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读《疫情之后》

作者:连冰   2020年02月17日 15:39      5569    收藏
在这特殊时期,听听音乐,看看《乡村爱情故事》或《欢乐喜剧人》等综艺节目,多少能分散焦虑,转移注意力,笑笑有好处的。但是,往往娱乐影视看多了,现实的反作用力倍增,更难以逃避。坦白地说,《疫情之后》引起笔者的兴趣是出于好奇。
该题目由于盼望疫情早点结束的心理,自然有诱惑力。从形式上看,这首诗也有特别之处。首先作者没有署名。题目与第一行衔接得非常紧扣:“疫情之后”,马上是“还是腊月,隆冬。”可以猜想,署名一开始就没加,并不是诗写完后特意删掉的。其次,诗的结尾是疫情报告的实时动态,一排伺机待动的数据,令人想起股市、网上以及电视屏幕下的滚动播报。读完诗,觉得它更像是电波,对,像渡江战役前,嘟嘟嘟的电报记录。该诗创作的时间和地址也有,并未删除,而是直接作为诗行作为内容不可缺的部分。这难免牵扯出笔者记忆中,李春波唱的《一封家书》的结尾,只是它的时间精确到了时和分。电视新闻里说的,病毒防控要与时间赛跑,那种紧张感想必也走入了作者的笔触。
其实,不署名与整首诗用第二人称“你”也是匹配的。你,不是“我”,作者屏蔽了大多数诗人的自恋形象。你,不是“他”,否则有疏远感,在这特殊时期也容易拉长与武汉之间的距离。对,就你,那位出门就戴口罩,没穿防护服,宅在家的你。不署名,往坏方面想,大概就匿名信与故弄玄虚等等了。往好的方面或更远方面想,是圣经作者、荷马、吴承恩、兰陵笑笑生、诗经里的那些佚名作者等一长串代号。显然作者两类都不属于,读完诗,读者对此会更肯定。从诗经、唐诗、宋词到元曲,到国外现代派诗里那些无标点符号、不分行、自动写作等等,形式(当然也包括内容)上,诗人们一直在拓宽诗可能的边界(那也是非诗的边界)。高大上地说,那叫革命,叫文化运动。具体到这首诗,笔者觉得更大可能性是作者感觉署名会打搅或分散读者视线,诗的整体节奏不允许累赘的词,并无其它用意。或者作者自己也没意识到,也未可知。据说,诗人认为,诗完成后就不再属于自己,不属于个人。
但笔者还是要提醒,出版社或其它正式媒体刊物是不会发表没署名诗作的,至少得有笔名。估计作者也不在乎。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这首诗的外在形式,马上进入内容吧。最后附一句,形式在特定条件下即内容,不可或缺甚至无比重要,其实世界一直被形式之一的符号统治或影响着,诗只是形式的情景之一。

疫情之后

还是腊月,隆冬。病毒已经攻克
春天陈旧的比喻。村口水塘平静
完全溶解了负责封道村长的查问:
最近去过武汉没有。你还回老家
陪年迈的母亲过年,初七去三姐家拜年
爬转轮岩后,尽可能住到正月十五。

题目像鲜花绿草令双眼舒展,尽管依旧腊月,隆冬,冷。雪莱呼唤的春天在哪呢?已经被病毒攻克了,还好,那只是陈旧的春天,只是个陈旧的比喻。比喻,这个修辞方法,一般不怎么出现在诗里,似乎在被诗人避开,虽然每位诗人几乎天天用如碗筷,以它为生。“词语”倒经常性出现在诗作中。比喻这个词在诗里只出现了一次(不像其他词,前后呼应,甚至重复,后面会说到)。读完诗,笔者才觉得这个不显眼的“比喻”是个关键词。这里先打住,不剧透,不影响读者往下读。村口池塘平静,是呀,疫情之后一切恢复正常,不封村,作者也照样回乡下过年。时光似水,安静,桃花源算不上,至少平安健康无事。作者只在尾句用“尽可能”增加了一点难度,为谋生奔波不能在老家多住,一丝愧疚只挣扎了一下,但依然可控。只是“转轮岩”一词,有点突兀,那是什么岩石,什么样子,不知道百度上能否找到。与此同时,一块不知名的岩石摆在阅读视线里,显得这位不署名作者有些固执。母亲年迈,初七到三姐家不是二姐或五姐家拜年,这都是些私人信息,作者一一摆出来了,继续!

