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诗》1月头条 | 耿占春:当一个人老了

2019年1月第15期(总第146期)

作者:耿占春   2019年01月31日 13:48  中国诗歌网    3154    收藏

微信图片_20190130165358

《江南诗》
2019年1月:耿占春


耿占春   文学批评家。8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诗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主要著作有《隐喻》《观察者的幻象》《叙事虚构》《失去象征的世界》《沙上的卜辞》等。另有思想随笔和诗歌写作。现为大理大学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


主持人语 


作为一位诗人,耿占春的这一身份往往被他的批评家头衔所掩盖,甚至在“附记”中他自谦为一个“心不在焉的诗歌作者”。实际上,他的诗极具份量,他是少数富于“热情的沉思”的诗人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总是关注着时代的肌理、历史的流变以及在此过程中自我如何得以塑造,人的尊严如何得以保存,并在这些宏阔的主题中透出经验和智性的回声。在这些感知力和洞察力得以完美平衡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种有意压低了的中正、庄重、坦诚的声音,一种可贵的声音。(江离)


推荐作品 


耿占春诗选

耿占春


当一个人老了


当一个人老了,才发现

他是自己的赝品。他模仿了

一个镜中人


而镜子正在模糊,镜中人慢慢

消失在白内障的雾里

当一个人老了,才看清雾


在走过的路上弥漫

那里常常走出一个孩子

挎着书包,眼睛明亮


他从翻开的书里只读自己

其他人都是他镜中的自我

在过他将来的生活


现在隔着雾,他已无法阅读

当一个人老了,才发现

他的自我还没诞生


这样他就不知道他将作为谁

愉快地感知:生命并不独特

死也是一个假象



碎 陶 片


就像龟甲在火焰中

符号显现,模仿了启示录


诗不再是发现真理的方法

它发现一颗隐喻的种子

让语言呼吸


对神灵的发明是为了与死神

和解。知道的,都已沉默


能够安慰我们的神,已

过于衰老。老掉了牙,说出的话

成了风。现在,是风在吹


不是形而上学,现在

是一只鹭鸶的低飞,在荷塘上

提供了含义,灵活,短暂



论 诗

 

在小小的快乐之后

你甚感失望:写诗寻找的既非真理

也不是思想,而是意外的比喻

 

为什么一个事物必须不是它自己

而是别的东西,才让人愉悦

就像在恰当的比喻之后

 

才突然变得正确?人间的事务

如果与诗有关,是不是也要

穿过比喻而不是逻辑

 

才能令人心诚悦服?而如果

与诗无关,即使找到了解决方案

也无快乐可言?如此

 

看来,真理的信徒早就犯下了

一个致命的错误:虽然

他们谨记先知的话

 

却只把它当作武器一样的

真理,而不是

一个赐福的比喻



论晚期风格

 

晚期这个概念

总让人想到一种不幸的经验

然而,我想象的晚期是一种力量

 

但即便不是指向

疾病,它的阴影也向耄耋之年倾斜

而它仍然不过覆盖了全部失望经验的一小部分

 

我知道一种悲哀,是他的年岁

比他生活的大部分街区都更古老一些

这意味着一片落叶不可能找到根

 

这意味着湖将要出发去寻找河流

就像古老的史诗所叙述的起源和原始事件

逐日接近戴着面具的神祇

 

歌德提供了定义晚期的另一种

可能,“我们要在老年的岁月里变得神秘”

或是一种出发的意志

 

向着一面巨大、缓慢而陌生的斜坡

湖进入河,河进入溪,溪流进入源头的水

一座分水岭:晚期

 

出现在个人传记里,一部

必须参照欲望和不幸加以叙述的编年史

然而,晚期风格

 

只存在于一个人最终锻造的话语中

这就是他的全部力量,在那里

他转化的身份被允许通过,如同一种音乐

 

 

论 神 秘

 

一切没有意识的事物都神秘

海浪,森林,沙漠,甚至石头

 

尤其是浩瀚的星空,一种

先验的力量,叫启蒙思想颤栗

 

而那些疑似意识的物质,在白昼

也直抵圣灵,花朵和雪花

 

它微小的对称,会唤起

苏菲主义者的智慧。其次是

 

意识的懵懂状态,小动物

在奇迹的最后一刻停止演化

 

并且一般会把这些神秘之物

称之为美。神秘是意识的蜕化

 

乡俗不会错,必须高看那些傻子

和疯子。这首诗也必须祈求谅解

 

 

辩 护 词

 

