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葱读雷平阳:被称为大地和大海的万事万物

作者:郁葱   2019年01月25日 13:04  长江诗歌出版中心(微信公众号)    454    收藏

2013年10月17日,雷平阳应邀到石家庄在河北青年作家读书班上作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我整理了几条“雷平阳诗歌讲座微语录”发在了微博里:

1.读书就是寻找灵魂相近的人,写诗也是。

2.诗友问平阳:你对诗歌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平阳回答:我对诗歌的最大贡献是真诚和诗歌精神。)

3.十年可以建一座大城,但要建一个故乡,一百年、三百年、五百年也不能。

4.虽说一切都在纸上,却也希望纸上有片旷野。

5.内心如古词:我心安处是故乡。”

我至今认为,我整理的这五段话中,包含着雷平阳固有的诗歌理念。主持那个讲座时我说:按照程序,我先介绍今天的主讲人。我叙述了雷平阳主要创作经历、获得的各种奖项、得到的各种荣誉、出版的诸多著作等等,有很长的一段话,然后我说:“以上读到的这些,大家都可以忘记,只记住五个字就可以了:诗人雷平阳。”这五个字,是我认为对雷平阳更为准确和恰当的评价。

从本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诗人开始成熟,这种成熟,以他们具有了自己的成名作、代表作为标志。2010年10月,在北京龙翔饭店,十几位诗人、学者探讨雷平阳的《云南记》,当时我说了这样一番话:

雷平阳2009年发表了诗作《祭父帖》,在这首诗中,他笔下的亲情有一种彻入骨髓的感伤与悲愤,透出历史和时代之丧的力量感。用真诚和心灵写作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雷平阳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实践者,他写出的神性和人性让人惊叹。雷平阳虽然偏居云南,而且让自己的诗歌美学始终固守在滇南的土地上,但他并没有因为地域的限制而流于狭小的视野,相反,地域这个本来会限制人的东西成就了他。在《云南记》中,诗人写出了边地风情的广博与灿烂,与物事对话,同尘世抗争。雷平阳作品周围凝聚的气场,让他的诗歌结实、深沉,有着饱含人生善意的厚重感。尤其是他把抒情和叙事自然地融汇,流贯其中的精神内涵超越了地域限制,从而具有了普遍的生命价值和人性价值,也使得雷平阳成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的代表性诗人。而且我一直以为,在我们可以预见的具有大家风范的为数不多的年轻诗人当中,雷平阳是其中之一。当然他的诗也呈现了一些复杂的情感和情绪,不是每一位诗人都能把人世间人性的多重性和复杂性表达出来,这需要能力,需要眼界,需要穿透力,需要对世态有深度的理解。我推崇雷平阳的作品,也是希望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未来可以遵循的审美尺度。

这是我几年前对雷平阳的评价,后来在绍兴,我又重复了这段话,现在看来,这段话是准确的。只不过我那个时候把他当作青年诗人的代表,十年不到,他已经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诗人。

记得那一天,雷抒雁先生、韩作荣先生、吴思敬先生也都反复谈到了雷平阳的《祭父帖》,雷抒雁先生说:“雷平阳的这首诗是我今年读到的最精彩的一首诗。”韩作荣先生说:“雷平阳的诗扎实、动情、有个性,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吴思敬先生说:“雷平阳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创造性的精神。”

当时我还即兴读了他发表在《诗刊》2008年1月下半月刊上的《母亲》,因为我在刊物上点评过这首诗,所以记得很清楚,我说,我个人认为《母亲》是《祭父帖》的姊妹篇。那个时候我跟雷平阳没有见过面,甚至也不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无从询问我对他的作品理解是不是准确,但我固执地相信我的判断。我说:写给母亲的诗浩如烟海,但这首诗独特新奇,读了让人感慨。