疫情之后,做不了素食者
你也将更善待猫狗、鸡鸭鹅包括
蝙蝠,至少做到塑料垃圾不乱丢。
国外的诗友诧异你为什么不再写诗。
曾经,紧急运往湖北的医用物资里
这首诗装满的内疚最终放弃去占用
任一箱子的沉重。每天宅在家,
等着阴郁的午后天空翻到抗战那一页
停住。张爱玲、沈从文和周作人
你还爱,但你只想取鲁迅的杂文重读。

语调持续平缓,紧张之后的放松。写到做不了素食者不强求,写到宠物、家畜和倒垃圾等日常琐事,放松得有点俏皮但不乏真实:改变从身边从小事做起。急转从诗开始,诗人身份或者就是这首读者正在读的诗,一下子赋予超能力,一把将作者拉入国外与曾经构建的,突然打开的开阔时空里。运往湖北的医疗物质抓紧了神经;箱子的沉重与诗不到一只口罩克重的内疚,形成它们在社会功能上的强烈反差,把作者落在路边,丢入反思。每天宅在家,足不出户,是疫情中大多数国人的经验,作者也不例外,只是他的反思不由地去翻查历史。阴郁的,不下雨也阴沉沉的天气,不知是水汽还是云的手在移动,缓缓翻开巨大苍白的天空之书。疫情倒映出天空里已经过往的抗日战争,或者反之,抗战在疫情中找到了镜中模糊而相似的参照物后,停住了,不再翻动。张爱玲与沈从文等作家的美文与小说,作者仍喜爱但无心阅读。从天空那样高的书架下,作者只想取鲁迅的杂文重读。作者用了非常简洁的动作,有点超现实的天空书页,写出同时也隐藏了大量的信息和追问,比如鲁迅在这样的疫情会干什么,诗的社会功能到底存在吗?当然,笔者在此增加什么都不合适,只会画蛇添足,因为那就是所谓的诗吧。

也是在疫情之后,你谅解了上初二
迷恋手机游戏的儿子。毕竟你的敌人
都已隐入电子显微镜下出没,他迎来
5G、区块链、AI时代,迟早也会面对
数字病毒。曾经微信视频里他说想你
泪光刹那闪过你的恐惧,但愿——
那只是你的手提前在抖,图像不清楚。

“也”把疫情之后递进到另一时空。敌人变了,纳米化了或者只是更新了。写到上初二迷恋手机游戏的儿子,想必大多数中国家长马上感同身受。疫情之后,拉长焦距再去观察下一代,作者多了一份理解。当然也不是说不再约束孩子,任其整天玩游戏。作者用了谅解,笔者觉得其中包含:成人世界里挣钱,升职,升官,包括斗地主打麻将,甚至学习,大概也很难摆脱游戏性质,或者本身即游戏。病毒来自人制造的环境,自己酿的苦果,只能自己承受。于是,病毒未来化,派生出另一种即数字病毒。病毒在生物学,也在数学信息学,宇宙学,更是隐喻里吧。用一个手持手机微信视频的细节,在期望的未来里,作者加入忧虑甚至恐惧。“提前”抖动,像素变化,数字病毒等,有技巧痕迹,但心情与未来学意义上的想象吻合。

大年初一,没有鞭炮声,山冈泥巴路
深一脚浅一脚,照样带你走到三十年前
患气管炎病逝父亲的坟。他的饥饿已倒闭,
但在它隔壁需要马上建造一间化验室。
曾经,姐姐们种田养蚕攒钱也买不起的药品
不再是救赎。病毒杀不死的,它随你
同行、变异,攻击并不断刷新你的脆弱,
你的家国情怀,你继承的基因序列。

