词赏析》一改政治化的批评模式,回归到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注重分析词作的艺术技巧和文学价值的批评之路。一篇宋词,经作者细致入微地分析,我们得以领略词人的艺术匠心,从那些平常和不平常的词句中领略到异样的美感。我们惊喜地发现,宋词原来可以这样阅读!可以这样鉴赏!宋词的艺术世界,原来充满着如此的艺术魅力!——30年前,笔者初读此书的感受,至今仍清晰地铭记于心。正是这本薄薄的小书,引发了我对宋词的兴趣,并用了30年的时间来从事词学研究。

《读词偶得》和《宋词赏析》,都是大家写的小书,容量不大,影响却不小。有意思的是,这二本书重版率惊人相似,都先后有7家出版社印行过7种版本。一本小书,有这么多出版社竞相印行,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时值沈先生百年诞辰之际,要写篇纪念性的文章,于是我想到了沈先生这本《宋词赏析》在词作鉴赏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联类而及,又想到了《读词偶得》。

比较而言,《读词偶得》是才子之笔,行文“随意”(该书《缘起》语)。遇得意之处,放笔写去,滔滔不绝,纵横引申,酣畅淋漓,读来趣味盎然。但“随意”有时不免过分,有些该讲析的字句,却略而不讲,不着一字,让其自显风流。虽然作者也讲章法、讲句法、讲脉络,但不是一以贯之,有时讲得不很透切明白,只顾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全不管读者懂不懂得——他在《缘起》里俏皮地说:“不懂也一点不要紧,懂也没有什么好处;虽然懂懂也不妨”。他的有些解释,我们真的不懂。比如李璟名作《浣溪沙》(菡萏香消翠叶残)末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寄阑干”的“倚”,有的本子作“倚”,俞先生说:“‘寄’字老成,‘倚’字稚弱。‘寄’字与上衔接,‘倚’字无根,固未可同日语也。”为什么说“寄”字老成、“倚”字稚弱,俞先生不肯进一步解释,只留给读者自个儿去琢磨思索。

而在这一点上,《宋词赏析》却是超越《读词偶得》的,它是学者之笔,赏析得严谨透切,当得上唐圭璋先生所说的 “剖析精微,体察分明”。众所周知,沈先生有“当代李清照”之称,才华富赡,但赏析时,却处处显示出学者的功力和精审,当详处,不厌其详,当略处,点到为止。既注意结构布局、艺术手法的具体分析,又举一反三,总结艺术规律,比如对词作艺术表现中的一与多、真与幻、情与景关系的揭示,就很具有启发性,既“可供今天写诗的参考”,也可以作为论题进一步去总结和探索。作者是著名的词人,对词人遣词用字的良苦用心体会深刻,为了说明词人的艺术匠心,她常用换字法来比较优劣。如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作者分析说,这七个字“写出了景物、地点、季节、时间和人物的情绪、感觉,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或可有可无的,可称精炼。假如我们将这一句写成‘黄菊初开兰蕊吐’,同样是写了秋天的景物,写了菊兰,可是形象和意境就单薄多了。即使只改成‘槛菊含烟兰带露’,那也不成,因为两字之差,就抽掉了恰恰是词人所要着重表达的对景生情这一点”。作者最善于用比较法,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使人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既扩大知识视野,也掌握一些评论鉴赏的方法。

正如文学经典总是具有独创性和典范性一样,文学研究中的经典也具有观点的独创性和方法的示范性。《宋词赏析》就是这种经典之作。无论是喜欢阅读宋词的人,还是致力于创作诗词的人,或是文学研究者,这本书,都是值得再三精读的经典!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2.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5.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花朵,趁着雨季回到树上|东莞诗集
  8. 诗集《一蓑烟雨》受业内点赞 梁平:在写作中建设自我人格并重新体认家国与个体精神的宽广存在
  9.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