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山作为室内:城市化时代的痛苦浪漫—论王单单

作者:师力斌   2019年01月18日 11:29  中国诗歌网    969    收藏


阅读王单单的两本诗稿,《山冈诗稿》和《春山空》,不断激起我诉说的冲动。他是一位个性突出的诗人,悲痛不同于陈先发,超脱不同于杨键,欲望的狂欢比下半身多出一些空灵,豪放又夹杂着脆弱与自省。王单单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诗人,不仅在80后一代。他的写作并没有多少明显的代际色彩,所表达的感受完全可以契合不同年龄层次。有着天生的诗人气质,敏感,多情,叛逆,关注生命,外加顽皮(如《叛逆的水》《蜡塑》《致童年朋友》)。朴素的个体表达却超越个体,像企图代表大多数人确诊这个时代的病症。文字有强悍的爆发力,和躁动不安的原始欲望。有一个处理多种当代经验的强健胃口,和壮健的笔触。形式多变,不拘一格,五彩斑斓。每一首诗背后都呈现一个活生生的主体,但所有诗加在一起,似乎又给人以未完成的、正在进行中的碎片印象,使我们意识到这位诗人的自我建构、对世界的概括还在进行当中。他强有力地让我相信他的雄心,像一匹不服羁绊的野马,奔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观察,体验,领悟,然后表达。他的写作带着一种大西南特有的神秘的使命感,不是组织强加的,不是名利驱动的,甚至有点不由自主,像山泉必须飞流而下,像火焰必然要燃烧。

是的,性情,在我所读过的诗人当中,王单单的感性成份似乎是最高的。我完全能理解,酒成为他无可抵挡的朋友和敌人,一如李白。喝酒使他冲动,亢奋,不可抑制,滔滔不绝。喝酒写诗,使他抽身回到城市化之外的自由身。

对于他数量虽不算多,但含金量颇高、主题颇为复杂的诗作来说,很难有一个确定的概括。可以感受到他在观察思考我们的时代,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甚至后工业化时代,表面上似乎带有田园诗元素的写作,骨子里却是相当城市的。“飞机”、“地铁”在他这里,具有了唐诗中“舟”、“马”般的审美意象:“上天入地的事/我只干过这一回/走出机舱,就像逃离虎口/贱命一条,可我还是怕死/怕魂魄在空中游荡时/撞上一朵坚固的云,怕/身体坠落时,在谁的心上/砸出一个坑。”(《下飞机,转乘地铁》)像《北京月》《工厂里的国家》《在告庄》《恋爱简史》等诗,尽管这些具有“飞机”“地铁”“手机”“工厂”等现代城市意象的诗作,并非王单单的主部,但已经十分令人瞩目。他作为一个大山记忆深重的诗人,城市意象、现代意象虽只偶尔为之,但出手不凡,显示出对时代敏锐的抓取能力。在他那些半推半就的现代转型式的诗歌文本当中,在那些纪录大山深处乡村巨变的诗歌当中,也时时看到城市的身影。是的,就是半推半就,他在骨子里把乡村作为主角,城市不过是匆匆一瞥,他甚至都没有打算过正视这一庞然大物。但他纪录式的、长镜头式的乡村抒写,却无意中扫描了城市的魅影。非不能也,乃不为也。这或许源于他的生命记忆。

 

 

王单单是大山抒写者,对滇黔交界的大山倾注了几乎全部的感情,那里是故土,是来路,是生命之根。那里居住和埋藏着祖先和亲人,有自由自在的童年,有成长,有青春萌动,更有割不断的家族传承。两部诗集均名为山,《春山空》《山冈诗稿》,可见用意。他写的最多的是山,最用情的是山。令我惊讶的是,他的大山抒写,并没有陷入那些颇为流行的伪田园、伪山水模式,反倒像时时刻刻在谈论城市,有王顾左右的奇效。换言之,王单单的山水诗是当代的,不是古代的。拿他最为魂牵梦绕的镇雄、官抵坎来说:

 

