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时间的对话:梅尔诗集《十二背后》研讨会在绥阳十二背后召开

作者:花语01   2019年04月23日 10:43      382    收藏

4月17日,作为第三届十二背后诗歌节重头戏的梅尔诗集《十二背后》研讨会,在绥阳十二背后召开,梅尔、陈进、廖雯、汪剑钊、申宏磊、李南、花语、黄明祥、瞿逢、周占林、金铃子、慕白、杨四平、李成恩、安海茵、姜博瀚、徐华宁、贾红薇等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导演、艺术家、文旅专家参加研讨,现场,大家唇枪舌战,就梅尔诗歌的创作年代、创作内容、艺术价值、修辞手法、审美取向等展开深刻讨论,研讨会由诗人周瑟瑟主持,与会嘉宾对梅尔诗歌均做了认真细致的点评,尤其是著名学者、作家廖雯在朗诵梅尔的诗作《刮毒》之前,指出当代艺术应当更多体现个人感受,并与所受教育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才会有血有肉,她还提到诗人卧夫生前曾把一棵葡萄树种在她家院子里的趣事,令人震惊!

十二背后双河旅游区董事长,诗人梅尔的爱人陈进提及梅尔的母亲作为牧师对她传道的影响之深,他提到梅尔20多岁时在南京参加一个诗会,一位出租车司机开着车听到直播的朗诵,深受感动,冲到现场要见梅尔的故事。他说“梅尔诗歌摒弃了小我,采用蒙太奇手法,是把时空、历史、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复合型写作,她已把生命挤进了石头和溶洞。”研讨会历经三个多小时,最后诗人梅尔饱含深情地朗诵了自己的诗作《沉沉的家书》,研讨会气氛热烈,节奏明快,热评如潮。
    
汪剑钊:诗随时间而来,但并不随时间而去。正是在与时间相处的微妙关系中,诗人梅尔期望重造一个空间,为漂泊的生命找到栖身的居所。梅尔的写作关注自然,关注文明进程中的世态和风景,关注日常性覆盖下的美与生机,但她并不停留于形而下的一般罗列,而是注意发掘凡俗现象背后的神性本质,致力于在物质的世界建筑一座精神的殿堂,为人性找到一个形而上的诗意归宿。这使得她在双脚踩实了大地的同时,能够仰望高远的星空。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梅尔面对大自然,不仅有着热情的赞美,而且还有发自深心的感恩和忏悔,对自然给予人类丰厚的馈赠和无私的滋养表示敬意,同时也为世人对自然的践踏和毁损感到不安和歉疚,决意在诗里(更力图在实践中)尝试修复和重造,为自然的人文化和人文的自然化作出不懈的努力,并在其中创造平衡与和谐。当然,梅尔在诗歌中能够抵达这一点,与她所抱有的悲悯情怀、公民意识和对语言的敏感密不可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十二背后》这部诗集无疑是一次有益并且有效的文字探险,其中的每一首作品都在逼近法国诗人瓦雷里给出的那个“纯诗”的目标。
     
李南:历史、圣经、神话、现实,从中国的某个地名到世界各地城市,从故乡到异国,从人文到地理,无疑,梅尔的写作眼界是开敞的,是兼容的。她的诗,有足够的自信,通过她的阅读和行走,为她的笔端注入了一种信手拈来的永动力。情感的舒展,使得梅尔在叙述上显得从容不迫,这种放松的状态,使她成功地处理了题材上的庞杂,而想象的跨度与她的眼界和经历浑然天成,她灵动的诗意来源于她对日常事物的敏锐。这种看似粗线条的勾勒,却形成了她自已独特的写作风格,这完全来自于作者对自已的诚实,对诗歌的忠实。梅尔的诗,不人为地为读者设置阅读障碍,她不炫技,也不会生硬地汲取时髦的写作技法,她只是在自言自语,与一个看不见的神对话。

花语:梅尔是一位天份极高、才华出众的诗人,她在时空的隧道里潜行多年,被光阴打磨得散发着钻石一般的光芒,由于低调,她把自己隐藏得很深,如同绥阳十二背后的又一个秘境。梅尔的诗歌极其精妙,足以匹配各种诗歌大奖。
梅尔诗歌语言凝炼、充满神性,其诗歌的触角从基督耶稣的十字架,到柔软的海绵,到沉沉的家书,到十二背后,无不呈现完美女性敏感内心的纤柔、隽永、绝诀、坚韧、忠贞,对生活入木三分的刻画与热爱,是隐忍中的爆发,执拗,奔跑中的停驻,更是执着女性坚守理想的浪漫与激炽。扭动语言的腰肢,让思想跨越千里,穿过历史的弄堂和小巷,梅尔善于使用隐喻借代等修辞,在腾挪辗转间,打语言的太极,拿捏思想的七寸,她是近年中国诗歌圈杀出的一匹黑马,其人优雅美丽有品味,其诗如葡萄酒散发浓香,又如橄榄枝青翠甘露上的一滴:哲禅、邃远、深刻、语言精准、腹黑、有张力,是梅尔诗歌的准标签。

