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悼念《诗探索》资深编委刘士杰先生

作者:吴思敬   2019年05月05日 09:21  诗探索    1148    收藏

沉痛悼念好友刘士杰

吴思敬

5月3日傍晚,忽然在网上得知刘士杰先生于当天下午16:14于上海瑞金医院逝世的消息,非常震惊。因为就在4月中旬,我们还通过电话,谈及他春节后患了一场严重的肺炎,现已转危为安,我为他度过了一劫感到欣慰。没想到4月底更凶险的病魔卷土重来,最终不治。我知道尽管去年士杰从北京移家回到上海养老,但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他已编好了他的诗歌评论集《刘士杰论诗》,即将出版。他还要编他的散文集。他关心着《诗探索》,他今年1月他还特意由上海来北京参加诗探索编委会。他还说身体好些后还要准备去国外旅游。然而他抛开了这一切,抛开了他终生从事的诗歌事业驾鹤远去了,留给我无尽的哀思与怀念。两个月前,刘士杰把《刘士杰论诗》编定后,嘱我为序,我只能遵命完成。士杰看了,希望先在报上发表一下,为书的出版做些预热,我就把序言以《刘士杰:在诗歌评论路上行走40年》为题给了《中国艺术报》,编辑已答应留用,尚未刊出。现在就把此文贴在下面,做为对士杰的凭吊与缅怀吧。

2019年5月4日凌晨于首都师大


微信图片_20190505092258


刘士杰:在诗歌评论路上行走40年

吴思敬

我与刘士杰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相识的,到现在已有40年了。我们是一代人,都属于“文革”前的老大学生。他长我一岁,无论在学问上、为人上,我都一直视他为长兄。士杰是上海人,上世纪60年代初考上复旦大学,师从著名戏曲理论家赵景深教授,毕业时赵先生想招他做研究生,这时分配方案下来了,士杰被分配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赵先生认为文学研究所的学术环境及发展前景更好,支持他到那里工作,于是士杰来到了北京。刚来那些年,条件很差,只能住单身宿舍。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拨乱反正的年代,写出一篇篇声讨“四人帮”极左文艺路线,呼唤文艺春天的好文章。就这样,士杰在改革开放之初便踏上了他的文学研究之路。士杰在上海时得到赵景深先生的真传,到北京后又接触到俞平伯、钱钟书、何其芳、唐弢、朱寨这样的大家,在这些前辈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下,他受到了严格的学术训练,为他后来从事诗歌评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士杰在文学研究所曾任当代室副主任,侧重研究中国当代诗歌,但他的学术视野却宽阔得多。他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他从赵景深先生学习戏曲理论,对昆曲、京剧、越剧、评弹有浓烈的兴趣,参加张允和主持的中国昆曲研习会,写过不少戏曲理论文章。当然,要说士杰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贡献,那还是在诗歌理论与批评方面。这些年来,他在文学所参加了多个重大课题的写作,张炯、邓绍基、樊骏主编的《中华文学通史》“当代文学编”的诗歌部分就出自他的手笔。此外,他还出版了《审美的沉思》、《走向边缘的诗神》、《诗化心史》、《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的命运》等著作,在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推出的《刘士杰论诗》则精选其有代表性的论文数十篇,可视为他对自己40年来诗歌研究的一个总结了。总览这部书,可感受到士杰诗歌理论批评的特色与他的学术人格,下边就我印象最深的胪陈几项。

怀着一颗爱心去评论诗歌。从事任何事业都要有对事业的爱,爱心超过责任心。从事诗歌评论更是如此。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外化,是诗人自我的实现。每首诗都是一个新的世界,都是一个自由的生命,读者可以从中照见自己的影子,用诗人的生命之光去洞彻自己的灵魂。诗歌不只诉诸人的理智,更诉诸人的感情,只有对诗歌、对诗人怀有深切的爱,在评论诗歌的时候,才不会感到这是外加的任务,而是让自己的心弦应合诗人的心弦而振动,才能感悟出一种独特的美。士杰四十年如一日,在寂寞中拥抱诗歌,阅读诗歌,感悟诗歌,评判诗歌,如果没有对诗歌的真挚的爱,是坚持不下来的。对他来说,每一篇评论都是与诗人的对话,都是对诗人心灵的触摸。也正是由于有一颗爱心,他才能在诗人创造的意象世界中漫游,并在欣赏与评论的实践中,获得精神上的最大满足。

