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的诗歌批评

作者:涂慧琴   2019年05月01日 12:56  诗歌杂志    2118    收藏

纵观2018年度《星星·诗歌理论》《诗刊》《中国诗歌·2018年度诗歌理论选》等重要诗歌刊物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国诗歌网刊,我们发现这一年的中国的诗歌批评,既有对百年新诗的研究和反思,也有对诗歌创作艺术的探讨,更多的是对新锐诗人及其诗作的介绍,观照新的诗歌创作潮流、努力构建批评理论也是一个理论热点。

对百年新诗的关注研究仍在持续,对新诗的发展历史及从前的新诗研究具有明显的反思倾向,对当下诗歌创作及新诗批评提出再出发的建议。在第三届贵州诗歌节“百年新诗再出发”高峰论坛上,人们对百岁新诗如何再次焕发活力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百年新诗“再出发”是一个重要诗学命题。

张德明《面向“新时代”的当代诗歌》从新诗的传统与现代、自由与格律、个人性与公共性、大众化与小众化、人文境界与精神重建等反思了百年新诗存在的主要矛盾,且宏观地揭示了新时期诗歌的样态、美学成就和诗学意义。

熊辉《翻译诗歌与百年新诗》围绕翻译诗歌对新诗文体、新诗形式、抒情方式和新诗创作四个方面产生的意义展开论述,强调翻译诗歌只是一种创作资源,译诗只有应合了新诗的精神才会发生作用,续写中国新诗必须从民族观念和文化语境出发。

梁晓明《中国百年新诗的先锋性》从田间和一位只有五岁的朵朵关于“战争”的诗歌入手,以徐志摩、郭沫若、艾青、余光中、郑愁予、洛夫、顾城、北岛、昌耀等诗歌为例,从语言的使用和内容的呈现两个方面探讨了诗歌的先锋性,既有对百年新诗写作中先锋性得失的分析,也有对当下创作如何保持先锋性的反思。

沈健《语言共和:百年新诗再出发》将新诗百年分为建设性前期30年、亚建设性中期30年和重建星空的后期40年三个阶段,以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为证,分析各个时期的诗歌语言特征,建议百年新诗再出发将“共和”理念贯穿生产与传播过程,形成多元一体的诗学结构。

马知遥《新时代诗歌和百年新诗的建设》概括了新时代的诗歌特点,紧扣文学审美和时代需求,认为先锋性和现实性可以并行不悖、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可以同时进行、日常性和审美性可以得到有机的统一。

王金黄《现代三十年中外诗歌关系研究》基于新世纪以来的诗歌批评文献,从中外诗歌译介研究、外国诗歌的接受研究以及外国诗歌思潮影响研究三个方面,肯定现代三十年中外诗歌关系研究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研究对象的不平衡,对台港澳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诗人及女性诗人研究不足及存在雷同现象,建议对文献资料进行全方位整理、注重对现代诗歌刊物和报纸副刊的研究。

涂慧琴《论华兹华斯对汉语诗歌创作的影响》结合新诗文本,从自然的语言、平民的题材和自由的情感三个方面探讨了华兹华斯诗学理论对汉语诗歌创作的影响,认为即使是在汉语诗歌不断走向多元化的时代,华兹华斯的诗学主张仍然有被借鉴的重要价值。甘小盼《现代汉语诗歌的民谣倾向及其启示》一文,从诗歌语言、形式、叙事、抒情主人公的塑造方式等方面,分析现代汉语诗歌的民谣倾向,并对未来诗歌的民谣化问题进行探讨。

本年度的诗歌批评则侧重于文本研究。张桃洲《中国诗歌格律观念与实践的变迁》以闻一多、王独清、叶公超、何其芳、卞之琳等人的文论论述了新诗格律的技术难题,以沈尹默、昌耀等诗歌文本探讨了新诗的语言困境,并以西渡、桑克和朱朱的诗歌力证诗歌艺术探索的可能性。邹建军《唐代诗人寒山的审美创造与当代汉语诗歌》以寒山的诗歌来阐释其审美创造及审美特点,并以其作品为例辨析寒山对自己诗歌评价的奇怪现象。段维的《词的整体章法与艺术品质》借助于苏东坡、辛弃疾、韦应物、欧阳修等文本探讨词的起承转合和上下片逻辑结构的处理问题。

在诗人研究方面,基本上借助于诗歌作品来展开研究,因为诗人只有以诗歌作品讲话才是正道。2018年《诗刊》“发现”栏目推出了一批诗人及其诗作,如张常美与《月色几分》、赵俊与《赶路的人》、刘义与《捕捉时间的语调》、缎轻轻与《万物规律》、王二冬与《自然的逻辑》、橡树与《山城浮动》、马萨与《少年翻过山去吧》、黍不语与《力量》等,同时在“锐评”栏目中对这些诗人的诗作进行了正反评论。

李海鹏《确认责任、“晚期风格”与历史意识》在肯定蔌弦、马骥文和李婉健康的写作心态和责任精神的同时,认为安吾、甜河和秦三澍等诗人,在写作中展现出不和谐性,主要体现在其强劲的生长性上。

在网络越来越普及,自媒体如博客、微信和公众号等快速发展的情形下,诗歌创作、传播和接受方式以及诗歌文本的存在样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大地突破了传统诗歌生存与发展的界限。这种革命性的变化,无不引起批评家们的高度重视,因此与“网络诗歌”相关的评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人们试图从互联网语境、创作主体和诗歌文本等方面,来探讨相关的概念、理论和批评方法,从而构建一种新的网络诗歌批评理论。蒋登科《微信时代:新诗探索的得与失》以诗歌传播方式为切入点,分析诗歌传播中存在的种种新的现象,认为传播方式的变化能够影响写作者的参与程度和诗歌本体的发展,微信公众号只有推出优秀的作者和优秀的作品,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活力。

杜雪琴《互联网语境下的诗歌艺术变革》将诗人的成长和汉语诗歌的创作置于网络语境中,列举在新时代语境中我们应关注的问题,对正在到来的网络诗歌艺术变革充满了信心。赵卫峰《网络时代的诗歌制度或潜规则》界定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诗歌制度的含义,认为在网络传播环境之下,更多的诗歌创作会彰显当代中国的诗歌制度。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诗歌写作与传播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与诗歌相关的跨界研究也渐渐形成为一种趋势,新的诗歌理论即将生成与发展起来。苏文健《人工智能(AI)时代,诗人何为?》和凌逾《网络时代的图像诗创意》等文,就是这个方面的重要尝试。

2018年诗歌理论批评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在回望中不断创新,批评家们紧贴诗歌文本内容和艺术风格,紧跟时代发展的节奏,着力追求更符合文本实际与时代新变的诗歌批评与诗歌理论体系。


(湖北日报2019.3.17)


涂慧琴,女,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主要研究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法。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2.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9.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10.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