李成恩:诗与生活内在统一方为自由,梅尔就是这样的诗人。她写出了干净的诗,不偏离诗人的内心,她诗歌的精神谱系更多的是她的自然感受与生命体验,是她的原创精神。原创精神是一个人的品性,更是自由写作的能力。我读她的作品是欢喜的,如同来到十二背后这样神奇的地方,她的原生态,她的美,她的独一无二的本性,她沉默的写作姿态,在当今显得尤为可贵。我欣赏梅尔的低调与扎实,不紧不慢地写,没有功利心地游离于诗坛之外,这样的诗人方为自由。

黄明祥:《十二背后》是一座大门,从诗人梅尔的此在打开。开阔,是梅尔诗歌的第一特征。文明从来没有离开过资源的检索、发现、整顿与分配运用,诗歌也是,因此,线索与体验的一致性,是梅尔诗歌的第二特征。热烈的语言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内心感情的强调无疑属于表现主义的范畴,梅尔往往又回到现实关切,并且隆重,构成了她的诗歌的第三个特征——复合格调。另外,梅尔的诗,修辞娴熟,金句频出,对于大自然亦有唱和之声,富有充沛才情。

周占林:要读梅尔的诗歌,必须熟悉十二背后。梅尔的诗细腻、深沉,又充满了瑰丽的想象,这一切都和美丽的十二背后不无关系。阅读她的诗歌,总会被他缤纷的意象所诱惑,这些意象,就如十二背后这个隐藏了七亿年的风景王国,美丽与新奇无处不在。而在梅尔的诗歌中,她就是一个女王,把词语当做自己的臣民,把诗当做生命去热爱和守护。梅尔对生活的深爱,对生命的关注,对社会的责任担当都让她在写作中,置身于她独有的精神世界,在这方奇特的天地里,连接着现实中所有高贵与卑微的生命,连接着超脱于现实的美好与愿望。诗人正是通过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出口,和大家共享诗歌带给我们的痛感、快感和满足感。在那些普通的词语里,诗人抓住了词语背后那些能普遍易感却难以言喻的绝对现实,诗人通过真实的生活、通过暗示和别致的语言,创造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生命体。现实,是诗人不可否定与躲避的存在,每一位有良知和担当的诗人,总能在自己的诗歌和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那一份担当。而这一种担当,又是诗人对真理、对事物本身的执着追求。

安海茵:诗人梅尔与十二背后的机缘让人心生羡情,这种机缘是独特的,无可复制的,她在诗歌中真真切切地与十二背后共情共生。我们跟随梅尔在诗作中一一走过。看到了雪中的火焰,我们领会着她的锤炼与煅烧;看到了山峦,我们邂逅了她的膜拜与密约;看到了溶洞与鹰,我们感同身受着她的伤情与乡愁。如同之前有人所说的那样,梅尔是十二背后这片土地上的王。或者毋宁说她是十二背后的精灵。她在这片王国中的吮吸和反哺形成了独属于自身的小气场,是自洽的,归真的。客观的山水在梅尔的笔下整合、反刍为主体的观照,梅尔就是这样的一位女诗人,她似乎天然地在对景物的钩沉中完成了对个我的认领,用诗歌来发现世界之美。她的神性之笔在物我两忘的呼应中最大限度地外延,把“景语”化作“情语”,这种葆有神秘与母性之光的吟唱尤为动人。 

慕  白:诗就是人。我对诗歌伦理的理解,写诗就是说好人话。梅尔的诗歌有庙堂,也有江湖;有教堂的钟声,也有荒野的苍凉。既婉约又豪放,她如旷野里的蜜蜂,高原上的蓝天。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一个人的境界。从《十二背后》看出梅尔的阅读,脚步都走得很远,博古通今。正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事实的诗意,没有装神弄鬼,没有故弄玄虚,梅尔的文字明亮,温馨,“像纯棉的内衣,温暖而贴心”。梅尔一直站在诗的场景中,她的诗歌有十二条岔道,有十二口深潭,梅尔在诗歌这条深沟转了12道湾,就如十二背后的风景一样。诗歌是一个人的纪念碑,是灵魂的商标。

