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岩泉断想(散文)

作者: 2020年07月21日17:33 浏览:166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2014年,遵命为夹山廉政教育基地建设撰稿,得以常去碧岩泉边小憩,屡获灵感。
碧岩泉又名灵泉,位于夹山南麓的一架小山脚。泉眼并不大,不似趵突雪浪喷涌,不若虎跑流泉叮咚。泉水打池底细沙间汩汩而出,循着缕缕飘忽的水藻斜逸,宛若成串珍珠。无论东风吻绿柳条吻醉桃枝的春夜,还是冷霜冻红枫叶冻白板桥的秋晨,无论苦旱龟裂河床的酷暑,还是冰雪封杀溪咽的严冬,她都不徐不疾地吐珠喷玉,从不间断。夹山开山祖善会是位心性明敏的高僧,不仅慧眼独具地发现了“猿抱子归青樟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还首创“茶禅一味”理念。夹山自古便产贡品“牛抵茶”。常言道,好茶须好水,不难断定,善会是从碧岩泉泡冲之茶水中品出禅味的。
善会身后220年,一代名僧圆悟主持夹山,对“茶禅一味”情有独钟,常将四字书成条幅,赐赠僧徒。他在夹山七度寒暑,著成被后世衲僧珍为“宗门第一书”的《碧岩录》。其实《碧岩录》并非圆悟笔耕之作,而是弟子们将他日常对《雪窦百则颂古》的评唱辑录成书,颇似孔夫子的《论语》。可以想象,当年圆悟一边徐饮碧岩泉沏香茗,一边向弟子欣然悠哉评唱佛旨禅意。好茶激活思绪,好水滋润喉嗓,奇思妙想翩翩逸出、禅理玄机娓娓道来。碧岩泉别称冠名以灵,大约与善会、圆悟这般高僧饮泉而愈发灵慧有关吧。
善会、圆悟两代高僧从碧岩泉瀹的茶中品出禅味,而明末清初以奉天玉之法名禅隐夹山的李自成,却从茶水中品出酒香。1982年从夹山寺大雄宝殿夹墙发现的《梅花百韵》木刻残版上,幸存有这位末路英雄豪气犹在的诗句:“煮茶当酒唤同流”。想必其茶,也是用碧岩泉水煮的。
一代叱咤风云的闯王遁入空门,可曾省悟?在他圆寂前所作的一首七律中有这样诗句:“事业尽随流水去,禅房梦醒夹山青。”禅房何梦,醒后何感,未能详尽。或许,他梦闻金戈铁马的铿锵、鼙鼓号角的争鸣、犁庭扫穴的呼啸,万民拥载的欢声;或许,他感叹过风云骤变的无奈,昙花一现的无情,黄卷青灯的落寞,禅房冷月的凄清……七十年前,郭沫若以李自成失败为训,写出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对此推崇备至,但对文中采用李闯走死九宫山的结论却未苟同。由毛泽东之媳——石门籍人邵华主编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中,记有伟人于1949年进京前夕说过的一段话:“这是进京赶考!300年前,赫赫有名的农民起义英雄李自成,高奏凯歌进入北京城,仅48天就狼狈地逃出了紫禁城,最后流落民间,连他的卒年和安厝地,至今没有个准确的说法。”虽说毛泽东并非史学家,不能用其“最高指示”替代史论,但如果说对于历史疑案可以见仁见智,毛泽东的见解则是伟者见伟。倘若伟人健在,能看见近年夹山出土的文物及相关史料,也许会说李自成安厝于斯。如今,石门人正遵循伟人“进京赶考”的思路筹建廉政教育基地。我手头撰稿,即以“‘进京赶考’之悟”为题。 
独坐碧岩泉边,遥望对面掩映于绿荫中的夹山寺,思接万端,直觉得那衔接山门的九曲石桥,依稀可寻伽蓝潜龙的足迹,毗邻大雄宝殿的幽深地宫,隐约可觅刀光剑影的遗存;那弥散于古刹内外的袅袅梵音,仿佛诉说着三百多年前的甲申风云;那徐疾有致的鼓鸣磬吟,似乎可辨闯字旗下的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蓦地,一阵钟声敲断我的思绪。钟声从绿荫如盖的青樟树梢滚过,直撞我的心扉。晨钟暮鼓,这出家人迎送时辰的仪式,唤起我宗教般的虔诚。钟声里,我分明听到两位伟人的声音:那位从陕北来湖南的英雄喟然长叹:禅房梦醒夹山青。那位从湖南去陕北的伟人则挥手笑道:这是进京赶考!赶考,多么生动的比喻!这考官,不是御笔钦点的显贵,不是躬亲殿试的天子,而是人民。前者梦醒前未曾悟识,故进京仅48天便铩羽而归;后者牢记赶考之宗与验考之主,方奠定共和国大厦的坚实之基,营造建国65年的辉煌。65年相对48天,倍之千百,但之于历史长河,仍是何其短暂的一瞬!进京赶考声,应是也将永远是我们的长鸣警钟……
