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桂冠诗人W.S.默温去世

作者:杨司奇 等   2019年03月18日 14:12  新京报    596    收藏

默温

默温


3月15日,美国著名桂冠诗人W.S.默温(William Stanley Merwin)逝世于夏威夷的毛伊岛家中,享年91岁。

默温的诗歌以神秘闻名,充满了隐喻,也充满了活力。他曾在一首名为《墓志铭》的诗中写道:“死亡不是消息。那块我成为的石头,他进入我的寂静,而我将依然为他静止。”默温的诗歌生涯便是这首诗的写照。他曾两次被评为美国桂冠诗人,获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和两次普利策奖。他是同时代作家中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当许多诗人的创作活力停顿和萎缩下来的时候,他的诗歌依然不断变化,不断生发着新的意义。

1927年9月30日,默温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在新泽西州的联合城和宾夕法尼亚州的斯克兰顿长大。默温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母亲是一个孤儿,父亲是一位严厉的长老会牧师,经常殴打他。这使他的童年蒙上了阴影,并深深影响到他后来对暴力、和平等诸多20世纪重大事件的态度。因为幼时的绝望和早熟,默温迷恋上了隐秘的大自然,他常常和家中后院的大树说话,并对所有与过去有关的事物着迷。默温也迷恋上了诗歌,并很早开始了写诗生涯。16岁时,他获得一笔奖学金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在那里,他结识了诗人布莱克默(R. P. Blackmur)和约翰·贝里曼(John Berryman),开始跟着他们认真阅读和写诗。

17岁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默温加入了美国海军,但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因为拒绝参与任何可能导致暴力的行动,战争快结束时,他被遣送到波士顿海军医院的精神病房中呆了七个月。在此期间,默温遇到了他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诗人庞德(Ezra Pound)。那时庞德也正好去这家精神病院就诊。虽然默温有写诗的才华,但庞德认为他还不足以写出伟大的诗歌,因此敦促默温每天写75行,并建议默温学习另外一种语言,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母语。默温听从了庞德的建议,战争结束后回到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学业,沉浸在了在欧洲古典文学的研究中。

25岁时,默温发表了处女诗集《两面神的面具》(A Mask for Janus, 1952),并被收入了耶鲁青年诗人丛书。此时,默温又遇到了另一个重要的人——诗人奥登。当时,候选人的最终名单落在默温和非裔女诗人格温多林·伊丽莎白·布鲁克斯(Gwendolyn Elizabeth rooks)之间,部分评委觉得选择一位黑人女诗人的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意义,但奥登坚持认为应该以文本为主,选择最好的诗,尽管布鲁克斯的诗非常优秀,但默温的诗胜出很多。由此,默温的诗歌正式进入了公众视野中。

从普林斯顿结束学业后,默温前往西班牙,曾先后在英国、法国、葡萄牙和马约卡群岛等地旅居,从事学术研究,其间翻译了大量作品,包括梵文爱情诗、希腊悲剧、法国中世纪史诗《罗兰之歌》、但丁的《炼狱》、智利诗人聂鲁达、俄罗斯诗人曼德尔施塔姆等不同语种、不同风格的诗歌。这对默温自己的诗风转变也起到了很大影响。在伦敦期间,他结识了著名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和泰德·休斯,和他们来往密切,普拉斯尤其喜欢默温,只是随着普拉斯与休斯婚姻关系的破裂,默温同他们的友谊也终止了。

1968年回到美国后,默温很快加入到当时蓬勃发展的新超现实主义诗歌运动(又称“深度意象”,是20世纪70年代超现实主义流传到美国后衍生出来的诗歌流派)之中,并成为该诗派主将之一。与其他诗人相比,默温更得超现实主义真髓。他的诗歌风格非常独特,貌似松散,如同自白,在抒情的音调中内含某种神秘倾向,近乎预言。他尤其善于将自然与日常经验上升到一个更为深邃、更加扑朔迷离的境界中去,充满了深邃渺远的想象力和对自我存在的省思。因此也有论者认为他把存在主义带入了美国诗坛。

随着时间的推移,默温的风格一直在变化,但他所关注的问题,譬如解体、空缺、失去,始终未曾变过。默温所关心的,是那些几乎困扰着每一位诗人的主题:地球、大海、无数的生命;季节的循环;神话与灵性;个人历史和记忆;以及最重要的,生命及其可恶的消逝。

