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便永不失语——记诗歌座谈会分组讨论

作者:虞婧 杜佳 刘鹏波 周茉   2019年12月02日 09:30  中国作家网    2384    收藏

诗歌评论家王士强在朋友圈里感慨:“参加全国诗歌座谈会。上一次是在1998年,那年我在家乡小镇,茫然不知会与文字结缘。”

为期两天的全国诗歌座谈会,既是对中国诗歌的回首与展望,也是诗人、评论家与诗歌编辑相聚在一起谈诗论艺的难得时光。分组讨论中,大家热诚交流,分享彼此对诗歌的初心与真心。


诗歌书写时代:避免标签化


微信图片_20191202091240

分组讨论现场


诗是生命与生活的咏叹调,诗人心怀苍生便热血激荡,热爱生活便永不失语。诗人李松涛谈到,历代中国诗人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传统,那就是心系众生、忧国忧民。诗歌在今天,是心和心相互取暖的交流,是人和人精神上彼此增援的方式。他希望诗歌保持庄严感,能够做时代的同期声。

诗歌如何表现、书写时代?诗人李轻松认为最平凡的事物也能突显其存在的价值。她强调诗歌的“介入”作用,在虚与实之间,诗人应该在身份转换与意识转换的过程中回望与坚守,打破固有的套路,构建时代的精神图景。

参与了“诗写脱贫攻坚”等深入生活的文学活动,诗人王久辛感到“诗人把创作思路定在自己生身的土地和民众生活中,较之浮光掠影式的创作,超越了生活表象而进入生活内里的表达,更具有文学价值。”王久辛介绍,像“舍不得乡愁离开胸膛”的长诗创作活动,诗人们用六个月深入到乡、镇、村,挖掘尘埋在生活中富有现代意义的素材,创作出的长诗不仅写出了自己的诗意生活,并且抢救出了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往事和很多鲜为人知的地域历史。

虽然文学界一直鼓励现实主义创作,呼唤为时代书写,但诗人梁平注意到,很多诗人与现实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隔膜,缺乏认知现实的能力,同时丧失了从生活中寻找“切口”的能力,他强调:“我想应该找到那些真正值得被发现和被书写的东西,而不是标签化地进行诗歌创作。”


诗歌大众传播:出版并不够热


微信图片_20191202091245

分组讨论现场


对当下诗歌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力量不容小觑。正如黑龙江作协副主席李琦所说,在几乎人人有手机的今天,大众传播对于诗歌创作起到了勾连诗坛与社会的作用,让我们看到了诗歌迅疾和巨大的感染力。同时李琦建议,国际诗歌节、诗歌论坛、以及官方和民间的文学交流活动应该更为扎实细密,对外译介活动做得更为长久有序,诗人间的交流越深入、越有质量,越能推动译介工作的深入进行。

《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结合自己杂志近期举办的两个诗歌活动,分享了他对新时代诗歌的大众传播、对外交流与译介互动的看法。胡弦认为,在所有艺术形式的审美要求中,诗性都极为重要。“当下诗歌推广的一个重要路径是与传统艺术结合,与现代传媒的结合,这使诗歌以更加多元和敞开的方式走进大众。”

诗人陈树才在交流中提到,中国新诗创作的外在动力,大半是来自诗人对翻译诗歌的超强敏感和有力吸收,无论从革新冲动、诗学观念,还是语言态度、隐喻技艺等层面,莫不如此。改革开放以来,诗歌积累了一批创作和研究的重要成果,愈来愈引起国际诗坛的兴趣和关注,加之我们自己搭建了国际诗歌交流的平台,“从国外译入”和“向外语译出”成了一种新的诗歌现实,中国诗歌正在通过翻译的力量重新树立起自己的形象。

如何对诗歌进行有效并不失审美趣味的翻译?诗人赵振江有着自己的思考:诗歌翻译对新诗影响巨大,对外国诗歌的借鉴不要盲目地“为了模仿而模仿”,形式固然可以借鉴,但更多的是对意象等的借鉴,而不是一味地形式照搬。赵振江说,作为诗歌译者,重要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诗译诗”、“最佳近似”,通俗来讲是“读懂原作之后用母语写一首跟原作相似的诗”,是一种“二度创作”。

诗歌在大众传播空间的开拓提升了诗歌阅读量,诗歌出版市场是否也相对繁荣?从事图书出版策划工作的刘春直言,大家公认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还很少见,诗歌类出版物的传播也并不乐观。据刘春观察,这些年中国原创诗歌的出版物数量不少,但有较大读者市场的很少,能够称得上畅销的更是凤毛麟角。“当代诗人作品,能够称为长销书的诗集,基本上还是顾城、海子那几个。”


诗歌未来发展:诗人的思索与革新


微信图片_20191202091249

分组讨论现场


评论家张清华提出,当代诗人的使命是在保证写作活力的前提下,对粗鄙和粗俗进行有效清理,引领正面、积极和健康的新风。对于如何写好诗、拓新诗,履行当代诗人的使命,诗人们也有着自己的探索与坚守。

“民间诗人”张二棍谈到,诗歌语言的开放和包容必不可少,但固守和坚持才是更为迫切和珍贵的,“大众阅读的方式、目的、环境都改变了,这些因素越变化越是需要我们给文字注入真善美的气息,注入爆发力、速度和耐力。只有如此,诗歌才能进入大众的视野,吸纳和融入大众的生活,才是有效的诗歌”。

基于汉语诗歌在宏大叙事上的缺席,诗人大解想写一部叙事长诗。“虽然从大文化背景上看,我们处在语言大裂变的断裂带上,新诗出现仅仅百年,创作经验和思想准备还不够充分,但中国人的文化视野在拓宽,对本土文化的深入开掘和重新发现也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我们的民族和语言可以产生史诗,而且可以产生伟大的史诗。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做一下尝试呢?我们不必要求自己的写作一定成功,我们要求的是行动,即使是失败的行动。”

吕进认为,“写诗不能只成为自己灵魂的保姆。” 藏族诗人白玛央金对此深有感触。她反思,西藏的地域环境应该产生厚重博大的诗歌,但近年来比较滞后,诗人容易陷入一己情绪中无法自拔,没有把西藏的雄浑和厚重表现出来。


微信图片_20191202091253

分组讨论现场


诗人与时代的关系,是相互影响,也是相互成就。诗人郁葱出生在50年代,“对于我们这一代诗人说来,一个人的经历,往往就是一代人的经历,一个人经受的幸福和痛楚,往往就是一代人经历的幸福和痛楚,这是我们的宿命,也是我们的幸运。”在今天,世界的变化速度和生活的碎片感日益加剧,当下诗人正历经着崭新的现实生活与社会图景,面对外部以及自我的挑战,诗人更应该保持对写作的真诚、对自我的诚实,正如郁葱所说:“只要写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积淀,就写出了这一代人的生存史、心灵史和思想史。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我们经历的时代的记录者,历史就会真实更多。”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2.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5.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花朵,趁着雨季回到树上|东莞诗集
  8. 诗集《一蓑烟雨》受业内点赞 梁平:在写作中建设自我人格并重新体认家国与个体精神的宽广存在
  9.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