从文本出发去评论诗歌。写纪实叙事类文章忌讳“客里空”,写文学评论类的文字忌讳脱离文本。士杰评诗有个好处,那就是从文本出发,立论基于对文本的细读。他曾在《诗探索》2013年第1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以理性的眼光阅读,以艺术的心灵感受——关于细读新诗文本实践的体会》,高度强调了细读文本的必要,而且阐释了他对细读的理解:“我认为细读是研究和立论的基础。而细读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望文生义的‘仔细阅读’的层面上,应该是‘研读’,即以研究的眼光阅读,以艺术的心灵感受”。对“研读”,他还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感受力、具备较为宽泛的知识面,“哪怕是对一节诗,甚至是一句诗的细读,都要动用评论者的知识积累,有时甚至要更新知识结构。只有对诗的细部作深层的开掘和诠释,才能总体把握全诗的精神,作出精当的价值判断”。士杰不仅是这种细读理论的提倡者,更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践者。对照一下这本评论集中他对辛笛、郑敏、穆旦、洛夫等诗人的评论,自能看出士杰文本细读的功底。

出以公心去评论诗歌。古人云“士不立品必无文章”。品格低下的人不可能写出格调高雅的好作品,要写出好文章,就要先做一堂堂之人。这一点对写评论类文字的人尤其重要。刘士杰批评过当下诗歌评论界的不良现象:“如对批评对象,缺乏鉴别,一味吹捧;还有的新诗批评故弄玄虚,不管是否合适,玩弄新概念,或者自己生造、随意命名概念,使文章云遮雾罩,使读者一头雾水;还有的新诗批评很少结合作品实际,从理论到理论,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凡此种种,说明在新诗批评界存在着浮躁的风气”。古人云“修辞立其诚”,士杰所批评的种种浮躁现象,就是做文章心不诚的表现。而士杰评论诗歌的基本态度就是实事求是,有好说好,有坏说坏,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出以公心。士杰选择的评论对象最重要的是这样两类:一类是在诗坛有重要影响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遮蔽的,如牛汉、辛笛、郑敏、穆旦、邵燕祥这样的诗人,实际上他是以自己独到的研究来重写诗歌史;另一类就是显示了坚实的创作实力,但目前还默默无闻的年轻诗人,他把为这样的诗人雪中送炭看成是自己的职责。他不拉帮结派,不自封大师,不看人眼色,他的评论不捧臭脚,不拍马屁,不听风是雨,不落井下石,展示了一种正直而谦卑的君子风格。

以个性化的美文去评论诗歌。诗歌是最能充分地展示作者的心灵,最能展现语言美感的一种文体,诗歌评论自然也应该是富有个性化的美文。不过评论的语言不同于诗歌的语言。诗歌的传达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暗示,评论的写作则是告之。诗歌的语言可以是多义的、跳动的、隐喻的、象征的;评论的语言则是说理的、确定的,谨严的,脉络清楚的。士杰深深地理解这二者的区别,他的评论有个性,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文风朴实,思路明晰,由于他知识面广,特别是对古今诗学有深厚修养,深谙现当代诗歌的发展,所以他的诗歌评论有深度,有文采,又不乏激情,洋溢着一种浓郁的书卷气,在诗歌评论界别具一格。

士杰在研究所工作,我在大学教书,但就从事诗歌评论这项事业而言,我们是同行。多年来我们一起办《诗探索》,一起聊天,一起开会,互相交心,互相走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18年,士杰离开他客居五十年的京华,叶落归根,回上海定居了。好友离京,我心中不免有些怃然。恰好士杰来函希望我为他的新书写点东西,于是我不揣浅陋,写下对他的评论文字的印象,借以表达我的感念之情,并就正于广大读者。


2019年3月24日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