周瑟瑟:当代诗歌并没有走到时间背后,梅尔这部诗集《十二背后》给我一个提示,时间是可以诗化的,梅尔将时间诗化为当代诗歌,这是她的写作与生活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十二背后有七亿年的时间,它的发现并被诗化为当代诗歌,令人惊叹。通过梅尔开阔的诗歌空间与意象构造,她创造了爱与自然、历史与个人的对话。她的诗中出现像卡夫卡、安徒生等孤独大师的生活,她的怜爱与祈求中有宗教的精神之光。十二背后是她的诗歌元素,是时间留给人类的见证,当代诗歌由此获得了时间滴水石穿的力量,对洞中生物与洞中世界未知的探求,给了当代诗歌一缕微光。


姜博瀚:在宋庄梅尔诗歌音乐朗诵会现场,我听到了广播里男女主角声情并茂的《马丘比丘》震撼人心。我想到了梅尔站在这古老的山,马丘比丘之巅,一览众山小的辽阔。这首诗的最为可贵之处是诗人内在激烈情感冲击碰撞与外在冷竣语言的简省克制,两者反差越大,越是能体味到诗句那种金戈铁马的铿锵和回味悠长的诗情。如镜头语言般极强的画面感,如诉说般富于自然的节奏感,交错并行,融合一体,使形式与内容形成了完整的统一,使情感与沉思形成了完整的统一。
 

金铃子:好的诗歌它也许来自偶然,但它更来自于“静”,这种“静”是书写诗歌者的“禅意”。这“静”不仅仅是表象,还来自肉体与精神。梅尔的精神世界来自《圣经》。如果说她有什么与众不同,那就是诗人诗用信仰来看、来听、来写。梅尔的诗,大多以旅程为线,写十字架、异国的河流、庄园、政治、历史,以及所到之处的田野、虫鸣、动物、花草、旷野……在荆棘的蛮荒之地,她倾听着,用一颗美丽、纯洁、光明的心灵触摸着。梅尔的诗歌是庄严的美,她写石头、英雄的落花、温柔的苦……《圣经》带给梅尔灵感,她体味着她的人性与人世的一切黑暗与光明的同时,带有了神性之光。她的诗句,体察生动而有趣。她用清澈的眼光看待世界,往往能写出新鲜别致的感受。诗人写十二背后,双河溶洞、河湾、客栈、、石头,竹子……万事万物,她满怀热爱,情调犹如朝霞一般绚烂,构成一幅幅近景与远景,体验到一种孤独、寂寞、深沉乃至辽阔。在梅尔的诗歌中,她对人世间的苦难怀有一份同情和悲悯,常常在她诗句中呈现。

杨四平:与当前那些油嘴滑舌的通俗写作和装神弄鬼的艰涩写作都不同,梅尔的诗歌写作是纯正地道的写作。对此,我想谈三点:首先,梅尔的诗辨识度很高。她的很多意象和情节都是专属梅尔的,只有她能写出来,如“十二背后”,如“我不能告诉你更多秘密,我的秘密还在生长”,如“中年的补丁”,如“生与生”等等。其次,梅尔的诗是宗教的、圣经性的写作。这一定与她信仰基督教有关。这种中国当代圣诗写作有它的源头,如冰心的某些小诗,也有它的传统。但它们又不是简单地转译圣经或转述圣经故事,而是融入了梅尔的人生经验和信仰思考,在新诗的地方性和世界性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契合及表达。最后,梅尔的诗还是一种世界性写作。她为人为诗很低调,像张爱玲那样低到尘埃去,经年累月地积累,一旦散发出来就光芒四射,而写出来的东西又让人震撼。毋庸置疑,像梅尔这样的诗歌很容易被翻译出去,也就很容易为西方读者所接受。如果非要我提出什么意见和建议,那么我认为:梅尔新诗写作应该再往前走一步,增强写作的对话性和参差性,同时,应该再写得再放松些、摇曳些,倘若如此,梅尔今后会给人更多的惊奇和惊艳。

陈年喜:读《十二背后》,我最突出的感爱是,这是一部由自然地理风物上升到精神地理的诗章。十二背后这片现实的具象的自然地理上的一事一物,成为诗人的述说对象,但它们仅仅作为一个光源体,生发出的是形而上的精神风景,辽远的,高阔的灵魂之光。使它与当下口语的繁杂的写实性诗歌迥异开来。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在抒情中上升和思辩,《十二背后》跳动的依然是诗歌本质的脉搏。

申宏磊:梅尔内心非常强大,她像小草一样顽强,同时又充满诗情画意。梅尔的人生是多轨人生,只要她面前有轨道,就会背着行囊出发,所以她的生存半径比我们大多数人都大,她是穿越大半个世界去寻找诗魂。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2. 许道军:“重新发现”网络诗歌
  3.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4.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第420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0.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