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各鲜新

——借镜于新诗史的“新时代诗歌再出发”断想

作者:朱钦运   2019年06月19日 08:02  光明日报    680    收藏

在所有文学门类里,诗歌是最能得风气之先、与时代精神联系最紧密的体裁。更远的且不论,从晚清以“诗界革命”为名的旧体诗改良,到新文化运动时兴起的白话新诗,这一百余年间,中国诗歌始终与时代进行着富有张力的对话,时刻处于一种“出发”的状态。所以,如今来讨论“新时代诗歌再出发”的话题,或许有两个背景值得重提。

第一,对于新诗而言,“趋新”就是一份与生俱来的使命,无论是诗体的自我建设与完善,还是和时代之间发生的种种互动,都在验证着这一点。借用冯雷、张桃洲两位学者的说法,无论是“一百年前人们对于未来诗歌的想象各不相同”,还是“更合理的或许应是把‘新诗’当成一个动宾短语”而非名词概念,都指向了这样的事实:新诗自百余年前诞生起,就被嵌入了一种朝各式的可能性敞开而又随时准备自我刷新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的作用至今依然足够强大,丰沛到能时刻为它的“再出发”提供新的动能和势能。

第二,这一百年来,从“救亡”与“启蒙”,到“改革”与“复兴”,中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进程中。在这一百年里,无数先贤为中国诗歌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内容、方法和表达向度,一直在努力回应时代精神和境况。譬如郭沫若在《笔立山头展望》里,便热情期许“近代文明”的到来——以“大都会底脉搏”和“黑色的牡丹”般的大烟筒作为象征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时代,正是当时中国亟须拥抱的时代。譬如胡风的《欢乐颂》开头,“时间开始了——”,可谓隐喻新中国开国盛况的绝唱。

中国诗歌在这一百年里,穿越了复杂而又饱含丰富性的20世纪,历经写实主义、唯美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朦胧诗”、“第三代”、“九十年代”与开放多元的新世纪等不同阶段、潮流或语境,驶入了“期颐”之后的第二个百年。它的作者们,曾一一从“象牙之塔”走到“十字街头”,从胡同公寓、咖啡馆或亭子间迈向大后方、解放区或抗战前线,又热情拥抱、投身于一个又一个新的时代到来。

在中国新诗迈入第二个百年的特殊节点,回顾新诗史上这些大脉络与小细节,或许能再次提醒它的作者与读者们注意,中国诗歌的这一百年,正是始终处于时代潮头的一百年,是一直在变、趋向自新而又衔接时代精神的一百年。当它步入新时代,这种内嵌之力是否丰沛如昔?就如铁凝所称,“一个深刻变化的伟大时代必然需要新的、与之相匹配相适应的文学和艺术表达”,承担起与时代“相匹配相适应的文学和艺术表达”角色。

其实,无论是从修辞或写作技法的角度,还是从题材的开阔程度与对此进行挖掘的深度层面,中国诗歌在这一百年里,都可谓无愧于它所处时代的每时每刻。正是与时代状况的联结,使新诗这种年轻诗体迅速成长、壮大,逐渐呈现出阶段性的大成之势。就脉络上来说,发展到今天的中国诗歌,更远的依凭(譬如古典文学的滋养和西方文学的参照)暂且不论,只观察新诗史的内部,就能发现它间接地接受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精神遗产——一种饱含“丰富和丰富的痛苦”的时代体认,穿过“时间与旗”的历史情境,复又在新时期文学的广阔图景中,重启“为美而想”的诗之本分。及至完成对九十年代的涉渡,“解释斯芬克斯”般的专注于自我的诗学,又迎来了千禧年与一个全新的世纪。

在新世纪近20年的诗歌场域中,随着新格局的形成,以及互联网的影响,一幅更广阔的时代图景朝向中国诗歌展开。这二十年间,它所面临的命题大概有这样一些:当代诗歌与古典传统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应进行怎样的互动?如何做到深刻而有效地在写作中“及物”——介入与影响时代的重大事件与民生现实?通过诗人的个体创作、批评家的阐发研究、选本的流通、诗集的出版、诗歌教育的推广等系列手段,如何在大众传播层面获得更多普通读者的理解与更广泛的阅读?是否足以召唤出一种更为集中地体现时代精神的史诗式作品?二十年间中国诗歌的创作、批评、研究、教育与传播,已经触及并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只是这种“触及”和“解决”能达到怎样的深度,和我们所处的深刻变化的伟大时代有哪些创造性的适配,或许有待时间来解答。

早在20世纪40年代,曾为中国新诗开拓境界的闻一多写下《新诗的前途》一文,直指诗歌与时代精神的关联。他说:“每一时代有一时代的主潮,小的波澜总得跟着主潮的方向推进……”他还说:“诗这东西的长处就在它有无限制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只有固执与狭隘才是诗的致命伤,纵没有时代的威胁,它也难立足。”这些言论对于我们思考诗歌与新的时代精神的关系,或许能提供有益的参考。

落实到每一位诗人的写作,这个时代也要求大家能在自己的劳作中,担负起处理与本时代关系的重大命题。比闻一多发表《新诗的前途》更早几年,吴兴华以“钦江”的署名发表长文《现在的新诗》写道:“我们现在写诗并不是个人娱乐的事,而是将来整个一个传统的奠基石。我们的笔不留神出越了一点轨道,将来整个中国诗的方向或许会因之而有所改变。”吴兴华昔日所言的“将来”正是我们的现在,先贤劳作的产物已积淀成如今思考中国诗歌再出发的一大背景;他的这番言论,固然主要针对新诗的技艺、意识与方法的层面,但“并不是娱乐的事情,而是……一个传统的奠基石”这样的说法,何尝不能为如今所借镜,用来当成当代创作者的自我劝诫和自我勉励的言辞呢?毕竟,如何走出当代流行的自娱式写作,如何将自身与时代宏阔的背景与深远的未来相勾连,确是中国当代诗歌创作的“真问题”。

语言学家张涤华在青年时代作的《游仙诗》第二首写道:“化工造物妙如神,岂只坤舆独有人。奇境万千谁遍历,别开生面各鲜新。”时代是“化工造物”一般的神奇存在,新诗在一个世纪里遍历“奇境万千”而已步入第二个百年,五四运动已迎来它的百岁之期,我们讨论并期待新时代的诗人能够“重新上路”,不断激活新诗的“内驱力”,持诗笔耕耘诗国,“别开生面各鲜新”,或许本身就是一桩富有诗意的大事件。


(作者:朱钦运,系诗人、青年学者)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3. 探索“诗歌美育与思政教育”新模式: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4.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6.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0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田野诗班现象”引起广泛关注
  9. 诗人吕煊想带着你游乡村——《乡村新物语》诗集分享会在西溪湿地举行
  10. 春天的隐喻与诗歌的情感——评《春天送你一首诗》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