大年初一,出现在此也有点突兀。当读到祭拜先祖,思路就与前面衔接上:作者从未来的视角(儿子)转向过去视角(父亲)。中国有些地方,主要在南方吧(大年初一的东北与西北大雪覆盖很难找到坟冢),除了清明扫墓,也有大年初一上坟习俗。没有鞭炮声,是现在农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实际现状。三十年前去世的父亲、上一节写到的上初二的儿子、开始一节写到的转轮岩与初七到三姐家拜年,这些标注具体数字的写法,一步步把阅读引入当下、地上甚至泥巴里散发的地气中。当然,尽管如此,这些还是比不上手机照片或视频,附上文字说明更有记录性,但寥寥文字勾勒出的素描,留白更多,诗意更浓。父亲的饥饿、疾病、药品、姐姐们种田养蚕,持续个人家庭史的描写在推进。作者叙说了一种转变,从中国农村的饥饿到健康、食品安全、污染、环境破坏、医疗、化验和新救赎的询问。病毒杀不死的。是吗?笔者听说过对抗病毒人类至今没找到特效药。百度后才知道,病毒RNA是不是生物科学界尚未有定论。对,非细胞的病毒没有人类所谓的生死。病毒与人类已经共存上千年了吧,这次疫情,病毒只是擦去历史灰尘闪亮地走到了全民面前。作者试图描绘病毒在生物分子学之外的其它外延。第一次这首诗,应该说第二次(第一次写到AI时代),作者把个人描述推向了家国情怀,基因序列,遗传学,别人或众人以及人的集体记忆。此时,作者近乎暴露隐私,精确到数字的描写,像是在给读者展示吉林高山人参根须般的细枝末节,似乎有了另外用意。这也是笔者在阅读范围里未曾读到过的写作特征。除了表面的逼真和接地气,这种描写似乎要对抗,至少平衡空中飘逸的飞沫,水溶胶,病毒的纳米踪影。可能不是,仅为笔者想象。

疫情之后,当然你会在武汉站下车。
你的敬意,你封不住的眼泪之城以及
这首诗的无用都迟到了。曾经京广线
剧烈震动,在每位国人凌乱的胸口到
喉咙,狂暴摸索同一条喘息着的呼吸道。
病毒在批判、谣传和真相之间穿梭,
肆意扫空一条条街道。如今你请武汉大学
高枝上的樱花原谅你当时的浅薄与柔弱;
你选择了歌颂,与不识字的母亲一起
在电视机前心颤、向祥林嫂借来祈祷。