那阵子,每到碧岩泉,都会掬泉而饮。据夹山管理处领导介绍:泉水中含有16种矿物质,其中颇具抗癌功的锶每公升含量高达0.227毫升,饮之口感清冽甘甜。如此好水,既有茶禅意韵,还有抗癌作用,真不枉称灵泉!泉水淙淙,分明涌动着无尽的灵性。临泉而饮,几回回灵光乍现:如今廉政教育基地兴于左,泉水果真有灵,亦应灵验于为反腐倡廉。有回躬身掬泉之际,倏忽跳跃至莫愁湖类比联想,心底直将碧岩泉呼为莫贪泉。我真的想建议,以后到廉政教育基地学习参观者,都来饮一口莫贪泉。
一晃六年,廉政教育基地早已挂牌开展,但近期两件本土新闻又让我不能不联想到碧岩泉。一则是二月疫情高峰期,三名参加雷神山建设的石门民工,为疫区捐出每昼夜班人均1500合计共6.6万元工资;一则是五月疫情低谷期,接手前任续建夹山廉政工程的县委“一把手”,因贪腐被纪委审查,估计贪腐金额若干倍于民工捐款。前者令人敬佩而感动,后者让人苦笑而感叹,心底窃语:莫非三民工常饮莫贪泉水而书记未饮乎?或许,情形恰恰相反。三位民工因生计奔波于外,无暇悠游夹山而一品斯泉,倒是“一把手”免不了陪客到此频游,会常饮斯泉。如此错位,究其因,不妨套用一经典名句:存在决定意识。试想一下,三民工投身雷神山建设时,直面全民战“疫”火线:一队队不顾生死逆风而行的白衣天使,一支支召之即来冲锋陷阵的子弟兵,一曲曲力挺武汉高呼加油的战歌,一批批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捐款捐物,不能不让人振奋而感动。三民工毅然献出自己的半月辛劳,其情可嘉,却也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而那位东窗事发者,出自寒门,仅高小毕业便辍学,后靠勤奋、自强不息与灵敏,仕途高奏《步步高》,从股级科级处级直至副厅。毋庸置讳,其置身于莺歌燕舞之中,出没于灯红酒绿之地,马屁精们争宠,糖衣炮弹竞甜,谋权逐利之众围猎,久而久之,公权私有化渐进,初心渐忘,贪心渐长,纵日日饮莫贪泉水,又怎能拒腐莫贪?其东窗事发道是突然非突然,故不惊诧。思来想去,防止公权私有化,实乃制度设计与环境治理关键。自思自忖中突发奇想:如果三民工日后走上仕途,能否将初心爱心持之以恒?
古人造字委实有先见之明,既以白水上下组合为泉,又将货币以泉而名之。其由即货币与泉皆流通。然而世上流通属性者非泉独有,偏偏独选清泉。更巧的是:泉与钱同一韵母,且又与钱最喜交易的权字谐音。于是乎,泉、钱、权三者联袂上演了多少人间悲欢!杜甫《佳人》诗中写道:“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后人则将“出山泉水”演绎为成语,把出仕比作出山,讽喻做官者不像未仕时那般清白,分明让泉在社会大舞台上扮演更复杂的角色。李自成从泥腿子摇身一变为大顺帝,可谓最大的“出山泉”。其集团则“出山泉”汇合成流了。可滚滚洪流一旦流入京畿地,便生猛威武地贪腐起来,其出山泉变浊的体量与速度似乎空前绝后。史称李自成先前亦“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苦”,何以进京就偕众变得快如川剧变脸一般?其情形倒真像泉,在山可饮,可泡茶治病,然而出山便浊,别说泡茶治病,连濯足都嫌脏啦!究其因虽一言难尽,但可一言以蔽之:生态环境所致。窃以为,无论在山出山,泉水本洁,如果山外环境有如山内,即可一直清纯如初,如果山外生态恶劣,水土植被惨遭污染破坏,且又得不到治理,出山泉纵有洁身自好之心,也难独善其身。
看来,出山泉何以变浊,如何防浊,应是“进京赶考”的主考题。不然,抗疫工程建设者捐款、廉政基地建设主官贪财的滑稽剧还会一幕幕重演。想到这,遂口占一联:
泉咏倡廉曲,水吟防浊歌。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