……

剩点墨汁和纸

用来给朋友们

虚构一封信

我在信中提及:

镇雄已通达

故人来访

高铁在东

高速公路在西

若从黔地进入

可乘飞机

或者云

――《雄镇诗篇》之六

 

她正竭力寻找,希望有一个地方适合自己

继续呆在官抵坎,用余生守住我父亲的坟

但这不等于,在雷鸣电闪的夜晚,她能入睡

在恶梦中惊醒时,能找到人倾诉。也不等于

孩子们走远了,她就不牵挂,伤风感冒时

能有人守在枕边,为她倒水,喂药

 

实在没有办法,才跟随打工的儿子

寄居昆明。但这不等于,她抱走父亲的遗像

就能放下故乡,也不等于

整天被关在出租屋里看电视,就能幸福

 

终于熬不住了。她强烈要求,还是回到官抵坎

回到她耗尽一生,喂鸡养猪的地方

继续在房前屋后,倒腾一些葱葱蒜苗

时光流过,任凭自己一老再老

 

行不通。她病倒了,村里人给我打来电话

带去医院,肚子上开一刀。记得那天

我一直哭,直到她气若游丝地,在手术台上醒来

这次,说什么也不让她独自生活了

还是带她去昆明,还是让她带着父亲的遗像

但这不等于,她能比上一次幸福

还是整天看电视,或者去窗口站一站

沉默,打瞌睡,醒来就弯着头

撕手上的老茧,数掌心的裂纹

――《母亲的晚年》

 

镇雄不是落英缤纷、怡然自乐、乃不知有汉的桃花源,不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辋川,而是东有高铁、西有高速、上有飞机的现代化贯通了的乡村,是一位乡村的母亲无法再栽种、去过昆明、在医院开过一刀、平日里只能呆在出租屋看电视的现代的农民。这正是王单单诗歌最突出的主题。夹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工业与传统农业之间,进城者和留守者两代人,均进退失据,肉身分裂,精神漂泊,灵魂不安。母亲的痛苦不是她一个人的痛苦,还是身在城市打拼的儿女的痛苦,是千千万万进城一族的痛苦。这就是当代中国的城市化病症。王单单以大量笔墨,呈现了这种进退中的纠结,伤痛,以及我们心头时常萦绕着的尖锐持久的、带着撕裂感的道德拷问。良心去哪了?我们该向何处去?是在室内养花,还是离开城市?正是在中国城市化转型的历史语境中,王单单的诗歌获得了合法性。滇黔交界的大山书写,一方面提供了现代人自我安放的精神空间,一方面又展示了某种解放性的文化想象。他的大山写作正是这种安慰性、解放性的写作。下面这段话,让我获得了将他概括为大山写作的灵感:

在更深一层上,“收藏”是现代世界的生存者的抗争和慰籍。本雅明在“巴黎研究”中继“震惊”之后提出了“内在世界”或“室内”的概念。在本雅明看来,由于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城市生活的整一化以及机械复制对人的感觉、记忆和下意识的侵占和控制,人为地保持住一点点自我的经验内容,不得不日益从“公共”场所缩回到室内,把“外部世界”还原为“内部世界”。在居室里,一花一木,装饰收藏无不是这种内在愿望的表达。人的灵魂只有在这片由自己布置起来、带着手的印记、充满了气息的回味的空间才能得到宁静,并保持住一个自我的形象。可以说,居室是失去的世界的小小补偿。文人的图书馆无疑是这个“居室”的特殊化,在传统和充满先辈的气息和注目的事物中,他感到与那个精神的整体同在。在存在的意味上,收藏对于收藏者是一种构筑――构筑一道界限,把自己同虚无和混乱隔开,把自己在回忆的碎片中重建起来。