这里所谓的别人与众人所处的位置当然应在武汉。套用海子的以梦为马,自然而然,作者准备下一站在武汉下车了。刹那,笔者意识到《疫情之后》这个题目的微妙之处。在灾难面前,疫情排山倒海而来,铺天盖地,作为知识分子的内心估计同样波澜壮阔,但无处入手,突破口隐蔽,现实甚至难以整体观察,巨大并随时准备将其吞噬。正如网上作家说的,灾难只能用来反思。真正处于灾难核心的创作者,刹那间只有最简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需求,心也乱,根本没法写作。估计作者直接或间接地经历了这一切,但《疫情之后》题目提供给作者一个软缺口(病毒的什么部位未知),发起了进攻。在紧张压抑的特殊时期,这个题目难免有自我安慰的性质,但是软且有弹性,像站不稳一摇就晃动桌面下的橡皮垫。对,其实那只是种想象(除了想象力,艺术家还有其他特长吗),打开了作者的话语。笔者不得不赞其用心,在病毒看来,甚至可以说有点狡猾。武汉站终于到了。他的敬意、泪崩,没用也不曾帮上忙的诗都迟到了,但那是一种彻底安全可以放松的迟到。笔者可以想象出站前广场上的作者,在闲适悠然漫步,毕竟疫情已过,那才是压倒一切的大事。
随后诗的第二条线拉紧,“曾经”又一次把读者像脏衣服一样扔进洗衣机。不,笔者几乎要请作者手下留情,从疫情之后摔到疫情之中是疼痛难忍的。空气中充满消毒水的味道,位于京广线必经、中转、中心站的武汉,翻滚在ICU病床,护士在紧急撕开胸前衣服,使劲按压抢救。“救人”,“救人”“救人”的喊声快速推着手术台向前冲。在这特殊时期,美国大片里医院抢救场景,好像不再是导演人为在背后指挥了。街上空空的,病毒在巡逻,互联网上拥堵不堪,好的坏的假的真的信息在网上爆炸,此起彼伏。作为知识分子,作者知道批判是其本职工作,良知心里一杆秤,何况不是刚才写到过鲁迅。如今,还好作者把镜头切换到疫情之后,梦坏透了也许就与现实相反了。到武汉之后,作者有没有去樱花烂漫的武大不知道,但是作者给武大的樱花(当然包括他热爱和敬重的教授们)带来了道歉。在疫情中,真相是什么?真相的程度和界限在哪?千里眼顺风耳在哪?作者怯生生地选择了歌颂,有点心虚,因为歌功颂德作为贬义词早已写入他珍爱的汉语词典。在这特殊时期,居安思危不是时候,疫情持续蔓延,美国人与红十字会等等都没法依靠,除了靠我们自己,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人民。作者再次用了“不识字母亲”细节特写,道出柔弱的老百姓祥林嫂,仿佛她就住在村东头。

疫情之后,站外的行人已如数退给你
仰望长城、英雄和白衣天使的注目礼,
只收下你坚持不低于两米的微笑。病毒
只是隐退了,横跨你我生死维度之间的
广袤。曾经,一位手持红外线测温仪,
临时口罩白大褂,无名防控执勤检查员
日夜的把守以及你忘记对他说的谢谢
在武汉,那么急切地催你在道边公交站牌上
找到火神山去栽种。它们不是疫苗。穿越
江南细雨、荆襄大地和时空,穿越十四亿
灵魂高纬度后它们或许能抑制新病毒。

视线转到武汉站外。武汉加油声停息。武汉当地人退回所有高级赞誉,只收下平等,没有歧视,不低于2米(超过2米的大概只是少数体育运动员了)的微笑。他们没直接告诉作者他们与作者,与其它地方的中国人一样,不是英雄,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基础上的爱,不只是嘴上喊的加油。病毒,一种大分子,非细胞生物,非生非死,界于有机物与无机环境。面对跨越生界冥界的病毒,作者的无力感自然转化成一种愿望:非常小而低的响声,像国人每人用体温检测仪检测后发出的“滴”的一声,甚至是检测后被放行的作者忘记说出的谢谢,无声,无影也无踪,未说出,不存在,存在也只在作者心底。作者把它当作疫苗之外的另一选择,种在火神山(这里不免让笔者想到奥林匹斯山)。对,作者不确定以此能抵抗病毒。既然病毒跨越了生死维度,作者凭借他热爱的物理学飞行,那句几乎不存在的谢谢,穿越中国东西南北,疫情中与疫情之后,尤其穿越经历五千年文明,唯一智慧生物的心灵,即雨果所说的比天地大海更宽广的心灵,或许能超越四维时空,成为更高维度疫苗之外的苗子。病毒前的“新”在此,突破了生物病毒,计算机病毒,道德病毒等界限。这个诗节在力量上相对是薄弱的,有点牵强。也许是因为说到了愿望,作者本人心里底气不足。作者是普通人,不是先知,脆弱名副其实。

唯物地说,疫情之后一定不会是
2020年春节了。尤其今天,这首坚信
“疫情之后”会有但不只是为走投无路
寻找任何借口;它有但你不可能知道
在什么时候的诗,撕裂了还要重写吗?
城市、乡村与道路封锁之后,同时
用口罩叫你住嘴的病毒,不会落下纸张上
那条没多大用处A4宽的小路。难道
天黑以后,你只能向钟表租用8小时
作病毒不去寄生,干净刷黑漆的棺木?