1971年,默温凭借诗集《扛梯子的人》(The Carrier of Ladders, 1970)获得了第一个普利策奖。这是一部有关空缺(absence)主题的诗集。在诗集的第一首诗中,默温写道,“现在我很清楚,没有一片叶子是我的”(Now it is clear to me that no leaves are mine)。在此之前,默温已经在前几部诗集《跳舞的熊》(The Dancing Bear, 1954)、《移动的靶子》(The Moving Target ,1963)、《虱》(The Lice, 1967)中对相关问题有过探讨。

但默温一开始拒绝了这一奖项,因为越南战争的缘故,他对自己身为美国人感到羞耻。之后默温公开宣布,他打算将普利策奖的巨额奖金捐赠给反战事业。这引起了奥登的谴责,奥登在《纽约书评》的一封公开信中表示,他认为将普利策奖政治化很不得体。默温回信道: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匿名的状态中处于邪恶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以沉默作为回应是不合时宜的。2009年,默温因《天狼星的阴影》(The Shadow of Sirius)再次获得普利策奖。

默温始终未曾停止过对暴力的抗争。当默温出版他的第五本诗集时,他感到了绝望。他为核武器,为越南战争,为持续不断的暴力感到忧心,他希望自己的写作变得更加紧迫,因此决定抛弃语法规则。在默温看来,那些语法规则效忠于书面语言的理性协议,就好像给诗歌穿上了西装戴上了领带一样。他后来的诗歌风格常常被形容为一种混乱:赤裸的表达、警句式的语言、频繁地跨行。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几乎完全抛弃了标点符号。

一些批评者指责默温,认为他到达了一个疯狂的边界,他在贩卖他的晦涩;但更多的评论者认为,默温的诗,是他与虚空持续的对抗之物,冷静的诗歌表面之下是情感的凶猛力量,是语言的纯粹与直接,几乎达到了半透明的状态。在评论默温的一部诗集《虱子》(The Lice,1967)时,诗人劳伦斯·利伯曼(Laurence Lieberman)认为,默温的诗就像回声从深井中滤出,以一种原始的力量冲击着读者。这部诗集常常被视为默温对越南战争的谴责,但那些奇异的力量大都隐藏在弦外之音里,因此劳伦斯说:面对默温的诗歌,必须以极度缓慢的方式阅读,在字里行间的静默之中倾听。

同为美国诗人的爱德华·赫希(Edward Hirsch)认为,“使用标点符号就像在页面上钉住词语一样,而默温在寻找某些类似于口语的运动感和轻盈感的东西。后来,他越来越参与到生态运动之中,他的诗歌也似乎扎根在了大地上。而这项工作最神奇的事情之一是,当默温慢慢变老之后,他变成了一位赞美诗诗人。”

这一转变发生在夏威夷的毛伊岛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默温避开人群与社交,定居毛伊岛,并在禅宗大师罗伯特·艾特肯(Robert Aitken)的指导下学习。后来,默温在那里发现了一个破旧的菠萝种植园,他买下了这块土地,和他的第三任妻子保拉·施瓦茨(Paula Schwartz)一起,努力恢复这片热带雨林。他从不接电话,每天早早起来照料他的园林,在那里,他种植了2740多棵棕榈树。

在纪录片《尽管全世界都在燃烧》(Even Though the Whole World is Burning, 2014)中,默温曾经谈到,“我在差不多30年前种植了这些美丽的棕榈树。那时没有人认为它们能够在这里繁衍,但现在,它们已经在此安下了家。”如今,那片小小的棕榈林已经拥有400多种分类物种和125种独特属类,近900种不同园艺品种,并被公认为地球上已知最大和最广泛的棕榈树群之一。2010年,默温和保拉建立了Merwin Conservancy网站,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从中获取数据库资料进行研究。2017年,保拉去世。

默温依然在写诗,他偶尔会在某张信封背面潦草地写下一些新的诗歌,而这些诗歌和自然更加亲近了。默温常常通过一匹马、一只狗、一只狐狸、一只鸽子,就轻易进入到了不同的意识之中。《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诗歌编辑彼得·戴维森(Peter Davison)曾在1997年的一篇文章里写道:“默温的诗歌意图如同生物圈一般广泛,却像耳语一样亲密……他从语言的地层深处提炼出了一种美丽的简洁的语言,用它来表达自我,这些有关自我的文字漂浮在天空、大地之间以及隐蔽的地下。”

