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诗词复兴与诗词大众化

作者:林峰   2019年05月23日 16:26  中国艺术报    603    收藏

中华诗词千百年来一直家弦户诵,广为流传。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无论王公贵胄还是山野村夫,皆能信口成诵,倒背如流。其生命之旺盛、精魂之永恒、神采之飞扬均空前绝后,旷古未有也。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再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 。又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等等。大家无不耳熟能详,烂熟于胸,这些经典诗词早与百姓生活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历程的最好见证。时至今日,中华诗词已经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黄金时期,传统诗词的复兴和繁荣也到了最紧要的节点上。

诗词的繁荣昌盛,诗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这块肥沃的土壤。就像鲜花需要阳光,禾苗需要雨露。中华诗词需要千百万中华儿女。古代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就是因为当年华夏神州有着“凡有烟火处,无人不学诗”之文化盛况,庞大的诗词群体、健康的宣传导向、普及的诗词教育让诗词之花这朵常开不败的千年奇葩盛开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如何重现诗国胜景,如何重振诗国雄风,如何让诗词从书斋砚案走向田头巷陌,从课堂典籍走向社会生活,这是我们今天需要解决的迫切症结,也是摆在我们诗词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所以诗词的大众化就显得至关重要。

诗词如何走向大众化,我以为首在作品自身。作品之语言、内容、风格、意境、韵味等均须符合当下百姓之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而其中诗词语言应被视为重中之重。众所周知,凡在坊间里巷口耳相传之不朽佳作,其语言必清新晓畅,浅显易懂。古人谓好诗流转如弹丸,需浏亮明白。古人之作尚能如此,更何况我等后生小子乎!然明白如话也并非一味浅显、淡而无味。而是言浅意深、雅俗共赏。一如清人刘熙载所云:“放翁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 ( 《艺概·诗概》 ) 。如放翁《冬夜读书示子聿》 (其三)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全诗简单明了,流畅自如,但又意在言外,理在其中,故能发人深省,予人深思。如此亦俗亦雅、宜浅宜深之作品始能长唱不衰、传之深广矣!我们反对概念连篇的口号诗,也反对味同嚼蜡的口水诗。所以我们提倡的通俗是典雅之通俗,我们提倡的明白是精美之明白。

其次在社会引导。自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诗词便突遭横祸,备受催残。及至改革开放,拔乱反正,传统诗词才得以再见天日,浴火重生。但由于历经百年之冷落,一直以新诗为诗歌主体的根本意识并无太大改观,传统诗词一直徘徊在中国文学的边缘。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强调要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在此基础上诗词复兴需要真正落到实处的举措。

如何改变诗词环境,重建诗词生态,社会引导责无旁贷。当务之急是有关方面应把传统诗词创作纳入主流文学范畴。再不能把祖宗的千年传统拒之门外了。新诗与传统诗词双峰并举应该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新闻媒体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中央电视台连续四届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传统诗词再次映入人们眼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和普及作用。但由于诗词大会的主要内容是背诗,所以它又使该节目的诗词层次始终处在初级阶段。它的主要功能也还是娱乐观众。而不能让观众深层次触及诗词的内心,领略诗词的精华。为此,建议开设诗词专栏,主办各种专题,可以有赏析、有创作、有吟唱、有比赛、有研讨等等,把诗词作为央视的常设栏目来办。天长日久,传统诗词就能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阅读习惯。

去年由教育部主导、中华诗词学会负责制定的《中华通韵》今年有望公布实行。 《中华通韵》的颁发将为诗人词家的用韵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也会引导更多的各界人士尤其是年轻人加入到诗词创作队伍中来。我们更加希望,不久的将来诗词创作会进入国家教学大纲,进入大中小学的语文校本教材,使万千学子接受诗词业态的熏染。诗词创作也只有成为国家语文教育的一部分,才会迎来诗词真正的繁荣和诗词的大众化。否则诗词再热也只能局限于圈内,而不见于圈外,更不用说全社会了。故诗词要走向大众,走向社会,依然任重道远,使命艰巨,需要我们为之付出更多努力和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而中华诗词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弘扬中华诗词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大力倡导传统文化,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和《七律·军民鱼水情》两首作品的发表,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使诗词界倍受鼓舞和鞭策。

传统诗词的精彩再现对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将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今天让中华诗词走进生活、走向大众,对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 《中华诗词》副主编)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