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芊:青春激扬文字 时代呼唤高峰

作者:钱小芊   2019年05月06日 09:18  诗刊社    2347    收藏

广大青年作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强大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未来。青年作家的写作,在中华民族追求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建立起辉煌而光荣的传统。每次重要的文学潮流中,我们都能看到青年作家的身影。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时代,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青年作家重任在肩,大有可为,要积极做伟大时代的在场者、历史进程的记录者、人民心声的表达者、我国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建设者,塑造时代新人,攀登文学高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以“路标”校正坐标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对于广大青年作家来说,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夯实思想根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作为观察认识中国、世界、社会和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的思想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文艺创作和文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有关我国文艺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是中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它基于对中国文艺近百年来历史经验和实践探索的科学总结,提出和解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面临的一系列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命题,既非常具体又关乎根本,既形象生动又旗帜鲜明,既作用于当下文学现场又具有宏阔深远的历史眼光,是指引文学方向的路标,是青年作家校正自身写作的坐标,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践行。


开采时代生活的富矿


反映时代是文学工作者的使命。今天的时代特点和生活特质,给青年作家的写作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方面,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变化迅速繁复,面对这样的生活图景和经验内容,青年作家如何避免“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如何从“大致了解”的状态进入“深刻把握”的境界,是创作者必须完成的功课。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大大提升了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却也在更深的层面上带来了某种“遮蔽”。今天只要打开电脑、手机,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向我们涌来。然而,屏幕里的生活不能替代真实的生活,碎片化信息不能替代我们对生活的真实了解和思考。如果每日坐在家里,满足于用网上搜索来的信息写文章、编作品,以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创作,必然会陷入误区和迷途。青年作家中很多人刚刚走出校园,社会生活阅历相对不足,有些人对自己所在的行业领域可能比较熟悉,但对该领域之外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所知甚少,于是都转而写自己的悲欢。只是这样很容易“写疲”“写尽”,当有限的经验被挖掘完之后,假如没有更多的营养补充,写作事业就难以为继。这是制约青年作家发展的瓶颈之一。

文学创作之路没有捷径。要想充分开采时代生活这座富矿、从中提炼出金子般的作品,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家赵树理为什么能把农村和农民写得那么生动?因为他生活的根就扎在农村和农民那里。不仅成名之初是这样,后来成了大作家,这一本色依然不变。他工作在北京,却最爱深入农村,喜欢呆在晋东南乡间,跟农民吃住在一起,像关心文学一样关心粮食收成和农业政策。周立波写《暴风骤雨》《山乡巨变》,专门去东北土改地区和湖南老家农村深入生活,一去就是一年甚至三年,才最终写出反映时代变迁的大作品。刘白羽68岁时去前线采访,拄着拐杖登上了最前沿的山头阵地。接待的人怕出危险,劝他不必那么靠前,他说:“那怎么行?我这一辈子从来都是随先头部队行动。”这样的决心和勇气,值得今天的青年作家学习。


扎根中华文化沃土


文学高峰不会凭空而起。古今中外,一切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背后,都必然有特定民族的精神背景、文化谱系,以及对此种背景谱系的深入理解、深切认同与高度自信。根深方能固本,源远才可流长。对本民族、本时代文化的高度自信,是文学创作的根脉,是优秀作品的源泉。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理想与文化价值有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同。

当代中国,能够让我们建立起高度自信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拥有悠久的文化源流、鲜明的形成背景、强大的现实根基,广大青年作家要筑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认同与高度自信,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建立起这种认同和信心,进而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文化自信体现在日常创作之中,就是要在思想上坚持、创作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虚无历史、泛娱乐化、泛物质化和低俗、庸俗、媚俗等错误影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需要文学创作充分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要用生动的故事、丰满的形象和鲜活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心里,从而实现文学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


拿出更多“中国创造”


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文学同样呼唤“中国创造”,用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彰显中国精神,是新时代对广大青年作家发出的呼唤。