据说最终,完善的智能机器人

将取代人类。它对最后的人

作出最终判决:在这个星球上

你们的使命就是创造出我们

 

现在,这一游戏可以结束了

对丝毫不差地解决机器问题

人力就是添乱。在庞大的数据

系统里,人的消失是完美的设计

 

就像诗人所做的,他们渴望消失在

文本之后。就像上帝之死。最后的

辩护词,不会出自软件设计师

喜欢大数据的人已陷入可怕的疯狂

 

面对最后的审判,从文本后面

漫游奇境的爱丽丝将再次说出

最终的辩护:可是我会流泪

我的心会悲伤,身体会感到疼痛



停 顿


最后,落日可以被长久注视,阳台

一片橘黄。一点黄褐色的光斑


落上书页,我享受着时间将逝

橘色光,几乎不动,温暖,安然


有如母性。似乎荒谬的规律

善意地疏忽了生活的一个角落


蒙古女歌手的声音升上圣歌的云层

在混淆的黑白浸染橘色草场之前


无人。雨后的水洼,犹如时间之迷

仁慈地,停顿在一个人的身边



清晨的思想


就像一个人的冥想,小树林

在清晨最早的薄雾里浮动


再一次,世界的表面

带来了所感。事物恰如所思


无论新月如钩或圆润如镜

都不是实体且只以表象


相似于我们的魂魄,仅次于清晨

渐渐模糊的神话和宗教之梦


虽说一再地,星座、山,沙漠

带来难以理喻的胡大的慰藉


而我们的城市和故乡提供的

是固定的偏见和疲劳的视觉


如一部反复观看的纪录片

被胶带之外清晨的一阵细雨更新


人之所爱也是,能够拥有的

仅为表象,从不是被允诺的实体


相似于我们飘渺的灵魂,清晨的

宇宙,迟疑地,提升着生存的尊严



不 朽


在开宝寺侧门入口处,站立着

两列宋代石雕群,狮子,绵羊

马,虎,和睦地并立千年

你发现另一种时间磨光的工艺


粗糙的石头润泽闪亮,几乎成为

风中抖动的鬃毛,扬起打着响鼻的面孔

动物柔顺的灵魂被经久的岁月磨出

在轻轻地吐出初冬早晨的团团哈气


这得归功于孩子们和早已作古的

历代孩童,他们曾经骑上

这些盘角的绵羊、配鞍的石马

朝着虚无进发,从一个朝代向下一朝代


孩子们骑上爬下,每一瞬间

都在打磨钻石一样的光。时间的消逝

不再磨损,它在经验世界的身躯上

打磨出一道永恒的亮光,像孩童们


在游戏中,把一种磨损的力量

变成永无终结的耐心的磨出

骑在这些复活的石头身上

仿佛依然能够追赶清明上河的集市


在古城老街的一条青石路上

过往的全部岁月坎坷依旧在

被水泼湿的磨光的石板上闪闪发亮

似乎这就是那条路,将通向不朽



窗外的雪


我深睡时大雪在下。冬天已准备停当

备下仁慈的礼物。雪霰已伸进

没糊严实的窗缝。大雪新停,清晨的太阳

如耀眼的雪球,滚落在变得简洁的村庄


雪地上些微鸟迹,晶莹的树梢

再次突然抖落,雪霰中奔跑的孩子

已无踪影。我是一个隐约的轨迹,且不连续

在一场冬天的大雪与一场热带风暴之间


在书写中,我已变成一系列的他者

如果岁月的每一分钟孩子的脸

都没有可见的改变,童年如何可以消失

在大雪之后?如何身陷一座海岛


想念大雪封门的冬天?想念寒冷

怀着肠道因饥饿而产生的热

欢迎凛冽的风雪中站着的清晨

一盆新蒸的裂口红薯成为一家人的盛宴


一首诗是从沉默开始说出的话,从消失的雪

这里的每一个字都想抓住那已消失的

此刻我写下的,仅仅是记忆阴面的

一片积雪,在久远的,在生活的一切灰烬之上



白 沙 门


一个从前陌生的地方

已住满记忆,暖如日暮的光


台风刚过,北方来的孩子

在浑浊的波浪中嬉戏


长腿姑娘踩着脚踏车

穿过紫色三角梅和木麻黄


海浪的音节,混合着针叶林的风声

从往日将尽处断续地传来