这段话太适合王单单了。滇黔交界的大山就是王单单的室内,就是他对城市化的抗争和慰籍。他不适应城市的整一,更何况,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已经不仅仅是机械复制,城市对乡村的侵吞,对于人的自由空间和精神世界的侵蚀,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边缘。想想我们的大城市病吧,拥堵,雾霾,愈演愈烈的课外班,价格惊人的学区房,沉重的房贷,紧张的工作节奏,冷漠的邻里关系,可以说,超大人群对有限资源的争夺战已经到了白热化地步,只要你不住在天上,就可以切身体会到城市化对人的控制和侵占。除非你有马云那么多钱、强哥那么大产业,或者某叔那么大权力,你想保持住一点点自我的经验,简直是痴人说梦。你有能力改变城市的标志性景观?你能影响一条街道,哪怕任何一个小小的停车位?退回到“室内”恐怕是绝大多数城市居住者的唯一选择。关键是后一段话,只有在“室内”这片“由自己布置起来、带着手的印记、充满了气息的回味的空间才能得到宁静,并保持住一个自我的形象。”对于城市人来讲,室外的街道、楼房、宾馆、大厦、广场、地铁、机场,都是陌生的,唯有那些自己亲手布置了花盆、台灯、沙发、书架、餐具、床上用品、以及各种摆件几十平米,才是自我的空间。于王单单而言,他的选择一如他的性格那样,具有叛逆性,他选择放弃城市,回归大山。他把大西南生我养我的大山做为室内,在那里找到自己的布置、手的印记、和熟悉的生命气息。只有在那里他才得到精神上的安慰。“闲暇之余,可去林中/那里有两架秋千/一直空着”(《在孤山》),相比于逼仄的城市,这是何等宽阔的空间。“春风起兮,从坡上下来/蹲在水边换洗季节的裙子”(《春回大地》)这是何等绿色宜居。“在大地通往天空的途中,明月悬在海尾巴村顶上/照着秦家客栈的窗子,照着鸡公山下一落千丈的村庄”(《记大山包夜游》),居所又是何等通透洒脱。他一旦离开城市寄身山水,就是放松的,自由的,生龙活虎的,“瀑布不是懒惰的水,它是天上赶路的河流/累了,就靠在悬崖边,换一种姿势流淌”(《癸巳年冬,从昭通回镇雄》),“我喜欢仁和镇,现在叫仁和村/这小而具体的生活,顺着藤去/可以摸瓜,或者/扒开一片菜叶,就能/发现一窝亲戚”(《雄镇诗篇》18)。能写出下面这样的自由,是因为他在江边喝酒,而不是在城市的小酒馆里:“兄弟你看看,这盘中/完整的鱼骨,至死/都摆出一副自由的架势”(《在江边喝酒》)他的“匪气”也源于此:“我从中原来,喝醉在滇黔边境上的客栈/占山为王,干着杀富济贫的活计/一直这样胡思乱想。”(《车过高原》)

显然,王单单的浪漫主义和豪气干云来自大山的空间涵养。连性爱也如此:“从她身上挪开/像核弹试爆后,荒漠上空/腾起的一朵蘑菇云”(《荒漠》),(《传说》) 一些小令式的神来之笔也不外此:“石头兄离开我们,去山中寻庙/油菜涌向旷野,开花即是还俗”。(《归去来兮》)完全可以说,只要在山中,就能活出一个生龙活虎的王单单。说老实话,在愈演愈烈的城市化语境中,山水田园诗并不具有合法性,只有在提供抗争和慰籍的意义上它才有效。王单单恰恰是这样的实践者,因为他有强烈的城市化审察和观照。他以大山诗为租屋,为沙发,为事业,为爱情,为精神的寄托,为梦想,为床垫的草甸,为汽车的翅膀,为草根的大树,为小溪的海洋。源于大山的诗的这些“收藏”无止境地扩大了他的疆土。我像喜爱一株沙漠里的阔叶树那样喜爱他的这些篇章。

 

 