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碰撞和交流,使得国外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大量引入,拓展我国作家的视野,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但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如果还仅仅是“追赶”和“引进”,显然已经不够。如果离开国外的理论和技巧就张不开嘴、下不去笔,那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声音、没有发现自己的故事、没有深刻体认自己民族的精神特质。也就是说,还没有建立起足够强大的文化自信和美学自信。文化自信、美学自信建立不起来,我们的写作就容易耽于模仿、流于跟风,就不可能书写好中华民族的新史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广大青年作家应当更加珍视我们民族的美学传统,激活民族文化宝库里的思想资源,建立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呈现中国文学的精彩。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宽广的文化眼光,既关注世界文学发展潮流、研究世界文学优秀成果,汲取其中的营养精华来滋养自身的写作,也要积极“走出去”,把中国的故事和中国人的形象更好地推送到世界人民面前,使他们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学的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增进对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了解、理解与认同。


构建自己的“文学辨识度”


文学之“新”,意味着在思想内容、艺术技巧上的探索创新,乃至对思想观念、社会风气的推陈出新。百年前,中国新文学发轫之初,文学革命的先驱们热切呼唤文学的创新和进步,提出“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新文化运动就是要“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鲁迅先生也曾热情鼓励青年们勇敢发出“我们现代的声音”。可以说,创新是中国新文学的“初心”。回眸过往,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要保持生机、持续繁荣,也需要广大青年作家秉承“初心”,勇于创新。

艺术创新,呼唤题材内容的深化拓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我们的身边出现大量新事物、形成大量新经验、产生大量新观念。很大程度上,我们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是前人未及书写或者书写不充分的。新时代的新故事、新内容,更需要有新的写作者来深入表现。我们讲加强现实题材文学创作、让现实主义焕发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听起来是一个老话题,其实是一个新任务!“现实”本身是生生不息、最新鲜最有活力的,新时代蕴藏着题材内容创新的无限可能。

艺术创新,也呼唤个性风格的张扬和手法形式的新变。青年作家应在写作中确立自己的艺术风格,不满足于“老调重弹”,也不止步于学习模仿,而是“用自己的嗓子唱歌”、构建起自己的“文学辨识度”,既要有博采众长的“慧眼”、也要有为我所用的“匠心”。艺术创新,还呼唤文学观念的变革。以开阔的历史眼光,从人类文明和世界大势的高度去辨识和把握我们身处的现实,更新我们的文学观念。当下,文学的边界在不断扩大,网络小说、科幻文学、自媒体写作等都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文学新现象,广大青年作家应当进一步打开视野,与时俱进。


写好“自身”这部书


青年作家,同时拥有“青年”和“作家”两种身份。青年往往是时代风气的引领者,而作家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肩负着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重大使命,其影响不仅通过创作出来的作品实现,也会经由作家自身的言行传播。读者既在阅读作品,也在了解作家,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召和影响。因此,广大青年作家不仅要写好笔下的书,还要写好“自身”这部书,不断提升人格和精神境界,为青年乃至社会做出表率。

崇文尚德、德艺兼修,既是对创作者的要求,更是伟大作品诞生的条件。“立言先立德”,作家的道德水平及人格修养,从来不能与创作割裂开来。广大青年作家应当从创作生涯的初期阶段做起,自觉淬炼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高度的道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把对正义的坚持、对光明的向往、对人民的热爱刻到骨子里,印在文字中。

作家的“德”,既包括一般社会意义上的“道德”“美德”,同时也包括了文学工作特殊而具体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具体来说,抄袭模仿、千篇一律,胡编乱写、粗制滥造,只想着越快越多出成果、没有耐心对作品进行细致打磨,这些都是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缺失的表现。广大青年作家要努力建立身份自觉和责任意识,坚守文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在创作中处理好作品质量与数量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把质量、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广大青年作家潜心创作、勇攀高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呼唤广大青年作家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愿当代青年作家们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锤炼高尚品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和才华!


作者:钱小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