那些年,母亲,你背着我下地

你每弯一次腰,你的脊骨就把我的心抵痛

让我满眼的泪

三十年后才流了出来

母亲。三岁时我不知道你已没有

一滴多余的乳汁;七岁时不知道

你已用光了汗水:十八岁那年

母亲,你送我到车站,我也不知道

你之所以没哭,是因为你泪水全无


——乳汁、汗水、泪水,都淘尽了。记得当时我说:“之所以大段引用雷平阳的诗句,是觉得,有些情感是无法诠释的,那些情感之浓烈,高于人类的诸多情感。这首诗,是描写母亲题材中的精品。”来云南之前,我重新翻看了我当时的日记,再一次认识了雷平阳,也重新认识了那些为了诗甚至有些忘我的兄长们,内心依旧激动。

我与雷平阳有个共同的特点:平时都不爱多说话,但我们两个见面,会说很多的话。记得有两次,一次是在绍兴,参加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返程的时候主办方送我和雷平阳到萧山机场,那段路程大概有一个多小时。路上我们两个一直在说话,我谈到了评奖中的一些人、一些事,评奖结束了,可以适当说一些了。当时副驾驶座位上的是一个年龄不大的孩子,我也一直以为他是个孩子,也就没有顾忌。到萧山机场后,我问他:“孩子你去哪里?”他说:“我回北京。”我说:“你是参加会的吗?”他回答说他是某个大报的记者。当时我很惊讶,对那孩子说:“刚才我们说的话你都听到了,但一定不要写出去,中国作协有纪律,一些事情现在是不便公开的,你要觉得刚才我们说的话有价值,以后再写。”那位记者说:“您放心,我只是觉得,诗歌真好,诗人们在一起真好。”

第二次是在厦门参加中国诗歌节,很巧,又是我和雷平阳同乘一辆车到机场,那次候机的时间很长,大概有两三个小时,我们坐在一起聊天,不知不觉竟然到了时间,我一路狂奔往登机口跑,机场的广播已经在催促我登机,赶到登机口时,摆渡车已经起步,又转了一圈回来把我接上。我说这些想表达的是:真正的诗人们也许几年都不一定见面,但内心的那种相通和相知是恒久的。真正的好诗人都相亲相爱,真正的好诗人,都是内心洁净、心溢良善的好人。

雷平阳说过诗歌的血是红的,在于诗人的血是红的。总有朋友问我,写诗写什么,我说:写你自己。雷平阳把云南当做他写作的起点,也当做他写作的终点,因此他写出了更具境界的作品。与一般诗作者不同,平阳的诗中除了表达自然地、生物的、精神的美,也充满着神性之光。在石家庄讲课时平阳反复讲到了云南的神性,这也让我悟到一个道理,我想我们不一定相信神,但一定要相信神灵和神性,一个敬畏神灵和灵魂的人,他的作品才有神性和灵魂。如果我们对属于自己的自然、人和许多生命都充满敬重、暖意和真爱,在写作上成就你也是必然的。

雷平阳曾经在《云南记》中说,他的写作温暖或冰冷,那些文字是多了还是少了,都没有刻意进行文本意义上的增删,就是一种常态和生态,虽说一切都在纸上,却也希望纸上有片旷野。文字是肉做的,雷平阳用自己骨骼里的精髓,完成了自己杰出的叙事和抒情。

上面谈到的更多的是《云南记》以及我跟雷平阳交往中的一些旧事和旧话,是由于我觉得《云南记》《送流水》《击壤歌》是一脉相承的。我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有几种感觉,一种是史诗的感觉,靠一部长诗试图完成一个地域性的史诗的作品并不罕见,但是靠组诗和短诗完成一部史诗的迄今我还没有见到,雷平阳做到了,尤其是他的《云南记》。

