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学诗记

作者: 2020年03月15日23:32 浏览:2437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宅家学诗记
文/刘源望

(一)
一个意外,一场灾难
突然改变了生活和工作节奏
居家办公,集中上班时间一延再延
其间所思所想,再次将我尘封多年的
写诗热情,近乎爆炸式的点燃
封城后的恐惧焦虑,临时拼凑的春晚表演
除夕夜的援军,大年初一还在忙碌的中南海
角落里没有床位的求助和撕心裂肺的呼喊
还有祖国各地日夜兼程的白衣天使
还有一车车千里驰援的医疗物资,爱心蔬菜
还有生怕家人知道的志愿者
还有守护在每一个卡口和小区门口的警察
还有既当爹妈又当保姆的小区工作人员
还有激昂在武汉城市上空的武汉加油声
在寒风中嘶哑,在接力中从未断线
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一曲曲催人泪下的故事
让我花了两个上午,两口气,写了两首长诗
巜武汉魂》《我们  可曾想过》
未曾想,发出后,第二天凌晨的朋友圈
有一位很少交流的资深朋友导演
一个配乐诗朗诵音频,蓦然出现
打开,是我的两个诗作,朗诵者
是武汉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还上了喜玛拉雅
非常时期没进录音棚,效果差些,朋友这样留言
如今,每天早上散步,雷打不动
我自己都会从头至尾听一遍
也许是朗诵者声情并茂
每次呐喊声响起,每次还能触动我自己的泪腺

(二)
既然写了,不妨再多写几篇
每天居家办公,因为我们是应急部门
虽不在一线与病毒短兵相接
但担负的责任和任务还是很靠前
从封城的那一天起,我们全省应急部门
没有了周末,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
一直保持战时机制,也不分白天黑夜
关键的岗位,天天连轴转
趁着喘息间隙,从心底里又流出了两首诗名
一首是《我们的名字叫应急》
一首是《为疫情拐点的出现》
没想到,误打误撞,这两首,加上《人》竟一同
进入《诗刊》战斗在抗疫一线的诗人们之六行列
还配发了我两张下沉社区守卡值勤的图片
可以说,用诗歌来记录当下这场疫情的念头
更加坚定,用一个专业的词汇,叫爆燃
每天深夜,忙了工作就挑灯夜战
用散文诗抒发感情,用格律诗呈现一个亮点
熟悉了上《中国诗歌网》,每天投搞,上线
宅家以来,审核通过了40来首,也有点飘飘然
但紧接着又发现了一个并不让我开心的特点
通过审核的,格律诗占比高,散文诗占比小
彷徨中,一首应该过了审核节点的
有150多行的长诗《我们  可曾想过》,竟然
在《中国绿色时报》和诗歌网上先后出现
每次,点开投稿界面,故意慢慢向上拖动
渴望看到的是审核通过的诗歌数有无新增
没高兴几天,又发现,自己还感觉满意的
几首散文诗,尤其是感觉比较满意的
《线索》(外二首)《护林员》迟迟没有露面
直觉告诉我,要快点找到症结,找到着力点

(三)
像电视上很多比赛,要找亲友团求助一样
首先我想到了我一个儿时的同学
一个通过勤奋努力拼来的国家级文艺评论员
他说,你的诗,语言太正统,四平八稳
还说,诗是神经病般的语言,要有悬念
我再去看网上那些被好多人称为好的诗
突然间,我好像有点格格不入,一脸茫然
不像一个在《诗刊》里发过几首诗的人
我去书架上翻出多年从未再去品读的中外经典
尤其是,翻出了80年代我诗歌的偶像
或者说是开导我的启蒙作《山雀子衔来的江南》
翻出了《诗中国》,重新去品读
我心中的的一代宗师,饶庆年
突然,一理通万理融几个字在眼前一闪
习武之人,都知一个朴素的道理
苦练十年,不如名师一点
说拜师有点俗气,看来我得找一个高人指点
也许真是缘分,就在有这个念头的当天
我刚刚读到了一个春节前,刚刚认识的朋友
一个省级党报媒体的评论部主任的诗作
不曾想,他还是一个著名的诗人
在朋友圈,一首《什么都不爱》正在疯传
他的诗,越嚼越有味,情节,越读越怅然
最担心的是,他,是否就是诗里的主人翁
是否还沉浸在,深陷在,这场灾难的情感里熬煎
这个点请教,又怕是在他伤口里撒盐

(四)
我鼓起勇气,心怀忐忑,还是向这位老师
发出了第一条信息,既有崇拜,也有问候
这一天,庚子年3月13日,周五,下午四点
他回了第一条信息:当然记得,多谢鼓励,保重
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我挂了一个什么葫芦
趁热打铁,我马上回复,我简短汇报了
我居家期间的一点收获,更多的是讲眼下的困惑
他很谦虚,一是祝贺,二是修改谈不上,互相学习
我顿时感觉到了温情,亲情,也来了信心
我发出最近刚写的几首作品,像一个小学生
等待评语,他再次回复,但回避了谈诗
说,你的林业经验丰富,值得学习
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找到彼此交流的火花
没想到,轻轻一碰,他在武大读书时
就是庆年老师的弟子,接着,他开始了掏心
他说:很少修改朋友的作品,只是提醒
要找自己个性化的方式表现
并说饶老师受台湾诗影响多,现代感强
我说,与年轻诗者比,我仅存的是阅读和经历
诗里多掺点哲理和人生的感悟,如何?
他说:挺好的,逐步写出个人的特点
我跟他探讨今晨朋友圈的一个作品
他说:那个诗一般,还需挖掘和提练
我问:我的着力点?他说:这需要时间
我总希望他帮我改一首,让我慢慢体会琢磨
他说:写自己最熟悉的就好,立场客观些
语言节制些,改变自己的写作方向
并说,方向,就是写自己的生活经验
这时,他发来了一小杯咖啡茶的图片
接着说,先写三年,刚发的几首,重新写
我还是缠着要他点评,他说,因为
写作风格还没确定,没什么用
先把自己立起来,后又补充,先试试
过了一天,庚子年3月14日晚,刚过九点
我又发去了今天反复咀嚼的一首《栅栏的格局》
他立马回,感觉紧凑些了,语言还不够自然
我再写,感谢金山文档,这种人性化格式
我只需发对方一次,每次重新修改会自动更新
他又回:后面两段好一些,第一段有点罗嗦
我还是硬着头皮求他帮我改,让我慢慢揣磨
他还是婉言道,不会改诗,只能提建议
我猜,可能是请他改的人太多,无精力成全
我再改!看到一个ok的手势,我以为大功告成
没想到,他直接指出,第一段还是不成立
紧接着,又看到他一口气,发来四条回复
一是还是一般,没什么亮点
二是生造意境,吃力不讨好
三是古人讲,言浅意深,四是要正一些
我再想想,我若有所思
又改了一次,已是午夜,再发出,心己释然

结尾
宅家这么长,第一次翻来覆去,失眠
突然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此番学诗还不鲜活?
越想越醒,披衣下床,耽搁不得
写完,已是庚子年3日15日,凌晨五点
眼睛有点糊,赶紧去洗把脸
愿昨夜今晨,成为学诗路上的一个景点
落笔,习惯性又去点开《中国诗歌网》
看审核通过的数字是否有所新增,昨44今47
真正让我兴奋的是,又通过了两首散文诗
一长一短,长的诗名叫《渴望拐点》
短诗名叫《春泥》,终于填补了一段发慌的空白。

作者:湖北省应急管理厅
2020.3.15武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