“唯物地说”(作者对科学的热爱显露无遗),许愿之后,作者被拉回距离疫情之后依旧遥远的疫情中心。时间不可逆,除非我们身体拥有光速,缩小到量子和纳米的个位数。这首诗,写了撕,撕了写,几次了?作者在挣脱希腊悲剧中的某角色。笔者觉得“走投无路”有点夸大其词了,太悲观了,“别无选择”也许更合适,但是,“绝处逢生”该成语大概让作者固定住它,绝不改动。封城,封市,封村,封嘴之后,病毒不会忘记封住纸。什么都不放过,无孔不入的病毒,能放过时间的容器吗?这里作者租用了8个小时,一个长方形,刷黑漆,盖子合上一片漆黑的棺木,一以贯之的精确,长2小时,宽4小时,里面清洁,没有烟,病毒不愿去寄存、复制。作者几乎在控诉了。

不!你听错了,没有谁也没有任何
频率单一的声音在说不。病毒侧着
耳朵,窗外的雨只在重复新华字典里
不愿接受病毒奴役,发音难以定位
梦呓的汉字。菜地里,二姐夫去年秋天
种下现在碧绿的上海青不公开叶绿素
如何制造维生素。你爱吃的咸菜豆腐
唤醒的微生物还无法通知中国微小企业
具体几号开工。那是病毒尚未认知的
神秘复杂但你必须综合升级的免疫系统。

听,不!控诉失控了,歇斯底里。作者被逼到墙角,物质世界的终点。手上没枪,地上的石子也作者被抓起来的样子。突然,作者恢复理智,冷静到冷酷。病毒不是生物,不要用同情、怜悯,感情(那些在病毒看来都是人类的弱点)去和病毒谈判,甚至抵抗,病毒更不是美帝和鬼子。进而,笔者脑海闪过未来机器人失控的类似场景。读者,你的心揪住了吗?说不的,不是刺耳的枪声,甚至不是空气震动的声音,肯定不是口号和歌声,因为病毒在听,能听到还能听懂。梦话呢?地下工作者的梦话也是证词吗?病毒能听懂编辑在新华字典里,方言口音杂乱的不屈中国汉字在说什么吗?青菜里的叶绿素,维生素,微生物,免疫系统作为微小隐喻在引导作者。不对,还有人类最前沿的科技,神秘难解的蚁群活动,体内微生物营造的免疫系统,或者说未知在引导作者。对人类来说未知的,对病毒也应该是未知的,与时间赛跑,看谁先能获得未知的未知。最终不说谁能制胜,谁杀死谁,至少能平衡人与病毒,创造一种新的共存关系吧。

阴郁的天空动了。墨水在警告勤洗手。
新型冠状病毒面你而坐,一字一句,
逼你交代是哪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
哪位医护人员、村干部;哪一条问候
短信;哪一声凌晨的麻雀叫;想一想
转轮岩下,小时候哪一棵紫荆花树,
激活了布满你身体命运多舛但你
动摇后还信仰的汉语。什么时间地址?
2020-02-07 北京时间 08:10 前倪村。