偶尔我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常常在最偏远最僻静的远山的深处,从性格上从心态上,他平和而超然。当下社会充满了一种普遍的焦虑情绪,而一个内心淡然的和一个内心充满焦虑的人写作出来的作品,一个在理智下和一个在躁动中完成的作品,本质上是不一样的,甚至可能完全会是两码事,所以雷平阳才有如此有重量的作品出现。四十岁以后才渐渐知道,写作最重要的不是其他,而是经历和经验。就像蒲罗说的:“经历造就艺术和技术,没有经历,只能凭机缘。”雷平阳冷静的叙事,理智的抒情,他具有一种松弛的写作心态和严谨的表达方式,我觉得这个时候内容和形式都是其次了,关键在于什么样的写作方式和写作态度。唯有这样,才能出现真正具有个性化的,具有创造力的史诗性的作品和经典诗人。

我刚才谈到“经典”两个字,这是我读雷平阳作品时感受到的另外一点。在我的内心中,经典诗歌一直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平时我们认定的那些标准:内容、形式、语言、结构等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也是更难以企及的标准,就是使自己的作品影响了某一个地域的人文风范,成为那里的一种文学精神,成为一种文化品质、文化符号和历史积淀,成为一代人的生存史、心灵史、思想史。这个标准几乎是文学的终极尺度,是接近极致的表达。我也知道这个尺度我终生不可企及,而雷平阳的作品符合我的这种期待。

读《云南记》《送流水》《击壤歌》,就觉得雷平阳感知的世界,与世界本身是那么吻合,而且超越了自然与世界本身,有一些神秘一些神奇一些宏阔,我内心的主观和客观,在他的笔下都有了。我觉得好诗只可感受不可诠释,诗是人内心的事情,而真正进入另外一个人内心,几无可能。而当我用雷平阳的经历来感受自己的时候,我突然觉得,那就是默契。带有明确地域性的作品由于其在审美上的独特性,不仅会展示作家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和艺术深度,还会产生一些特定的文学流派和作家群体,并使之具有明确的艺术价值,显而易见,雷平阳具有了自己独有的文学品质和高度,并且带动了地域性诗歌的发展。

第三点是他的抒情诗中经常有选择性的叙事,使得叙事和抒情相互吻合,我称之为叙事式的抒情,如他《送流水》中的《入山》:


“独自入山的人都是去找个去处

很多都找到了自己的墓地

躺在了山中,只把诗歌留了下来

我还没有找到,还在丘壑之间

当一个诗人,也当一个守墓人”


读这样的作品的时候我像读到了一个故事或者一段经历,没有故事,我也会在心中想像一个故事,从一刻想到一天,从一天想到一年,从一年想到一辈子,与这位诗人一起走走停停,这是抒情还是叙事我说不清楚,但它像一幅色泽很浓的水墨,融在我的经历中和记忆里了。

再有一点是,雷平阳的诗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境,有自己语言明确的特征。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和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艺术高度,独特语境的形成,不单单是一个艺术问题,有的时候也是一个诗人成熟的标志,雷平阳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使用语言的独特能力。这个时候我想到了他《送流水》中的《反角度》:


“反过来看,旭日是落入了天空的巨坑

落日则升上了夜空

我们悬空倒立,脚上还托举着

统称为大地和大海上的万事万物”


还有他在《击壤歌》中《正午》一诗里所表达的:“停止生长的野草/看上去是一片草原/实际上只有一根”。他经常用这种从容的、不紧不慢的、精粹的语言来刻画尘世,刻画他内心的那个世界,刻画那里的广袤和那里的颠倒。读这些诗句的时候,我甚至忘记了世界本身,而是沉默在雷平阳的语言之中,这是一种功力,一种让人不自觉的从现实世界进入到他的语言世界的功力。

我不是评论家理论家,所以对一位诗人的理解多是出于一个编辑和写作者的阅读感受。雷平阳是我的朋友,虽然他比我年轻,但我一直认定他是我内心的一个朋友,因此,就对朋友的作品说了以上的话。我想无论哪个地域的诗人,面对杰出的作品和文字的时候,都会有许多共同的兴奋和认知,这样的感觉,在阅读《云南记》《送流水》《击壤歌》的时候,我感受到了。


2018年12月9日

责任编辑:苏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