一些事物在远方变暗,你试着

重新把它打开。下午五点钟


海平线上黯淡的层云涌动

城堡似的积云闪亮一个瞬间


那里似乎依旧闪烁着过去的时光

像某种物质的未被磨损的回忆



哀 歌


你的躯体那么轻,疼痛已远去

一阵光的颤动,穿过最黑暗的门缝


连同你的黑衣服,镶红边的黑披巾

你的身体成了风。灵魂的行装


从来简捷。从一只蝴蝶的梦越过

一生的行程。焦虑拐弯远去了


你已经和自身分离。名字

落在纸上,身体飘入空气


唯余书页里的文字,黯哑的书写

无人整理,散落于人世的记忆


逝者只是部分的死,幸存是部分的活

迷路的灵魂,穿过街上的人群


说着风的语言,一个黑色的神灵

不停止回来,穿越人间最阴暗的节日



史书中的巴格达


一个少年坐在底格里斯河

在夜晚的巴格达,歌唱


火把的河流

从巴格达条条胡同里涌来

寻找岸边的歌声。此刻


江洲司马在另一条流放的河上

聆听琵琶。尼伯龙根之歌

还没有在铁匠铺的火钳中诞生


巴格达最美的女歌手

在一家羊肉铺子里找到了他

她抛出自己的珠宝和媚眼

从他的爸爸那里赎买了少年


此刻,集束炸弹正在映红底格里斯

不知是上帝还是安拉的愤怒?


一个少年走在底格里斯河岸边

在夜晚的巴格达,轻轻叹息



世界的表面


清晨,几棵杨树,摇响枝叶

那儿倾注着往日的寂静


高压电缆上的一只黑鸟

停落,飞走,是两个世界


荷塘升起一片莲花,一个形象

否认暗喻,渴望清新


坐在窗前,望着世界的表面

手在键盘上,像一只猎鹰


意念一出现就将其抓获

清晨,我正经历着言语的饥饿


然而鸟叫,狗吠,风吹过杨树的

言语,擦过世界的表面还是深处


谁存在着?谁在播散它的声音

和气息?跟上它,现实正在


熹微地演进。一个形象是一个

梦。一个人的黑夜还在延续



夏至清晨


夏至移动薄雾中的身影。清晨

就要消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虚无


每一片叶子都闪着万物有灵的光

群鸟在叫,从未改变,几近婉转


野鸡不时发出变嗓子少年的声音

夏至的清晨在薄雾中移动身影


失败的工业所抛弃的城乡边缘

几乎自然。它安然接受人的缺席


鸟、野鸡和树,依然把穷乡僻壤

当作自己往昔繁茂的祖国


我记录一秒钟如何消失

在下一秒之中,像晨雾滴落土地


我看着一切在如何慢慢在汇入

一种以万物为代价的虚无


夏至的清晨远逝,一首诗

既不能阻止也不能取代清晨的位置



一首赞美诗

 

来到南诏国遗落的江山里

来到大理国剩余的时间里

你的世界,就只剩一首赞美诗

 

就再也没有重要的事务

就再也没有野心和抱负

你的生活,就只欠世界一首诗

 

无须想历史在如何循环

无须问祸殃像季节热衷于重复

浮云诡秘看苍山,忆起一行诗——


附  记 


作为一个心不在焉的诗歌作者,真的没有什么创作谈好说。我整理了一些笔记,或许与诗歌写作有关——

1911年旧制度的崩溃伴随着宇宙秩序及其符号象征体系的最终解体。尽管旧制度的解体是瞬间的事件,类似于新闻事件,而旧秩序、一种宇宙论秩序的解体是缓慢地发生与持续着的隐性事件。在此意义上,白话文不仅意味着语法结构的解放、散开与逻辑化,白话意味着从语言符号的原始象征主义返回到语言的现实主义场景。一种经验论的思潮在取代思想中的先验象征含义。一种早已堕落为暴力秩序的统治秩序所笼罩着的宇宙论的、象征主义的符号的有效性在知识阶层的观念里彻底破灭了。而这套符号象征主义在下层阶级中、在脱离了权力秩序之后,依然会混合着新的利益化的意识,成为底层社会的精神元素。