阴郁的天空动了,鲁迅的杂文也在翻页。墨水在警告勤洗手,这是个病句,非理性。笔者想起苏联帕斯捷尔纳克的诗句:二月,墨水足够用来痛哭。对作者来说,痛哭当然不够。墨水的警告只有在二十一世纪才能听见,它要求诗人写出不同的诗句。往下看,读者很容易看出作者处于审讯室,牢狱之前或之后吧。病毒坐在作者对面做口供笔录,面无表情,让作者交代受谁指使。没什么可以交代的?忘记了?再回忆回忆!病毒给了作者一个延长的假期,它有的是时间陪作者熬。不要落下任何细节:接触过里哪些人,乘几号动车组,上街买菜用过现金没有,隔离期间谁送饭的,一天几次每次几分钟,有谁发来过手机信息?早上叫醒的麻雀说了什么暗语等等。什么?不知道,也要写,起码说明是谁教唆你写那些汉字。病毒知道,汉语是遍布在作者体内免疫系统的重要分支。笔录底下,写上时间地址。这个结尾被作者安排得很巧妙,甚至有点过分。一个冷静的,又是数据化的结尾。服从的结尾里埋下一丝倔强、骄傲或不屈。笔者主观地认为,作者是反对等到灾难后做马后炮式反思的。国难当头的疫情中,再弱小,哪怕非现实的想象性反抗也来自生动现实,而不是事后带着偏见地去修补或装饰历史。是的,抗战时期鲁迅的真实是无法还原的,他的杂文留给大家的也只是碎片。
倒数第二行里的“动摇”一词,恰到好处。作者被刷新的脆弱、内疚、诗的无用、祥林嫂等聚集与此,又像那块有弹性的桌垫,支撑并抵抗着病毒的审讯。或许,那就是在病毒一方看来不堪一击的人类情感。作为人类存在本质之一的情感复杂性病毒是不会理解的,也不知道它才是坚强的最后抵抗。
当作者交出口供笔供式样的这首诗,笔者感受的压抑更深了。估计也得请读者原谅了,没给疫情中的读者带来轻松开心的诗阅读。但希望似乎也更强烈。后来怎么样了呢?这首诗开始的那句星火般的一闪重现:病毒已经攻克春天陈旧的比喻。在诗人作者眼里,病毒最后攻克的是自己身上陈旧的隐喻体系而已。或许作者在回想,历史总是被新的隐喻体系如马克思主义、民主平等自由等,引导后跨时代的。什么新时代?不知道,只是被全民排山倒海的浪潮推拥着的作者感受到了。作者在这首简短的诗了,完成了诗性的叙事。
笔者想提醒一点,其实在这个万物皆比特,细胞病毒都通过信息表达的世界,作者可以放下古典的,知识分子的内疚、歉意和无力心结了。诗也信息,也有穿越力,像穿越心灵的那句谢谢,只是还需要用量子计算出来而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实时动态
截止2020-02-07 08:10 北京时间08:10,全国数据统计
确诊:31211 疑似: 26359 重症:4821 死亡:637 治愈:1542

再次说到这个实时动态。诗读完了,嘟嘟嘟的电波还在响,不确定是渡江战役前,长江南岸北岸,是哪个方向哪台发报机发出的。它那些数据依旧面无表情,不理不睬笔者以上的解读。它的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冷漠,一下子让笔者觉得自己的阅读认知与体验都错了,或者偏差十万八千里。正是这种陌生,他者的陌生,不给一个确切(病毒会马上定位消灭)是或者不是答案的诗,显示出了它的敞开性,未知性和宽阔的接纳力。

附:

疫情之后

还是腊月,隆冬。病毒已经攻克
春天陈旧的比喻。村口水塘平静
完全溶解了负责封道村长的查问:
最近去过武汉没有。你还回老家
陪年迈的母亲过年,初七去三姐家拜年
爬转轮岩后,尽可能住到正月十五。

疫情之后,做不了素食者
你也将更善待猫狗、鸡鸭鹅包括
蝙蝠,至少做到塑料垃圾不乱丢。
国外的诗友诧异你为什么不再写诗。
曾经,紧急运往湖北的医用物资里
这首诗装满的内疚最终放弃去占用
任一箱子的沉重。每天宅在家,
等着阴郁的午后天空翻到抗战那一页
停住。张爱玲、沈从文和周作人
你还爱,但你只想取鲁迅的杂文重读。

