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那时那事

作者: 2020年07月21日17:35 浏览:88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2020年清明节记事
那人那时那事
       那人,是我的一个四十多年同窗好友的父亲;那人,毋庸置疑,应该称为老人家。
  老人家于2013年11月17日仙世,那时我没能参加祭奠仪式,欠他老人家一个祭拜;没想到那事一欠,竟然欠了七年之久!
  为什么说欠呢?还得从2013年5月说起,那时我已经没有了“父母在不远游”的顾忌,于是想走出去,趁着走得动,看看外面的世界;
  那时,我在网上填写药师求职表,地域要求,只填了一个:北京。
  早在1993年,我去北京参加过中科院举办的一个笔会;前前后后,在北京呆过半个月;那时年轻的心里便埋下了做北漂的种子。
  接到邀请是2013年9月20日,对方是个年轻的女老板,她在询问了一些相关情况后,唯一要求:在中秋节(23日)之前赶到。
  我回答:可以。时间对于一心想走出去的我而言,那不是问题。
  22日清晨,我提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北去的旅程,目的地是北京石景山区的一家大药房。
  直到11月18日,突然收到另外一个老同学的短信,才得知老人家已经仙逝了。
  没有犹豫,我马上同女老板请假;没想到,女老板却一本正经地说:“请你是缺人手,你叫我临时去哪请人?”
  我无言以对。——理是这么个理。
  那次祭奠是大儿子代我去的;那时我就想哪天回去,再去老人家的墓地祭拜祭拜,了却心中的遗憾。
  光阴荏苒,人海茫茫,回首往事,对老人家第一次留下深刻印象的,是1981年大年初二的那时那事。
  我的家乡在江南,在赣东北红十军的诞生地;每个地方都有她独特的习俗;在我的家乡,那里有个大年初二不串门的民间习俗。
  ——经历了“文革”的年轻人,几乎都不会迷信,唯独对习俗有着莫名其妙的敬畏。
  那天,我们几个好友相约去城区附近的登高山郊游,返回已到了吃午饭的点;
  那时,同窗好友家住在东门口,是我们必经之地;他正好站在大门口,看见我们走来,高兴地说:“吃了饭再走。”
  “进不进去?”就在我们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踌躇不前左右为难的当口;
  “进来吧,你们都是八十年代的青年,难道还迷信吗?”循声望去,是面带笑容同窗好友的父亲。
  那一刻,我是第一个迈步进去的,——既然大人不在意,又何必扭扭捏捏!
  那一刻,一个与众不同、不拘一格的父亲形象,顿时屹立起来了。
  那一刻,那时的那人(当年的老人家),一下子深深地震撼了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的我:原来有些习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那时,好友会经常在一起;在一起往往会天南海北的聊天。
  某一天,同这个同窗好友聊天:我说我以前一直最怕老师,真没想到他会说最怕父亲。
  那天,同窗好友尬笑着说:很多人怕父亲,是怕男人的动手;我父亲从来不打骂孩子,那素质是没说的;可我还是很怕父亲;怕什么?就怕他正儿八经的谈话,像对待职工做思想工作那种!那个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望着这个心直口快的好友,想想那个场景那个滋味,我也是感同身受般笑了。
  我是老医药公司下岗的,老人家年轻时也在药店学徒;故我们之间平时会多一份共同的话题。
  随着斗转星移,老人家退休了,目光越加深邃,只是饱经风霜的脸上威严少了几分,增加的是慈祥与和蔼。
  随着老人家的退休,我们这一代人也渐渐地走到了前台;各种各样的应酬,便会“水涨船高”。
  后来有一次我与同窗好友在一块喝酒,本地有个酒文化,好朋友在一起喝酒,常常是不醉不归。
  那次倒没有谁醉了,只是你来我往、推杯换盏,悄悄溜走了时间。等到我们站起来分手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第二天相互打听情况,一方面是关心对方酒后的身体,其实更主要的,是担心同窗好友的爱人会生气;担心他会“吃不了兜着走”;担心会不会影响以后在一起喝酒------
  没想到,他居然说老婆倒是没事;接着说,让自己觉得十分对不起,特别不好意思的是老父亲。
  那天晚上回家,他做梦都想不到,老父亲竟然也没睡;而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客厅,一直在等他回家,即便是看到他回家了,也没说啥,而是默默地回到房间去了!
  老人家的这一招,不仅仅让我的同窗好友感叹,也令我再一次“刮目相看”——到底是“老领导”,不仅有涵养,而且相当有水平,应了那句“此时无声胜有声”!
  后来离开北京,我又去了上海、杭州、义乌,这些年,我一直在外面漂泊,原本打算今年的正月初二,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去墓地祭拜老人家,没想到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
  眼看着清明时节雨纷纷,又想去了结一下心中的愧疚;
  但政府倡导文明祭奠、低碳祭奠,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我坐到电脑桌前,敲起了键盘,用冰冷的符号融入那不平静的情思,以缅怀老人家。
  老人家曾是赣东北老区乐平工业界的老前辈,是一个中规中矩、清廉自律的老共产党党员;
  老人家短头发,总是收拾得十分整齐,看不到一丝凌乱;衣服不一定是新的,但永远是正统、干净、齐整的;
  老人家个头魁梧,走起路来身板挺直、精神矍铄;加上相貌堂堂,言谈举止间给人一种气宇不凡的印象;
  礼尚往来,是生活中的人之常情,只有那老人家的一些有异于常人的言谈举止,令我有“高山仰止”的心悦诚服,也令我慨然命笔: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悠悠岁月,几多人和事,有的随风飘逝,有的却染神刻骨、记忆犹新:比如,那人那时那事------
注释:
2020年4月2日初稿,2020年6月30日定稿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