王单单一方面叛逆性地、固执地开辟了大山的自由空间,另一面揭示了大山的衰败,那就是乡村的衰败。这使他的大山诗避免了无病呻吟的伪田园、伪山水通病。“最近回家,路过老房子/风吹残壁,沙石滚落/像死去的亲人,被埋进泥土/仍然没有停止老去”(《老房子》)。“我也要走了。下跪的地方已经荒芜/前脚刚离开,敞坝里的杂草就追上后脚/有的都快翻过门槛了。”(《母亲走后》)空壳村、荒村、老病村,当代社会学领域的热门意象频频出现在他的诗歌当中。《祥林嫂外传》《乡村歌手》写落魄的人与衰败的乡村一起沉寂,一起走向死亡。从鲁迅的祥林嫂到王单单的祥林嫂,名字还是那个名字,内涵发生了惊人变化。《顺平叔叔的死》令人肝肠寸断,与前文提到的《母亲的晚年》一样,写出了当代进城一族的心病。他这样悲叹时代的病症:“三个儿媳围在身边/神色紧张,你一言我一语/劝她放弃治疗。/老人一直沉默,走出病房时/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其实,她只有病还活着/心,早已死去”(《病》)他对“姐姐”的抒写更揭出这个时代揪心而无奈的病症:“许多姐姐放下镰刀和针线/一夜灌浆成饱蘸的籽粒/……许多姐姐带着伤痕替人生儿育女/许多姐姐用贞操夹紧硬币……/许多姐姐从远方回来痛哭一场/无奈又痛哭着去到远方”。《某某镇》写出了严峻的乡村,以至于严峻到不易透露它的姓名。其中一句“在某某镇,曾有个陌生女孩,生下来/叫了我一声哥哥,然后就消逝”,让我顿生无边怅惘。

王单单情重,这是他的大山诗的主要肌理。《祭父稿》回顾父亲的一生,满纸是泪。《遗像制作》是对父亲的怀念与追思,《堆父亲》《一封信》依然是父亲。《数人》充溢对家族繁衍的担忧,以生命冷酷的叹息。《母亲的孤独》写出了留守老人精神上的空洞和儿子的担忧:“家里电话无人接听/或许,她正扛着锄头出门……/过了很久,还是没人接听/或许,她刚回到家/……她根本不知道,出门这段时间/遗像里的人,内心着急,试了很多次/都没能走出相框,接听儿子/从远方打回家的电话”。他用诗歌送走了一个又一个亲人,死亡如此密集,以致于他有了病房恐惧症,“夤夜时/对面病房传来哭声/紧接着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传来医生的喊叫声/“邓申帮抬出去,把刘成贵抬进来”(《401号病房》)。

王单单的创作题材丰富,兼收并蓄,不拘一格,触及到现代新诗的诸多命题,如格律与自由的问题,音乐性问题,载道与言志的问题,限于篇幅,无法论及,只好留待方家。仅就新诗形式而言,他也颇为用意,如《告别安尔》借鉴顶真格,全诗五节,下一节的头词是上一节尾词。《大路若道》《哥》《病父记》都有明显的形式感,佐证了新诗在形式方面的开掘。《消失的围巾》《给空姐的诗》两首,有新鲜的音乐性追求和经典范儿,很好地容纳了他的性情、才华和想象力,我极喜欢。

王单单有不少隐逸诗,如《湖边之书》等多首,我不甚赞同:“他们指出天边的白云,为我/解开内心的马桩/鱼一盘,酒一坛/三个人将一块僻静之地/喝成明月高悬的夜空”。这样的文字未免流俗。其文化想象与时代相隔千里,跌落到古诗营造的窠臼里。与此相较,我更偏爱《雄镇诗篇》的入世,有“图书馆的阳光”,“有教室里传来读书声”,一种杜甫式的入世,因为其显示了处理时代复杂经验的难度。

读完他的两部诗稿,悲喜交加。喜的是,他能在水泥时代保持山水的顽皮,浪漫,与年少;悲的是,他的死亡咏叹和故乡衰败,频频触动我们时代的病灶,和我脆弱的神经。我更加不相信机器人能写出王单单这样的诗,因为这样的性情不可复制。



 师力斌,男,山西长子人,1970年生,文学博士,诗人,批评家,《北京文学》副主编。


责任编辑:祝滢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