也是在疫情之后,你谅解了上初二
迷恋手机游戏的儿子。毕竟你的敌人
都已隐入电子显微镜下出没,他迎来
5G、区块链、AI时代,迟早也会面对
数字病毒。曾经微信视频里他说想你
泪光刹那闪过你的恐惧,但愿——
那只是你的手提前在抖,图像不清楚。

大年初一,没有鞭炮声,山冈泥巴路
深一脚浅一脚,照样带你走到三十年前
患气管炎病逝父亲的坟。他的饥饿已倒闭,
但在它隔壁需要马上建造一间化验室。
曾经,姐姐们种田养蚕攒钱也买不起的药品
不再是救赎。病毒杀不死的,它随你
同行、变异,攻击并不断刷新你的脆弱,
你的家国情怀,你继承的基因序列。

疫情之后,当然你会在武汉站下车。
你的敬意,你封不住的眼泪之城以及
这首诗的无用都迟到了。曾经京广线
剧烈震动,在每位国人凌乱的胸口到
喉咙,狂暴摸索同一条喘息着的呼吸道。
病毒在批判、谣传和真相之间穿梭,
肆意扫空一条条街道。如今你请武汉大学
高枝上的樱花原谅你当时的浅薄与柔弱;
你选择了歌颂,与不识字的母亲一起
在电视机前心颤、向祥林嫂借来祈祷。

疫情之后,站外的行人已如数退给你
仰望长城、英雄和白衣天使的注目礼,
只收下你坚持不低于两米的微笑。病毒
只是隐退了,横跨你我生死维度之间的
广袤。曾经,一位手持红外线测温仪,
临时口罩白大褂,无名防控执勤检查员
日夜的把守以及你忘记对他说的谢谢
在武汉,那么急切地催你在道边公交站牌上
找到火神山去栽种。它们不是疫苗。穿越
江南细雨、荆襄大地和时空,穿越十四亿
灵魂高纬度后它们或许能抑制新病毒。

唯物地说,疫情之后一定不会是
2020年春节了。尤其今天,这首坚信
“疫情之后”会有但不只是为走投无路
寻找任何借口;它有但你不可能知道
在什么时候的诗,撕裂了还要重写吗?
城市、乡村与道路封锁之后,同时
用口罩叫你住嘴的病毒,不会落下纸张上
那条没多大用处A4宽的小路。难道
天黑以后,你只能向钟表租用8小时
作病毒不去寄生,干净刷黑漆的棺木?

不!你听错了,没有谁也没有任何
频率单一的声音在说不。病毒侧着
耳朵,窗外的雨只在重复新华字典里
不愿接受病毒奴役,发音难以定位
梦呓的汉字。菜地里,二姐夫年去年秋天
种下现在碧绿的上海青不公开叶绿素
如何制造维生素。你爱吃的咸菜豆腐
唤醒的微生物还无法通知中国微小企业
具体几号开工。那是病毒尚未认知的
神秘复杂但你必须综合升级的免疫系统。

阴郁的天空动了。墨水在警告勤洗手。
新型冠状病毒面你而坐,一字一句,
逼你交代是哪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
哪位医护人员、村干部;哪一条问候
短信;哪一声凌晨的麻雀叫;想一想
转轮岩下,小时候哪一棵紫荆花树,
激活了布满你身体命运多舛但你
动摇后还信仰的汉语。什么时间地址?
2020-02-07 北京时间 08:10 前倪村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2.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3. 百余诗人走进“林栖三十六院”,打造自然生活和写作基地
  4.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鲁奖诗人张执浩的新诗集《咏春调》在武汉首发
  6. 春天的隐喻与诗歌的情感——评《春天送你一首诗》
  7. 一个诗人的乡野血脉、山水胎记和精神漫游——慕白诗集《开门见山》读后记
  8. “明月共此时——海峡两岸诗歌朗诵演唱会”在京举行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嘉会芳菲节,人从祓禊游”——安新举办第三届“濡阳春禊”雅集活动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