在默温的一生中,他写过无数诗歌和文章,翻译过无数作品,反对过越南战争,拒绝过普利策奖,更重要的是,他种植了一片棕榈林。他曾写过一首诗《位置》,其中有一句:“在世界的末日那一天,我要种植一棵树。”这似乎很恰当地描摹了默温的一生。


(作者:杨司奇)



附:W.S.默温 诗歌

 

最后一个(节选) 


……他们决定从影子下面抽走水

他们抽呀抽呀,水往下降

影子却在原来的地方

它继续长大,漫向陆地

他们用机器刮影子

影子触到机器,黏在上面

他们用棍子打影子

影子触到棍子就黏在上面

这又是一天

第二天也一样,影子继续长大

他们把光推入影子

影子触到光,光就灭了

他们开始用脚踏影子的边缘

影子进入眼睛,眼睛就失明

那些倒下来的人,影子把他们吞噬

那些失明的人走入影子,消失了

那些仍站着,看得见的人

影子吞了他们的影子

而后又吞蚀他们,他们也消失了

其他的人猛跑起来

那些幸存的,如果影子允许他们逃命

他们尽量跑得远远的

这些幸存者和他们的影子


(郑敏 译)

 


在夜晚眺望东方


白色的手

蛾子在黑暗中扑腾

我把你看作正在升起的月亮

那时你反射的

谁的光

仿佛事物的根裸现

于收获的苍白中

除了我自己我没有影子


(沈睿 译)

 


冰河上的脚印

 

一年四季

风从峡谷里吹出来

磨亮万物

脚印就冻在那里,永远

向上指进寒冷

与我今天的脚印相似

昨夜,有人

在烛光上走动,走动

匆匆地赶着

痛苦之路

很久以后,我才听见那回声

与我的联在一起,消失

我凝望山坡,寻找一块黑斑

最近在这里

我的双手像盲人

在熔蜡上移动

终于,一个接着一个

他们走进自己的季节

我的骨骼面面相对,试图想起

一个问题

当我观望时,万物静止

但这里,幽黑的树林

是一场大战的墓地

我转过身

听见越来越多的名字

离开树皮,向北飞去


(西蒙 译)

 

写给我的死亡纪念日


一年一度,我竟不知道这个日子

当最后的火焰向我招手

寂静出发

不倦的旅行者

像黯淡星球的光束

那时我将发现自己

已不在生命里,像在奇异的衣服里

大地

一个女人的爱

男人们的无耻

将使我惊讶

今天,一连下了三日的雨后

我听见鹪鹩在鸣唱,檐雨停息

我向它致敬,却不知道它是什么


(西蒙 译)



蜜蜂河 


在梦里我回到了蜜蜂河 

桥旁边有五棵橘子树 

两个磨坊之间是我的房子 

一个盲人跟着山羊走进了庭院 

他站在那里唱着 

老年是什么 


很快十五年就要过去了 


他老了他将会落入他的眼睛里 


我的眼睛注视着 

日历中的一条长路 

一个又一个房间里问着我将怎样活 


路的尽头有许多街道 

一队男人带着我穿行而过 

他们把空瓶子 

当成希望的象征 

并作为名字给了我 


一次一次又一次 

我在同一座城市出生 

问着我将说些什么 


他将会落入自己的嘴里 

人们认为他们要比青草更好 


我回到他升高的嗓音中犹如一叉子干草 


他老了他不是真的没有什么是真实的 

也没有死亡的声音在转动水车 


我们是未来的回声 


门上总会提醒如何做才能幸存 

但我们并不是注定就会幸存 

只是意外地活着


(安清泉  译)

责任编辑:苏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2.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3. 百余诗人走进“林栖三十六院”,打造自然生活和写作基地
  4.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鲁奖诗人张执浩的新诗集《咏春调》在武汉首发
  6. 春天的隐喻与诗歌的情感——评《春天送你一首诗》
  7. 一个诗人的乡野血脉、山水胎记和精神漫游——慕白诗集《开门见山》读后记
  8. “明月共此时——海峡两岸诗歌朗诵演唱会”在京举行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嘉会芳菲节,人从祓禊游”——安新举办第三届“濡阳春禊”雅集活动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