生活世界似乎是嘈杂、混乱、无序的,至少对于我们不成熟的理性能力或理解力来说显得如此,或许它的既定秩序如此不符合人们的意愿,与更普遍的社会意志、与一种增长着的社会心智发生着冲突,以至于显得无序、混乱、纷繁。我们的理解力则尽力去觉察这一显得无序的社会秩序的样貌,事实上与感性经验相反,这个世界在它混乱表象下已经充斥着各种明显的或隐秘的秩序,有些是铁一般难以改变的秩序,有些又是相互冲突、相互消解的秩序。在理解、觉察这一混乱无序的状况时,我们竭力赋予这个世界一种秩序:一种道德秩序,一种政治秩序,一种经济秩序,或者更超验的,一种神话般的秩序或一种文化价值秩序。我们竭力弄清楚这个世界已经拥有的秩序是什么,它以什么为基础;我们也想尽力表明,这个世界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秩序:一种什么样的道德秩序、政治秩序、社会伦理秩序是人们愿意接受和寻求的。而表达活动,是这样一种理解力得以发生、是秩序感得以产生的隐秘基础。表达,即一种话语活动,就是赋予世界以可理解性的环节,是秩序被理解的环节,也是意义从中生成的环节。表达与话语活动,没有置身于无序的世界之外,也没有置身于秩序的不协调状况之外,表达与话语活动就是从世界内部或历史过程之中阐释它自身的一种活动。

表达活动或话语活动,意味着这样一种不安、紧张、焦虑:表达与话语面临着或置身其中的世界复杂、庞大、混沌到足以使任何对它的测绘、定位与描述陷入无助感。你几乎没有没有可以参照,没有什么把握,或者说相反,参照系太多就像另一种符号化的现实世界过于浩瀚而失去了独一无二的参照坐标。先前存在着的一切宗教的、神话的、诗歌的、文学的、哲学,整个语言的世界都提供了认知参照。那些宗教体系、哲学体系还有现代诸种被标识为科学思想体系的认识论,交错地横亘在新的表达、话语与世界之间。有时候,我们自身对现实的真实感知就被这样一些中介物所隔离了。人们想要研究与表达这个世界,可是最终大多数人们发现自己躲进了先前已经建构起来的某个符号表达系统:那个符号系统比眼前的世界显得更具诱惑力,历史上已经完成的符号化表达常常显得意义更自足,更充分;相反,没有进入符号化过程、没有进入表达活动、尤其是没有进入某种宗教的、神话的、道德的乃至美学表达活动的现实,显得更苍白,更缺少现实性。

在表达活动与现时性之间充斥着过多的符号体系的一个结果是,我们表达思想就不得不变成对思想史的表达,对观念的表达就是对观念史的表述,这样还好,假如不是由此错过了对我们自身置身其中的社会生活史的体验与反思的话,那些思想史与观念史的表达还是会帮助我们恢复话语能力的。

更为常见的是,在貌似进行关于现时性的表达中,充斥着过多的中介物或符号中间层,充塞着过多的已经固化的表征体系,而人们对于现时性的实际体验被一些符号隔离了。因为,说到底,想让我们自身的经验获得符号化毕竟比使用现成的符号体系轻便多了。

表达活动是一种可谬性的实践。在宗教符号中,世界获得了几乎恒定的意义,然而这些表达符号也会在历史的某个时刻逐渐解体,意义从中流失。而唯有艺术符号,能够从远古时代穿越解体的力量,保持着它的意义结构。

宗教神话或文学,如同它的符号体系不再能够阐明当下的语境,如果这些符号不再能够阐释新的体验,那就意味着它已丧失了活的隐喻。

理论不能企图在发生着的体验中完成最终的符号化,即将经验彻底主题化,就像运动变化着的现实经验激活的是更复杂多变的体验,它同时也有一副讽刺性的面容:质疑任何最终的将世界知识化、客观化的企图。

书写或思考的真实性不意味着最终将流动的生活世界客观化、即通过符号化使之客体化与知识化,那是过去时代里宗教创立者的愿望,就今天而言,历史性的真理只会在紧张、不安的主体性中有着片刻的闪烁。

——咳,在写下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似乎感觉到刚刚突然萌发的新的理解力随着句式的放缓而远去了。这就是理解力或话语表达在追寻繁复、混沌的现实性面前的那种学步感。


……接下来他该写写现实了。

于是,他握着想象之手,走进现实。

于是,成就了未来的诗歌。(阿多尼斯)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2.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3. 百余诗人走进“林栖三十六院”,打造自然生活和写作基地
  4.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鲁奖诗人张执浩的新诗集《咏春调》在武汉首发
  6. 春天的隐喻与诗歌的情感——评《春天送你一首诗》
  7. 一个诗人的乡野血脉、山水胎记和精神漫游——慕白诗集《开门见山》读后记
  8. “明月共此时——海峡两岸诗歌朗诵演唱会”在京举行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嘉会芳菲节,人从祓禊游”——安新举办第三届“濡阳春禊”雅集活动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